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香港当局的下一个新目标:打击“软对抗”

香港当局的下一个新目标:打击“软对抗”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5-08-22 00:20:1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香港当局如今有一个新近爱用的热词:“软对抗”

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任何被视为暗中颠覆或隐性抗拒政府的行为,它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高层官员讲话以及政府部门的警告中。官员和宣传机关称,“软对抗”的威胁可能出现在书展、歌词、一个美国节日庆典,甚至环保团体中。

这一术语及其官方的广泛使用反映了香港政治氛围的转变。2019年的大规模民主示威被镇压、2020年北京强加国安法之后,这座城市已被改造。

抗议消失了,政治反对派在随之而来的多年打压下基本瓦解。如今,“硬对抗”被遏制后,当局似乎盯上了他们眼中的下一个威胁:更为隐蔽、不显眼的异议表达。

官员们警告称,香港依旧受到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的威胁,意图破坏香港稳定以阻挡中国崛起。对当局而言,“软对抗”堪称是一种国家安全威胁。仅在最近几周,就有至少十几名高官使用了这个词。需要警惕的迹象包括任何被视为批评政府的言论,或对反对派、示威者表示同情的立场——当局将这些人称为暴徒或恐怖分子。

“软对抗存在是真实的,而且潜伏在不同地方,”香港特首李家超在6月警告说。他未指明地提到一些“不希望我们国家好、强大起来”的势力,声称这些势力在港安插特工,破坏社会稳定。

李家超举例称有人试图操纵舆论,反对陆港两地探索建立跨境器官捐赠体系。2024年,在数千人似乎撤销了捐赠登记之后,香港有两人被判刑,两人被控利用虚假登记和取消登记行为制造出社会普遍反对的假象。

“软对抗”的说法传播如此之广,以至于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6月底不得不首次公开作出解释。他对当地媒体称,这指的是利用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煽动公众,或让人们对政府产生“错误理解”。不过他也承认,这个词难以界定,而且“软对抗”并不必然违法。

这个词最早是在2021年由北京驻港代表提出的。之后在今年6月国安法实施五周年的庆典上被另一名北京高官重提。

随着这一说法回潮,香港一家主要广播机构推出了系列节目,反复对“软对抗”提出警告,所指的威胁甚至包括一本把警察描绘成狼的儿童读物。教育局局长则称,公立学校已被提醒不要让师生参加美国领事馆的独立日活动,理由同样是担心“软对抗”。

但即便是在亲北京阵营内部,也有人担心政府的运动可能会压制表达、损害经济。

资深法律界人士、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对美领馆活动的反应似乎“有些过火”。

他说,没有必要将“抵抗”一词套用到少数不满政府的人身上,应该用“软性方式,而不是强烈字眼”。

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知名商界人士也说,当局反复强调所谓安全威胁,正在削弱更为紧迫的任务——吸引外资,维持香港作为全球枢纽的形象。

“我们香港的建制派,都要搞清楚一点,什么是第一要务,是国安还是经济,本身是矛盾的。”香港商人、全国政协委员李大壮在接受采访时说。

“又是哪个官员出来说香港不安全了,你会来投资吗??”曾担任港法贸易伙伴委员会港方主席的李大壮反问。他说,外国商界团体正在努力理解香港政策的走向。

李大壮形容香港的局势“痛心”,并表示:“我是一个几十年的建制派,我觉得是我们的失职。”

商人、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则认为,政府应该优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说,很多人向他抱怨财务困难,因为香港的地产、零售和服务业近年来受到严重打击。

“香港搞反对什么所谓的‘软对抗’。”刘梦熊说。他警告,这种做法正在加深港人对“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一国两制”原本旨在保障香港在中国统治下的自治,包括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

“大家质问是不是將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搬到香港,”刘梦熊补充说。他提到自己当年就是在“文革”时期从内地游泳逃到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热情似乎也在香港的中共控制媒体中得到呼应,这些媒体大肆宣扬对所谓“潜在威胁”的打击。

今年7月,《文汇报》在头版刊登文章,声称某独立书展“充满‘软对抗’意味”,指责展会上出现了“反中乱港”的书籍。

甚至有人认为,环保行动也可能成为政治反对的温床。

6月,香港发展局局长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称,一些人批评政府为填海开发维多利亚港一带土地而削弱环保措施,可能属于“软对抗”。她还指责某个未具名的组织“蓄意挑衅”。

之后没过多久,一个有30年历史、致力于保护维港的团体宣布解散。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务院:正在审查5500多万名持签证外国人纪录…
普京开出停火条件:乌克兰放弃顿巴斯及北约诉求
川普称或于2週后采取不同策略 暗示允乌克兰“反击”
最令人感到惊悚的细节:凶手是同班同学
中国男子美国拍短剧年入千万美金?本人回应:有的




