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读了七年中学(12)刘传嘉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我调回母校后,开始执教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教导处分管初中教学的是王声磬主任,原来是我们初中58届(2)班的班主任。
刘传嘉初中在班上就是那种天资聪颖,又勤学好问的学生,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当王主任把他在美国的情况传开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刘传嘉就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刘传嘉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从初一到高三,如果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说,他就是我们二班的学霸!也许大家都觉得他太聪明了,当时又搞不清楚人的大小脑功能各管什么,凭直觉就叫他“小脑袋”。这个雅号直到如今,不论是喊他的还是听到喊声的老同学,即或是在聊天时提起“小脑袋”,我相信,那个青春年少时的“学霸”,立即活跃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
(当年二班的四个学霸:前排左许中,右萧蕴诗;后排左张松田,右刘传嘉。萧蕴诗在回忆录中写道 :“张松田是个全面发展的难得的天才学生,功课好、成绩棒自不待说,文字口才、体音美样样出色;壮实的个子,明亮的凤眼,吸引了多少女生的目光。他未能进入更好的环境深造,又遭横祸早夭,悲哉痛哉!”)
1964年高考,他考取了天津大学化工专业,文革耽误了学业和毕业分配,1970年才被分配到当时的山东省临清县。他牢记母校高中班主任唐启金老师的教导,年轻人要有鸿鹄之志,不要急着恋爱结婚生子,要先立业。在那个偏僻的小县城,他每天早上坚持锻炼身体,读英语,还抓紧时间自学了日语。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73年,北京,化工部准备从日本进口成套化工设备,急需既懂化工专业,又懂日语的翻译人才。他非常顺利地调到北京从事所学专业的翻译工作,而且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进口设备的工作。
三年后,化工部、煤炭工业部等几个部门,面向全国招来了2000多名化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非常严格的考试,选派出国培训化工专业人才。那一段时间,刘传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夙兴夜寐,终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中,先到香港,然后到美国培训。这是他第一次到美国,他在接受化工专业培训时,非常敏锐地发现计算机在未来世界无限发展的前景,又到美国一个著名的计算机研究院学习,并成功掌握了未来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工具。学成归国后,在北京为国家培养计算机人才。
1979年,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刘传嘉再次赴美深造。1983年元月11日,他写信给班主任王声磬,汇报自己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并在某大公司工作,定居在美国底特律。
(获得博士学位的刘传嘉)
2000年,暑假,我第一次到美国,从北京飞底特律转乘美国国内航班到纽瓦克。回国后,在北京遇到老同学李小怀说:“你到底特律找‘小脑袋’没有啊?”我没有他的电话呀!于是,他把刘传嘉的家庭电话号码给我了。
2008年,暑假,我和老伴直飞多伦多,到温莎大女儿家。一周后,我给传嘉打电话,一打就通,他一听我是老同学李培永,问:“你在哪里啊?”
“我就在你住的底特律对面,温莎啊!”
“太好了!明天,明天你有时间的话,我到温莎来请你吃饭吧!四十多年没见面了,我们一定要见面好好聊一聊。”
当时,他可以随时到加拿大来,我们如不签证去不了美国。只好客随主便了。他对温莎非常熟悉,立即预定了一家川菜馆,并告诉我女儿那家中国餐馆的地址。
第二天中午,他比我们早到了那个餐馆。见面第一感觉,互相都说:“胖了啊!”片刻之后,他中学读书时那个神态就呈现在眼前,脸上的些许皱纹遮不住他的那朝气勃勃的精气神!
他非常热情地招呼我的夫人和孩子们,极力称赞这家川菜餐馆的味道好!希望我们也喜欢,一定要吃好。他是那样地细心周全,没有慢待桌上的每一个人。他还抓住机会,不时与我聊起母校的往事,聊他在美国历经艰辛,终于如愿,他感到非常欣慰,特别是说到他女儿取得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让他倍感骄傲。
他说,我们这一代,虽然在长身体时吃不饱,读书时,遇到文化大革命,没有读什么书,但是,我们赶上了大改革,不论是我这样到美国的,还是你这样在国内发展的,只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肯学习,与时俱进,现在都还是不错的嘛!
