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文章来源: 南风窗 于 2025-08-26 02:27:4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从相识到相恋,嘉骏花了3个月。这个时间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在他看来,“太快容易冲动,太慢又容易畏手畏脚”,3个月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时长”,比较合适。

这3个月里,他偷偷“考察”着对方。他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三观要正、相处舒服、别太物质。以朋友身份约对方出去吃饭、自习、跑步、打羽毛球,慢慢地两人就走到了一起。他认为,抛开颜值和情感上的滤镜来谈,女友本身是个非常好的人,“所以以后在相处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拜金、败财,或是索要天价彩礼等情况”。这符合他对恋爱的理性要求。

荷尔蒙涌动的年纪,一些大学生开始追求“理性”恋爱。他们不再全然信奉“爱就要奋不顾身”,而是开始寻求计算情感的投入产出比。

“决定在一起的那一瞬间,肯定是感性和冲动的。”女孩贺一认为,理性是双方恋爱后的一种“恋爱模式”,渗入相处的日常生活点滴。

在他们看来,这种基于现实的恋爱考量,并非对感情的冷漠。它更像是为爱情叠加的“缓冲”,以达到更为可控和安稳的恋爱状态。

01

“AA制”恋爱

“钱流向哪里,爱就流向哪里。”22岁的杨晨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最初,她并不认可这句话。她期待的伴侣,是能与自己在精神层面形成“共振”的,类似“soulmate(灵魂伴侣)那种”。

但是后来,她又觉得这句话“不无几分道理”。金钱支出是最直接的恋爱成本。约会餐饮、节日礼物、交通费、电影票等,消费清单具体而清晰。“钱其实是恋爱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她说。



《小时代》剧照

杨晨曾有过一段短暂而热烈的单恋。那个男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是她喜欢的类型,比较“美式”那类,带着点坏男孩的气息。

高中成人礼上,她鼓起勇气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对方便一直躺在她的列表里,再无联系。直到高考结束那晚,她主动邀请了男生看电影,对方答应了。

结果第二天,她却等来了姗姗来迟的男生。因前一天打游戏,男生睡过头,踩着拖鞋便来赴约。男生还跟她说,因为前一天晚上玩游戏,所以手头没钱了。她不理解男生话语中的因果关系,但那天的账单全落在了她身上。

这次体验带给她的并非甜蜜,而是混乱与失望。原有的好感在这次“约会”中破灭,她只觉得对方邋遢又怪异。

恋爱是一笔要用心“核算”的账单。钱怎么花,往往被视为诚意和付出的最直观体现。



《舍不得星星》剧照

杨晨认为,如果一个人宁愿把钱全部花在自己的游戏和爱好上,却在纪念日和约会时囊中羞涩,在需要给对方送礼的日子里拿不出礼物,那只能说明“他更爱他自己”。

为爱消费是重要的。不过,这不意味着所有的开销都应该由某一方承担。

杨晨主动提起“港男AA”,指的是香港男生在恋爱中仍保持的AA制消费模式。杨晨的男友在香港长大。两人在大一的一次学生会活动中相识。恋爱前,她曾和男友相约去吃寿司,两人分开取餐,各拿各的。用餐结束后,掏出手机各自支付自己的账单,动作自然流畅。

这种体验对她来说是新奇的。她说,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男友“抠门”,但她并不这么认为。“我们两个最契合的是消费观”,恋爱后,俩人同样秉持着AA原则消费。

事实上,这种消费观念在当代年轻情侣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近日,网易数读对当代情侣AA制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的3747份样本显示,越年轻的情侣,越倾向于与伴侣实行AA制。



《白日梦我》剧照

在嘉骏眼里,为恋爱买单是女友“三观正”的体现。

约会过程中的开支,女友会认为女生也应该出钱,也会为约会买单,“这比网上很多女的要强”。

嘉骏和女友专门开了个共用的“荷包”。每个月,他和女友会往里面存500—600元,只为了两人想去就去的旅行。日常吃饭,俩人会轮流请客,“她出一顿,我出一顿,但可能我出的顿数会多些,或者我买的饭会贵一些”。

