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去捐款了

xiaosai (2020-12-21 10:54:05) 评论 (37)

严重拖延症患者如我,一些年年如是的事情,不到年底都不想去做。 转眼已经12月底,现在终于等无可等了。这几天,忙着把公司一些年度可以报销的东西报销了。还有一样每年需要做的,就是捐款给多伦多病童医院。

儿子出生之后,像大部分首次做父母的人一样, 第一个孩子都是照书养的。书上说,新生儿不能侧卧,俯卧更是绝对禁止,以防窒息。于是就是一直让他仰卧,几个月大了,放在小摇椅里,也都是仰头坐着。直到5个多月大的时候,一次去家庭医生处做例行检查,医生说,他好像有一点扁头症。 就是后脑勺太扁了。我一听就慌了。可怜的娃,爷爷和外公,都有谢顶基因,这将来指望头发遮一下丑都不成,那可如何是好?

家庭医生于是把我们转介到多伦多病童医院。医生检查之后,量头定做了矫正头盔。就是一个像冰球头盔一样的东西,娃娃必须每天戴23个小时。只是给一个小时洗澡什么的时间,不必戴。其他吃饭睡觉,什么时候都得戴着。而且因为婴儿正是快速生长的时候,每个月都需要回去复诊,根据头型重新改头盔。这样的循环一直持续了8个月,满了周岁之后才停,因为那个年纪头型已经基本长定了。

加拿大是全民公费医疗,好处这里暂且不表。而不好处之一,就是医疗系统压力巨大,各医院都是超负荷运转。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在医院里,经常会遇上一些脾气不好的医务人员。我自己,以及家人,都跟不同的医院打过交道。不管是急诊室,还是各项检查,都经历过不愉快。只有病童医院,8个月来进进出出,从医生,到制头盔的技术人员,甚至医院大堂随便遇到了问路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很和蔼可亲。是每一个人!

也许是因为面对的是儿童,而且是需要帮助的病童,我一直认为病童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接受过特别训练的。他们知道如何怜悯和安慰,知道如何耐心而沉着。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生病,比大人难应付多了。孩子年纪小,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不舒服了只会哭,也更容易情绪不稳定。在病童医院工作,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自从有了这次的经历,我每年的捐款名单上就有了多伦多病童医院。

说到捐款,每一个人应该或多或少的都会有过经验。很多公司,都有支持的慈善机构,会发展各种活动,号召员工参与。我们公司每年有义卖,给United Way;每年11月,有男士们蓄胡须,参与Movember (一个专为男士健康设立的慈善机构)。而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更加对各种慈善捐款不会陌生。每一个学校一年到头都会有不少的活动。

东西方的文化,都认同施比受更有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同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丑闻被暴露出来。捐款被滥用已经是相对好的,有些更加是诈骗。我认识的一个人,就在多伦多的某个著名义工机构工作,位居C某O 级别的。每年5个trips去佛罗里达打高尔夫,都是机构出钱。我觉得很没有必要。

网上有专家教路,在捐款慈善机构的时候,谨记几点:

-- 不要答应电话捐款,因为电话上,你会被催促马上捐,没有思考余地;

-- 不要等机构上门找你,如果你每年有捐款的打算,就固定一个自己喜欢的机构,而不是在有人找上门的时候,道德绑架自己;

-- 网上多做研究,有几个网站,可以查到慈善款被使用的比例。一般如果75%以上用于慈善,已经不错了。

附上几个网站:

http://www.give.org/

http://www.charitynavigator.org/

http://www.charitywatch.org/

 

希望我们的善心与善款都能真正被善用,达成我们捐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