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北京西城法院:“知假买假”不应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北京西城法院:“知假买假”不应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25-09-25 09:53: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知假买假”不应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9月25日,北京西城法院发布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典型案例。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一起“知假买假”案例中,法院经审理认为,明知产品过期却仍购买的行为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目的在于通过重复违约谋取超额利益,损害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最终作出驳回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请求。

案情显示,原告在某超市门店购买一瓶酸奶并支付货款8.50元。购买时产品已经超过30天保质期。原告起诉超市门店,要求超市门店顶格赔偿1000元并返还货款。超市门店主张该原告与他人事先合谋在超市门店购买过期酸奶。两人在同一天总计购买9瓶酸奶,分别结账但都全程录像,最后共同向超市门店提出索赔。超市门店提供的监控视频证实二人确实在同一时空存在行动高度协同的现象。此外,根据关联案件的检索结果,该原告自2016年起对多家超市门店提起类似诉讼70余件。

法院最终认定,虽然超市门店没有尽到对上架货物是否过期的查验义务,但二人明知产品过期却仍购买,行为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目的在于通过重复违约谋取超额利益,有违诚信原则。最终判决超市门店退还货款8.50元,驳回要求赔偿1000元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

“司法需要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与保护经营者利益中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本案依法规制‘知假买假’行为,助力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北京西城法院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法院认定超市未尽查验义务存在过错,依法判决退还全部货款;同时通过查明原告与他人协同购买过期产品,存在频繁的知假买假行为,认定购物行为超出合理消费需求,目的是谋取超额利益,有违民法最基本的诚信原则,最终驳回了惩罚性赔偿的请求。

典型意义指出,本案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准确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索赔,依法惩治以“知假买假”为手段的索赔行为,有利于防止恶意利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损害正常经营秩序,为类似案件提供了裁判指引。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博士后家中去世:系清华毕业生
19岁西班牙神颜公主久违亮相,举手投足很自信
清华出发,剑桥归来,他28岁回国全职担任教授!
华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将被带回国
美巴长谈 特朗普微笑合影气坏印媒:50年最大转向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宪法惯例,上诉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权"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兰部署军队,必要时可全面使用武力
川普18岁孙女自创服饰品牌"白宫拍广告",挨轰:公器私用
美国签证费暴涨66倍,印度人或涌向日本
白宫官员:预计政府将关门,民主党将付出沉重代价
全球顶级肺癌专家宣布:我患晚期肺癌三年了
恨意难平!特朗普连发四帖 猛批FBI前局长科米
H-1B签证冲击“不再执著美国梦” 台籍工程师:看淡
揭穿阿胶企业谎言:中国不缺驴,但特别缺牛马
“吹哨人”自杀,波音同意付钱和解
麻烦不断!卖了85座万达广场后,71岁王健林被限高了
罕见!芬兰总统要求取消五常一票否决权
残酷的纪实:加沙饥饿家庭的一天
华尔街大咖是淫魔!豪宅惊藏「性虐地窖」残害多女
丹麦等国指控俄飞行器入侵后,俄外长称无意攻击北约
挺加萨"签证遭秒撤",哥伦比亚总统怒轰:美国违反国际法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京西城法院:“知假买假”不应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澎湃新闻 2025-09-25 09:53:23

“知假买假”不应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9月25日,北京西城法院发布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典型案例。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一起“知假买假”案例中,法院经审理认为,明知产品过期却仍购买的行为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目的在于通过重复违约谋取超额利益,损害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最终作出驳回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请求。

案情显示,原告在某超市门店购买一瓶酸奶并支付货款8.50元。购买时产品已经超过30天保质期。原告起诉超市门店,要求超市门店顶格赔偿1000元并返还货款。超市门店主张该原告与他人事先合谋在超市门店购买过期酸奶。两人在同一天总计购买9瓶酸奶,分别结账但都全程录像,最后共同向超市门店提出索赔。超市门店提供的监控视频证实二人确实在同一时空存在行动高度协同的现象。此外,根据关联案件的检索结果,该原告自2016年起对多家超市门店提起类似诉讼70余件。

法院最终认定,虽然超市门店没有尽到对上架货物是否过期的查验义务,但二人明知产品过期却仍购买,行为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目的在于通过重复违约谋取超额利益,有违诚信原则。最终判决超市门店退还货款8.50元,驳回要求赔偿1000元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

“司法需要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与保护经营者利益中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本案依法规制‘知假买假’行为,助力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北京西城法院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法院认定超市未尽查验义务存在过错,依法判决退还全部货款;同时通过查明原告与他人协同购买过期产品,存在频繁的知假买假行为,认定购物行为超出合理消费需求,目的是谋取超额利益,有违民法最基本的诚信原则,最终驳回了惩罚性赔偿的请求。

典型意义指出,本案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准确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索赔,依法惩治以“知假买假”为手段的索赔行为,有利于防止恶意利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损害正常经营秩序,为类似案件提供了裁判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