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挨踢业是在减速当中的。行业成熟度越来越高,暴利率逐步下降。靠过来的人也多,竞争下的机会也越来越有限。说到底,挨踢业是个辅助或者附着行业。必需通过其他行业来创造价值。从无到有的时候最火爆,于是产生了达康泡沫。那会的目标是35岁5M退休。后来从有到优,其实已经不那么火热了。目标也就剩40万了。更有35岁别被踩。现在已经是从优到留。能找个好工作就不错。这个是每个行业从兴起到平庸的自然规律。火车,汽车,航空,化工,等等等等。
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化逐步走向去全球化,整个世界经济走向举债放水的滞涨趋势。总体就业形势和就业待遇都是下行的。甚至一枝独秀的美国,也可能出现历史上首次,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即00后的生活水平,不如其父母一代70后。技术进步没有带来社会进步。当然那是另外的大话题。
回到眼前的生存游戏。还是得说,兴趣和特长是最重要的。热门市场是相对次要的。有明确兴趣特长的学生,还是要鼓励支持去走自己的路。也许眼前有所困难,但是长远而言一定比随波逐流更有作为。冷门专业的顶部,也永远会碾压热门专业的中部。
当然,绝大部分人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天赋,甚至缺乏随千万人我往矣的真正的喜好。所以也就只能假定自己的喜好是热门行业。那么什么是热门呢?
电脑显然已经算不上大热门了。甚至只能说是不冷门。炒得最热的也就剩人工智能。但是电脑和人工智能差着八条街呢。说简单点就是,只有电脑行业的顶部,才能搭上人工智能。其它的不被人工智能踩,就不错了。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就算真热,它的当量也不如当年挨踢业火热时的带动力。
或者起码是,人工智能想真正大突破,就必须打破挨踢业几十年来的一个瓶颈,就是头脑发达,四肢麻木。过于虚拟,缺乏实体。所以,人工智能的载体,执行体,机器人或者高度自动化是必然的大方向。
有人说了,机器人是大方向。但是其中人的部分,主要还是人工智能嘛。学电脑不是很好吗?是的,机器人需要人工智能(电脑),也需要芯片(电子),但是最缺的还是机器部分(机械设计,工业量产)。而事实是电脑方面,已经卷进来了很多人,而其它方面还远不如。从这个角度来说,机会更多。
实际上电脑专业的门槛难度是不如多数工科专业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电脑专业不算在工学院。而且往往是工学院可以兼修电脑双专业,而不是相反。只不过过去一段时间,就业需求电脑业更好一些。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挨踢业蓬勃发展中的饥不择食。另一部分则是挨踢业的早进早出特性,某种程度上的子食卯粮。
不过一是入行,二是洞房。都是拿青春赌明天的事。老中当年背井离乡跑到美国打拼,本钱少得可怜。幸好赶上了全球化和挨踢业的兴起,搭对了车。眼前的生存身份问题,和长远的发展方向,某种程度上切合了。没得选还选对了,确实是风口上的猪。
但是如果不认清这一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指导小钟。那就是在中国95年还想分房,15年还想买房的经验主义了。小钟面临的经济大环境是不如老中的。但是小环境,没有大的生存和身份压力,又是远超老中的。所以老中要支持小钟进行更多更广泛的尝试和选择。很多是老中不敢想象的,甚至离经叛道的。因为当年的老中没有相应的条件和赌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综合性大学更好,因为可以更多地接触,尝试,跨接,跳转。大学的GPA也不那么重要,除非是有读博级别的追求,否则还是各种实习更重要。本科学习还是比较泛泛,比较基础,能不能真的搭上顺风车,还真不是学个什么专业就可以做到的。
怎么说呢,别把大学当科举,而是当作进货市场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