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脑子里几次就掠过一丝问号,诺贝尔是瑞典人,诺贝尔所有的奖到在瑞典举行,唯独和平奖在挪威颁发。出行前做了点功课,简略一下。
从维京人的历史说起。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维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8世纪左右开始扩展,被冠上了维京海盗的称号。海盗,海盗,维京人跨海到欧洲大陆掠夺,同时也接触了欧洲基督教文明,慢慢形成了斯堪的纳维亚的三个封建国家,丹麦,瑞典,挪威。由于地缘关系,丹麦最早接触欧洲大陆,最早建立国家,同时也是实力最强的。
12世纪时期,维京人在北海、波罗的海扩张,他们的商业贸易面临着来自德意志汉萨同盟的威胁。
14世纪时期,丹麦联合挪威和瑞典维京两个兄弟,建立“卡尔玛同盟”,共同对抗汉萨同盟。在同盟内部,三国都享有王国地位,实力最强的丹麦是盟主。
16世纪,卡尔玛同盟战胜汉莎同盟,成为北海霸。消灭了外部共同敌人,内部实力角斗也就开始了。1530年,瑞典退群,卡尔玛同盟解散。
为了防止挪威效仿瑞典独立,丹麦取消挪威国王地位,矮化挪威,把她变成一个省。至此几百年,挪威就成了丹麦和瑞典政争端的对象。
瑞典在17世纪通过古斯塔夫改革,在战争中击败丹麦,夺取了丹麦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领土。但丹麦依然占有挪威。
18世纪初的大北方战争中,瑞典被俄国打败,逐渐退出了波罗的海的霸权。丹麦虽然站在俄国一边,却无力收复被瑞典占据的领土。
至此,丹麦和瑞典都走向了衰落,但丹麦依然拥有挪威。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中,瑞典国内的木材、铁矿石主要卖家是英国,因此瑞典站在英国主导的反法同盟一边。作为瑞典的死敌,丹麦则站在了法国一边。
拿破仑战争以法国的失败告终,站错了队的丹麦,于1814年签署《基尔条约》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
挪威易主,但已经不是过去的挪威。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成了挪威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没有军事力量时局下,挪威人通过拥立新君等方式反抗瑞典的占领。
瑞典派兵镇压,挪威爆发了反抗瑞典的起义,但最终,挪威战败,接受瑞典的统治。
然而,挪威的反抗使得瑞典不得不重新考虑挪威的地位,作出让步,让挪威拥有了独立的议会、政府、司法体系,和瑞典组成共主邦联。瑞典和挪威坐拥唯一的君主——瑞典国王,但挪威拥有了高度自治的权利。
瑞典-挪威邦联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以及内战,已经无力再准备新一轮的战争。北欧远离欧陆霸权的中心,因此,瑞典-挪威邦联保持了基本上中立的局面。
诺贝尔 (1833年10月22日-1896年12月10日)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生的瑞典化学家,他的火药发明使他变成巨富,也让他因为炸药的改良用于战争和破坏而感到痛心万分。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建立和平奖。
诺贝尔认为挪威议会更适合颁发和平奖:挪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相对自治的局面。与之相反,瑞典则在16世纪到19世纪同丹麦进行了长达近3个世纪的北欧争霸战争。目前拥有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依然有重新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因此,诺贝尔本人将和平奖交给了挪威颁发。

因为挪威当时仍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所以头几次的和平奖尽管在奥斯陆颁发,但视为在瑞典颁发。
瑞典挪威经历了近百年的摩擦,特别是贸易外事,宪政危机,挪威于1905年宣布独立。虽然瑞典极力挽留,但挪威的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1905年8月,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同意挪威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是否独立。最终,独立票以36.8万对184票的绝对优势胜出。
1905年10月26日,瑞典和挪威达成了分家协议。至此,挪威脱离瑞典独立,成为了独立的国家。瑞典尊重诺贝尔本人的意愿,和平奖由挪威政府在其首都奥斯陆颁发。
诺贝尔和平中心和奥斯陆市政厅在奥斯陆市中心的东湾水边。诺贝尔和平中心门票$16.20, 和平奖颁发仪式在市政厅,免费参观。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参观免费:

参观进口在市政厅后边:


颁奖大厅开阔端庄,壁上墙上无皇贵宗教画面,都是大众生活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历了千年的战争,血腥,终于在20世纪初,一次世界大战前夜以和平文明的方式回归到三国共享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局面。直到如今,挪威瑞典丹麦之间没有再发生战争,这三个国家连连荣登世界美好指数(自由,人权,文明,生活质量...)前10名。
诺贝尔以宗主国的公民身份将和平奖给与宗属国颁发,可见他对和平的渴望,对挪威的尊重。
瑞典政府尊重诺贝尔的意愿,承认挪威作为独立国家颁发诺贝尔和平奖,令人尊敬。
挪威人近千年来被丹麦瑞典霸凌,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武力,一贯以和平的方式争取独立,最终赢得独立,并保留和平奖的颁发,更令人深深地敬意。
诺贝尔和平奖在挪威颁发,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