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美(忆母亲)

长期生活在大纽约郊区,热爱北美生活,
打印 (被阅读 次)
那种优雅高贵的气质依然从己经年过八旬的母亲身上散发出来,虽然手指不再纤细如玉竹,可是一举一投打在钢琴的健上,仍有优雅入骨的感觉。这就是母亲的美,散发在她存在的气息中;活在她弱小、年迈的的身体里;洋溢在她永远发自内心的微笑中.......

母亲并不是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也曾见过她焦虑不安的时候;难以入眠的长夜里让我陪她聊天;甚至年幼时不听话时被她打的一幕仍萦绕在脑海……但是所有这些都无法改变她存在着的美。

母亲曾经算是大户人家出身,生在北京,童年却是在东北的齐齐哈尔渡过的。母亲的母亲就是我的姥姥,是山东嫁到北京的姑娘,十五岁出嫁到北京城里的王家大院。姥姥没有像当时的女人那样裹小脚,这正是姥爷看重她的原因,姥姥是正常的大脚女人,个子高挑,皮肤白静韵滑,又做的一手好女红,裁衣,绣花样样精通。嫁到北京之后还有机会读书,可想而知当年的姥爷对姥姥是非常喜欢、非常开明的。当然也要学不少满清贵族留下的家族礼议。

遇上中国的战乱岁月,母亲刚刚出生不久,一家老小便从北京搬回东北的齐齐哈尔老家宅地。当时的齐齐哈尔被日本人统治,姥爷是读书人,会日语,一家人生活的还算富裕。东北的天气很冷,母亲家五个小孩子都有自己专用的皮袄,而且每年都会去相馆照一张全家福。那年月的母亲在姥姥的熏陶下,已经开始与姐妹们一起学着女孩子的打扮、做女红的事情了。母亲一共四个姐妹,她排老二,还有一个弟弟。姐妹们动不动还会从照片上比一比哪个最漂亮。

可惜无忧的童年却被无情的战乱打断,苏俄很快把日本人赶出了齐齐哈尔。姥姥怕男人们被抓,让自己的两个兄弟与姥爷赶回北京去,因为当时的北京还是中华民国统治。姥姥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暂时留在了东北老家,姥姥怕拖家带口的不方便,让男人们先走,再加上总要有人守着家吧。

时局说变就变,不久东北解放了,就是共产党统治了。刚开始姥姥感觉终于不是外国人统治这片土地了,欢天喜地的迎接亲人解放军。但是接下来的却是残酷的无法控制的“土改”运动,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抄走了,当然包括所有孩子们的皮袄,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每年的“全家福”照片也全被抄走了。

这个过份无理的行为提醒了敏感的姥姥。她意识到齐齐哈尔一定不能留了,老宅、家当自然全放弃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带着五个孩子,最大的女儿也不到十岁,开始了颠簸流离、逃回北京的旅程。八百里汉道,流离失所的经历让童年的母亲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母亲当年甚至必须与大姐一起在街上乞讨,才坚持了下来,孩子们好不容易跟着姥姥千辛万苦回到了北京的家。

“万水千山总是情”!可是北京的家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家了,姥爷又有了新的老婆,又有了别的孩子。原来姥爷逃回北京之后,投靠了北京军伐傅佐仪,当上了军官。从东北传来的消息是“东北解放后,实行共产共妻制”。当年的信息传递,全靠当政者的宣传,根本无从知晓真相。姥爷身边说媒的太多,就又取了一房。

姥姥以前与姥爷的感情很好,自进入王家门,从来也没红过脸。可是战争改变了一切,更是改变了姥姥的人生。拖着五个孩子的姥姥真的心酸了,怪只能怪战乱的岁月。

很快北京也解放了,新中国不允许一夫多妻制。姥姥决心带着五个孩子离开王家,姥爷内心有亏姥姥,更知姥姥性格刚强,她决定了的事,也无法阻止了。姥爷就把北京的四合院分给姥姥一套,还让她坐拥当年王家经营饭庄的股份,分出去后姥姥可以不用做事,衣食住行也应是完全无忧的。姥姥那年三十一岁。

