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海军轻巡洋舰 ????——宁海级 | |||||||||||||||||||||||||||||||||||||||||||||||||||
【建造简史】
??“宁海”号于1931年2月20日安放龙骨,同年10月10日下水,经过各种性能试验,符合我方技术要求,于1932年8月26日驶抵上海,9月1日举行升旗典礼,编入第1舰队,首任舰长为原“海容”舰舰长高宪申上校。
鉴于江南造船厂历年承造各种舰艇能够达到要求,海军部决定由该厂仿“宁海”再造1艘姐妹舰“平海”号,由日本提供零组件,设计图与“宁海”同样,并聘原“宁海”舰的造船主任神保总南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监造,原订预算458.8万元。该舰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为了鼓励国产新舰的自制,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到厂出席该舰的开工典礼。本来预定1933年10月10日(国民党国庆日)下水,不料九·一八事变与松沪一二·八战事相继爆发,中日关系紧张而影响了日本的零件供应与技术支持,拖至1935年9月28日方才得以下水,比原定足足晚了两年。等到空舰驶往日本相生港装置火炮武器完成时已是1936年6月18日,离战争爆发只剩一年。“宁海”舰费时一年半就已成军,“平海”舰却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不过这毕竟是中国自制的一艘轻巡洋舰,排水量2,383吨,动力装置为五部锅炉四部烧煤炭,一部烧重油,两部往复式主机双轴推进,马力较宁海略小,约7,488马力,最高航速21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浬。本舰尺寸与“宁海”略同,不过吃水稍浅,原预定装备与“宁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门,76毫米高炮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门,高速机枪4挺。但在本舰赴日装配武器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有关高炮与高速机枪部份遭日本拒装,只好透过上海的德国洋行改购克虏伯和博福斯枪炮代替。本舰无水上侦察机,所以烟囱后的外观结构因无机库而与“宁海”不大相同。首任舰长为原“宁海”舰长高宪申。1937年4月编入第1舰队z防会议的决定,本拟采取突然封锁江阴、聚歼敌舰于长江的措施,不料这一军事机密竟被汪精卫的机要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驻南京总领事,致使“瓮中捉鳖”的计划完全落空。 陈绍宽命令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率领“平海”、“宁海”、“逸仙”、“应瑞”4艘较新、较强的轻巡洋舰列阵封锁线内,而以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所率舰艇随后接应。
9月22日,敌第12航空队奉第2联合航空队司令三立贞三海军大佐命令,由飞行长由中率92式攻击机12架,在6架95式战斗机掩护下,从三个方向直扑“平海”,力求炸沉这艘旗舰。高宪申舰长立即命令全舰炮猛烈射向日机。与此同时,兄弟舰艇也一齐开火,迫使敌机不敢近舰而北飞。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第2批敌机的攻击下,“平海”右舷中弹,旋即前舱进水。舰长腰部重伤,血染军衣,但仍坚持指挥作战。一等炮兵周兆发右胁突被弹片穿入,又横贯左臂,血流不止,但他忍痛坚守炮位,奋力反击敌机,直到补充兵接替后才倒地,经抢救无效光荣陈亡。上士张玉成在舰尾机炮发生故障时,冒险前去抢修,中弹重伤。中士严肃冠不顾弹片纷飞,奋勇前去补替,中弹身亡。“平海”舰官兵前赴后继,坚持战斗,迫使敌机退去。中午,敌第3批飞机来袭,从上游方向飞临高空投弹,在我炮火反击下,均未炸中而散去。但敌并不甘心,当天下午,敌“加贺”号又起飞舰载攻击机7架来袭。下午5时30分,敌第12航空队92式攻击机6架、95式战斗机3架,一天内第5次来轰炸这艘旗舰,向左舷投弹4枚。这一天战斗长达6个小时,我舰发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多发,阵亡5人,轻、重伤23人,击落敌机5架。舰身中弹多处,当晚彻夜警戒,抢修舰械,准备再战。
