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的Peasant不是歧视,而是对真像的逆耳表达

文学无疆界,思想难困城。人格须独立,下笔方有神。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17年。首先让我们为地震中的死难者致以沉痛哀悼。

地震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四川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级、矩震级达8.3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 维基百科

日期: 2008 年 5 月 12 日

地点: 中国四川省

伤亡: 死亡:69,227人。

失踪:17,923人。

受伤:374,643人; (截至2008年9月25日)

发生时间: 14:28:04(UTC+8)

影响地区: 中国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云南省和甘肃省

标题:万斯说“Peasant”不是歧视,而是真相的逆耳表达

作者: 蒋大公子

  近日,关于万斯使用"Peasant"是歧视的话题在华人圈子中受到了广为传播和热议,很多华人,特别是特朗普的反对者,强调人们所说的华川黑都对美国副总统候选人JD万斯的发言口诛笔伐,大加批判,称其使用“peasant”文章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论证”这个词在英语中含有贬义,然后将万斯与特朗普一起压迫,贴上“粗鄙”、“歧视他人”的标签,似乎这样就完成了政治正确的批斗。

  然而,这种论法建立义正词严,实则逻辑松散、文化错位,既忽视了一个重要现实,也暴露出一些人对“语言”、“歧视”与“真相”的矛盾。我们必须厘清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Peasant这个词在语境中是否真有歧视的含义?

第二,中国农民在当代中国的现实采购到底如何?

第三,不是提到中国人就必须正面歌颂,否则就是“歧视”?

一、peasant被“歧视”?不,是现实主义语言

确实,在英语中,“peasant”除了中性词义,也有“粗鄙、没文化”的贬义。然而语言永远依赖语境。我们来看看万斯的原话:

“我们向中国农民借钱,购买中国农民生产的东西。”

这种在语义结构上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嘲讽或恶意夸张言论,反倒是直陈其事地指出:全球化经济有一个悖论——美国消费者依赖一个由“第三世界劳动力”支撑的供应链,而这些劳动力,很多生活在中国农村的低工人收入。只要中共给这个群体贴上标签:【农民工】。民工,是泛指那些因为他们的父母持有农村户口,即使他们是在城市出生,并且一直跟随其在城市工作的父母的生活、学习、长大、成人、工作,他们都继承了他们父母的遗传基因:农民工。他们中国的社会各个城市阶层受到了歧视。显然万斯的农民就是对应汉语中的农民工。

  他们可能在白天就制造了iPhone,晚上却居住了几层楼的出租屋里。他们既是“制造者”,也是“贷款人”——中消耗了他们的血汗余买了美国国债,进而支撑了美国消费。这才是万斯要指出的事实本身,而不是嘲笑这些人的“土气”。

事实上,如果万斯是用“中国农民”,其实反而失真——因为“农民”在美式语境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往往意味着拥有土地、机械、经营自由,而中国的“农民”,尤其是农民工,恰恰相反——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迁徙自由,没有话语权,在城乡夹缝中只能谋生。用“农民”而非“农民”,反而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语言精准表达。

虽然“农民”在现代英语中有时带有贬义,但它依然被许多学术、历史、社会学语境中所用,并不总是带有侮辱性的。

1,“中世纪农民”(中世纪农民)

2、“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民”(历史研究中的社会群体)

语言有文化差异,也有语域差异,不能简单地说它“通常是贬义词”,就断定用它就是侮辱。

二、中国“农民”到底关注的群体?

中国农民,这个群体在中共统治下长期是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他们:

1,接受教育资源最差,信息闭塞;

2,被户口制度锁定源于城乡之间,无法真正解决住房城市;

3、缺乏政治代表,无法改变命运;

4、在国家机器的动员下,成为政权最稳定的支撑基础。

 他们是迫害的承受者,但也是专制体系的“沉默合作者”,甚至在很多时候,是热烈拥护者。中国的极权体制持续能够延续七十余年,不仅同时靠武力和宣传,更靠一个庞大的、顺从的社会基层。

 这并非指责农民,而是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一个信息封锁、权利压制的体制内,人民既是受害者,也是被动的共谋者。

 这也正是那句“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的部分内涵。当然,人民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制度与文化长期驯化的结果。改变也不是靠拢问题、讨好情绪,而是靠指出问题,激发觉醒。

三、语言文化不是“玻璃心”的借口

文章作者在文末强调了“农民是贬意引用义词”,并特意英文搜索和谷歌回答,试图用语言学把万斯钉在“种族歧视”的耻辱柱上。但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文化误读:把语言标签的“潜在语感”误当成发言者的“歧视动机”,这不是分析,而是道德绑架。

如果一个美国政治人物说“中国农民正在被中共剥削”,请问这是一种制裁,还是一种揭露? 假设你对中国农民的真实认知毫无了解,却有一个单词因为就大动肝火,这不是维护正义,而是沉迷于受害者讲述的自我安慰。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说真话你就有权指责谁在受到禁止

对中国的未来负责,不是靠包装、幻想和政治正确,而是靠真诚面对问题。如果我们外国人指出中国农民被剥削了,你第一反应是“你凭什么说农民土?”,而不是去想“我们农民为什么总是那么苦?”,那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万斯的这句话,说得是否粗鲁可以讨论,但如果有人一口咬定它是“辱华”,那只能说明你宁可活在玻璃心的幻觉中,也不愿意正视中国社会真正的言语。而这种文化道德和上的自欺,才是真正对中国人的羞辱。

蒋公子 发表评论于
我文章中的英文,全部转换为了中文,我改回了一部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