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考试不能接近完美,因为,当你完美了你就成了庸才

打印 (被阅读 次)

为什么说考试不能接近完美,因为,一旦你把把考试考完美了你就被考成了庸才。首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陈先生在1985年6月15日给科大少年班的题字是:“科大少年班同学,不要考第一”

如果说陈先生是一个横贯中外的学霸,紫檀家长应该没有人敢有异议吧。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要资优的科大少年班同学不要考第一,也就是不去追求考试的完美呢,这是因为他认为,把精力过多地花在提高考试成绩上,是一种浪费,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毫无增益。

我也很赞成陈先生的观点,考试不用追求完美,90多分就行了,太低,说明你根本没有很好掌握知识,否则,为了追求那么几分的增长,你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反复练习,去磨练技艺,其并不足以帮助提高技术。反而,为了这些练习所花费的时间,会影响到你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追求。考试是一种检查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不等于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考试,我们学习,特别是学习那些复杂和抽象的知识的时候,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去深入研究探讨,去创新。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融会贯通并不断地应用在社会生活之中。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同时,避免高分低能的可悲结果。

人们往往会注意到许多商界,学术界等各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有不错的教育背景。因此,会认为成绩优秀甚至完美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其实这是不对的,社会成功人士无非是社会对于这些人在他们做出对整个社会贡献之后给他们的回报,这些回报可以是在金钱领域也可以是在其它领域。成功人士大多都曾经成绩优秀,成绩优秀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因为,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你首先要会用你的知识给社会创造贡献。 而对社会做出贡献靠的是你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和灵活运用程度。

其次,有人说,如果没有完美的考分,那么当一个建筑师设计在设计了100座桥梁,我们能否容忍有两到三座的垮塌。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动了100个手术,是否我们也能容忍开死一两个病人。我们当然不能容忍上述的假设。但是这和我们不追求考试完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工程上,有一种叫冗余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设计桥梁的时候,设计师会把桥梁的各项技术指标设计得超出实际要求的百分之几十,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许多时候是为了容许一定范围的设计,施工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失误。做为外科医生也是同样道理,要运用各种方法比如各类专科只负责自己的领域,用各种先进的仪器等等一切手段去减小错误的几率。手术可以治不好病,但绝对不能割错地方。这就是在医学上我们的容错。

那么学习上的容错又是什么呢?学习上的容错就是,当你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有所得后,我们不必在乎这个过程中的稍许非关键点的偏差。例如,在考试中我们往往会有open response的考题,在这些考题中会要求show your work,有时哪怕这部分答案错了,但是你显示了正确推导的每一步和每个概念点,却由于一些原因,有简单的计算错误,但是你最后可能会拿到题目分数的99%。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你已经显示出来该掌握的知识都已掌握了。

唠叨了半天,只是想强调一点,考试不等于学习,高分不等于高能。学习需要去钻研,需要去融汇贯通,而这一点往往和考高分在时间的分配上是互斥的,这就是庸才和天才的区别。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对某个领域刷题太完美了,容易迷信该领域已建立的理论,不太会对该领域 think outside the box.
创新思维的人对现有的理论只求掌握理解,不求刷题到娴熟完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