在恋爱中保证消费的相对公平,以此维持个人的经济独立和自由,成为越来越多年轻情侣的共识。

02

爱的算法

“基本上都是我出钱,吃老亏了。”回忆起上一段恋情,没有实行AA制的陈默感慨道。

陈默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每月给他2000元生活费。平时,他没什么物质需求,花钱的地方不多。但恋爱后,钱总是不够花。



《我要我们在一起》剧照

他曾在大三谈过一场异地恋。当时,他在湖北京山实习,而女孩在湖北黄石读专科。每次见面都是他出车费、住宿费、饭钱。

曾有一次两人去南昌旅游,母亲给他打了2000元,女生出了500元,结果三天就花光了。没办法,他又找哥哥借了1000元,才撑过了这趟出行。

让他难受的是女友日常的索取。他说,女生喜欢刷抖音,看到好看的衣服、口红、手机壳就发给他,“说这个好看,那个好看,要我给她买”。一次女友想换手机,差三四千块钱,也直接开口问他要。他解释自己没钱后,女生还找他要钱,还因此闹了脾气。

“每个月2000块钱生活费,要花1000块钱在她身上。”他说,“当时我的花呗遭老罪了。”

更让他在意的是时间的消耗。时间是一笔不可再生的隐性成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松弛,但学业任务、社团活动、实习、备考等事项,早已将时间切得细碎。恋爱关系中所需的相处、交流与陪伴,势必要从这有限的时间里划拨出来。因此,时间得花得恰当、值得。



《二十不惑》剧照

22岁的陈默心里有杆秤,关乎时间与机会。女友总是希望他多回消息,陪陪她。但当时,他在备考公务员。这场考试“关系到我的一生”,和恋爱比起来,显然考试更为重要。所以,他将更多的注意力倾注在备考中,有时候专注起来,两三个小时都不看手机。

为此,女友常和自己闹脾气,且生气了又不直说原因,让他自己猜。这段关系一度让他感到疲惫。在他看来,每次吵架,都是时间与情绪的消耗。

学生时代,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为个人前途拼搏的阶段。22岁的贺一同样计算着恋爱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在贺一看来,任何形式的“内耗”都是奢侈的。

“自我”和“时间管理”是她为恋爱贴上的关键词。恋爱过程中,她不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缠着对方”或因为这段关系的内耗上。

她追求恋爱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在她眼中,父母的感情“感性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经常吵架就是感性的一种表现”。她目睹了太多争吵带来的情绪消耗。所以,她尽可能在恋爱中避免无谓的争吵。如此一来,她就能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值得爱》剧照

她同样期待势均力敌的爱情。在刚本科毕业的她看来,内卷、保研、上岸这些词,与恋爱紧密挂钩。9月,她即将到武汉大学读研,所以,她期望另一半上岸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果说对方没有做到这些的话,他一个人的压力会把整个恋爱关系都带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受到一定的影响。”她不希望“因为一方的落后而影响到两人的关系”。

所幸男友成功“上岸”,即将赴港工作。他们商讨过异地三年的相处方式,以及男友是否应考在职研究生。

至于她毕业后的去向,“如果那时恋爱还在继续,我肯定会优先考虑去他所在的城市”。未来,她会参考男友这一年成功“上岸”的路径,因为“这对我也很有帮助”。

03

家庭“底色”

这种对亲密关系的权衡,并非全然是后天习得的理性,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原生家庭模式的反思。

原生家庭会成为子女不自觉间参照的模板,有时是延续,有时是反叛,但很少有人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

以嘉骏为例,在24岁的嘉骏眼中,父母是一对“纯务实的搭档”。

90年代初,母亲已经32岁,在当时算是大龄未婚女青年。家里人着急,托人介绍了父亲。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时,并没有什么心动的感觉,但她很快做出了判断:这个男人踏实,有一门手艺,能保障未来的生活。

母亲曾向他透露自己当时的想法:“年纪不小了,也不指望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找个靠谱的人过日子就行。”于是,两个人很快确定了关系。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然而,母亲婚后却发现,父亲嗜赌。这个毛病在恋爱期间被掩盖得很好,直到结婚后才逐渐暴露,后来发展到经常夜不归宿,甚至把家里的钱输光。

