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没有伤,脸上有阳光! – 写在高中四十年聚会
曾在2019年的青年节写了个朋友圈:“想起一句老话错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人生有很多岔口,走着走着,就走丢了很多人很多事。缘多缘少,且行且珍惜!愿你出走多年,看过多少日出日落,花开花落,回来仍是那个少年!”写的是很多遇到了,同行了一段路,而又最后因为种种因缘而分道不再相遇的人。现在想来,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的场合,比如我们高中三年的同学。
我们的高中,住校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同学情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手足亲情,回想过去的四十年,无论我们走了什么岔道,去了什么方向,县中一直是那个我们可以回望,心灵向往的地方。
那个三年,老师像生身父母一样,教我们文化知识,管理我们的作息,引导我们做人。记得我们夜间9点熄灯,老师会来查房,最初的两年我们四个班三十多个女生住在一个大房间。我们四班的女生在最里面,等听到老师的声音有足够的时间来躲避老师的抓现场。每次我把我们住集体宿舍的情况讲给我家老二听时,她都会说学校剥夺了我们的自由,生在西方自由世界的她根本不会理解这段集体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个怎样的美好回忆。高考前的一晚,我焦虑失眠。熄灯后有女同学在厕所唱歌,因着她的歌声,那个夜晚变得不再不堪回首。
那个三年,我们的生活刚刚够温饱,我记得一个月的伙食费是9元,每周有两次荤菜,经常有电影看,晚上休息时总是饿肚子,偶尔也可以吃从家里带来的炒米粉糊糊,我们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从乡里挑来的尖子生,家里生活条件艰苦,物质清贫,这个住校生活比在家里好了不知多少倍,所以现在回忆起来一点不苦,反而有种很美好的感觉。
那个三年,我们男女同学基本不说话,男女授受不清。我因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混在人堆里,无法记得班里的全部男生,只依稀记得有长得很清秀的,有调皮捣蛋的,有老师特别喜欢的,有成绩特别好的。这次相聚,事先翻看了高中毕业照,努力寻找记忆中的人名和样子,一句原来是你啊,倍感亲切!
同学三载,离校40年,这次再相聚,虽然脸上有皱纹,两鬓发如霜,但我一直记着你的青春模样。回忆起那个三年,脑中的镜头是 - 女生是扎着两个羊角辫或留着短发的小姑娘,男生是吹着口哨从窗口经过的少年郎,青涩淳朴。
我一直以县中毕业为荣,以生为宜兴人而骄傲,我对我的国内同事称自己为宜兴特产,连后来的微信名都用宜兴特产的缩写而起。宜兴县中的学子就是宜兴特产,散在世界各地,不任有名无名,都以特产的姿态,展现我们的特质。
经过这么多年,老同学,你如何回忆我?带着笑还是很沉默?我想应该是带着笑,因为我们的年少!
因为,
那个三年,内心没有伤,脸上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