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文章来源: 观察者 于 2025-08-21 07:24: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0岁的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今年回国了。这位学界大佬,在素数研究领域声名卓著。

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但小老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先火起来的,是他的简历。

现在人人都知道了,在张益唐博士“毕业即失业”后,他靠着在美国快餐店打了7年零工,才熬到了学术生涯的重启。

这段经历,还是张益唐自己写在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正式简历里的。

有网友调侃,“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张益唐则笑笑,他确实对金钱名利看得不重,主打一个能“过得下去”就行。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今年7月,网友热议张益唐的简历。

阔别祖国学术圈四十余年后,今年6月,张益唐从美国加州毅然归国。走得坚决,也是因为,今天的美国“不太好过了”。

据港媒《南华早报》20日报道,张益唐近日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坦言,在“紧张的中美关系国际政治背景下”,自己这几年一直在考虑回国发展。

“尤其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学者、教授都已经回来了,也有很多人还在考虑,我觉得这是个好趋势。”

“我的研究领域受影响不大,”他补充说,“但如果你是搞计算机、搞芯片,或者一些跟军事工业领域有关的,更得特别小心,美国现在这方面卡得很严。”

于是,这位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举家归国,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定居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中国海外学者“归国潮”中极具分量的一员。

当初听说张益唐要回国,国内多所大学纷纷抛出橄榄枝。张益唐也回忆道,有些学校都已经初步定下意向了,奈何中山大学“又争又抢”,成功“截胡”了。

“我说考虑考虑。今年3月放春假的时候,中大又找来了……”他有些感慨地告诉主持人,“这次回来中大还是很仔细的,他们一直等到我登上飞机,飞出美国国境以后,才公布了(任命)。”

飞机降落在广州的时候,张益唐难以控制地激动,“一位海关工作人员专门登上飞机接我们,我真的很感动。”

“国内好像把我看得很高、很重视。那我能做的,就是我要再继续研究。”

站在绿荫间,张益唐说,活到他这个年纪,似乎已是黄昏落叶了,该是随风落下的时候了。

但小老头还挺倔,他不乐意。

“我不愿意当一片落叶,掉在地上就算了。我不甘心这样,我觉得我还有我的生命力!”

回国了,张益唐的感觉很奇妙。他说,自己好像又活了一圈,又活过来了似的。

主持人追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他回答道,“四十年后,我又回到了起点,回国工作,为国家效力。”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张益唐教授(右)颁发聘书。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张益唐教授(右)颁发聘书。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就像他北大数学系的同班同学沈捷说的那样,张益唐是个“时运不太好”的人。

1991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缺乏推荐信,张益唐难以在美国找到学术职位,于是在一家快餐店当了7年的会计。

这背后也有地缘政治的影响,那会儿恰逢苏联解体。张益唐说,美国人当时很精明,招揽了许多苏联知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赴美。那几年,博士毕业生想在美国找工作都难如登天。

但张益唐没有放弃,硬是熬了七年,才进入美国新罕布夏大学担任讲师。

此后又是默默无闻了多年,直到2013年一道震惊学术界的惊雷——因发表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首次实质性推进解决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的名字终于享誉世界。

“当时在美国西部专门开了会议,就讨论这个问题,把全世界专家都给请去了。我没去。但最后他们的结论就是,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张益唐回忆说,“当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做不出来时,我发现这可能正是我的长处,结果我最后把它做出来了。”

那个时候,他已经58岁了,年近花甲。

但他还是觉得,年龄算不上什么障碍,“科学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所需的时间和周期也会越来越长。我不担心年龄问题,什么30岁、40岁,继续往下做就是了。”

而且,在张益唐看来,数学研究在哪里都能做,尤其是理论数学,就像在快餐店的会计工作也不影响他思考数学一样。

“但如果你是做实验科学、实验物理的,没有实验室和设备,一切都免谈…”想到美国,他又庆幸起来,“特朗普政府最近干了一件事情,他把很多实验室研究经费都给砍掉了,搞的那些做生物(研究)的人,更是叫苦连天。”

据中山大学介绍,张益唐被聘为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于2024年10月14日在香港科学园揭牌,是内地高校在香港的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应用数学和人文社科交叉三大领域。

在采访的结尾,张益唐告诉主持人,“我没有去想过,我已经多大岁数了,我根本就不管它。因为我这辈子也只能做数学了,那我就继续沿这条路子走吧。”

查看评论(41)

24小时热点排行

《走过咖啡屋》成绝响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入境时无人机被扣 中国游客"脑子一热"签证作废 全家遣返
华人家庭周末出游遇劫难 探亲老人一死一伤 儿子失踪
突破!全球首例糖尿病被治愈 他彻底摆脱胰岛素
好友:千百惠在成都生活这几年 是她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24小时讨论排行

