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热点
  • 原创
  • 时政
  • 旅游
  • 美食
  • 家居
  • 健康
  • 财经
  • 教育
  • 情感
  • 星座
  • 时尚
  • 娱乐
  • 历史
  • 文化
  • 社区
  •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博谈网 | 屠呦呦获诺奖该归功于谁?zt

博谈网 | 屠呦呦获诺奖该归功于谁?zt

2015-12-18 17:03:14

快乐人生7788

快乐人生7788
多看常思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屠呦呦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博谈网记者苏智敏报道)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后,在一片祝贺声之中,有舆论认为,这应归功于民国时期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毛泽东。

院士制度

今年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领导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同时也是诺贝尔医学奖史上第13位女性得主。

受中医典籍启发的屠呦呦获诺奖后,称“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而她的得奖也引发许多话题,除了中西医之争再被讨论外,同时引来大众对中国院士制度的检讨,因为屠呦呦多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却一直落选,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她,被称为是“三无科学家”。

2011年9月屠呦呦因青蒿素而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时,《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探究其落选院士的原因,文中提到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等人,虽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而贡献卓著的屠呦呦却落选院士,因此提出应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

因战争而起的研究

另一个被讨论的话题,则是屠呦呦能发现青蒿素,应该“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时代吗?

同样在屠呦呦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后,《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其实要“感谢”毛泽东。因为在60年代,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让全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暴虐摧残。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份子被批斗、迫害、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多人被打死或选择自杀。中医也不例外,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崔京艳在“百年中医的三次论争”一文中提到:“文革期间,由于种种错误导向,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但就在这情况下,北越的求援意外救了许多科学家。

炎热潮湿的越南,蚊虫众多,北越士兵患上一种当时无药可治的疟疾,倒下一大批人,北越高层因此向中国求援。毛泽东下令将优秀的科学家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成立523项目,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这个秘密军事科研任务,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员。

抗疟药物研发之难,被形容成大海捞针,这群科学家转而向传统中医找出路,在文革期间虽有点讽刺,但屠呦呦正是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改用低温榨汁的方法,获得了青蒿素。

该“感谢”毛泽东吗?事实上,毛泽东政府下令研发药物的背后,不是为了中国人的健康,而是因为援外战争——解决北越士兵疟疾问题,在这情况下,更讽刺的是,数年后,中国反而跟越南在边境上打了起来。

教育与体制

另外,屠呦呦的成就,许多民众也认为不应该归功于毛时代,网友把这归于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综述网友的评论观点,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跟得到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及李远哲一样,都是在接受完整的中华民国的基础教育下长大的,民国时期对教育及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在抗日战争期间,教育依然摆在重要的位置。虽然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系,但那时的大学还是民国期间的教育遗风,基本教育理念、知识传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如果屠呦呦是在文革时期读中小学,那么她不是工农兵学员,就是下放知青,将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许多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反右、大跃进、文革这种事的发生,人民能有安定的环境接受教育,今日得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应该会更多。

除了教育问题,体制也是原因之一。中国作家冉云飞也借着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一事,发文指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曾问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冉云飞认为,曾在大跃进时支持亩产上万斤,反右时痛斥右派反社会主义言论的钱学森这是在“明知故问,揣着明白装糊涂”,冉云飞对此表示:“一个不自由的制度下的学校教育,怎能培养出人才?”

作者: 苏智敏

登录后才可评论.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今日热点

  • 勿忘国耻,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一游龙江(4)世界在我心中
  • 姐姐嫁美国,弟弟和父母加倍要钱关月马
  • 在美国当房东,做个nice guy雅美之途
  • 加州中部重镇Fresno湾区金头脑
  • 产妇死在我的手上…歲月沈香
  • 川普的"非常道"蛇形刁手
  • 甘肃天水幼儿园集体铅中毒事件不得不说的话luren_1970
  • 罗德岛new port记事西安游子
  • 回国流水账1–沪上36时辰笨鱼看世界
  • 乘坐私人包机旅行谦谦美君子
  • 2025环冰岛自驾 (3)- 黑沙滩、冰河湖快乐旅途
  • 醋: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除草剂彩烟游士
  • 稷山枣红映华夏北美原野
  • 457章 坚决反对春天里的雨水

