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advertisement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守株待兔是骂孔子?
守株待兔是骂孔子?
2024-07-14 12:26:43
狄冠元
转发就是最大的作为-刘瑜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s://mp.weixin.qq.com/s/EeAoqm-SUqZaHQg2LA2PaQ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到底在嘲笑谁?
——
你看到的只是“阉割”版
Original
抒豪情
故道传授
2020年11月24日 01:46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你读到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原文很可能就只是以上这部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被解释成: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我先用现代汉语精准翻译一下上面这个故事:
宋国有个种地的人,他的田中有段露出地面的树根。有只兔子跑的时候撞到他的树根上,脖子受伤折断后死了。于是这个宋国农民就放下耕地农具(即不干农活),专门守在树根旁边,希望能再次获得兔子。结果再也没有得到过兔子,然后就被整个宋国的其他人嘲笑。
看到这里,毫无疑问被嘲笑的就是这个“宋国农民”。但这故事不过是个“寓言故事”,未必代表真有这么件事。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当然用来“表达观点”的!很可惜,上述对“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两种解释没有一个能真正代表韩非子想表达的意思,勉强沾点边的是第二种解释,即: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何出此言?因为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被“阉割”了,而且“阉割”这句话的人十有八九是位“儒家学者”。凭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韩非子对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总结: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如今想要用以前先王的政策,治理当世的百姓,都好比是这“守株待兔”的农民!)
为什么我会分析出韩非子是在嘲笑“儒家”呢?因为儒家代表孔子是个标准的“厚古薄今”者,最希望继承周朝的礼法来治理国家。如果你手上正好有一本我的《苏批中庸》,就请好好看一下
《中庸》第二十八章的奇葩解释:“反古之道”
这篇文章。
“儒”、“法”、“道”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三大家”,向来是谁也不服谁。这“儒家”对于“道家”和“法家”来讲,就好比是“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道家”与“法家”从观念上来讲,那是“势不两立”的。但两者
加上“墨家”
对“儒家”的态度可谓是“群起而攻之”,所以不见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庄子骂儒家:“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其中的“曲士”就是“乡曲之士”,指见闻寡陋的乡下人。韩非子嘲讽儒家像“守株待兔的农民”,都对儒家嗤之以鼻,颇似如今群情激奋骂“公知”的味道。
简单点来说一下这“三大家”最大的分歧:道家是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榜样”的力量,弱化政府管理。法家当然是“以法治国”,推行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是要加强政府管理。那么“儒家”讲的就是“以德治国”。
所以作为法家来讲,你儒家的“以德治国”一定是“然并卵”的;作为道家来讲,你一天到晚道德说教,还不如身体力行,做一个好的榜样。别人如果不学也由得他去自生自灭,你把别人教聪明了搞不好还来反对你,难以管理。标准的“吃力不讨好”!因此,儒家的主张在当时就属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乎难有市场。若不是汉朝的董仲舒觉得儒家思想里强调的“等级观念”和“忠君思想”对管理者来说很有用,也不会有后来被如此发扬光大的结果,也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对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家来讲,如果大家的“道德水准”都提高了,当然就会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整个社会就更容易被管好,而且等级观念的形成,也会避免以下犯上。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德要配位”,越是在高阶的管理者其德行越高尚,但问题是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缺乏监管的高阶管理者又岂能仅靠
“
自我
道德
”
来
约束自己
?
总之,《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原本嘲讽的并不是“
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而是“
不懂与时俱进、主张用以前的制度来治理现在的国家的儒家思想
”!因为在《中庸》第二十八章有一句: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
孔子咒骂“
生在当今之世,却数典忘祖、反对先王之政
”的当政者会“灾难降临”。而作为其后辈,主张“以法治国”的韩非子用个寓言故事来嘲讽批评“
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
相比之下,还是客气了许多的。尽管如此,这一段关键评论却依旧被“阉割”了,我只能说嫌疑最大者一定是“儒粉”了。
欢迎大家来报名上
《国学知识精选课》
,我的课向来是以“把古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准确传达给他们为宗旨的。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回国走一趟,能治懒和胖
柿子树
UCLA教授陶哲轩帮助美国拨乱反正
雅美之途
敬畏生命——我友人与阿尔茨海默症
加拿大姥姥
相见恨晚
铃兰听风
人到半百换条道
玉兰树
上海人学做西安美食:甑糕
joycewu12
阿拉斯加的美比任何地方都宏大
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
第六颗翠玉白菜
龙华六月雪
Let Trump Be Xi For One Day
danubeB
中国应和美国一起痛揍印度?
朱头山
马克谈天下(523) 转:强制全民社保,对比台湾看看
markyang
一个女孩眼中的文革 1966年 (5)破鞋
小音
中国MEMS领域几个创业神人| 美国企业纷纷躺平?
