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九三大阅兵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唯一的显学话题
9月3日上午九点,中国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登场。
阅兵前后,中国照常加强舆论管控,以创造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河清海晏的盛世图景。社交媒体上,清一色“厉害了我的国”类发言霸屏,关于苦难战争的回忆亦占据主流。
有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直播自己凌晨起即抵达典礼现场远观,还有民众结伴等待参与阅兵典礼的坦克离开天安门广场。社交媒体上,官媒牵头,大家集体“忆苦思甜”,有些贴文则以调侃朝鲜、“亲昵”俄罗斯为乐趣。
在这场“扬国威”的阅兵前后,中国民众有何反应?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元素?
“中国排面”
阅兵进行过程中,在转播央视的各个地方媒体网站上,弹幕铺天盖地都是“厉害了我的国”“祖国万岁”等内容,评论区也多围绕哪款武器先进而展开。
中国网民一向亲近俄罗斯和朝鲜,对于受邀前来参加阅兵的金正恩和普京也多有关注。
阅兵尚在进行中时,网友已在针对普京和金正恩面对中国武器展示的心情进行非常正面的猜测。有网友做出表情包吹嘘中国“东风”系列武器先进、指金正恩或“很是羡慕”。
每到中国展示“大国力量”之时,中国网友极为喜爱用贬邻国、虚构外部的豔羡来完成对本国实力的肯定。
阅兵结束后,列队方阵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新京报》发图文称阅兵列队“最帅天团”,连科普账号《果壳》都发文尝试分析“整齐划一的大长腿、为啥看着那么爽”。
一片叫好、称赞军人风姿之外,几乎看不到另一种声音。
此外,关于苦难回忆叙事的评论亦掺杂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9·3阅兵”开始前几天,《人民日报》即在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力,发布抗战胜利主题的视频多则:内容一般是抗战老兵和中国现代工人的跨时空对话,“吃野菜、走长征路”的老兵望向“吃上好饭、乘坐高铁出行”的中国现代人。这些影片引起巨大反响,单条影片点赞量即达近一千万。
这些苦难叙事论调继续出现在“9·3阅兵”的过程中。在中国防火墙内的社交媒体上,“扬我国威”“愿这盛世如你所愿”“飞机不用再飞两遍了”等讨论持续在哔哩哔哩(Bilibili)、澎湃直播、微信号直播上出现,这些都指向中国首次阅兵时的窘境。
此外,为了迎接“9·3阅兵”,中国社交网络开始进行严格管控,中国媒体在靠近阅兵时段、关于负面新闻要采取低调态度,甚至最好不发。关于社会政策的批评声音亦更容易遭下架,以配合营造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位民众晒出聊天记录称,他们也会自觉把私人生活的分手、吵架等放在非9月3日,以彰显自己对这个“神圣日子”的尊重。
质疑
此次阅兵发生在中国内政出现危机时刻,民生问题尤其突出之际。中国失业率连年走高,青年就业率低,结婚率走低,经济发展疲软,暴力斗殴事件频发,中国需要再次确定一个明确的共同民族回忆、一个目标来团结人心——一些民众已经发现这样的苗头。
在微信上,作为对阅兵典礼直播的反抗,一些民众积极转发麦当劳、养殖场等直播,以打断整齐划一的集体叙事。
在Meta公司推出的社交媒体应用Threads上,有网友形容在此社会背景下的阅兵“极为荒谬”,“有钱不去处理内政,反而在这里耀武扬威”。
还有民众指出,作为对二战的纪念,一场反法西斯盛典,为何“国际战犯”普京被邀请出席在列,人权纪录同样糟糕的朝鲜、缅甸、伊朗也被邀请出席。
此外,在整个“9·3阅兵”纪念叙事中,扛起中国二战正面战场主要部分的国民党并未在任何媒体中出现,仅有寥寥几人提出“为什么只在宣传中共的付出,而不提正面战场?”
耐人寻味的是,阅兵后有很多北京市民前往天安门广场附近等待坦克离场、并欢呼叫好。自“六四”学运后一直作为中国敏感词出现的“坦克”和“天安门”组合,在“9·3阅兵”的新型叙事覆盖下被允许存在了。民众夹道相送坦克离开天安门,他们直播、拍摄,并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离坦克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