一周热点

  • 我家后院子的花草瓜菜都长疯了!mychina
  • 又参观了一个老人公寓帕格尼尼
  • 人间清醒与人间糊涂多伦多橄榄树
  • 中年丈夫失业的唏嘘BeijingGirl1
  • 进攻伊朗犯了战略错误朱头山
  • 吃得就是任性!国庆节挑战105磅巨无霸汉堡爪四哥
  • 国内的美好生活 - 高铁和滴滴打车匆匆走过
  • 在美国坐火车的体会net422003
  • 人生不是拼爹游戏,认知才是王牌康赛欧
  • 2025回国 年轻人躺平(图)菲儿天地
  • 举国震惊:一场家宴,竟是一次生死劫!麦姐
  • 美国梦碎:精英女儿出圈了。。。岸沚汀兰
  • 以色列——被逐出欧洲家园犹太人的无奈归宿(二)橡溪
  • “南京红姐”之事件,全民狂欢毁三观雅酷原创
博谈网 | 屠呦呦获诺奖该归功于谁?zt
切换到网页版
快乐人生7788

快乐人生7788

博谈网 | 屠呦呦获诺奖该归功于谁?zt

快乐人生7788 (2015-12-18 17:03:14) 评论 (0)
 
屠呦呦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博谈网记者苏智敏报道)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后,在一片祝贺声之中,有舆论认为,这应归功于民国时期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毛泽东。

院士制度

今年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领导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同时也是诺贝尔医学奖史上第13位女性得主。

受中医典籍启发的屠呦呦获诺奖后,称“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而她的得奖也引发许多话题,除了中西医之争再被讨论外,同时引来大众对中国院士制度的检讨,因为屠呦呦多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却一直落选,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她,被称为是“三无科学家”。

2011年9月屠呦呦因青蒿素而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时,《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探究其落选院士的原因,文中提到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等人,虽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而贡献卓著的屠呦呦却落选院士,因此提出应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

因战争而起的研究

另一个被讨论的话题,则是屠呦呦能发现青蒿素,应该“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时代吗?

同样在屠呦呦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后,《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其实要“感谢”毛泽东。因为在60年代,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让全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暴虐摧残。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份子被批斗、迫害、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多人被打死或选择自杀。中医也不例外,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崔京艳在“百年中医的三次论争”一文中提到:“文革期间,由于种种错误导向,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但就在这情况下,北越的求援意外救了许多科学家。

炎热潮湿的越南,蚊虫众多,北越士兵患上一种当时无药可治的疟疾,倒下一大批人,北越高层因此向中国求援。毛泽东下令将优秀的科学家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成立523项目,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这个秘密军事科研任务,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员。

抗疟药物研发之难,被形容成大海捞针,这群科学家转而向传统中医找出路,在文革期间虽有点讽刺,但屠呦呦正是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改用低温榨汁的方法,获得了青蒿素。

该“感谢”毛泽东吗?事实上,毛泽东政府下令研发药物的背后,不是为了中国人的健康,而是因为援外战争——解决北越士兵疟疾问题,在这情况下,更讽刺的是,数年后,中国反而跟越南在边境上打了起来。

教育与体制

另外,屠呦呦的成就,许多民众也认为不应该归功于毛时代,网友把这归于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综述网友的评论观点,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跟得到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及李远哲一样,都是在接受完整的中华民国的基础教育下长大的,民国时期对教育及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在抗日战争期间,教育依然摆在重要的位置。虽然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系,但那时的大学还是民国期间的教育遗风,基本教育理念、知识传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如果屠呦呦是在文革时期读中小学,那么她不是工农兵学员,就是下放知青,将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许多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反右、大跃进、文革这种事的发生,人民能有安定的环境接受教育,今日得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应该会更多。

除了教育问题,体制也是原因之一。中国作家冉云飞也借着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一事,发文指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曾问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冉云飞认为,曾在大跃进时支持亩产上万斤,反右时痛斥右派反社会主义言论的钱学森这是在“明知故问,揣着明白装糊涂”,冉云飞对此表示:“一个不自由的制度下的学校教育,怎能培养出人才?”

作者: 苏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