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时间过得很慢。盼着长大,盼着过年。
小时候,过年有着幸福的感觉。
虽然物质生活贫困,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没有由于物质贫乏而引起的遗憾或者痛苦。
小时候,过年有平时吃不到的食物。
小时候,过年有平时不能买的新衣服。
因为缺乏,所以珍惜。因为没有,所以盼望。有了期待,所以幸福。
长大后,时间过得很快。
长大后,物质高度发达,不愁吃,不愁穿,却找不回小时候过年时的盼望。
长大后,盼着时间停止,尽力避免过年过节。
为什么呢?因为工作忙了,由于职业的缘故,没出国前,过年过节都在加班,做着没人看的新闻节目,为领导写稿件。记得一次年初一,一共15分钟的新闻,市里一把手的新闻占了九条,12分钟,走访节日加班工人,走访贫困户,巴拉巴拉。工作让人把年过得没有人样。
如果不值班,春节回老家过,在男权社会,当然是到先生家过。过个年,人情和吃成了负担,七大姑八大姨,回去的几天中午和晚饭都安排了饭局,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走街串巷,走得累,吃得胃难过。回到娘家,又是一通吃喝,累。饭局让人把年过得紧张。
所以工作以后,一点不喜欢过年。不喜欢看着父亲辈的男性,不做任何家务,却喜欢请客招待;不喜欢看着母亲辈的女性从早忙到晚地张罗,怨言都无从说起。
今年国内提倡就地过年,好些女性朋友可高兴了,因为不用回对方老家了,更不用大张旗鼓地请客吃饭了,一个小家庭,吃吃饭,看看电视,没有压力。
出国后,慢慢地西化了,万事追求简单,不铺张,不夸张。物质已经不再匮乏,过节吃跟平时一样,只是喜欢跟朋友一起搞个百家乐,谈谈天,说说地,很放松,没有特别忙碌,喜欢这样君子之交的感觉。
过年了,胡诌几句,应个景。
我漂在异乡
生活有点忙
异地过大年
内心有些伤
想起小辰光
一夜鞭炮响
天亮就起床
穿上新衣裳
千里冰封上
北国好风光
家有小棉袄
给你发糖糖
拜年啦
恭喜发财
红包拿来
牛年是不是很牛?
最近一周,受到北极寒流影响,卡村深寒,零下二十多读,体感温度零下四十多度,满城冻成了冰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