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稠缪说台湾(5)——台湾的文化大革命

CNNed (2015-05-22 16:17:40) 评论 (20)

未雨稠缪说台湾(5)——台湾的文化大革命

随着台湾政坛的领导人的替换,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台湾政治的跌宕起伏在向中间靠拢。台湾民众对政权更迭,越来越习惯。但台湾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政治实体,其历史不可能以修改教科书来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台湾和日本一样的鸵鸟政策),其经济不可能重回农耕和自给自足的状态,国际政治的高度融入化(globalization不是internationalization)和互相依赖。

对比中国大陆的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相对延后。反观台湾,其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到过台湾的人,多会说台湾还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大陆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交替中,保持政治路线的相对稳定,和对外政策的基本一致,这是近代文明史的另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亚于每年7-10%的增长的奇迹。学过“资本论”的都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早期资本积累阶段的残酷性。作者相信,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描述,对过去30年中国也是非常的合适。更不用说对台湾而言,是完全的正确。台湾在国民政府退到台湾以后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从“国富民穷”开始。今天我们所谈论的王永庆,郭台铭都是台湾十大建设以后的人物。他们的财富积累的过程不会比中国大陆的同一类人来得仁慈。迪化街的财富积累形式还是今天台湾的主要形式。

但今天台湾已走入了经济是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政治问题的时代。如果作为一个民选领袖签约权都受到民众的制约,那这样的一个政体是有问题的,更何况马英九在这个问题上的一再退让。这一退让不是马英九个人的退让,而是马英九作为民选领袖对其法律所赋予的责任的退让。这个退让是至少是前无古人,我不敢说后无来者。这样的民选机制的优点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台湾的文化大革命,民进党和国民党两党都有不可推卸责任。

民进党在群众运动上比国民党有经验,更有能力。但是社会的发展,不是因为群众运动。社会的发展,柏拉图早在2400年前的“理想国”(The Republic)已定义,主要有社会精英所推动(和毛泽东思想有违背)。台湾的精英在努力工作的今天,更在考虑民进党执政时移民海外。台湾精英的移民在陈水扁当政时达到高潮,据作者对台湾的了解,类似的高潮正在酝酿。中国大陆已成为美国以外另一个落脚点。大陆对吸引这些人的政策还有待完善。如果大陆对这一波的离台,战略战术成功的话,将是对整个台湾经济到人才到政治的釜底抽薪。10年后的台湾青年,会是一群没有工作更是没有希望的一代。如果又不愿离开台湾的话,剩下的只能是自生自灭的了。

民进党成功地赢得五都选举,其策略是利用甚至引导民众“仇富”。这是一味毒药,这味毒药的负作用(adverse reaction)(不只是副作用,not a side effect)会慢慢的发酵。民进党的台湾会是一个慢慢被抽丝的台湾。民进党在选前无法圆出一个理由,让台湾的企业家留在台湾。面对著名企业远雄和柯文哲的戏文,我相信台湾的大企业会加快“挺进大陆”,因为他们知道,革命对他们意味什么!他们也晓得,全世界不革命的地方(或已革好命的地方)只有中国大陆。

毛主席地下有知,也会更加的安慰——“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正在台湾实现。也应验了毛主席的另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