硅谷工匠
法国南部蔚蓝海岸线初春之行: (1) 尼斯
石头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热点
回国感受之三:东西太便宜了
彩叶
为什么说上了60岁需要注意调整资产结构?
袋鼠国Bob
名校凤凰男背负重担, 婚变
BeijingGirl1
退休后选择平层房Ramble House的不利之处
如山
两段触动人心的台词
多伦多橄榄树
医路心语(65)医生挣多少?
南山无言
帮人之前先想因果 路终须自己走
康赛欧
回国杂谈----医疗的优劣(一)
布鲁司
中国的西歺之都一哈尔滨
世界在我心中
退休后又摔了
帕格尼尼
退休金缴税公平吗?
我生活着
更年期,发量增加,减重十斤,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巷草
滥用信用卡争议程序,夫妇锒铛入狱(图)
菲儿天地
开通博客-回忆被离婚的那一瞬间
NinaLin23
advertisement
守株待兔是骂孔子?
切换到网页版
狄冠元
给我悄悄话
博文列表
守株待兔是骂孔子?
狄冠元
(2024-07-14 12:26:43)
评论
(0)
https://mp.weixin.qq.com/s/EeAoqm-SUqZaHQg2LA2PaQ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到底在嘲笑谁?
——
你看到的只是“阉割”版
Original
抒豪情
故道传授
2020年11月24日 01:46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你读到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原文很可能就只是以上这部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被解释成: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我先用现代汉语精准翻译一下上面这个故事:
宋国有个种地的人,他的田中有段露出地面的树根。有只兔子跑的时候撞到他的树根上,脖子受伤折断后死了。于是这个宋国农民就放下耕地农具(即不干农活),专门守在树根旁边,希望能再次获得兔子。结果再也没有得到过兔子,然后就被整个宋国的其他人嘲笑。
看到这里,毫无疑问被嘲笑的就是这个“宋国农民”。但这故事不过是个“寓言故事”,未必代表真有这么件事。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当然用来“表达观点”的!很可惜,上述对“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两种解释没有一个能真正代表韩非子想表达的意思,勉强沾点边的是第二种解释,即: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何出此言?因为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被“阉割”了,而且“阉割”这句话的人十有八九是位“儒家学者”。凭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韩非子对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总结: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如今想要用以前先王的政策,治理当世的百姓,都好比是这“守株待兔”的农民!)
为什么我会分析出韩非子是在嘲笑“儒家”呢?因为儒家代表孔子是个标准的“厚古薄今”者,最希望继承周朝的礼法来治理国家。如果你手上正好有一本我的《苏批中庸》,就请好好看一下
《中庸》第二十八章的奇葩解释:“反古之道”
这篇文章。
“儒”、“法”、“道”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三大家”,向来是谁也不服谁。这“儒家”对于“道家”和“法家”来讲,就好比是“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道家”与“法家”从观念上来讲,那是“势不两立”的。但两者
加上“墨家”
对“儒家”的态度可谓是“群起而攻之”,所以不见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庄子骂儒家:“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其中的“曲士”就是“乡曲之士”,指见闻寡陋的乡下人。韩非子嘲讽儒家像“守株待兔的农民”,都对儒家嗤之以鼻,颇似如今群情激奋骂“公知”的味道。
简单点来说一下这“三大家”最大的分歧:道家是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榜样”的力量,弱化政府管理。法家当然是“以法治国”,推行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是要加强政府管理。那么“儒家”讲的就是“以德治国”。
所以作为法家来讲,你儒家的“以德治国”一定是“然并卵”的;作为道家来讲,你一天到晚道德说教,还不如身体力行,做一个好的榜样。别人如果不学也由得他去自生自灭,你把别人教聪明了搞不好还来反对你,难以管理。标准的“吃力不讨好”!因此,儒家的主张在当时就属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乎难有市场。若不是汉朝的董仲舒觉得儒家思想里强调的“等级观念”和“忠君思想”对管理者来说很有用,也不会有后来被如此发扬光大的结果,也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对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家来讲,如果大家的“道德水准”都提高了,当然就会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整个社会就更容易被管好,而且等级观念的形成,也会避免以下犯上。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德要配位”,越是在高阶的管理者其德行越高尚,但问题是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缺乏监管的高阶管理者又岂能仅靠
“
自我
道德
”
来
约束自己
?
总之,《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原本嘲讽的并不是“
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而是“
不懂与时俱进、主张用以前的制度来治理现在的国家的儒家思想
”!因为在《中庸》第二十八章有一句: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
孔子咒骂“
生在当今之世,却数典忘祖、反对先王之政
”的当政者会“灾难降临”。而作为其后辈,主张“以法治国”的韩非子用个寓言故事来嘲讽批评“
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
相比之下,还是客气了许多的。尽管如此,这一段关键评论却依旧被“阉割”了,我只能说嫌疑最大者一定是“儒粉”了。
欢迎大家来报名上
《国学知识精选课》
,我的课向来是以“把古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准确传达给他们为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