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敢向俄国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

ShalakoW (2023-02-25 17:16:07) 评论 (25)

中国政府最近公布了自己"中国政府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的行为,显得有些沉不住气。除非是为了障眼法,用"12点立场"掩饰自己要向俄国提供武器的企图,否则,现在提出12点立场(并无新意), 似乎是最糟糕的时候。
如果中国希望用"12点立场",让自己成为日后俄乌谈判中的"仲裁者"之一,这一企图也失败了。
仲裁者必须"中立", 在俄乌战争一事上,中国站在俄国一边,是不争的事实。

1. 中国的"12点立场", 见光死 (dead upon its arrival)
1)
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政府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后,世界看傻了眼,没人逼迫,一个大国焉能如此潦草行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安理会上直言, "“安理会的成员不应掉入虚假的词藻中,去呼吁双方都停战,或是以和平的名义呼吁其他国家不要去支持乌克兰;这个理事会的成员不应一方面支持和平,一方面又去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而且还是以联合国《宪章》的名义"。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中国公布的并不是和平方案,只是一些原则而已"。之前王毅游走欧洲大力贩卖的"中国和平方案",难道就是这12点立场?老调重弹,当时还藏着掖着不给人看,突显一个大国的小心眼。
2)
不仅欧美对"12点立场"嗤之以鼻", 俄乌两个当事国,对王毅提到的"和平方案"都爱答不理。乌克兰外长明确表示,任何有关乌克兰未来的计划,都需要先与乌克兰讨论;王毅访问俄国期间,俄国拒绝与他讨论其兜售的"和平方案"。俄乌两个死对头,在对待中国的"和平方案"时,成为了盟友,让中国的"和平方案"见光死。
3)
看到世界对自己"和平方案"如此不感兴趣,中国政府只能临时改口,将"和平方案"改称为"立场"(传说中的习近平联合国讲话, 公布"和平方案"的宏大叙事场面,最终没有出现)。"方案"与"立场"的区别是,"方案"指导行动,"立场"只表明态度。给世界指明方向没人理睬,自己主动表个态谁也拦不住。

2. 明确警告中国,绝不可以向俄国提供"致命性援助"
拨开中国的"12点立场"的烟雾弹后,美国/欧洲重回正题:"我们有证据证明,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向俄国提供致命性援助"。提供"致命性援助"是条红线,绝对不允许越过。
这一点,拜登总统/北约反复强调,一周前布林肯当面告知王毅,今天美国CIA总监(Director)在今天(周六) CBS采访中再次告诫中国,向俄国提供致命性援助,是"一个非常危险且不明智的赌注"。[在刺刀见红时,中国政府总是畏缩闪人。中国不敢俄国提供致命性援助]。

其实,欧美并没有把路堵死,对俄国的"非致命性援助(nonlethal aid)至少目前还未禁止,如有人建议的军棉袄。
有报道说,美国政府有证据证明, 中国公司与俄国讨论向其提供100架自杀无人机合同一事。这就是"中国政府在【考虑】向俄国提供致命性援助"的证据。否则,你如何证明/知道某人"在考虑(想)什么"?在武器运抵俄国之前的所有相关行动,都算是在【考虑/准备】范围之内, 是拜登给习近平一个面子。 

3. 习近平需要当机立断
中俄关系无法掩盖的情况下,"12点立场"出台,迫使习近平当下只能当机立断,明确选边,
1) 
不顾美欧的警告,明确支持普京,提供所有可能提供的援助。既然躲不过,就死磕,对得起当初与普京拍胸脯信誓旦旦。否则,这应了Viola(Cesario) 的那句话,
"we men may say more, swear more, but indeed
Our shows are more than will; for still we prove
Much in our vows but little in our love.(Twelfth Night, Act 2, Scene 4)

这样的结果,中国会彻底失去欧洲,不仅无法继续实施"联欧抗美"的战略,还需面对北约伸向南海/台湾海峡的"魔爪"。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对中国充满敌意的世界。
2)
不顾与普京的个人私交,全力迫使普京停火撤兵。这不是"仲裁者", 而是"扭转局势之人", 用实际行动赢得乌克兰/欧洲的信任。
在赢得乌克兰的信任的同时,在美乌关系之间加入另一个乌克兰无法拒绝的筹码:"美国给你武器支援,但我能让普京最后撤兵"。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迫使俄国撤军), 中国才可能为俄国说些可以为乌克兰/欧洲接受的"求饶"的话。
这么做不仅可能很大程度上减弱一年来欧洲对中国支持普京所产生的愤怒,并可能最终收买见利忘义的欧洲,让当下美国与欧洲紧密的联盟出现裂痕,中国可以重启"联欧抗美"的战略。
除了提供战后避难所外,这是习近平能帮上自己的朋友普京最佳的方式,同时也是让中国走出这个泥潭的最佳途径). 
那个 f&@king 法国总统说,他今年4月访问中国。
3)
中国当"俄乌战争的协调员/仲裁者"不合格,是战争之初就有的定论。这一结论一年后依然如是。仅仅从中国自身的角度看,
a)因为习近平视普京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协调中,中方任何一个对俄国有利的建议,都会被乌克兰视为"习近平偏袒朋友"而遭拒;
b)因为习近平视普京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协调中,中方任何一个对乌克兰有利的建议,都会被普京视为"习近平出卖朋友"而被否。

就如这次都不待见中国的"和平方案"一样,协调到最后,俄乌外交官联手,把王毅揍一顿。

4
中国推出"12点立场"后,会尴尬地收缩回去。尽管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对"12点"同样嗤之以鼻,但他给乌克兰留后路,赞扬中国终于至少正视俄乌战争了,并再次表达之前多次表达过的愿望,"希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讨论此事"。
泽林斯基的这个态度,被明镜的何频先生谄媚地解释为,"泽林斯基求见习近平"。
有明镜何频这样的海外代言人,习近平不输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