民国人物陈寅恪—留在大陆的原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48年12月,北平被围。国民党派飞机去北平接走专家学者。陈不上飞机,说不愿坐国民党官僚的飞机。直到教育部派飞机,他才和胡适一起离开北平。那么陈为什么就看不上国民党呢?

1940年,作为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在香港去世,国民政府决定投票选举。陈听说蒋委员长已内定人选,颇为不满,于是特意从昆明赶到重庆去为胡适投票。陈寅恪放出话来:本人大老远来重庆,只为胡适投一票!

在即将进入正式选举程序时,作为评议会秘书长的翁文灏接到蒋侍从室二处的条子“盼以顾孟余为中研院院长”。此做法引起了评议员的激愤。因其不但违反了中研院的选举条例,也是对学者们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侮辱,陈寅恪当场明确表示,必须把胡适选出。

事后,蒋在宴会上讲话。陈寅恪第一次与蒋谋面。由于陈布雷下条子的事,陈寅恪心存不满,对蒋介石没什么好感,当晚写下《重庆春暮夜宴归有作》(附后)。

1947年的一天,北平国民党的军警宪特以防共为由,深夜挨家挨户地搜查抓人。引起恐慌。第二天,北平十三位教授(包括陈)发表声明,谴责这种行为。陈愤怒地说,夜入民宅,非奸即盗!

1948年北平物价飞涨,连像陈这样的大教授都穷得吃不上饭。陈只能半捐半卖地把自己收集的一些珍本给了北大图书馆。并由季羡林作价给了陈两千美金。其实陈的这些书的价值远高于此。

1948年的一天,陈发现班上的学生有些突然不见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抓捕。陈后来和别人说,我班上的好学生都是共产党。我感觉他们会成功,因为好学生都跑到他们那边儿去了。

陈寅恪先生的事就先说到这里吧。个中的原因可能就在他的这首诗中。

颇恨平生未蜀游,无端乘兴到渝州。

千年故垒英雄尽,万里长江日夜流。

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

行都灯火春塞夕,一梦迷离更白头。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陈对蔣有不满是事实,但他未去台湾主要还是因为眼疾,行动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Donald_Trump 发表评论于
知识分子贱骨头,“半夜入民室非奸即盗”, 给你来个反右,饿死人,文革抄家。怎么不见你发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