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热点
  • 原创
  • 时政
  • 旅游
  • 美食
  • 家居
  • 健康
  • 财经
  • 教育
  • 情感
  • 星座
  • 时尚
  • 娱乐
  • 历史
  • 文化
  • 社区
  •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山行留客》赏读

《山行留客》赏读

2016-05-30 08:15:18

富春江南

富春江南
一位喜爱琴棋诗书画联茶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凡夫俗子一枚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山行留客⑴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⑵,
莫为轻阴便拟归⑶。
纵使晴明无雨色⑷,
入云深处亦沾衣⑸。
江南书法作品

词句注释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晖:春光。
⑶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⑷纵使:纵然,即使。
⑸云:指雾气、烟霭。

白话译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作品鉴赏

 听语音

文学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名家点评

唐汝询:响调未尝不佳。(《唐诗解》)
谭元春:极有趣谙练语。(《唐诗归》)
黄生:“入云深处亦沾衣”,非熟识游趣者不能道。(《唐诗摘钞》)
焦袁熹:“纵使晴明无雨色”,不工死句。(《此木轩论诗汇编》)
吴煊、胡棠:巧稳可诵(“纵使晴明”句下)。《唐贤三昧集笺注》
王士禛:清词妙意,令人低徊不止。(《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刘宏煦:恐客未谙山中事,误认将雨也。“留”字意雅甚。身在云中,不见云也,湿气濛濛而已,结语信然。(《唐诗真趣编》)
俞陛云:凡游名山,每遇云起,咫尺外不辨途径,襟袖尽湿,知此诗写山景甚确。(《诗境浅说续编》)
刘永济:此诗末句,最能写出深山云雾溟濛景色。(《唐人绝句精华》)

作者简介

 听语音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公元711年前后在世。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世呼为“张颠”。其诗存世六首,均为写景色绝句,以意境幽深、构思精巧见长。
登录后才可评论.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今日热点

  • 王老师,您在干嘛?起跳的木鱼1982
  • 敌我矛盾?美国警察如何面对自己的人民流浪枪手
  • 那么多“老祖宗”,你都为之“骄傲”?雅酷原创
  • 认识马克思空城之主
  • 千里帮儿搬家林凡_圣路易
  • 岁月留痕 9. 我的父亲母亲(下)菜鸟show
  • 重脑力活动的血压和心率solo1
  • 如何投资七大越王剑
  • 巴尔干半岛之行7: 进入波黑土笋冻
  • 川普为何要芯片企业搞公私合营?蛇形刁手
  • 495章 易平之乱春天里的雨水
  • 阿拉斯加自驾游(3): 寻而不见与不期而遇淡然
  • 我每天都用哪些补品?burpeejump
  • 微小说:怎样说好发明家的故事呢?makehay00

一周热点

  • 三次去急诊室帕格尼尼
  • 普川会谈后, 双方动作涉中国BeijingGirl1
  • 回国杂谈----走进养老院(二)布鲁司
  • 更年期、激素治疗与大脑健康burpeejump
  • 活明白了是怎样一种状态?孤独而来 携手同行我生活着
  • 一个老移民的自述:65岁的我在美国超市当安全专员苏向东
  • 美国现在是不管干什么的都是一堆饭桶。。borisg
  • 新苹果乐园旧山老松
  • 吃点会呼吸的东西—发酵食物笨鱼看世界
  • 中国将决定俄乌战争的结局朱头山
  • 回乡有感 (三)吃吃喝喝两问号
  • 习氏出巡西藏权势熏天,听床师们如何解读?蛇形刁手
  • 自己给自己动一个小手术!mychina
  • 饺子大王(图)菲儿天地
《山行留客》赏读
切换到网页版
富春江南

富春江南

《山行留客》赏读

富春江南 (2016-05-30 08:15:18) 评论 (0)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山行留客⑴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⑵,
莫为轻阴便拟归⑶。
纵使晴明无雨色⑷,
入云深处亦沾衣⑸。
江南书法作品

词句注释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晖:春光。
⑶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⑷纵使:纵然,即使。
⑸云:指雾气、烟霭。

白话译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作品鉴赏

 听语音

文学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名家点评

唐汝询:响调未尝不佳。(《唐诗解》)
谭元春:极有趣谙练语。(《唐诗归》)
黄生:“入云深处亦沾衣”,非熟识游趣者不能道。(《唐诗摘钞》)
焦袁熹:“纵使晴明无雨色”,不工死句。(《此木轩论诗汇编》)
吴煊、胡棠:巧稳可诵(“纵使晴明”句下)。《唐贤三昧集笺注》
王士禛:清词妙意,令人低徊不止。(《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刘宏煦:恐客未谙山中事,误认将雨也。“留”字意雅甚。身在云中,不见云也,湿气濛濛而已,结语信然。(《唐诗真趣编》)
俞陛云:凡游名山,每遇云起,咫尺外不辨途径,襟袖尽湿,知此诗写山景甚确。(《诗境浅说续编》)
刘永济:此诗末句,最能写出深山云雾溟濛景色。(《唐人绝句精华》)

作者简介

 听语音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公元711年前后在世。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世呼为“张颠”。其诗存世六首,均为写景色绝句,以意境幽深、构思精巧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