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杂陈的四年:(四)命中注定
姻缘本是天注定,当事之人看不清。
是好是坏天知道,堪破红尘自清静。
Love is blind, and lovers can not see.(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都看不见)。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二幕第六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生三大幸事中的洞房花烛夜与大学休戚相关。换句话说,大学是求偶的黄金时段。学习成绩好,又横跨两个校队,加上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可以说是女同学理想的择偶目标。第一学期后的暑假就有人来提亲。女方是十五中没有教过的学生,在川大读书,也是77级的。第二学期,又有人来提亲。是母亲朋友田孃孃-游泳队队友黄同学父母的战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已经24岁也是应该考虑个人问题的时候了。代课老师五年生涯中,定了一个规矩,就是没有正式工作不找女朋友。不是说没有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只是不去找而已。虽然年纪不小,却是恋爱方面的小白。在恋爱这所学校里是地地道道的一年级生。没有任何与女孩子谈恋爱的经验。
没有经验并不等于没有要求。第一个要求是眼睛要好。因为自小白内障,戴眼镜的女孩一律不在考虑之中。第二个要求是身高不能低于1米6。主要是自己练身体炼得太早,以至于不够高。严格的说,这两点是为了下一代。女朋友当然也不能比自己高。
最早的记忆中,朦朦胧胧有一个幼儿园的女孩经常一起玩。好像玩得挺好。还记得经常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和丢手帕的游戏。竟然记得名字叫中秋(音),是重大的。奇怪的是对小学女同学完全没有什么印象。也许是因为年级最小。男女同桌,桌上划了三八线。谁在三八线那一边竟然忘得一干二净。
初中时,对班上学校宣传队跳吴清华的女生有一些好感。虽然也在宣传队,但对她不敢奢望。一是因为她是学校的名人。二是因为大家公认她与同班跳洪常青的才是一对。
人生中第一个心动的是十五中的学生。当年19岁,她大约15岁,像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清纯可爱。她经常找借口来给我说话,看来也喜欢我。十五中的两年,大家仅仅保持一种相互的好感。未知的因素太多,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77年她也考上了大学。78年暑假差一点冲动去武汉找她。只因十五中的佟老师多了一句嘴,说她比我高。这就让我止步了。
师范学院女生多,选择面比较大。头脑存在着两种婚姻思想: 一方面要门当户对,另一方面又要自由恋爱。同学中来自专县的一律不考虑。要自己找,不想要父辈们做媒。
除了游泳队那位提亲的黄同学,游泳队还有一位李同学,也是数学系的。父亲是重庆市纪委书记,但她完全没有官二代的样子。东北女孩身材不错,也不带眼镜,人也很朴实。
78年冬泳,十月份后游泳队就剩下我们两人在坚持。到十一月份看我不游了,她也跟着不游了。如果想走仕途,大有可能追到她。天天一起冬泳,单独相处,难免日久生情。只是不想走仕途,就没有刻意地利用这个机会。
如果要长期相处,十五中的另外一个学生也许更适合。父母都是十五中的老师。不仅教过她,而且对她和她家都知根知底。77年她考进了地理系。每次在校园里见到都叫 老师好。搞得很不好意思。每次告诉她,现在是同学,不要这么叫,可是她永远不听。是属于很懂事很乖的那种女孩。
恋爱中的男女都是盲目的。想不到这句话也应在了自己身上。爱情小说看多了信奉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至于合不合适就没有更多地去考虑,也许,这是一个重大失误。毕竟只有合脚的鞋子才是好鞋子。第一个女朋友,也就是内子。只谈过一次恋爱,也是最后一次,不知道该不该后悔。
没有去过花园好好看看怎么知道喜欢哪一朵呢?从概率的角度来看,第一次恋爱又是佳偶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小时候,文学作品看多了,太多的理想主义,有点脱离了社会现实。
满足前面所提到的两个硬性条件,说起来也是门当户对。父亲留学于日本最顶尖的东京大学。57年前任四川省内河航运局总工程师。母亲也是大学毕业,是中学生物老师。
都是知识分子家庭,但家庭经历完全不一样。57年反右运动带来了灭顶之灾,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从57年开始,她家进入了城市贫民的生活状态。生活的改变对她们全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生存,三观变得大不一样了。严格的说,更像是和城市平民差不多了。门当户对已经完全变味了。三观已经不大一样了。当然这是社会与生活环境造成的,不能说是谁的错。可惜的是当时未能看到到这一巨大差异。
有人说不能娶独女或幺女。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家里就两兄弟,对有姐妹的家庭知之甚少。最小上面有好几个姐姐。相对来说,很多事情轮不到她来做。母亲也或多或少溺爱小女儿。这样就养成了一种在家里占强,不讲道理的性格。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世界上又有多少女人是讲道理的呢! 不是都说女人是感性动物吗!
有一件事可能是自己的判断错误。当时她母亲一个人在重庆。有一次没看见她上课,就问她怎么回事。说母亲生病在医院没睡觉陪了一晚上。心想孝顺的女孩子一定不错。对母亲好以后对家人也会好。其实忽略一个血浓于水的事实。血与水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父亲其实变相地提醒过她的性格太急。我也知道这一点。只是理想多于理智,想结婚后有孩子,年级再大一点,人会变的。岂不知,老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急性子可真叫人受不了。
人生的许多事情都是后而知之。过了以后才明白。在谈恋爱的两人之间,一定是有社会经验和恋爱经验的会占起手。想想看一年级生怎能与高年级生相比。恋爱时建立的相互关系就是以后的家庭关系。
在十五中时,老韩就提醒过要找一个在各方面都比我差的。老韩的原话是: 如果是大学生,就要找一个大专生。如果是大专生,就找中专生。总之要低一挡次。老韩大概早已看到我性格中的某种 弱点。
其实在每一个家里,所谓的男女平等实际上是一句空话。谁占强谁就有话语权。我从来都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心也不够狠。父母从来都不吵架,所以也没有吵架的习惯。可惜的是没有听进老韩的话。请问世界上哪里买得到后悔药呀?
大学二三年级时还有一件趣事。有一次刘学伟弟弟的女朋友请我帮忙去客串一下閨蜜的男朋友。说闺蜜长得很漂亮,又是杨公桥小无线电厂的团支部书记。厂里有个男的老是缠着她 , 想跟她好。但是她不愿意,又不好拒绝,所以叫我去客串一下她的男朋友。当时她并不知道我已经有女朋友了。不知道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要弄假成真。
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有时候在想,当时择偶的选择面其实很大。不同的女朋友,人生道路应该会大不一样。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跟她在一起,也许此刻也许就不在美国。事事难料,很难说是好是坏,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有时候我又在想姻缘这事是不是早已注定。只是不知道而已。
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恋爱是一件甜蜜的事。而对我来说,好像不是那么的甜美。 那到底是哪一味呢? 这到底是酸甜苦辣还是其他什么味呢? 或许是什么味都有一点点吧!
每当回顾大学四年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感慨万千,都还是百味杂陈,酸甜苦辣应有尽有。总的说来,似乎感觉到苦味竟然多一点,其实也不一定。就看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了。未能留校似乎是输家,未能留校却留学到纽约其实是赢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过在健康方面到是妥妥的赢家。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随风已逝。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满腹牢骚,也应该差不多了,无论是什么味道都应该淡了吧。何况人生本来就是百味杂陈。难道还不该释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