23日上午11时左右,敌侦察机两架在我舰附近上空窥伺,约30分钟离去,这预示着敌机编机的大举出动。下午2时,敌第12航空队首先以92式攻击机9架,在3架95式战斗机配合下,攻击、压制我要塞炮火;而以主力94式轰炸机12机,会同第13航空队96式轰炸机14架,敌“加贺”号起飞舰载轰炸、攻击机各8架,在舰载战斗机4架掩护下,集中轰炸“平海”号。弹落如雨,两枚重弹击中舰体,周围江面水柱冲天,此起彼伏。“平海”号不得不驶向上游,但敌机紧追而来,分批轮番轰炸。高射机枪指挥刘馥接替伤员自充射手。正酣战时,不料枪架纵轴因发射过量而折断,他冒险抢修时,突见一架日机急降投弹,他忍痛抓起灼热的无架枪管向敌猛射。“平海”号在鏖战中各炮炮管、炮闩均因发射逾量而烫手,但炮手们仍奋战不止。这一天又击落日机4架,其中两架机体碎片竟落于了望台上。激战中敌弹3枚炸穿机舱、弹药库,江水涌入,官兵们争先恐后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抢护炮弹,终因舰身遍体鳞伤,舰体向左侧倾45度,吐着浓烟,搁沉于十二圩浅滩。
??对中国人的历史而言,“宁海”与“平海”两舰的沉没(其实是坐底)于江阴后故事就已告完结,但其实之后还有续集。事实上日本人在战役结束后的1938年即将此两舰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由于船只沉于江河浅滩之中打捞比较容易,淡水对机件也不会像海水般造成严重锈蚀,所以在抗战期间沉没的许多舰艇日本人都曾加以打捞修复重用,如“逸仙”等)。两舰原定交予汪精卫的伪海军,后来食言拖回日本。1938年7月11日日军以「第261号令」将两舰改列为海防舰兼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并将“宁海”改名“御藏”,“平海”改名“见岛”。但因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造船厂工期繁忙,两舰的改装工程便延搁下来,分别泊在相生与佐世保港,充做港区浮动宿舍。 【性能诸元】
【更多照片】 |
中国海军轻巡洋舰——宁海级
蓝天志 (2006-05-08 13:56:15) 评论 (0)![]() | ?中国海军轻巡洋舰 ????——宁海级 | |||||||||||||||||||||||||||||||||||||||||||||||||||
【建造简史】
??“宁海”号于1931年2月20日安放龙骨,同年10月10日下水,经过各种性能试验,符合我方技术要求,于1932年8月26日驶抵上海,9月1日举行升旗典礼,编入第1舰队,首任舰长为原“海容”舰舰长高宪申上校。
鉴于江南造船厂历年承造各种舰艇能够达到要求,海军部决定由该厂仿“宁海”再造1艘姐妹舰“平海”号,由日本提供零组件,设计图与“宁海”同样,并聘原“宁海”舰的造船主任神保总南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监造,原订预算458.8万元。该舰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为了鼓励国产新舰的自制,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到厂出席该舰的开工典礼。本来预定1933年10月10日(国民党国庆日)下水,不料九·一八事变与松沪一二·八战事相继爆发,中日关系紧张而影响了日本的零件供应与技术支持,拖至1935年9月28日方才得以下水,比原定足足晚了两年。等到空舰驶往日本相生港装置火炮武器完成时已是1936年6月18日,离战争爆发只剩一年。“宁海”舰费时一年半就已成军,“平海”舰却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不过这毕竟是中国自制的一艘轻巡洋舰,排水量2,383吨,动力装置为五部锅炉四部烧煤炭,一部烧重油,两部往复式主机双轴推进,马力较宁海略小,约7,488马力,最高航速21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浬。本舰尺寸与“宁海”略同,不过吃水稍浅,原预定装备与“宁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门,76毫米高炮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门,高速机枪4挺。