所以,嘉骏更早明白:结婚之前,一定要把人看清楚。“恋爱可以冲动,但结婚不一样,是得长久考虑的东西。”他说,而且“一定要找一个对的人,这太重要了”。

原生家庭,是年轻人观摩亲密关系的模板。与嘉骏从父母婚姻中汲取“教训”不同,杨晨的原生家庭为她提供了另一种参考。

杨晨的父母结婚多年,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母亲爱打麻将,父亲从不过问,这种互不干涉的状态延伸到家庭的各个方面。比如财务方面,父母工资各管各的,各自负责家里部分开销。



《小巷人家》剧照

“感觉我们一家四口全都是比较独立的个体,各干各的,互不打扰。”杨晨将这种状态视为理想的相处模式,并在自己的恋爱关系中努力复制。刚开始和男友交往时,对方总想黏着她,但她坚持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两人为此吵过好几次架,最终才变成如今她认为比较理想的相处模式。

她分别问过父母,是否因为很喜欢对方,所以很少吵架。他们告诉她的答案出奇一致:“喜欢倒谈不上最喜欢,但还行。”

母亲常告诉她,那种“要死要活”的爱情都是“狗屁”,“结了婚到后面谁还不是一样?”像是怕她不信,母亲还给她举自己同学的例子——那人嫁给了爱情,却以离婚收场。

04

“人毕竟不是机器”

“感性是需要一些资本的。”杨晨认为,感性往往与自由等字眼挂钩,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比较困难”。

当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学历膨胀,找工作越来越难时,好成绩、好实习、技能证书等成为硬通货。她不再向往奋不顾身的浪漫。

回想起高考结束后那段“疯狂追爱”的经历,她并没有从中捕捉到多么浓烈的情意。那种激素分泌蹭蹭上升的感觉,让她觉得危险而不可控。她更希望在恋爱中获得理智与掌控感。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与自己站在相匹配的位置。

可是,男友和她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裂痕。“我经常有一种向下兼容的感觉。”杨晨说。男友会轻易听信营销号对社会事件的判断,“永远冲锋在前,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被当枪使”。



《半熟男女》剧照

当她试图从多方信源的角度去探讨时,换来的往往是争吵和对方的固执。这让她时常感到一种智识上的孤独与无力:“他怎么可以这么蠢?”

这种不匹配,还蔓延到审美品位和精神世界上。她喜欢看书、听音乐,而男友对此无感,却沉迷于在她看来略显幼稚的动漫。她理想中的关系是“soulmate”,但现实却是,理科生男友“不是很能get到我的一些点”。

如今,杨晨大学毕业,一张去往另一座城市读研的录取通知书,更是将矛盾推到了眼前。男友还有一年的学业要继续。面对即将到来的异地生活和时间差,她陷入纠结。

理性的考量背后,是对“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他们希望将情感关系建立在清晰、透明且可持续的现实基础之上。

在这种恋爱模式里,“共同成长”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成就另一方,而是双方在充分沟通后,对职业发展、城市选择、财务规划等进行精细的计算和反复的权衡。



《值得爱》剧照

事实上,陈默也考虑过现实因素。他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父母眼里,他毕业后是要当公务员的,所以,父母希望他找个“门当户对”的,最好是有正式工作的城市女孩。但他的女友出身农村,又是个大专生。

他舅舅后来得知女孩的身份,甚至说:“你在武汉、朝阳,随便找个有钱的当媳妇都可以,你找个这样的,不嫌寒碜是吧?”

