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戰深度解析(43):入侵庫爾斯克不是最終目的

激扬文字 (2024-08-15 00:33:05) 评论 (2)

雖然烏軍對庫爾斯克的入侵取得了巨大成功,攻佔了一千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但我認為,這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如果你能看穿水面上的令人眼花撩亂的浪花漣漪,你會看到,烏戰的宏觀脈絡是,烏克蘭的兵員和武器彈藥的供給規模遠遠趕不上俄國。俄國的武器生產規模還在快速擴容中,一年後的產量可能是現在的二倍,為此歐洲憂心忡忡,正在全力擴軍以應對俄國對歐洲的全面入侵。而烏克蘭武器彈藥大部分依靠美國提供,半年後如果川普上台,美國切斷供應,鳥軍立馬就抓嗐。烏軍士兵作戰的勇猛度也遠遠不及俄軍(俄軍士兵並不是主觀求戰,而是不衝鋒就得死),據報導五分之一的鳥軍士兵開了小差。烏軍的優勢是希爾斯基這樣的高級領導能力強,盡心盡責,有北約的情報優勢,北約武器更準確,射程更遠。

在這種情况下,吸引俄軍來進攻堅固陣地,利用北約長程精準武器大量殺傷俄軍有生力量,大量摧毀俄軍裝備,直到有一天俄國陣亡了二百萬人,感到毫無希望而放棄,才是烏克蘭目前比較合理的戰略。

此次烏軍占領的俄國領土衹有俄占鳥領土不到百分之一。如果就此打住,那麼俄國的損失只是象徵性的,即使俄國不急於奪回都沒關係。如果烏軍投入更多的資源,將占領的俄領土再擴大十倍,也只是俄占烏領土的百分之七而已,但必然消耗大量兵員裝備(因為進攻時部隊不在堅固的掩體里,最容易遭受損失),導致烏境內兵力空虛。如果俄軍在烏東發力猛攻,有可能突破烏軍防線長驅直入。一旦川普上台,切斷武器供應,俄境內的烏軍很可能崩潰,被俄軍包圍殲滅。

所以,烏軍的庫爾斯克戰役和長期占領沒有戰略價值。

所以,我認為,老謀深算的烏軍統帥希爾斯基此次閃電戰和他上次策劃的哈爾科夫閃電戰不同。上次閃電戰的目的是閃電戰本身,是解放大片被占領土,而這次的目的不是占領這些俄國領土。他還有更大的企圖。

以往幾個月,烏軍一直在摧毀俄軍在克里米亞的防空能力,現在忽然進攻庫爾斯克,互聯網上的博主們紛紛歡呼:烏軍在克里米亞佯攻,吸引俄軍注意力,好突襲庫爾斯克。但我認為,如果普京也這麼想,那麼他就和博主們一樣上當了。烏軍攻入庫爾斯克才是佯攻,希爾斯基的野心不在庫爾斯克,而在扎波羅熱。他攻庫爾斯克,兵鋒直指莫斯科,是攻其必救,逼著普京從烏東、烏南抽掉兵力回援。一旦普京中計,烏軍烏南方向秘密集結的重兵就會發起突襲,一直打到海邊,切斷克里米亞與俄國的陸路聯繫,然後摧毀克里米亞大橋。彈盡糧絕的克里米亞必然投降,烏戰就結束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烏軍有了美國陸軍戰術導彈和風暴陰影隱形巡航導彈,自殺無人艇越來越先進,卻一次都不嘗試攻擊刻赤大橋。因為過早摧毀它,俄軍還可以通過陸路供應克里米亞,然後再修復大橋,然後再部署防止烏軍再次摧毀大橋的應對手段。烏軍要等到克里米亞與俄國的陸路連接被切斷後再摧毀大橋。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烏克蘭的好幾百輛坦克自開戰後就一直沒有被大規模使用。我們或許會在即將到來的大反攻中看到它們。
 
這還不能算是是我的預言。我沒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不會去預言。我手頭的信息太少,最近換了手機號,忘了告訴拜登和澤連斯基。所以這只是我的一個猜想。
 
PS:
 
順便再說一遍:去年夏天俄軍剛剛打完了戰前的砲彈和士兵,戰爭動員尚未展開,處在實力的低谷,烏軍每發射十枚炮彈俄軍只能發射一枚。那時扎盧日內坐擁十多個北約全副武裝的旅,在烏東裹足不前,只前進了二十公里。他是普京最大的救星。如果有一天發現他是個俄諜,我一點都不會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