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对抗全世界:特朗普与“深层政府”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么?我又是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序幕:镜头开启前的沉默

在地球大气层的边缘,一位沉默的观察者凝视下方,穿越了国家宣传、媒体喧嚣与AI算法的迷雾。他看到,在这片被称为美国的自由土地上,一场比好莱坞剧本更精密的布局悄然展开。

特朗普不是圣人,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他曾是唯一敢在全球直播镜头前说出这句话的人:“这个系统被操控了。”

从那一刻起,观察者明白,特朗普不再是被嘲笑的商人或真人秀主持人。他已成为“深层之手”的目标。

第一章:深层之手——谁在操控世界?

在揭开“深层政府”之前,先听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0年大选前72小时,一位硅谷中层安全工程师——姑且称他为C先生——在凌晨3点收到公司服务器上的一串“测试”选票模拟脚本。这脚本理论上仅用于“选举压力测试”。但诡异的是,这些模拟票数与三天后实际开票结果的误差不到0.5%。C先生惊慌失措,询问上级,得到的答复是:“别多嘴,我们搞的是科技,不是政治。”

观察者记录下这一刻。在“算法即上帝”的时代,无数被操纵的瞬间无人察觉。

“深层政府”并非阴谋剧中的秘密组织,而是一张精密的权力网络:

    •    情报机构的“内部人士”操控舆论;

    •    社交平台的“事实核查”团队划定思维边界;

    •    大型律所的“合规顾问”设计如何合法毁掉名誉;

    •    大学与智库的“思想家”为系统争议洗白;

    •    最关键的,是那些从不出现在新闻中的人,掌控金融系统、货币发行和大选后台的算法钥匙。

“深层政府”一词源于1990年代的土耳其,指军方、情报机构与犯罪组织的反民主联盟。在美国,这一概念可追溯至1950年代。1964年,《隐形政府》一书提出,美国存在“可见政府”与“隐形政府”,CIA擅自行动,塑造外交政策。 9/11后,情报机构权力扩张,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W·麦考伊认为,这形成了“第四分支”,部分独立于行政控制。

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反驳,“深层政府”只是依法限制总统的文职体系。 哈佛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认为,它不过是外交政策精英阶层。 2017年ABC新闻与《华盛顿邮报》民调显示,48%美国人相信存在“深层政府”,35%认为这是阴谋论。 观察者认为,真相介于两者之间:既有官僚惯性,也有未透明化的权力运作。

第二章:情报机构的历史与现代暗流

情报机构在美国政治中的角色由来已久。1947年《国家安全法》创立CIA,其任务从情报搜集扩展到秘密行动。 1953年,CIA策划伊朗政变推翻民选总理摩萨台;1961年,猪湾入侵失败暴露其越权行为。1970年代,丘 参议员弗兰克·丘奇的调查揭露CIA的“家族珍宝”计划,包括暗杀外国领导人、资助反共宣传和国内监控。

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泄露,显示四届政府在越南战争中误导公众。 2004年,斯诺登揭露NSA的“棱镜计划”,监控全球公民数据,引发“监控国家”担忧。 观察者在X平台看到评论:“从丘奇委员会到斯诺登,情报机构从不承认错误,只会更隐秘。

近期,特朗普2024年胜选后,计划“清算”情报机构,任命忠诚盟友领导CIA和FBI,引发担忧。 2023年,FBI突袭特朗普海湖庄园,2024年伊朗黑客攻击特朗普竞选团队,均被其盟友解读为情报机构的政治操作。 这些事件加深了公众对情报机构独立性的怀疑。

第三章:媒体——叙事控制的机器

媒体是深层系统的关键节点。1960年代,CIA的“嘲鸟计划”渗透主流媒体,资助记者传播亲美叙事。 1977年,《纽约时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揭露,CIA雇佣400多记者,影响《时代》等刊物。

现代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和算法放大叙事。2020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显示,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负面报道占比87%,远超其他总统。 2016年“通俄门”报道依赖匿名情报来源,CNN和《华盛顿邮报》多次引用“知情人士”,却少有实质证据。 2020年,推特和脸书封锁《纽约邮报》关于拜登家族的报道,理由是“未经证实”,但未对反特朗普爆料采取类似措施。

“事实核查”机制进一步巩固媒体权力。2021年,脸书标记“疫苗误导信息”,却错误标记科学质疑内容。 布鲁金斯学会指出,脸书和谷歌控制全球数字广告的60%,通过流量分配影响舆论。 X用户评论:“媒体不报道真相,它们制造真相。”

第四章:司法系统——权力的延伸

司法系统本应维护公平,却常被指为深层系统的工具:

