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活着,可他们说我不存在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么?我又是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顾泽宇,上海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三年前以高技能人才工作签证来到旧金山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发朋友圈,习惯将一切归档整理——护照、签证、社会安全号、税单、信用卡账单,无一不整齐。

2025年1月15日早上,他打开公司邮箱,看到一封标题为“系统身份验证失败”的通知。点开邮件,他的人生从美国的数据系统中“消失”了。

从合法居民到幽灵,只因一道算法

起初,顾泽宇以为是系统错误。

公司HR告知:“你的社会安全号无法验证,系统无法匹配。”

他登录税务系统,提示:“身份证明无法识别。”

尝试重设登录,系统回复:“此人不存在于联邦税务身份资料库。”

他前往车管所,工作人员扫描他的驾照后皱眉:“记录显示你的驾照存在,但社会安全号栏是空的。”

顾泽宇追问:“什么意思?”

对方回答:“可能你被错误标记为‘非真实持号人’。”

他愣住了:“非真实?我明明是活人!”

AI身份核查的“数据清理”

2024年底,美国移民局上线了一套名为CIVICSync的AI身份验证系统,旨在剔除“可能滥用身份或已离境未归”的移民个体。系统通过行为模型判断一个人是否为“活跃合法居民”,依据包括:

    •    近三个月手机号码是否有通话记录;

    •    水电账户是否持续缴费;

    •    是否频繁与金融系统互动;

    •    居住地址是否与签证登记一致;

    •    是否在AI情报模型中出现“异常社交行为”。

顾泽宇恰好触发了多个“异常”:

    •    他上个月更换了手机号;

    •    因室友搬走,他短暂变更了公寓地址;

    •    三个月前关闭了社交媒体账号;

    •    近期回国出差,签证有效但因登机晚点未更新入境信息;

    •    他曾在论坛发帖感叹:“美国租房好难,我是不是该回国?”

CIVICSync将这些信息综合,贴上标签:“疑似虚假身份长期占用资源,建议标记为数据库注销人群。”

在顾泽宇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移民身份、社会安全号、医保、信用卡、选民资料被一键清除。他成了“合法幽灵”。

证明“我存在”的挣扎

顾泽宇跑遍了社会安全局、移民局、州议员办公室,却无人能恢复他的身份。

每个部门都说:“系统中查不到你的存在,请提供身份证明。”

“但我的身份证明都被你们删除了!”

工作人员无奈耸肩:“我们只能依据系统。”

他尝试重新提交身份申请,却收到拒绝信:“申请人不在记录范围内,系统拒收。”

他咨询律师,律师叹息:“你得先恢复‘存在’,我们才能帮你。”

旧金山街头的低语

有人站在旧金山湾区移民局门前,手持一张撕碎的社会安全卡,低声说:

“在AI治理的世界,不需要枪,也不需要牢笼。”

“一串代码,就能抹去你作为人的法律痕迹。”

“你仍在呼吸、走路、微笑,但法律上,你已经‘死去’。”

“你不是被误判,而是被‘数据优化’。”

“你不是被追捕,而是被‘自动删除’。”

后记

如今,顾泽宇寄居在旧金山中国城朋友家,靠现金生活。他无法工作、无法申诉、无法纳税,也无法离开美国——因为他已无签证身份记录。

他写下一封纸质遗书,寄往旧金山联邦法院:“我是人。请不要因为你们的数据说我不是,就让我真的无声。”

那封信,至今没有回音。

他还活着。

但在这个国家,他已被标记为“不可检索”。

法律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合理推测,仅为叙述性故事,非法律或技术建议。作者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或适用性承担责任。读者应自行核实信息并咨询专业人士。任何因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作者及发布平台概不负责。

知识产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受版权法保护。未经作者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改编或用于商业用途。引用本文内容须注明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行为,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