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人生,我的奇妙经历 (2)

有心灵感动时,记录一点点感想,尽管缺乏使用文字的天赋,还是乐在其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我提着两个箱子踏上美国土地的那天晚上起,在接下来一个多月里,发生了许多有趣且终生难忘的事情。原计划是在美国朋友家过圣诞节,结果到了美国才发现,这里已经是圣诞节的第二天了。出机场时已是晚上十点多,热情好客的朋友夫妇特地开车带我在旧金山的中国城逛了一圈。

玩了两天后,朋友发现我还没有买去学校附近城市的机票,便打电话咨询价格,得知一张机票要四百多美元。我原以为买飞机票越晚越便宜,航空公司会降价抛售剩余座位——没想到,这套在中国买票时的老经验,在美国完全行不通。

意外的横穿美国火车旅行

第二天清晨,朋友带我到附近的火车站询问。售票员告诉我们,第二天有一趟开往孟城的火车,票价是250美元。我们又请售票员帮忙查询是否有更便宜的车票。不一会儿,耐心的售票员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后就有一趟列车,票价只需160美元。我当即决定搭乘这趟列车去学校,朋友赶紧开车回家帮我取行李。

那是一个周末清晨,城市格外安静,交通稀少。朋友带着我一路疾驰回家取行李,途中还闯了两次红灯。他笑着告诉我,如果被警察抓到,罚款金额是火车票价的两三倍。我们顺利取回行李,带上朋友为我准备的一些面包和零食,赶到火车站时,距离发车只剩10分钟。

向朋友告别后,我踏上了整整四天三晚的火车旅程。列车一路向东,穿越大雪覆盖的群山、壮丽的大峡谷,到达芝加哥,再一路南下,最终于在第四天的清晨六点抵达孟城。随后,我联系上了Dr. Anderson,他亲自开车一个多小时到火车站接我,并带我来到大学城。他领着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到了下午,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在他家一觉睡了整整24个小时。

留美体验,从跟风学计算机开始

第二天下午,Dr. Anderson的一位中国学生帮我找到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与另外六位中国学生合住。一进门,我便认识了来自四川的老周。他是那种在美国穷留学生中“道行最深”的老油条——刚来美国时,曾在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里住了一个学期。真不知道他当年是怎么生活的,每天又是在哪儿洗澡、在哪里做饭...。

老周特别热心,一见面就主动带我去附近捡了一个旧床垫,帮我安顿了睡觉的地方。要不是他周到细致,那天晚上我真不知道该睡在哪里。他说话很直率,刚认识就对我说:“想在美国生存下来,就得学计算机。”我告诉他自己不是理工科出身,恐怕学不会。他却鼓励我说:“可以学,每个中国留学生都能学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老周不断向我传授一边读专业课、一边准备学习计算机学位的“窍门”,包括如何选修、注册计算机课程的“技巧”。在他的影响下,我第一学期就注册了两门计算机课,其中一门是旁听。

与此同时,我的老板Dr. Anderson也非常关照我。他不仅每学期都为我安排助研工作、免除全部学费,还不断鼓励我学习计算机。他常说,没有计算机技能,将来在美国很难找到好工作。像他这样鼓励学生学计算机的老板,在学校是非常少见的。很多老板不允许学生一边工作一边修读计算机专业,因为他们知道,学生一旦拿到计算机学位就可能找到工作,放弃读博士跑掉了。

在美国的四年多研究生生涯,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具挑战的经历。到校第二个学期,太太和女儿也拿到了签证,一起来到美国。一边读书一边养家,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即使在生活水平很低的大学城,一家三口每月靠五百多美元的助研工资,仍是捉襟见肘。

非常感恩命运让我遇见了Dr. Anderson,他无疑是我旅途中一位重要的恩人。他很了解我的经济困境,特意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Chris打工。Chris做个体小本买卖,经营房屋装修和大学运动员旧书回收生意。当时,他刚买下一家破旧旅馆进行改造,正需要人手。我平时每周六去帮他打工,假期里几乎是每周六天。虽然时薪只有六美元,但这份工作灵活,干完活就有现金,对我们家而言帮助巨大。直到毕业前一年,我才结束了在那里的打工生涯。

读研最后一个学期,我申请了在美国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签证。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必须在这十个月内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才能顺利转换成工作签证。这意味着,我得带着一家五口离开大学城,奔赴陌生的大城市找工作。那段时间,压力如山,我甚至已和一位同学约好放假后一同前往德州达拉斯寻找机会。人还没出发,焦虑感却一日比一日加重。