陈默也和女友聊过这个话题,希望对方提升自己,起码读个本科,有份正式的工作。而女生的想法是大专毕业后,按照专业对口的工作成为护士。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在了亲情的天平上。过年期间,母亲生病,他在家里照顾。等来的不是女友的体谅,反而是觉得被冷落的指责。他意识到,这段关系已经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这一次,他终于横下心,分了手。

对于像他这样家庭条件本就不好、“有顾虑”的人来说,爱情无法脱离现实。他坦承,女友的学历和家庭背景,也是他从一开始就无法释怀的顾虑,这与家人的期望背道而驰。



《半熟男女》剧照

现在回头看,陈默用“三七开”形容这段关系的理性和感性——七分理性,三分留恋。他留恋女孩撒娇时的可爱,但理性告诉他,继续下去只会更痛苦。“我家已经是个烂摊子了,我不能再找一个烂摊子。”他说。

另一边,杨晨则把这段关系概括为“摇摇欲坠”。对于未来,两人没有一致目标。理性告诉她,男友和她三观不合、共振太少,感性又让她“坚持再走一段时间”。

这段恋情于她而言,介于酒肉情侣与灵魂伴侣之间,“像大学里最要好的朋友,无关乎爱情,也无关乎其他”。

俩人之间无所不谈,所以熟悉。但也正因如此,双方价值观的冲突愈加明显。她认为,若恋爱谈得长久,价值观的不匹配之处总会有暴露的一天。在她看来,“这恰恰是恋爱中最美好的一部分”。眼下,她期望下一任能在审美、阅读、音乐上与她同频。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情感摆在那里”。目前,感性超过理性,“继续走走看看,等真的走不动那天再结束”。她心里清楚,这段故事随时可能翻到最后一页。

查看评论(5)

24小时热点排行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沧州孟村这件事,本不应该如此“恐怖”!
川普自爆"手中握有王牌"足以毁灭中国!考虑出访北京
万斯称俄罗斯已做出重大让步,拉夫罗夫:仍有分歧
当科技接管子宫:女性的生育困境能解开吗?

24小时讨论排行

日本呼吁各国不要参加九三阅兵,中方回应
还不起学贷,美国年轻人跑路?
川普终于出手!一纸命令 从根源上铲除“零元购”
川普自爆有“足以毁灭中国”的王牌 北京高官会哭死
美印裔司机酿3死 “300万人求情” 当地人“反向请愿”
华人妈带娃插队 喊“没有中国就没有你们国家”引争议
川普白宫受访时遭电话铃声打断 要求机主“滚出去”
以色列空袭加萨医院导致5名记者丧命,国际发声谴责
川普开除联准会理事"创111年来首例"!库克本人回应了
日本男子在台北举五星红旗被台当局驱逐出境
结婚仅1年 华人妻向丈夫泼硫酸锁门 白人丈夫惨死
23岁乌克兰美女赴美国过新生活 遭流浪汉乱刀残杀
紧急状态!剧毒中国农药流入加州 消防员都不敢靠近
川普炒掉Fed理事 美元汇价齐跌 金价上升 背后意义重大
非法移民印裔卡车司机在美酿3死 220万人请愿求情
台法院审理偷渡案:大陆地区属于中华民国领土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南风窗 2025-08-26 02:27:48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从相识到相恋,嘉骏花了3个月。这个时间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在他看来,“太快容易冲动,太慢又容易畏手畏脚”,3个月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时长”,比较合适。

这3个月里,他偷偷“考察”着对方。他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三观要正、相处舒服、别太物质。以朋友身份约对方出去吃饭、自习、跑步、打羽毛球,慢慢地两人就走到了一起。他认为,抛开颜值和情感上的滤镜来谈,女友本身是个非常好的人,“所以以后在相处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拜金、败财,或是索要天价彩礼等情况”。这符合他对恋爱的理性要求。

荷尔蒙涌动的年纪,一些大学生开始追求“理性”恋爱。他们不再全然信奉“爱就要奋不顾身”,而是开始寻求计算情感的投入产出比。

“决定在一起的那一瞬间,肯定是感性和冲动的。”女孩贺一认为,理性是双方恋爱后的一种“恋爱模式”,渗入相处的日常生活点滴。

在他们看来,这种基于现实的恋爱考量,并非对感情的冷漠。它更像是为爱情叠加的“缓冲”,以达到更为可控和安稳的恋爱状态。

01

“AA制”恋爱

“钱流向哪里,爱就流向哪里。”22岁的杨晨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最初,她并不认可这句话。她期待的伴侣,是能与自己在精神层面形成“共振”的,类似“soulmate(灵魂伴侣)那种”。

