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掠影(9)月岛“文字烧”和银座的夜

云游四方,一路风尘。云烟人生若白驹过隙。随心所欲地涂鸦乃人生之梦。静心赏音乐练瑜伽玩博客走世界,也是一种修炼。

申明:本博客所有博文皆为原创,本人保留著作权。禁止一切商业化转载及盗用行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东京掠影(9)月岛“文字烧”和银座的夜

今晚女婿没有会议安排,一家人去日本东京都中央区的月岛(tsukishima)共进晚餐。一百多年前开发东京湾修建航道时,挖出的泥土被垒成了这座人工岛。我们去月岛,为见识东京的平民美食“文字烧”(Monjayaki)。

食物怎么会与文字搭上边?网上一查,文字烧诞生于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距今已六七百年历史,那时她是孩童们学文字时吃的食物,故得名文字烧。文字烧其实是家人团餐的一种形式。生一堆火,挂上铁板,在铁板周围圈一个圆形或方形挡板。把调成面糊状的小麦粉倒在铁板中间。大人们不慌不地煎摊面糊,孩子们瞪大眼睛激动地看着糊糊一点点熟了,变成香脆的饼。大人小孩围着桌子说着笑着边做边玩边吃,好生热闹!物质条件极其缺乏的年代里,普普通通的文字烧给人们带来饱腹的满足和暖暖的天伦之乐。美好温馨的记忆让人难忘令人眷念,于是文字烧从家庭走向公共场合,在东京大街小巷的餐馆里一直延续至今。

月岛“西仲通”是一条著名的“文字烧街”,街上聚集了八十多家文字烧专卖餐厅,故月岛有文字烧圣地之美誉。无法想象如此多经营同一品种的餐厅挤在一条街上,生意怎么做。文字烧街也是一条旅游者休闲的步行街,大街两旁的餐厅紧紧相连,连建筑风格也很相似。女儿说,各家文字烧有自己的高招和特色,晚上七八点后,每家餐馆都挤满食客。

我们被服务员带到一张四人餐桌,桌面是一块有围栏的大铁板。瞥一眼邻座,文字烧不光是简单的面糊饼,还裹有各种鱼肉蔬菜。她是不同食材混合煎炸成的松脆大饼。丰富多彩的食物为古老的文字烧添加了现代气息。我们点了高丽菜丝、樱花虾、干鱿鱼丝、玉米、猪肉、金枪鱼、和蘑菇。不一会,服务员将一盆麦糊和各种蔬菜海鲜和猪肉一一送来。“需要我帮你们制作文字烧吗?”服务员客气地问。“能不能做个让我们学习一下?”我说。“非常乐意为你服务。”他笑答。文字烧吃得是一家人自己动手现煎现吃的趣味和互动。可我第一次来,还是让专业人士示范一下吧。

服务员动作麻利而娴熟。用铲挑一块奶油放在铁板中心,待其融化后,将鱿鱼丝和樱花虾炒到七八分熟,拨到铁板一角。再加黄油将金枪鱼和猪肉煎熟,切成小片,放到铁板另一角。然后放上高丽菜蘑菇等蔬菜与面糊在铁板上拌炒,待面糊几近熟时,将事先放铁板边的鱼肉与面糊拌在一起,用铲子将其压成薄薄的圆形,一个漂亮的文字烧完成了。“你们慢慢吃,需要帮忙再叫我。”服务员很快就在另一桌忙起来。我们拿起勺状的铲子,从铁板上切下一块,放入自己盘里。第一个文字烧很快一扫而光。文字烧制作过程看上去不难,第二个咱自己动手。女儿主动要求当主厨。“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做并非那么容易。要掌握煎炸的成熟度,将各种肉菜与面糊搅拌一体不能散开。与服务员相比我们的文字烧边缘参差不齐,好在味道还不错。如果把铲子压在面饼上多煎一会,面饼就会生出焦香,吃上去有点像中国农村土灶饭锅里的锅巴,又香又脆。当然比锅巴更有味道,因为饼里包了鱼鲜和肉香。边烤边吃,一家人其乐融融。

晚餐后去银座走走。夜晚的银座有点像上海南京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身边一个接一个高楼商厦歌舞伎院,还有无数餐馆酒居屋。路过一烤鸡串店,烧烤香味扑来,女儿女婿一人来上一串。年轻就是资本,想吃就吃。夜已深,一肚子文字烧还没来得及消化,我和先生不敢贪吃。时尚街头,见一穿西服汉子侧身倒在街边。一身酒气,肯定喝醉了。白日衣冠楚楚之人,恐是借着夜色恣意任性一把吧,只是玩得有点大发了。倒在街头有失体统啊,哈哈!2019042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