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月牙泉发生了一桩怪事:一只大白鹅扑打着翅膀狂奔到月牙泉边,冲着泉水“嘎嘎嘎”一阵乱叫。
正在采摘七星草的药泉女神吓了一跳:白鹅竟然能看到自己!
这白鹅是个自来熟的话唠,“师父!帮帮弟子!俺刚从屠刀下捡回一条小命!心脏快要蹦出喉咙了!幸好俺脖子长!”
大白鹅缠着“师父”给它讲解佛理,消除它对死亡的恐惧!!!
“不敢当不敢当,小神才疏学浅,很多佛理自己也没整明白——今天真不凑巧,有好几个重病人等着我呢。你去月牙泉寺庙吧,那里有高僧讲经。”
大白鹅倒也听话,急急地搬着鹅掌跑了。
只见它颇为灵活地蹦进了寺庙大门,直奔讲经大厅,在盘腿而坐的弟子中寻了个空挡趴下,伸长脖子望向讲经的高僧。(注:“白鹅听经”记载于《敦煌人物志》)
大厅里,一众僧人看傻了眼。
“阿弥托佛!佛祖显灵了!感谢佛祖对我的认可!”
台上的高僧激动得难以自持,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十分贝,且时不时拿眼瞟着白鹅——果然听得认真。
听完讲经,大白鹅摇摇摆摆地回了月牙泉。
寺庙们的和尚倾巢出动,尾随其后,你推我搡,叽叽呱呱。
见大白鹅“嘎嘎”地对着湖水叫唤,众僧一头雾水,瞅天瞅地。有的恍惚见到云彩头里有神仙的身影,于是齐声念起佛经,求菩萨赏脸亮个相,妈咪妈咪哄妈咪哄……
药泉女神问:“听闻高僧讲经,有收获吗?”
大白鹅“嘎嘎嘎”叫了三声。
“听不懂?”药泉女神乐了,“其他弟子呢?”
“嘎嘎嘎!”
“打瞌睡?”药泉女神“噗嗤”笑出声来,“我看他们这会子可兴奋了。”
大白鹅趴了下来,小脑袋搭在背上,小圆眼睛黯淡了。
次日,药泉女神随白鹅去听讲经。
女神听到中途就离开了,自言自语:难怪极乐世界不立文字!
这些高僧用文字编织起无比华丽的衣裳,一层又一层地裹住了简单明晰的佛理。
他们讲经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开悟弟子,而是让弟子惭愧于自己的无知。
如此一来,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圣地”的名声越传越远。
苦行僧慕名而来,在滴水成冰的洞窟里日夜打坐,饿到近乎晕厥,才在黄昏时分摸出洞窟,寻些苦参子充饥。
药泉女神困惑地打量着他们: 衣着单薄,形销骨立,发着高热,打着寒颤,仍口念佛经不止。
当年乔达摩·悉达多王子苦修六年,瘦成枯木,终于顿悟——折磨肉体无益于灵魂的提升。
佛祖的示范式宣道可谓一目了然,何以凡人难以觉悟?
见附近的百姓源源不断地赶来参拜这些苦修者,口称“活菩萨”,磕头如捣蒜,女神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四百年过去了。
敦煌的沙漠还是当年的模样,空旷而荒凉。
夜风吹过鸣沙山,传来单调又怪异的声响,仿佛金戈铁马驰骋在疆场上。
这个时候,极乐世界绚丽而热闹的场景浮现在药泉女神的眼前。那里的一切都太过完满,连风吹树叶的声音都谱成了绝美的乐曲,却无法真正拨动她的心弦。
冷月高悬的夜晚,月牙泉倒映着月亮的身影,美得令人窒息。
药泉女神宛如隐身人,静静地坐在月牙泉畔吹笛者的身边,双臂抱着膝盖,抬头望着月亮。
她思念起画了十年藻井的小和尚。笛声悠悠,替她诉说着心底的感动和感激……
这一年,某豪门一族从京城长安迁居敦煌,在当地高僧的陪同下前往莫高窟巡山礼佛,同行的还有一位姓李的画师。
工匠开凿洞窟期间,李画师兴致勃勃地游遍了所有的洞窟,他仔细研究菩萨的服饰,揣摩舞姿的线条,感概藻井的色彩。
偷窥李画师的临摹图,药泉女神惊叹于笔法的高超,心下欢喜不已,她一直盼着她最喜欢的观音菩萨能完美地呈现在壁画里。
等到新凿的洞窟刷白凉干,豪门的女眷们身着盛装出现在洞窟中,在画师面前正襟端坐。药泉女神方才恍悟, 原来画师要在壁画里留下“供养人”的样貌!
这一发现让女神大惊失色!
莫高窟是展示万佛的平台,身为莫高窟的守护神,连她都自觉没有资格登上壁画。人类竟傲慢到将自己与神明相提并论?!
“不要难过。这种现象在人间已经很常见了。”药师菩萨不知何时来到弟子身边,再度劝说,“这些年辛苦你了。大家都期待你回极乐世界。”
留与不留的纠结之中,一晃又是百年。
每每决意放弃自己的使命,药泉女神的脑海里又浮现出莫高窟盛唐时的热闹与辉煌。
不舍、不甘……
某天,一位清俊的年轻男子骑马来到了鸣沙山。他是远道而来的雕刻师。
夜晚,雕刻师正在研究洞窟内的雕塑,突然烛光剧烈晃动,一位身姿妙曼的女神在洞口若隐若现。雕刻师目瞪口呆地站了起来。
女神的明眸闪着殷切的光芒,似有千万言语想要嘱托。转瞬就消失了。
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搬来一块大石头,敲打出细长的形状,开始在上面涂抹白泥,进入了浑然忘我的境界。
药泉女神心中暗喜:雕刻师的佛性已被她启悟,他一定能够为莫高窟留下一尊观音像!
雕刻师灵活的手指在雕塑上刮刮抹抹,一位身段婀娜的女神塑像渐渐成型。
“那不是我吗?”药泉女神定睛细瞧,心慌意乱,“托梦给他的是观音真容啊。”
雕刻师盘腿坐在地上,久久地凝望着已经完工的女神塑像,热烈的眼神笼罩在女神妙曼的身姿与妩媚的面容上。
药泉女神感应到雕刻师的内心激荡着无尽的柔情与渴慕,也感应到无边的孤独与哀伤……
此刻,她注意到雕刻师周身发着微光,仿佛月光下一块通体透明的白玉,暗自惊讶:
“佛性让凡人的内心归于永恒的沉静,肉体便如神明一般金光四射。为什么这个内心躁动的凡人也会熠熠放光?”
女神不能不承认,这种光芒让雕刻师变得俊美异常,堪比神明。
极乐世界没有人世间的男女之爱。因此,女神并不理解对方的情感。
千百年来,她一直试图了解人类,如今她承认:这个物种实在古怪得很,再研究下去,恐怕连自己也要变得古里古怪了。
心绪不宁地穿梭洞窟,神像上厚厚的尘垢,突然震撼到了她。
临别之际,药泉女神发现自己放不下的竟然是年轻的雕刻师!即便回到极乐世界,她也忘不了那种眼神……
别了,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