不过,每当我向太太倾诉忧虑时,她总是坚定地安慰我:“你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我不相信信神的人会找不到出路。”其实,她也知道我的计算机技术不好,舒淇英文来结结巴巴,又没有工作经验,连最基本的面试技巧都不了解。之前仅有的两次面试,其中一次甚至十分钟就草草结束。

留美求学最后一搏:毕业课题开启新生

就在离毕业不到一个月时,我意外接到了一家小公司的面试通知。公司位于离学校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孟城市中心。拿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就在上个星期,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向最佳公司递交工作申请。

几个星期前,我在本地周末小报上看到这家公司的招聘广告:他们要招一位有两三年经验的Java程序员。第一次看到工作广告时,我根本不敢申请这份工作,觉得两三年经验要求太高。直到第三个周末,当我再次看到这条招聘启事时,才硬着头皮,寄出了自己的简历。没想到,仅仅一个星期,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当天,我准时抵达公司,见到了部门经理。他非常友善,告诉我今天另一位Java程序员请假,大部门经理也不在,但面试照常进行。他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看了我的毕业项目程序,笑着说:“不错,你会Java。”随后又问我是否愿意在小公司工作,还告诉了我一些在小公司工作的优点。整个面试过程非常简单,三十分钟准时结束。

第二天晚上,我就收到了公司的聘用邮件,邀请我尽快入职。那一刻,我真心感叹,小公司的办事风格真是干脆利落,经理也有真正的决策权。

虽然那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普遍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但对国际学生来说,离开学校之前顺利找到工作并不容易。和我一起毕业的两位大陆同学,条件都非常好,一位去了亚特兰大,花了两个多月才找到工作,另一位在达拉斯,也经历了几个月的求职过程。

一段因巧合而改变的人生旅程

在生活中,当命运为你打开一扇窗时,许多巧合好像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悄然聚集,仿佛推着你走进一个从未设想过的通道。而在这一旅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能鼓起一点点信心,勇敢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至于命运之手的轻轻一推,恰是水到渠成。

在生活中,当命运为你打开一扇窗时,许多巧合似乎也悄然接踵而至,仿佛推着你走进一条从未设想过的通道。而在这段未知的旅程中,最重要的是,是自己能鼓起哪怕一点点的信心,勇敢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至于命运之手的轻轻一推,不过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罢了。

上班后我发现,公司当时正好在开发一个 Java 搜索引擎,用于为他们的旅游网站提供数据支持。非常巧的是,我的研究生毕业课题正是“Java 大文件系统快速搜索”,和公司的一个项目听上去基本一致。当初我选择这个课题时,那是教授手里唯一剩下的选题,其它更有研究意义、听起来高大上的课题早已被其他研究生选走了。正是因为我的课题和公司的项目高度契合,经理对我格外感兴趣。

我和组里的一位印度女程序员一起负责搜索引擎项目的开发。她技术不错,但不好相处,给我出了不少难题。刚上班的第一周,我向她请教问题,她竟然悄悄把我电脑上的路径设置清掉了,导致第二天一早我根本无法登录电脑。

进公司不到两个月,有一天下班时,她突然告诉经理说下周不来了,辞职离开。她的突然辞职让经理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但也因此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很快成了公司里唯一的 Java 程序员,工作表现也非常不错,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当一个人的运气来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巧合,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只能用“令人感叹,不可理喻”来形容。如果面试那天,那位印度女程序员和部门经理都在,我那一点点 Java 的雕虫小技,恐怕早就被印度女程序员打得落花流水,面试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小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办事灵活。我刚入职时就听说申请绿卡的等待时间越来越长。到公司不到两个月,我便向经理提出了自费申请办理绿卡的请求。经理起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绿卡,在我的一番解释之后,他总算知道了一点,并爽快地答应,表示支持。于是,我请了一位当地华人圈里口碑极好的印度移民律师帮忙办理。

申请绿卡时,材料进入州劳工部审批阶段,但劳工部认为我的薪酬低于最低标准。律师给了我一张工资证明表,提醒我:“你的工资太低,审批可能通不过,需要公司出具一份更高年薪的证明。”