24小时讨论排行

胡锡进:泽连斯基公然对中国失礼 表现得很没素质
充当中国间谍 美海军士官被定罪 面临终身监禁
当欧洲领导人也“掏出小本子记录” 这世界发生了啥
中国一家三口加拿大景区划船落水 结局太悲惨!
凶手是同班同学!被称为“小英雄”的那个男孩
千百惠曾高调晒大陆身份证 为儿子取名“高陆湾”
美计划停供中国C919引擎 俄企慷慨称可助打破封锁
美国樱桃烂在树上没人採 果农惨况曝光了
赔钱的北京中产,和他卖不掉的燕郊房产
98岁李嘉诚清仓甩卖内地楼盘,最低一套只卖40万
金正恩给海外作战阵亡官兵遗像挂上勋章
恒大二把手现身:他提前10年就在铺路了
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事故 已致10死4人失联
“眯眯眼”又辱华 瑞媒:“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何老受伤?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美国最仁慈法官”是怎样炼成的?他是谁 为何这么红?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香港当局的下一个新目标:打击“软对抗”

纽约时报 2025-08-22 00:20:17

香港当局如今有一个新近爱用的热词:“软对抗”

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任何被视为暗中颠覆或隐性抗拒政府的行为,它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高层官员讲话以及政府部门的警告中。官员和宣传机关称,“软对抗”的威胁可能出现在书展、歌词、一个美国节日庆典,甚至环保团体中。

这一术语及其官方的广泛使用反映了香港政治氛围的转变。2019年的大规模民主示威被镇压、2020年北京强加国安法之后,这座城市已被改造。

抗议消失了,政治反对派在随之而来的多年打压下基本瓦解。如今,“硬对抗”被遏制后,当局似乎盯上了他们眼中的下一个威胁:更为隐蔽、不显眼的异议表达。

官员们警告称,香港依旧受到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的威胁,意图破坏香港稳定以阻挡中国崛起。对当局而言,“软对抗”堪称是一种国家安全威胁。仅在最近几周,就有至少十几名高官使用了这个词。需要警惕的迹象包括任何被视为批评政府的言论,或对反对派、示威者表示同情的立场——当局将这些人称为暴徒或恐怖分子。

“软对抗存在是真实的,而且潜伏在不同地方,”香港特首李家超在6月警告说。他未指明地提到一些“不希望我们国家好、强大起来”的势力,声称这些势力在港安插特工,破坏社会稳定。

李家超举例称有人试图操纵舆论,反对陆港两地探索建立跨境器官捐赠体系。2024年,在数千人似乎撤销了捐赠登记之后,香港有两人被判刑,两人被控利用虚假登记和取消登记行为制造出社会普遍反对的假象。

“软对抗”的说法传播如此之广,以至于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6月底不得不首次公开作出解释。他对当地媒体称,这指的是利用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煽动公众,或让人们对政府产生“错误理解”。不过他也承认,这个词难以界定,而且“软对抗”并不必然违法。

这个词最早是在2021年由北京驻港代表提出的。之后在今年6月国安法实施五周年的庆典上被另一名北京高官重提。

随着这一说法回潮,香港一家主要广播机构推出了系列节目,反复对“软对抗”提出警告,所指的威胁甚至包括一本把警察描绘成狼的儿童读物。教育局局长则称,公立学校已被提醒不要让师生参加美国领事馆的独立日活动,理由同样是担心“软对抗”。

但即便是在亲北京阵营内部,也有人担心政府的运动可能会压制表达、损害经济。

资深法律界人士、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对美领馆活动的反应似乎“有些过火”。

他说,没有必要将“抵抗”一词套用到少数不满政府的人身上,应该用“软性方式,而不是强烈字眼”。

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知名商界人士也说,当局反复强调所谓安全威胁,正在削弱更为紧迫的任务——吸引外资,维持香港作为全球枢纽的形象。

“我们香港的建制派,都要搞清楚一点,什么是第一要务,是国安还是经济,本身是矛盾的。”香港商人、全国政协委员李大壮在接受采访时说。

“又是哪个官员出来说香港不安全了,你会来投资吗??”曾担任港法贸易伙伴委员会港方主席的李大壮反问。他说,外国商界团体正在努力理解香港政策的走向。

李大壮形容香港的局势“痛心”,并表示:“我是一个几十年的建制派,我觉得是我们的失职。”

商人、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则认为,政府应该优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说,很多人向他抱怨财务困难,因为香港的地产、零售和服务业近年来受到严重打击。

“香港搞反对什么所谓的‘软对抗’。”刘梦熊说。他警告,这种做法正在加深港人对“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一国两制”原本旨在保障香港在中国统治下的自治,包括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

“大家质问是不是將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搬到香港,”刘梦熊补充说。他提到自己当年就是在“文革”时期从内地游泳逃到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热情似乎也在香港的中共控制媒体中得到呼应,这些媒体大肆宣扬对所谓“潜在威胁”的打击。

今年7月,《文汇报》在头版刊登文章,声称某独立书展“充满‘软对抗’意味”,指责展会上出现了“反中乱港”的书籍。

甚至有人认为,环保行动也可能成为政治反对的温床。

6月,香港发展局局长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称,一些人批评政府为填海开发维多利亚港一带土地而削弱环保措施,可能属于“软对抗”。她还指责某个未具名的组织“蓄意挑衅”。

之后没过多久,一个有30年历史、致力于保护维港的团体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