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琼花不同名(1)额紫阳花在东瀛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琼花,这种被誉为“仙界之树”的花卉,拥有多个雅称,每个名称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寓意和美学价值。“琼华”(华,同“花”)一词,最早在出现在中国的典籍《汉书》中,其曰:“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叽琼华。”此处,琼花指仙境中的琼树之花。所谓琼者,美玉也,因而“琼花”一词,泛指那些开着美丽花朵的花卉。琼花的主要雅称及其背后的含义:

  月下美人

  琼花因其洁白如玉的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丽脱俗,故被称为“月下美人”。这一雅称体现了琼花的高贵与纯洁,仿佛月宫中的仙子。

  聚八仙




  琼花的花序由八朵大型不孕花环绕中心的可孕花组成,形似八仙聚会,因此得名“聚八仙”。这一名称不仅描绘了琼花的独特花形,还赋予了其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春夏之交,琼花的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围成一圈,环绕中间一朵白色似珍珠般的小花,又簇拥着一团蝴蝶似的花蕊,微风吹拂,似八仙起舞,故被称为聚八仙。

  蝴蝶花

  琼花的花瓣轻盈飘逸,形似蝴蝶展翅,故被称为“蝴蝶花”。这一雅称突出了琼花的灵动与优雅。

  牛耳抱珠

  琼花的花序中心有一朵小花,周围环绕着大型不孕花,形似牛耳抱珠,因此得名“牛耳抱珠”。这一名称形象地描绘了琼花的花序结构。

  木本绣球

  琼花的花序形状与绣球花相似,且为木本植物,故被称为“木本绣球”。这一雅称强调了琼花的观赏价值与植物特性。

  这些雅称不仅展现了琼花的自然之美,还反映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还是文学艺术中的象征,琼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赞美。

  琼花:学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 keteleeri,又名聚八仙、八仙花,属于五福花科荚蒾属木本植物绣球荚蒾(V. macrocephalum)的变型,半常绿灌木,于每年的4至5月开花,花色洁白,大如玉盘。每朵琼花的构造是由周边八朵五瓣大花环绕中间白珍珠般的小花,簇拥蝴蝶似的花蕊。琼花是江苏扬州的市花。

  古琼花被誉为中国的千古名花,极富盛名。古琼花偏爱扬州,扬州琼花天下无双,有“唯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之说。相传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是因想到扬州观赏琼花;但建成后,炀帝乘龙舟来到扬州时,狂风突袭,琼花观中琼花全部坠落,故炀帝无缘观花。隋炀帝与琼花相关故事未见于正史,仅出现在历代传说和小说隋唐演义,有当代园艺学者认为并非真实。据北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北宋仁宗从扬州将琼花移栽至汴京御花园,次年枯萎,送还扬州后复活。南宋孝宗又把琼花移栽到杭州皇官禁苑,仍是逾年而枯,栽回扬州不久,枯木复苏。

  古琼花在700多年前,南宋亡国时,扬州琼花也随之“香消玉损”,不复存在。之后,有道士在扬州琼花观的琼花台上栽种了与琼花相似的聚八仙,作为古琼花的替代品,聚八仙从此被叫作了琼花。古琼花丰姿淡雅、风韵独特,有无数浪漫传说与之相关。古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咏颂古琼花的诗文。宋朝王禹偁、韩琦、欧阳修、秦观、王令、张问有歌咏琼花的诗作面世。

  王禹偁诗云:“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韩琦诗云:“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刘敞诗云:“东风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张问在《琼花赋》说:“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

  现代琼花(即聚八仙)的外围是八朵五瓣不孕花;而古籍记载古琼花外围有九朵五瓣花,有当代专家认为周边花数量不同是现代琼花与古代琼花的主要区别。南宋郑兴裔已在《琼花辨》中指出了古琼花与聚八仙的三种不同之处:古琼花花色淡黄,叶子较平滑,不结籽而有花香;聚八仙花色微青,叶缘有锯齿,无香味;以香气的有无作为最主要的区别。有园艺学者认为古琼花是聚八仙的优良突变种,因繁殖不易而绝种。




  日本的额紫阳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f. normalis (E.H. Wilson) H. Hara

  中国的现代琼花.即聚八仙: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 又名扬州琼花、蝴蝶木、八仙花、聚八仙、蝴蝶戏珠花、毛琼花。



  咏额紫阳花

  扬州三月看琼花,

  忒讶八仙字命奢。

  不懂学名居易解,

  遂成典藉变奇葩。

  东风欲醉林归鸟,

  翠柳惹吟天净沙。

  落日余晖大地染,

  人生何处不芳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