但在本舰赴日装配武器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有关高炮与高速机枪部份遭日本拒装,只好透过上海的德国洋行改购克虏伯和博福斯枪炮代替。本舰无水上侦察机,所以烟囱后的外观结构因无机库而与“宁海”不大相同。首任舰长为原“宁海”舰长高宪申。1937年4月编入第1舰队z防会议的决定,本拟采取突然封锁江阴、聚歼敌舰于长江的措施,不料这一军事机密竟被汪精卫的机要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驻南京总领事,致使“瓮中捉鳖”的计划完全落空。 陈绍宽命令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率领“平海”、“宁海”、“逸仙”、“应瑞”4艘较新、较强的轻巡洋舰列阵封锁线内,而以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所率舰艇随后接应。
9月22日,敌第12航空队奉第2联合航空队司令三立贞三海军大佐命令,由飞行长由中率92式攻击机12架,在6架95式战斗机掩护下,从三个方向直扑“平海”,力求炸沉这艘旗舰。高宪申舰长立即命令全舰炮猛烈射向日机。与此同时,兄弟舰艇也一齐开火,迫使敌机不敢近舰而北飞。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第2批敌机的攻击下,“平海”右舷中弹,旋即前舱进水。舰长腰部重伤,血染军衣,但仍坚持指挥作战。一等炮兵周兆发右胁突被弹片穿入,又横贯左臂,血流不止,但他忍痛坚守炮位,奋力反击敌机,直到补充兵接替后才倒地,经抢救无效光荣陈亡。上士张玉成在舰尾机炮发生故障时,冒险前去抢修,中弹重伤。中士严肃冠不顾弹片纷飞,奋勇前去补替,中弹身亡。“平海”舰官兵前赴后继,坚持战斗,迫使敌机退去。中午,敌第3批飞机来袭,从上游方向飞临高空投弹,在我炮火反击下,均未炸中而散去。但敌并不甘心,当天下午,敌“加贺”号又起飞舰载攻击机7架来袭。下午5时30分,敌第12航空队92式攻击机6架、95式战斗机3架,一天内第5次来轰炸这艘旗舰,向左舷投弹4枚。这一天战斗长达6个小时,我舰发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多发,阵亡5人,轻、重伤23人,击落敌机5架。舰身中弹多处,当晚彻夜警戒,抢修舰械,准备再战。
23日上午11时左右,敌侦察机两架在我舰附近上空窥伺,约30分钟离去,这预示着敌机编机的大举出动。下午2时,敌第12航空队首先以92式攻击机9架,在3架95式战斗机配合下,攻击、压制我要塞炮火;而以主力94式轰炸机12机,会同第13航空队96式轰炸机14架,敌“加贺”号起飞舰载轰炸、攻击机各8架,在舰载战斗机4架掩护下,集中轰炸“平海”号。弹落如雨,两枚重弹击中舰体,周围江面水柱冲天,此起彼伏。“平海”号不得不驶向上游,但敌机紧追而来,分批轮番轰炸。高射机枪指挥刘馥接替伤员自充射手。正酣战时,不料枪架纵轴因发射过量而折断,他冒险抢修时,突见一架日机急降投弹,他忍痛抓起灼热的无架枪管向敌猛射。“平海”号在鏖战中各炮炮管、炮闩均因发射逾量而烫手,但炮手们仍奋战不止。这一天又击落日机4架,其中两架机体碎片竟落于了望台上。激战中敌弹3枚炸穿机舱、弹药库,江水涌入,官兵们争先恐后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抢护炮弹,终因舰身遍体鳞伤,舰体向左侧倾45度,吐着浓烟,搁沉于十二圩浅滩。
??对中国人的历史而言,“宁海”与“平海”两舰的沉没(其实是坐底)于江阴后故事就已告完结,但其实之后还有续集。事实上日本人在战役结束后的1938年即将此两舰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由于船只沉于江河浅滩之中打捞比较容易,淡水对机件也不会像海水般造成严重锈蚀,所以在抗战期间沉没的许多舰艇日本人都曾加以打捞修复重用,如“逸仙”等)。两舰原定交予汪精卫的伪海军,后来食言拖回日本。1938年7月11日日军以「第261号令」将两舰改列为海防舰兼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并将“宁海”改名“御藏”,“平海”改名“见岛”。但因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造船厂工期繁忙,两舰的改装工程便延搁下来,分别泊在相生与佐世保港,充做港区浮动宿舍。 【性能诸元】
【更多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