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伦敦塔桥,伦敦塔,伦敦火车站,碎片大厦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再从西向东,绕了半个英国,终于回伦敦了。

 

    这一路,匆匆忙忙,挂一漏万。

    不过想去的地方基本上都去了。

    当然,很多该去的地方,由于时间精力以及其他,没有去。

    留待以后。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旅游更是。

    用心看景,则无心拍照,留心拍照,则不能专心看景。

    想二者兼顾,当然也可以,但是最多的,还是顾此失彼。

    不过,对于我这样不会摄影,拍照仅限于保存记忆的水平来说,倒是没那么难受。

    对于那些对照片精益求精,力求拍出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照片的人,大约会多纠结一些吧。

    人生的大问题,是想法无限,而精力有限。

    不管我们多努力,都没办法做到完美。

    那么,能做多少做多少吧。

    其他的,听天由命。

 

    有缘的话,以后再来。

    无缘的话,大部分想看的也都看了,也不错了。

     这一趟,本来准备细细品味伦敦。

     因为,很多年以前,伦敦的景点都看过了。

     再花上那么久时间,只在伦敦,似乎有一些浪费。

     所以,就策划了这么一个行程。

     效果嘛,马马虎虎。

     遗憾嘛,当然很多。

     比如,苏格兰只去了爱丁堡。

     向北放弃了。

     留待下次。

     苏格兰各大酒庄,也无暇顾及。

     留待下次。

     回伦敦的路,轻松多了。

     终于不用赶路了。

     可以睡到几点算几点了。

     巴适!





    看着这些石头建筑,最大的感觉就是难。

    现在做这样的建筑都不容易,几百年前,没有现代科技的时候,要花多少人力物力?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木质建筑不如石头建筑。

    木头建筑在难度上,造价上,肯定是远不如石头建筑。

    我想,这就是咱们老祖宗选择了木头的最关键的原因吧。

    有多快好省的建筑材料,谁选又贵又累的?

    你要说中国人不懂石头的好,那建长城怎么没选木头的啊?还不是一样用的石头?

    一个适用于精雕细琢,一个适用于长治久安。

    内在透漏出的内涵,其实还可以开拓,算了不啰嗦了。

    咱们民族的秉性,到现在不还是一样么?

    让我们花600年造个楼?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跟我们家族没关系?你当我傻么?

    先不说有没有钱,只是为了享受,也要选木头啊,要不然,自个儿都死了,还没用上呢!

    欧洲建教堂那劲头儿,儿子甚至孙子都死了,还没建好呢。

    这个只能适用于上帝了。

    中国人才不信那个邪。



     这些景点,以前都去过了。

     这次就路过就算了。

     在车上拍拍照,意思一下得了。

     碎片大厦,则是我的目的地。

     这次,就住碎片大厦了。

     伦敦最高建筑。

     顺便尝尝上面号称伦敦第一的中餐,看看是否名实相符。

     其实我出门儿,最不喜欢吃的就是中餐——在家天天吃中餐,出门儿还不换换口味儿?

     但是,都住这儿了,尤其是名声在外,还不尝尝,也有些说不过去,对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