于是,我拿着工资表去找经理,向他说明了劳工部的要求,并试探着问:“能不能在年收入上多写几千美元,不需要实际加薪?”经理点点头,把我的年薪提高了一万美元。让我意外的是,从第二个月开始,工资单上的收入也确实上涨了几百美元。

在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经理的办事风格:言而有信。

我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业务却不断萎缩,金融状况越来越糟,直到有一天公司宣布破产,大家都失业了。这时,我的绿卡申请已经进入最后一关,只差提交 I-485 表后等待审批。有一天,我打电话咨询移民律师,如果申请人失业,会不会影响绿卡?律师回答得意味深长:“我不知道,你不要跟我讲这件事。”我赶紧挂掉了电话。这让我意识到,在绿卡申请期间,只要移民局没有要求补充材料,绝对不能主动透露失业的情况,否则就等于自投罗网。

在焦急、紧张的等待中,大约过了三个多月,我终于收到了移民局寄来的绿卡,盼望已久的梦想成真了。从提交申请到拿到绿卡,总共不到四年,真是非常幸运。

和我一起工作的华人同事,她由先生所在的大公司提出绿卡申请,比我早了整整四年,可后来移民局竟把他们的申请材料弄丢了。直到我拿到绿卡三四年后,他们的绿卡才终于获批,前前后后耗费了七八年。幸运的是,在这漫长过程中,她先生始终保住了工作,否则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我第一次失业后,教会的一位好朋友帮我介绍了他们公司的一份临时工作,我干了几个月后又失业了。那时正值911事件之后,加上IT泡沫破裂,找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大约过了两个月,公司的一位程序员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在朋友的帮助下,我顺利接替了他的岗位。后来听说,那位跳槽的程序员到了新公司后,两三个月便被裁员了。有时候,别人的不幸竟然成就了我们的好运,很多事情,真是太奇妙了。

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四年后,跳槽到了另一家大公司,又工作了几年,直到2009年经济危机时,遇上公司大裁员。我原以为自己所在部门的工作很重要,应该不会被裁掉,但到了裁员那天,我还是丢了工作。当时小孩正在读中学,老大上大学,经济压力非常大。不过,大约过了两个月,我便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通知,在那家公司干了一个多月后,我又非常幸运地拿到了一份联邦政府部门的工作,而且工资上涨了30%。

实际上,找到联邦政府的工作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向不同的公司发简历、参加电话面试,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晚上,我到教会参加活动,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你可以去找一找联邦政府的工作。”他告诉我,联邦政府所有的招聘信息都在USAJobs.com网站上。此前,尽管我每天都在努力找工作,却一直不知道如何申请政府职位。那天晚上,我便上网查找政府工作,并提交了两份申请。由于当时网站上发布了很多职位,我怀疑这些招聘的真实性,所以提交了这两份后,就没有再申请其他岗位了。

后来到新公司上班时,我才知道,原来那时是因为奥巴马政府推出了经济刺激政策,联邦政府部门大量扩招,我们那个机构就新招了三百多人。和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告诉我,他们大多申请了好几个月才拿到录取通知,像我这样只申请了两个职位,而且不到一个月就被录取的,实属罕见。我也深深感受到,得到这份工作确实非常幸运。

我很喜欢在联邦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很好,一转眼,已经工作了16年。

最近联邦政府又开始大裁员,我们部门也面临大幅精简。以前普遍实行的远程工作如今已经结束,大家重新回到了办公室上班。公司管理越来越严格,新增了很多规范。以前中午时分,同事们喜欢在阳光下绕着办公大楼散步;而现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基本都待在楼内,不敢随意外出放松。

在这种变化和不确定中,很多同事都感到紧张,担心失去工作。我目前还没有退休的打算,打算再工作三五年。不过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我尽量不去多想,不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心理压力。裁员并非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健康的身体。

人们常说:“行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方面,这句话鼓励我们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去争取,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尽力、是否脚踏实地一步步去争取。另一方面,“成事在天”也提醒我们,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未必能完全掌控结局。世事无常,天有不测风云,很多时候还有超出我们掌控的因素。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努力,而是提醒自己——努力去做,同时也要有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结果。能够接受失败,在失败中站起来,重新开始。这正如圣经所说:“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唯有耶和华指引人的脚步。”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我没有经历过早期留学生一无所有的出国经历,那份艰难真是难以想象,谢谢李兄分享。李兄是有福之人,一路有惊无险,有神的看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