四个姐妹来到北京很快进了学堂,从东北逃回北京时,母亲已经记事了,人世沧桑,年幼的她己有感悟,母亲与大姐读书就特别懂得用功,从来不用姥姥操心。家庭的变故,让母亲童年的心里留下了缺少安全感的阴影。当母亲自己成家有了我们之后,她从不让我们说分离的事,只要能在一起,她绝不考虑分开的选择。她视家全如命,宁可失去别的,绝不让家人分离。作为母亲对保护家庭的心是那么纯粹,那么美。

北京解放以后,有过几年平静的生活,母亲在中学里成绩优秀,又学习俄语,已经作好了留苏的准备。

中国是个少不了运动的国家,北京又总是运动的中心轴。“三反、五反,合作社、国有化”等等一系列的运动。“资本家主动把产业奉献给年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当时的国情。王家饭庄很快就到了国有化的进程。姥姥一个女人家,看到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下场,更是径历过那么多“运动”的老队员,对于自己股份的事连提都不敢提一句,自然而然地全奉献了,算是暂时躲过去了。

很快四合院又被分进来国家干部来住,姥姥只能欢迎着把最好朝向的地方让出来。可是不论再怎样做,还是查出来母亲的父亲:姥爷曾是国民党军官,母亲的留苏资格没有了。

事过境迁,姥姥没有了经济来源,开始靠做女红为生,并把活儿带回家里让女儿们一起帮着做,虽然不再富裕,却也能维持住生存。就这样把五个孩子都带大成人,姥姥却一直单身。她后半身的生活大多是在成家后的女儿们家里过的。帮着女儿们带他们的孩子,包括我在内。

在我与姥姥一起生活日子里,真是体会到了她的聪慧能干。

我们小的时候衣服不够穿,布要凭“布票”才能买到,再说大人都不够穿,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给小该子买衣服。姥姥就把以前大人们穿过的旧衣服裁出可以重新用的衣料,加工成我可以穿的样子,不仅合身,由于衣料是里翻成外面,像穿新衣服的感觉。

吃的事上,姥姥也是想着法子让我们吃出花样来,姥姥不仅会腌家常的“雪里红”,还知道怎么去挑野菜,春季蒲公英开花之前,我会跟着她拿着小蓝子,在乡下的田间找野菜,回家之后,开水抄过,加入适量的盐、糖、醋、酱油等,关键是伴些蒜泥进去,则是春季里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了。

不论怎么辛苦,我眼里的姥姥总有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屋子里也总是收拾的整整齐齐。作母亲的智慧体现在对家庭事务的细节上,有爱就有美在。正是因为姥姥的帮忙,母亲省去了好多要照顾家里琐碎事情的时间,一直是单位里工作上非常优秀的女强人。两代母亲,不同的承担,支撑着家的温馨。

到了母亲工作的时候,这一代中国人民是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母亲聪明,数学更是特别好,从事国防科攻委的研究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当时毕业的大学生从毕业时拿到的工资,到了十几年后仍然是那么多,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有第一次长工资的事儿。记得母亲说起不跟别人争这一次长工资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希望长一级工资是不可能的事儿,母亲工作一定是优秀的,却能把机会让出来,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与母亲内心的善良是分不开的,母亲说“我们家只有两个孩子,有的家里很多孩子,他们困难”。

母亲不仅遗传了姥姥的容貌,白净细腻的皮肤,更重要的是她在经历了这么多人世沧桑的变化,仍然保持那颗善良的心。

母亲一生相比姥姥, 似乎平安、幸福的多。没有经历过战乱,更没有家庭分离的艰难。母亲真的很是幸运了。一代人承载着一代人不同的故事,经历了、感悟了,回忆不是为了痛苦,而是为了美好而快乐,像母亲永远微笑的美丽面庞。

本文作者已设置禁止转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