但是后来,她又觉得这句话“不无几分道理”。金钱支出是最直接的恋爱成本。约会餐饮、节日礼物、交通费、电影票等,消费清单具体而清晰。“钱其实是恋爱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她说。



《小时代》剧照

杨晨曾有过一段短暂而热烈的单恋。那个男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是她喜欢的类型,比较“美式”那类,带着点坏男孩的气息。

高中成人礼上,她鼓起勇气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对方便一直躺在她的列表里,再无联系。直到高考结束那晚,她主动邀请了男生看电影,对方答应了。

结果第二天,她却等来了姗姗来迟的男生。因前一天打游戏,男生睡过头,踩着拖鞋便来赴约。男生还跟她说,因为前一天晚上玩游戏,所以手头没钱了。她不理解男生话语中的因果关系,但那天的账单全落在了她身上。

这次体验带给她的并非甜蜜,而是混乱与失望。原有的好感在这次“约会”中破灭,她只觉得对方邋遢又怪异。

恋爱是一笔要用心“核算”的账单。钱怎么花,往往被视为诚意和付出的最直观体现。



《舍不得星星》剧照

杨晨认为,如果一个人宁愿把钱全部花在自己的游戏和爱好上,却在纪念日和约会时囊中羞涩,在需要给对方送礼的日子里拿不出礼物,那只能说明“他更爱他自己”。

为爱消费是重要的。不过,这不意味着所有的开销都应该由某一方承担。

杨晨主动提起“港男AA”,指的是香港男生在恋爱中仍保持的AA制消费模式。杨晨的男友在香港长大。两人在大一的一次学生会活动中相识。恋爱前,她曾和男友相约去吃寿司,两人分开取餐,各拿各的。用餐结束后,掏出手机各自支付自己的账单,动作自然流畅。

这种体验对她来说是新奇的。她说,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男友“抠门”,但她并不这么认为。“我们两个最契合的是消费观”,恋爱后,俩人同样秉持着AA原则消费。

事实上,这种消费观念在当代年轻情侣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近日,网易数读对当代情侣AA制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的3747份样本显示,越年轻的情侣,越倾向于与伴侣实行AA制。



《白日梦我》剧照

在嘉骏眼里,为恋爱买单是女友“三观正”的体现。

约会过程中的开支,女友会认为女生也应该出钱,也会为约会买单,“这比网上很多女的要强”。

嘉骏和女友专门开了个共用的“荷包”。每个月,他和女友会往里面存500—600元,只为了两人想去就去的旅行。日常吃饭,俩人会轮流请客,“她出一顿,我出一顿,但可能我出的顿数会多些,或者我买的饭会贵一些”。

在恋爱中保证消费的相对公平,以此维持个人的经济独立和自由,成为越来越多年轻情侣的共识。

02

爱的算法

“基本上都是我出钱,吃老亏了。”回忆起上一段恋情,没有实行AA制的陈默感慨道。

陈默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每月给他2000元生活费。平时,他没什么物质需求,花钱的地方不多。但恋爱后,钱总是不够花。



《我要我们在一起》剧照

他曾在大三谈过一场异地恋。当时,他在湖北京山实习,而女孩在湖北黄石读专科。每次见面都是他出车费、住宿费、饭钱。

曾有一次两人去南昌旅游,母亲给他打了2000元,女生出了500元,结果三天就花光了。没办法,他又找哥哥借了1000元,才撑过了这趟出行。

让他难受的是女友日常的索取。他说,女生喜欢刷抖音,看到好看的衣服、口红、手机壳就发给他,“说这个好看,那个好看,要我给她买”。一次女友想换手机,差三四千块钱,也直接开口问他要。他解释自己没钱后,女生还找他要钱,还因此闹了脾气。

“每个月2000块钱生活费,要花1000块钱在她身上。”他说,“当时我的花呗遭老罪了。”