我们后来在微信私聊时,他人已退休,但是思想却更超前了。
他在2019年8月23日微信中写道:
“其实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乃是易经、道德经和黄帝内经!没有易经就不会有十八世纪英国大数学家创立的二进制,没有二进制,就没有计算机和现代高科技的理论基础,自然也就没有网络及手机等现代化的各种设备装置了!
没有黄帝内经的指导,也就没有二年前英国伦敦的医疗小组,荣获诺贝尔奖医学奨了!现代西医对许多病案,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用内经方可园满解释!要真懂如何养生,则必须懂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
几年前的欧洲大型粒子碰撞实验,证实了老子道德经关于宇宙之起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之哲学思想,世上无出其右者!至圣先师孔子就对老子推崇备至!
而老子送别孔子时的临别赠言:上善若水!实为至理名言,几十年来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无论在文革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无论是青壮年还是夕阳无限好,都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方可能取得卓有成效的行为结果!要想有大智慧,大格局,必须懂这三经,才能修身、齐家、济民、为天下!”
刘传嘉的“修身、齐家、济民、为天下!”,表达的是他人生的大格局,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景,他一直坚持有氧运动,让身体支柱更强壮!还有一个就是他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上,正在形成的财务支柱,这是“济民、为天下的”经济基础。
他是学理工的,他聊天时说的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测不准原理,据查是这样的:一个电子在运动着,它可能在各个位置,可能有各种速度,谁也说不准它的位置与运动方向。你要想观摩它,必定会影响它,于是乎,知道了它现在的位置,也不知道它将往何处去。
诚然,测不准电子运动的方向,是自然世界的规律,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刘传嘉那个聪明的“小脑袋”中蕴藏的“大智慧”,知道他人生的最大愿望是非常明确的!终极走向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这些老同学期盼他这颗金子永远闪闪发光!
刘传嘉在回忆录《难忘恩师,难忘二班》一文中,这样写道:
敬爱的刘老师及同学们,收到小怀的大作后,心中久久不能平息,阅读了好几遍,感到情真意切!半个世纪前的青少年往事,又浮现眼前,个个都是那么活泼、天真、稚气顽皮,栩栩如生!我们在华师一附中的老师们的精心培育、诲人不倦的教育之下,都秉承华师一附中的精神,努力奋斗,为社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也感到十分庆幸,有小怀、培永、许中、建平、桂华、元荣、向国、戌珍、凤清、蕴诗、黎林、芷汉、喜正、克卡、六红、吕玲、瑞华、民翰、晓玲、素珍、宗盟、进军、正南、启谦、玉梅等作为班级的中流砥柱,我们二班才显得如此朝气勃勃、团结一心啊!
唐老师是我们三年高中的班主任,对我们谆谆教诲,我们真是受益终生啊!我牢牢记得,唐老师循循善诱教导我们,千万不可与人相争,争赢了就是输了!他说这话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我们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厚德载物。
这几十年来,我一直视其为座右铭和行为准则!我深知,文凭是铜牌,能力是银牌,而人脉才是金牌!
刘世策老师在五十六前教过我们代数,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他教学严谨,深入浅出;对我们循循善诱,关爱倍至!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老师,对我性格的形成,对我人生的鞭策,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我想列举两件小事,可窥一斑。
一、在一堂代数课上,马宗盟未认真听讲,而是坐在前排座位上画图画。刘老师看见了,批评并告诫他说,要想画最好的画,必须把数学学好!当时我觉得刘老师说得很对,批评也十分中肯。但由于当时自己才疏学浅,并不明白其中深奥之意,后来有幸师从华罗庚教授,推广数学在科研及工业实践中的应用,方才悟出其中部分含义。因为优秀的画家必须精确地掌控所绘人体或物件之比例,而懂得数学、知晓黄金分割,就能迅速地找到关键之所在!(也许刘老师这次批评,让马宗盟同学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据说,后来他的油画画得非常好。)刘老师的弦外之音,就是说数学是科学之母,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无怪乎华老也讲了一个故事。说美国一个大物理学家,因数学功底欠缺,推导有误,以致后来十年艰苦劳动,付诸东流!还想起一件轶事,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国民党截获一份日军密码,但无法破译,蒋介石就请美国帮忙,两个月过去了,美方也束手无策,就建议蒋介石去找华罗庚。蒋不屑一顾说,你们美国都解决不了,他行?美方回应说不妨试试。结果交给华后,华老当晚就破译了。蒋介石知道后瞠目结舌。这也促成了蒋介石后来派华罗庚赴美学习原子弹的原因之一!
