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之法
净土正因
净土,是如来证入法性身,从如来藏中现起的纯净国土。净土,是诸
这六道,四圣,十种法界,自己的心念和那个法界相应,将来就会到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佛 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 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剎。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注:三不淫欲,在家修道人(居士)是不邪淫。)
念 佛,一定要遵守佛的戒律。天天用十戒来检点自己的行为,有过失处
人生客途,如白驹过隙,短短几十年,造下无量劫三恶道的罪业,给
弥陀慈愿,净土殊妙,四土,三辈,九品,一切众生,持戒念佛,
净土,是心性中的净土,诸佛,是心性中的诸佛。佛及众生,皆心性
念佛之法 ,约有四种:
一 持名念佛;二 观像念佛;三 观想念佛 ;四 实相念佛。前三种属于事项上的念佛,后一种属于理念。
持名念佛:即念佛名号,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金刚念),皆可。
观像念佛:即观佛相好,忆念在心。因我们凡夫的心粗,最初总是不
观想念佛:观像时久,佛相在心,便能时时观想见佛的相好。这是一
实相念佛:这是进入理念。和禅宗的明心见性一样。念佛既是念心。
诵大乘经,念阿弥陀,禅净双修,是较稳当的修学方法。
大乘经典能开明解慧,根本智,方便智,二智全彰,圆解圆修,生佛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
念佛念得一心时,自然香光庄严,入于佛菩萨香光庄严地。
念佛之法
大自然中人 (2022-02-17 02:03:15) 评论 (0)念佛之法
净土正因
净土,是如来证入法性身,从如来藏中现起的纯净国土。净土,是诸
这六道,四圣,十种法界,自己的心念和那个法界相应,将来就会到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佛 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 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剎。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注:三不淫欲,在家修道人(居士)是不邪淫。)
念 佛,一定要遵守佛的戒律。天天用十戒来检点自己的行为,有过失处
人生客途,如白驹过隙,短短几十年,造下无量劫三恶道的罪业,给
弥陀慈愿,净土殊妙,四土,三辈,九品,一切众生,持戒念佛,
净土,是心性中的净土,诸佛,是心性中的诸佛。佛及众生,皆心性
念佛之法 ,约有四种:
一 持名念佛;二 观像念佛;三 观想念佛 ;四 实相念佛。前三种属于事项上的念佛,后一种属于理念。
持名念佛:即念佛名号,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金刚念),皆可。
观像念佛:即观佛相好,忆念在心。因我们凡夫的心粗,最初总是不
观想念佛:观像时久,佛相在心,便能时时观想见佛的相好。这是一
实相念佛:这是进入理念。和禅宗的明心见性一样。念佛既是念心。
诵大乘经,念阿弥陀,禅净双修,是较稳当的修学方法。
大乘经典能开明解慧,根本智,方便智,二智全彰,圆解圆修,生佛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
念佛念得一心时,自然香光庄严,入于佛菩萨香光庄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