更让他在意的是时间的消耗。时间是一笔不可再生的隐性成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松弛,但学业任务、社团活动、实习、备考等事项,早已将时间切得细碎。恋爱关系中所需的相处、交流与陪伴,势必要从这有限的时间里划拨出来。因此,时间得花得恰当、值得。



《二十不惑》剧照

22岁的陈默心里有杆秤,关乎时间与机会。女友总是希望他多回消息,陪陪她。但当时,他在备考公务员。这场考试“关系到我的一生”,和恋爱比起来,显然考试更为重要。所以,他将更多的注意力倾注在备考中,有时候专注起来,两三个小时都不看手机。

为此,女友常和自己闹脾气,且生气了又不直说原因,让他自己猜。这段关系一度让他感到疲惫。在他看来,每次吵架,都是时间与情绪的消耗。

学生时代,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为个人前途拼搏的阶段。22岁的贺一同样计算着恋爱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在贺一看来,任何形式的“内耗”都是奢侈的。

“自我”和“时间管理”是她为恋爱贴上的关键词。恋爱过程中,她不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缠着对方”或因为这段关系的内耗上。

她追求恋爱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在她眼中,父母的感情“感性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经常吵架就是感性的一种表现”。她目睹了太多争吵带来的情绪消耗。所以,她尽可能在恋爱中避免无谓的争吵。如此一来,她就能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值得爱》剧照

她同样期待势均力敌的爱情。在刚本科毕业的她看来,内卷、保研、上岸这些词,与恋爱紧密挂钩。9月,她即将到武汉大学读研,所以,她期望另一半上岸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果说对方没有做到这些的话,他一个人的压力会把整个恋爱关系都带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受到一定的影响。”她不希望“因为一方的落后而影响到两人的关系”。

所幸男友成功“上岸”,即将赴港工作。他们商讨过异地三年的相处方式,以及男友是否应考在职研究生。

至于她毕业后的去向,“如果那时恋爱还在继续,我肯定会优先考虑去他所在的城市”。未来,她会参考男友这一年成功“上岸”的路径,因为“这对我也很有帮助”。

03

家庭“底色”

这种对亲密关系的权衡,并非全然是后天习得的理性,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原生家庭模式的反思。

原生家庭会成为子女不自觉间参照的模板,有时是延续,有时是反叛,但很少有人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

以嘉骏为例,在24岁的嘉骏眼中,父母是一对“纯务实的搭档”。

90年代初,母亲已经32岁,在当时算是大龄未婚女青年。家里人着急,托人介绍了父亲。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时,并没有什么心动的感觉,但她很快做出了判断:这个男人踏实,有一门手艺,能保障未来的生活。

母亲曾向他透露自己当时的想法:“年纪不小了,也不指望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找个靠谱的人过日子就行。”于是,两个人很快确定了关系。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然而,母亲婚后却发现,父亲嗜赌。这个毛病在恋爱期间被掩盖得很好,直到结婚后才逐渐暴露,后来发展到经常夜不归宿,甚至把家里的钱输光。

所以,嘉骏更早明白:结婚之前,一定要把人看清楚。“恋爱可以冲动,但结婚不一样,是得长久考虑的东西。”他说,而且“一定要找一个对的人,这太重要了”。

原生家庭,是年轻人观摩亲密关系的模板。与嘉骏从父母婚姻中汲取“教训”不同,杨晨的原生家庭为她提供了另一种参考。

杨晨的父母结婚多年,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母亲爱打麻将,父亲从不过问,这种互不干涉的状态延伸到家庭的各个方面。比如财务方面,父母工资各管各的,各自负责家里部分开销。



《小巷人家》剧照

“感觉我们一家四口全都是比较独立的个体,各干各的,互不打扰。”杨晨将这种状态视为理想的相处模式,并在自己的恋爱关系中努力复制。刚开始和男友交往时,对方总想黏着她,但她坚持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两人为此吵过好几次架,最终才变成如今她认为比较理想的相处模式。

她分别问过父母,是否因为很喜欢对方,所以很少吵架。他们告诉她的答案出奇一致:“喜欢倒谈不上最喜欢,但还行。”