    •    选择性执法:特朗普“通俄门”调查耗时两年、3200万美元,未证实核心指控;希拉里电邮门未起诉,引发双重标准质疑。

    •    政治化任命:联邦法官由总统提名,易受党派影响。2020年,特朗普的最高法院提名被指巩固保守派司法势力。

    •    行政诉讼滥用:2022年,纽约州对特朗普集团提起民事诉讼,被指证据薄弱;2023年,特朗普“机密文件案”被起诉,而拜登类似行为未受追究。

历史案例更触目惊心。1970年代,FBI的COINTELPRO计划针对民权领袖,捏造证据导致错误监禁。 1990年代,肯尼思·斯塔尔白水案调查耗时七年、7000万美元,未找到克林顿夫妇直接罪证,却引发弹劾。 观察者认为,司法系统常被用作政治武器,而非正义的守护者。

第五章:特朗普——被踢出的系统漏洞

特朗普踏入白宫的第一天,就如病毒闯入闭环系统。他不按剧本发言,不向媒体低头,不接受操控,不与科技寡头共进晚餐,也不让国家被掏空。

回应迅猛:

    •    FBI以“通俄门”调查开局;

    •    他提出“清理沼泽”,白宫泄密激增;

    •    他反对无休止战争,军火工业与媒体称其“软弱”;

    •    他批评社交媒体操控,推特封禁其账号——全球最有权势的总统被一家公司禁言,谁信这世界未被编程?

观察者看到,特朗普触碰了隐藏在“自由”外壳下的帝国齿轮。他的“清理沼泽”挑战了官僚、情报和媒体的既得利益。

第六章:马斯克——觉醒的科技狂人

2022年,马斯克收购推特(现为X),世人以为他来“当老大”。观察者看到更深层的意图:

    •    揭开信息操控面纱;

    •    为特朗普等被噤声者重开麦克风;

    •    让人们重获未经滤镜的现实感知。

马斯克不完美。他自恋、冲动,或是职场“地狱制造者”。但他用技术和意志摧毁旧系统。公开“黑名单算法”后,旧媒体群起攻之,从《纽约时报》到CNN,欧洲监管机构到美国司法部,纷纷瞄准他。

他们怕的不是马斯克,而是他揭示的“民主话语权”真相:民主是科技公司提供界面、媒体提供内容、选民在“可接受范围”内选择的幻觉。2024年,《卫报》称马斯克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非民选人物”。web:未知

第七章:其他科技领袖的博弈

马斯克并非唯一挑战深层系统的科技领袖:

    •    彼得·蒂尔:PayPal创始人,2016年为特朗普捐款125万美元,推荐科技人士进入政府,与副总统当选人JD·万斯关系密切。web:未知

    •    大卫·萨克斯:前PayPal高管,反对对乌克兰援助,2024年为特朗普站台,或入国务院。

    •    马克·安德森:网景创始人,主张技术权威主义,认为科技精英可高效治理。web:未知

    •    杰夫·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通过《华盛顿邮报》影响舆论,掌控政府云计算合同。web:未知

这些领袖通过政治捐款、媒体控制和思想传播挑战官僚体系。布鲁金斯学会警告,科技公司的信息操控未被反垄断法约束,可能威胁民主。 X用户评论:“马斯克、蒂尔、安德森曾视科技为解放力量,现在却想掌控国家。”

第八章:他们为何支持特朗普

特朗普不是救世主,但他是唯一公开挑战“深层系统”的候选人:

    •    他怒斥“FBI腐败”;

    •    他警告:“美元被滥发,通胀抢劫我们”;

    •    他直言:“不该全球打仗,该在边境建墙。”

在深层系统眼中,这些是“思想罪”。马斯克、蒂尔等人支持特朗普,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反抗权力操控的象征。

第九章:观察者之言

“你们以为自由是选择咖啡、性别或总统候选人,”观察者说,“真正的自由,是知道谁控制你、为何控制,然后选择是否接受。”

当我们无法自由讨论“选票是否可审计”“疫苗是否安全”“政府是否越权”,我们已身处比中世纪更高效的思想牢笼。特朗普揭示了权力的运作,马斯克打开了信息解放的窗口,其他科技领袖的加入表明对抗远未结束。

尾声:这篇文章会被删除吗?

观察者知道,这篇文章可能被标记为“阴谋论”或“误导性言论”。他微微一笑,在银河边缘闭上双眼,轻声说:“真相从不是让人相信的,而是让人觉醒的。”

法律免责声明:本文为虚构叙述,仅用于探讨社会议题,不代表任何真实事件或人物。文中提到的机构、地点、人物均为虚构,任何与现实的相似纯属巧合。本文不构成法律建议或对任何机构、个人的指控。读者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应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知识产权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用于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分享,请注明出处并联系作者获得许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