震动学界!前众议员:让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回家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历史性一幕,特朗普对风车宣战了
印度称未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重申台印关系不变
特朗普再谈见普京:我们之间有一种“温暖”感觉
泽伦斯基频频致谢 欧洲领袖齐声赞扬 一场感恩大合唱!
习近平为何发起大清洗?毛泽东和斯大林也许能提供答案
川普批光电是“世纪骗局” 美国愚蠢的日子结束了!
弗兰克法官走了,但他留下了法律最温柔的一面
很遗憾,中产家庭支撑孩子留学的时代已经结束
美版iPhone“印度造”:苹果首次将iPhone全系转移印度
中国留学生患癌 起诉密歇根州立大学索赔1亿美元
广州在住宅区喷剧毒农药,是灭人还是灭蚊?
彭博:中银国际经济学家称人民币美元汇率或“破7”
川普推“普泽会”踢铁板 外媒曝普京两大顾虑
地铁安检,到底有没有设立的必要?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观察者 2025-08-21 07:24:31



70岁的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今年回国了。这位学界大佬,在素数研究领域声名卓著。

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但小老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先火起来的,是他的简历。

现在人人都知道了,在张益唐博士“毕业即失业”后,他靠着在美国快餐店打了7年零工,才熬到了学术生涯的重启。

这段经历,还是张益唐自己写在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正式简历里的。

有网友调侃,“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张益唐则笑笑,他确实对金钱名利看得不重,主打一个能“过得下去”就行。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今年7月,网友热议张益唐的简历。

阔别祖国学术圈四十余年后,今年6月,张益唐从美国加州毅然归国。走得坚决,也是因为,今天的美国“不太好过了”。

据港媒《南华早报》20日报道,张益唐近日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坦言,在“紧张的中美关系国际政治背景下”,自己这几年一直在考虑回国发展。

“尤其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学者、教授都已经回来了,也有很多人还在考虑,我觉得这是个好趋势。”

“我的研究领域受影响不大,”他补充说,“但如果你是搞计算机、搞芯片,或者一些跟军事工业领域有关的,更得特别小心,美国现在这方面卡得很严。”

于是,这位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举家归国,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定居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中国海外学者“归国潮”中极具分量的一员。

当初听说张益唐要回国,国内多所大学纷纷抛出橄榄枝。张益唐也回忆道,有些学校都已经初步定下意向了,奈何中山大学“又争又抢”,成功“截胡”了。

“我说考虑考虑。今年3月放春假的时候,中大又找来了……”他有些感慨地告诉主持人,“这次回来中大还是很仔细的,他们一直等到我登上飞机,飞出美国国境以后,才公布了(任命)。”

飞机降落在广州的时候,张益唐难以控制地激动,“一位海关工作人员专门登上飞机接我们,我真的很感动。”

“国内好像把我看得很高、很重视。那我能做的,就是我要再继续研究。”

站在绿荫间,张益唐说,活到他这个年纪,似乎已是黄昏落叶了,该是随风落下的时候了。

但小老头还挺倔,他不乐意。

“我不愿意当一片落叶,掉在地上就算了。我不甘心这样,我觉得我还有我的生命力!”

回国了,张益唐的感觉很奇妙。他说,自己好像又活了一圈,又活过来了似的。

主持人追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他回答道,“四十年后,我又回到了起点,回国工作,为国家效力。”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张益唐教授(右)颁发聘书。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张益唐教授(右)颁发聘书。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就像他北大数学系的同班同学沈捷说的那样,张益唐是个“时运不太好”的人。

1991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缺乏推荐信,张益唐难以在美国找到学术职位,于是在一家快餐店当了7年的会计。

这背后也有地缘政治的影响,那会儿恰逢苏联解体。张益唐说,美国人当时很精明,招揽了许多苏联知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赴美。那几年,博士毕业生想在美国找工作都难如登天。

但张益唐没有放弃,硬是熬了七年,才进入美国新罕布夏大学担任讲师。

此后又是默默无闻了多年,直到2013年一道震惊学术界的惊雷——因发表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首次实质性推进解决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的名字终于享誉世界。

“当时在美国西部专门开了会议,就讨论这个问题,把全世界专家都给请去了。我没去。但最后他们的结论就是,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张益唐回忆说,“当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做不出来时,我发现这可能正是我的长处,结果我最后把它做出来了。”

那个时候,他已经58岁了,年近花甲。

但他还是觉得,年龄算不上什么障碍,“科学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所需的时间和周期也会越来越长。我不担心年龄问题,什么30岁、40岁,继续往下做就是了。”

而且,在张益唐看来,数学研究在哪里都能做,尤其是理论数学,就像在快餐店的会计工作也不影响他思考数学一样。

“但如果你是做实验科学、实验物理的,没有实验室和设备,一切都免谈…”想到美国,他又庆幸起来,“特朗普政府最近干了一件事情,他把很多实验室研究经费都给砍掉了,搞的那些做生物(研究)的人,更是叫苦连天。”

据中山大学介绍,张益唐被聘为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于2024年10月14日在香港科学园揭牌,是内地高校在香港的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应用数学和人文社科交叉三大领域。

在采访的结尾,张益唐告诉主持人,“我没有去想过,我已经多大岁数了,我根本就不管它。因为我这辈子也只能做数学了,那我就继续沿这条路子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