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赏的一位女同学

吴友明 (2019-06-03 21:12:27) 评论 (16)

这是“我”的一篇故事。   

    有一天我们初中同学群里忽然来了一位新同学,昵称“美丽人生“。她穿着军装,眉清目秀,让人赏心悦目。现在的微信头像都可以随意设置,我以为是哪里找来的美人图,没有注意到她到底是谁?

     因为她每天早上都会用美文美图问候同学们,我才注意起她,我就问“谁是美丽人生?”她对我说,她就是Ch。我才想起,就是那个高个子的女孩,来自农村。

    原来微信里大家都知道她就是Ch,只有我不知道。也难怪,同学们大都还是在老家,随时可以聚会,哪个同学的微信昵称是什么自然知道。唯有我在海外,难得和大家相聚,自然不知道。

    Ch在学校里读书成绩一般,话也不多,也没有当过班干部。她和其他同学的不同就是她来自农村,平时在学校住宿,每周末都要坐小帆船摆渡到JL江北岸。因为她个高,坐在最后排,在我的视线中较少出现,在同学之间,我和她的接触很少。

    1966年初夏文革开始,学校就停课了。接着就是军训,支左部队进驻校园,接着就是大串联,出身好的同学有机会先远走高飞,不少人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的检阅,不知道Ch同学是不是也在热血沸腾的检阅的队伍中?我是没有机会到北京的。

    66年底通知串联停止,到67年初大串联同学基本上都回来了,班级散了,同学们散了,学校派性组织林立。城里的同学大都参加了派性组织,原来在学校住宿的农村的同学都回乡了,我从此再也没有陈Ch的消息。

   1968年底,我就听说陈Ch参军了,还有几位同届的女同学也参军了。她们能参军,我以为一定是她们出身好,但是出身好的同学不少,为什么她们有机会参军?别人不行?我唯有羡慕。

   1969年我下乡之后,就再也没有Ch的消息,偶尔听到同学们说她的去向,但是我很快忘记了。直到52年之后在微信里,她才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

   Ch是为数不多的在我的记忆里消失的同学,因为这些年我多次回国,在老家和同学相聚都没有看到她。她在我眼里好像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人了,记忆越来越模糊。

    知道“美丽人生”是Ch之后,她马上给我发来邀请,于是我们开始私聊。我说你真幸运,大家去下乡,你去当兵,因为你出身好,你的一生是一帆风顺。我常常觉得有少数人是文革的受益者,不考试就上大学,不下乡就去参军。只是没有对她说出来而已。

     但是她说,当时参军不是什么出生好,1968年参军的时候,我们学校还有两位女生和她一起当兵,她们的出身是自由职业者,所以参军并不难。她们当兵吃很多苦,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然后到山上扛石头,扛完石头下山,8点才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又去扛石头,中午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休息的时候衣服干了,下午又继续干,每天三班倒。扛石头是为什么?我没有问她细节,但是她说,在部队里受很多苦,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看来在文革中各地的情况不同,她说的一定是真的,毕竟我不知道的故事太多了,我对文革的某些看法必须改正,不能总是对那些参军和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存在偏见。

    我最惊讶的是Ch在1985年之后就在Zh城,因为我在1986年后就在Zh城一家工厂工作直到七八年后我出国。因为失去联系,这七八年的时间我们就在这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从来没有来往,这很正常。凑巧的是,她多次到我们工厂来办事,我们都没有相遇。我们工厂有三千多人,我在车间里,她去厂部,见面的机会很少,所以错过了。这一错过,就是几十年。

    我参加了一些微信群,比如土楼知青微信群,中学同学微信群,大学同学微信群。大多数人在潜水,也天天有人贴出美文美图问候大家。奇怪的是,别人贴出的美文美图,我没有什么感觉,唯独她贴出的美文美图,让我倍觉亲切。因为她是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候大家,时间也准确得像她在军营早起的时间一样。有时她贴出文图之后,没有人回应,第二天她照旧贴出来,从来没有间断。

      每天准时在群里问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容易,那是一定要有美好的生活心态的。如果你过不好的话,你就没有心情问候别人。所以,Ch同学是我最欣赏的同学,欣赏她对生活的美好心态。

    我也很少在这个微信群露面,只是有一次我对他们说:同学们,我的下午就是你们的明天早上。你们早安我午安!千言万语,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不管过去的日子大家是怎样过的,我们都走到一起来了!问候大家,我在大洋彼岸祝福同学们!让欢笑永驻,让祝福永远,让美好永恒,让友情永存。

最近博文:
读者喜欢我的土楼知青系列,感谢文学城
在美国过国际儿童节的“我们这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