二、刘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代数代数就是要做!这里不仅告诉我们学代数的诀窍,更启示我们只要刻苦努力,反复实践,就能从不会到会,打开科学的大门!后来,我多年亲身实践老师的这一教诲,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啊!遥想当年四人帮横行,宣扬“读书无用论”的岁月,我千方百计买到了清华大学的教科书,外语学院的英文、日文教材,早晨三点起床攻读,一章一章地看,一题一题地做,为日后的深造,打下了语言和科学的基础!
刘老师和唐老师都是高寿了,真是“仁者寿”啊!你们都诲人不倦,深有爱心!有足够的正能量!愿你们长命百岁!
同学们,我们都是七十岁古来稀的年华了,身体虽老而心不老!我现在深深体会到了夕阳无限好,但却没有“只是近黄昏”之悲哀!最近美国物理学家从量子力学上证明了“人的灵魂存在”,中美数学家们联合证明了丘成桐猜想,即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中附加九维空间。这就说明有许多我们不敢想象,认为是迷信的事,会成真了!正如牛顿所说:“我们不过是在海边拾起漂亮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我们尚未发现!”
思潮澎拜,不知所云!请老师见谅!望同学们见砖而能抛玉!
敬颂春安
【附录】教育随笔(43) 我教《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写的一篇把数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说明文。
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写的实用文。这三种文体,学生感觉最难学的、老师感觉最难教的就是说明文。
1984年,湖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决定在沔阳(现为仙桃市)召开会员大会,让我在会上上一节公开课,借沔阳三中的学生,讲说明文《统筹方法》。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大庭广众之中上公开课,师生相互缺乏沟通,又是比较难的说明文教学,困难重重。
我坚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上示范课前,去沔阳三中与那个班的老师和学生见面、聊天,熟悉基本情况,特别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表现等。
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拿着教案,向老一辈虚心请教。
时任会长是我们学校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陈治平老师,当时去参加年会的,还有我的恩师刘友三老师,两位前辈和省语文教研室的几位教研员,认真审阅教案,及时指导。
万事开头难。上课如此,上公开课尤其如此,上这样大型公开课更是如此了。
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导入程序。上好公开课特别要精心设计导入程序。
上公开课那天,我和沔阳三中的学生,面对与会的三百多老师,我是这样开头的: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是第二次见面了,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而且,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央视春晚,特别喜欢去年春晚表演哑剧的王景愚。我现在来为你们表演一幕哑剧,好不好?(学生兴趣盎然,齐声叫好)你们不花钱买票,但是不能白看,看完我的表演,请大家说说剧情,好不好?学生齐声说好,我就开始表演了。
于是,我开始表演一个教师中午下班回家,处理家务的情景:
打开房门,放下课本、备课本,进厨房。
洗手、淘米、煮饭。
然后,择菜、洗菜、切菜;炒菜。
虽然我的表演并不十分到位,但是,最可喜的是学生放开了,大家七嘴八舌说“剧情”,基本符合要求。明白了老师中午下班回家时间紧,事情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安排好。接着,问学生:“如果老师回家先做菜,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都抢着说,那就会耽误吃饭的时间,影响全家中午休息了。
此时,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速读《统筹方法》。学生恍然大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速读完课文后,我问他们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讲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吗?记得就用我说的方法,再读一遍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加着重线。
巡视结果,发现大家都不懂的一句话是:“卑之无甚高论”。而关键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大家都找到了。
将课前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自己抄写“卑之无甚高论”的解释。
然后,在黑板上挂出课文中的“泡茶”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再把我的哑剧表演与华老文章中举的“泡茶”的例子结合起来,想一想华老讲的“时间方面的事”。你们以后在学习中能不能多考虑一下“时间方面的事”呢。
充分肯定大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都明确了文章第一句不仅是关键语句,而且也是文章的中心。这种写法,跟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一样,都是“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
最后,感谢同学们为我们这次会议所做的努力!
《统筹方法》公开课在与会全体老师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