母亲常告诉她,那种“要死要活”的爱情都是“狗屁”,“结了婚到后面谁还不是一样?”像是怕她不信,母亲还给她举自己同学的例子——那人嫁给了爱情,却以离婚收场。

04

“人毕竟不是机器”

“感性是需要一些资本的。”杨晨认为,感性往往与自由等字眼挂钩,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比较困难”。

当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学历膨胀,找工作越来越难时,好成绩、好实习、技能证书等成为硬通货。她不再向往奋不顾身的浪漫。

回想起高考结束后那段“疯狂追爱”的经历,她并没有从中捕捉到多么浓烈的情意。那种激素分泌蹭蹭上升的感觉,让她觉得危险而不可控。她更希望在恋爱中获得理智与掌控感。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与自己站在相匹配的位置。

可是,男友和她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裂痕。“我经常有一种向下兼容的感觉。”杨晨说。男友会轻易听信营销号对社会事件的判断,“永远冲锋在前,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被当枪使”。



《半熟男女》剧照

当她试图从多方信源的角度去探讨时,换来的往往是争吵和对方的固执。这让她时常感到一种智识上的孤独与无力:“他怎么可以这么蠢?”

这种不匹配,还蔓延到审美品位和精神世界上。她喜欢看书、听音乐,而男友对此无感,却沉迷于在她看来略显幼稚的动漫。她理想中的关系是“soulmate”,但现实却是,理科生男友“不是很能get到我的一些点”。

如今,杨晨大学毕业,一张去往另一座城市读研的录取通知书,更是将矛盾推到了眼前。男友还有一年的学业要继续。面对即将到来的异地生活和时间差,她陷入纠结。

理性的考量背后,是对“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他们希望将情感关系建立在清晰、透明且可持续的现实基础之上。

在这种恋爱模式里,“共同成长”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成就另一方,而是双方在充分沟通后,对职业发展、城市选择、财务规划等进行精细的计算和反复的权衡。



《值得爱》剧照

事实上,陈默也考虑过现实因素。他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父母眼里,他毕业后是要当公务员的,所以,父母希望他找个“门当户对”的,最好是有正式工作的城市女孩。但他的女友出身农村,又是个大专生。

他舅舅后来得知女孩的身份,甚至说:“你在武汉、朝阳,随便找个有钱的当媳妇都可以,你找个这样的,不嫌寒碜是吧?”

陈默也和女友聊过这个话题,希望对方提升自己,起码读个本科,有份正式的工作。而女生的想法是大专毕业后,按照专业对口的工作成为护士。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在了亲情的天平上。过年期间,母亲生病,他在家里照顾。等来的不是女友的体谅,反而是觉得被冷落的指责。他意识到,这段关系已经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这一次,他终于横下心,分了手。

对于像他这样家庭条件本就不好、“有顾虑”的人来说,爱情无法脱离现实。他坦承,女友的学历和家庭背景,也是他从一开始就无法释怀的顾虑,这与家人的期望背道而驰。



《半熟男女》剧照

现在回头看,陈默用“三七开”形容这段关系的理性和感性——七分理性,三分留恋。他留恋女孩撒娇时的可爱,但理性告诉他,继续下去只会更痛苦。“我家已经是个烂摊子了,我不能再找一个烂摊子。”他说。

另一边,杨晨则把这段关系概括为“摇摇欲坠”。对于未来,两人没有一致目标。理性告诉她,男友和她三观不合、共振太少,感性又让她“坚持再走一段时间”。

这段恋情于她而言,介于酒肉情侣与灵魂伴侣之间,“像大学里最要好的朋友,无关乎爱情,也无关乎其他”。

俩人之间无所不谈,所以熟悉。但也正因如此,双方价值观的冲突愈加明显。她认为,若恋爱谈得长久,价值观的不匹配之处总会有暴露的一天。在她看来,“这恰恰是恋爱中最美好的一部分”。眼下,她期望下一任能在审美、阅读、音乐上与她同频。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情感摆在那里”。目前,感性超过理性,“继续走走看看,等真的走不动那天再结束”。她心里清楚,这段故事随时可能翻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