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也散――快评西北同学文

某尾 (2008-12-08 15:33:42) 评论 (168)



西北同学这篇文章名为“
为李银河老师正名,兼评某尾 ” 挂在艾园。我以为一开篇就要谈到李老师或是某尾, 结果是以感慨猪年流逝开头, 以反击其它同学的跟贴签名开谈,扯到佛教徒穆斯林,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实在远之又远。 无奈何到第三段才看见某尾名字, 而起句为“西北起意为猪不平”, 正跟几秒前读到的题目 “为李银河老师正名”相对应――――实在让人抓狂!!! 文章名字本来甚好, 读来正象一个人吸足了一口气要发言,接下来三段却象打嗝,一个接一个,  散了气势,非常可惜。此感受与修改文章的艾友友同学商榷。

之所以要如此开头, 大概是要为结尾提到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文)相呼应。请看此文最后一段:

―――――――――――――――――
一桩离奇的乌龙案,使得西北回忆起小波先生笔下一只充满战斗精神、拒绝被归化的猪。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6-04/11/content_4411661.htm)

找到艾园,使我相信这并不只是当代寓言,自由地思想,自由地生活,原来还有可能。

我仿佛看到在平静的美国小镇上,一对既不歇斯底里、也没有颓废拜物的年轻男女,如同群山丛中静静生出的乔木,挺拔从容,而身边茂林深远,涧水淙淙,山风过处,似乎有精灵在枝头密语,传递着故乡的土地悄悄愈合的消息。

―――――――――――――――――

最后一段甚好, 很似描写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什么是“故乡的土地悄悄愈合”, 不甚明白)。 只是挂在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高度赞赏下面, 尤其自然背景很接近,文意顺承下来感觉极怪。  不好再说什么, 请艾友友同学或是西北同学斟酌, 换个例子做比喻赞扬也许更妥善。(请无论如何不要引申为我要干涉你如何写文――你不换, 或是觉得这样很妥当, 我绝对没意见。)   

一头一尾看完, 中间文章一大篇,鼠标一拖, 两分钟看完。因为点到某尾头上的只有这么一点,即:

 某尾扯出了李银河博克的例子来说明“有容乃大”的办博方针, 这个例子不对。

 这点我另外再说。 余下的文论就非常混乱了。 

 西北先古狗到新闻, 评论为 “这是李银河在与大众舆论角力二十年后,对网络和媒体暴力的声明,对自己话语权的捍卫”。显得作者清楚李银河是谁, 也相信读者清楚李银河是谁, 因为接下来的段落就扯开了。 不料在其后第六段突然发问“李银河老师到底是“谁”?”,除掉一段新闻,并没展开这点, 而是去批蜜瓜和讲述“女性主义对身体的解读”, 扯到“女权主义经典独白剧”及剧本,某尾斗胆, 不知这跟“为李银河老师正名,兼评某尾 ”有什么必然联系。终于,不算引用的新闻段, 在第 15  “回到李银河老师是“谁”的问题上" (谢天谢地)。 

 西北说, “作为一个业余粉丝,西北虽然拜读了李老师和王小波的林林总总的作品,但是从没一分钟把两位与被某尾推崇倍至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 此处“传统美德”加了引号, 可见西北并不认为“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传统美德。 不是传统美德是什么, 你早下定义啊!连“传统美德”一并下。 这样免得大家糊涂。“他们两位先生在西北心中从来就是不惧流俗、不畏权势的自由思想斗士”。难道西北认为,“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不惧流俗、不畏权势”的反义词?

 在这段之后, 西北就扯得远而又远了, 这占了几乎全文一半的篇幅是非常的有知识性, 但是非常的散,一段是一段, 好似借助裸露在河面的石块过河, 你得跳跃而行, 并将眼睛随时紧盯着下一个石块。对于某尾这种习惯快读且上下文一并考虑的人实在折磨。  此幅文字,跟“为李银河老师正名”已经完全无关, 跟“评某尾”也无关, 也许美则美矣, 奈何形散,神也散。 


最后,如果我被枪指着脑袋,
 非要我在艾友友和西北的文章中选一篇来看, 那么, 看辩论, 我选艾友友, 哪怕答案是西北(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