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斯特吕格曼神经科学研究所、MIND基金会的研究人员与其他合作者发现,循环呼吸练习期间二氧化碳饱和度的降低与意识状态改变的出现相关。这种改变的状态与迷幻体验中报告的状态相似,并且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抑郁症状的减轻相关。
意识改变状态已被证明有望成为治疗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健康障碍的良方。法律、医疗和经济方面的障碍限制了迷幻辅助疗法的可及性。
循环呼吸练习根植于 Tummo 和 Pranayama Yoga 等传统技术,并改编为全息呼吸和意识连接呼吸等形式,可能提供一种更容易获得的非药物替代方法。
这些练习包括连续、深呼吸,吸气和呼气之间不停顿,通常在公共场合进行,并伴有情感上令人回味的音乐。
早期研究表明,循环呼吸法可以缓解压力、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同时增强自我意识和生活满意度。然而,这些效应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仍未被深入探究。
在《通讯心理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循环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饱和度降低支持意识状态改变的出现”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索性研究,以了解循环呼吸如何引起意识状态改变。
共有61名有过呼吸训练经验的参与者在MIND基金会位于柏林的场地参与了此次活动,其中43名参与者参与了全息呼吸训练或意识连接呼吸训练课程。此外,还随机选取了18名对照组参与者进行正常呼吸,以区分主动呼吸训练与课程的公共和音乐环境的影响。
研究人员使用抑郁症状快速量表和华威-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对部分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并在呼吸训练课程前后一周进行测试。由于问卷回复不完整,最终心理健康分析纳入了25名完成课程前和课程后问卷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使用便携式酒精测试仪在六个时间点测量了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etCO 2 )。
主观体验深度通过手势进行评估:举起一根手指表示正常清醒意识,举起五根手指表示意识深度改变。在实验前后采集唾液样本,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和炎症的生物标志物,特别是α-淀粉酶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与被动对照组相比,主动循环呼吸训练期间观察到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降低。主动呼吸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显着下降,最低可达16.6毫米汞柱,而被动呼吸者的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为34.3毫米汞柱。
二氧化碳水平的下降与更深层次的意识状态改变相关,通过实时手势评级和会后问卷调查进行测量。
主动呼吸者报告的主观体验与迷幻物质研究中报告的体验相当,在神秘??体验问卷和 11 维意识状态改变量表上的得分相似。
在20名完全响应的主动呼吸者中,参与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在课程一周后有所提高。参与者的抑郁症状(以抑郁症状快速量表衡量)有所减轻,幸福感(以华威-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评估)有所改善。二氧化碳水平的降低和主观体验深度的提升预示着心理健康结果的更大改善。
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呼吸训练后唾液α-淀粉酶浓度下降,提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短暂激活。状态改变体验越强烈,炎症标志物增幅越小。
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呼吸法或可提供一种低成本、非药物的方法来诱导有助于心理疗愈的意识状态改变。呼吸法过程中二氧化碳饱和度的降低似乎有助于这些状态的发生,这与抑郁症状的减轻和幸福感的改善相关。
作为一项未注册的探索性研究,由于队列跟踪不完整,任何发现都需要通过更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执行来确认。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4-circular-breathwork-states-consciousness-linked.html?utm_source=nw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w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