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人工智能专家访华后震惊:美电网薄弱 竞赛可能已结束

人工智能专家访华后震惊:美电网薄弱 竞赛可能已结束

文章来源: 环球网 于 2025-08-16 11:27:4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国《财富》杂志8月14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专家从中国归来震惊:美国电网如此薄弱,竞赛可能已经结束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人们都将能源供应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马睿最近参观完中国人工智能中心回来后在社媒平台X上写道。对美国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来说,这几乎不可想象。在美国,激增的AI需求正与脆弱的电网冲突,这种极端瓶颈如高盛所警告,可能严重阻碍该行业发展。但马说在中国这被认为是“已解决的问题”。

马睿是投资咨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创始人。她带着团队踏上旅程,目睹中国在AI能源领域的进步。马说她虽不是能源领域专家,但参加了足够多会议,与足够多内部人士交流,最终得出足以让硅谷脊背发凉的结论:在中国,为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的电力不再是个有待讨论的问题,“这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AI发展日益与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和电网限制的争论联系在一起”。

根据德勤的行业调查,美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发展的明显限制因素是电网的压力。一些城市的电网太过薄弱,公众对不断上涨的能源费用愈加不满。高盛对这场危机的描述很简单:“人工智能对电力的无止境需求超过了电网长达十年的发展周期,造成严重瓶颈。”而在中国,电力根本不是问题。业内专家戴维·菲什曼说,平均而言,中国每年新增的电力需求比德国全年电力消耗还多。中国农村地区屋顶上几乎都覆盖着光伏板,部分省份的太阳能供电量甚至与印度全国电力供应量相当。

目前美国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无法有效竞争。中国悄然占据电力主导地位,是数十年来对电力行业各层面建设和投资的结果。中国拥有如此多的可用空间,因此并不将AI数据中心视为对电网稳定性的威胁。而美国几乎没有空间吸收AI基础设施所需的快速负荷增长。中美双方在电力资源准备上的差距明显。菲什曼说美国须努力引进新发电能力,但往往面临长达数年的许可延迟、地方反对及分散的市场规则等问题。

硬件优势的背后是治理差异。菲什曼说,在中国,能源规划由长期的技术政策协调。这种模式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是在预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而非被动应对需求,“他们已做好满垒本垒打的准备,美国队最多也就是占据一垒。”

在美国,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主要依赖私人投资,但多数投资者期望三五年获得回报:对于需要十年才能建成并收回成本的电力项目,很多投资者不愿冒险。而在中国,政府会在需求出现前就将资金定向投向战略领域,确保在需要时具备相应产能。菲什曼说,若无公共资金,美国根本无法构建未来电网。

文化观念进一步强化差异。中国将可再生能源视为经济基石。菲什曼说,若美国在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没有重大转变,中国的领先会进一步扩大。(作者伊娃·罗伊特堡,辛斌译)

查看评论(19)

24小时热点排行

我问AI “受够我老公了怎么办”,它回答:“杀了他”
传出被拘消息后 中共中联部副部长孙海燕出席招待会
大陆年轻人流行租“三金”结婚 一场婚礼可省下10万
2025年大西洋首个飓风 艾伦增强为危险4级
泽伦斯基拒割地!川普劝接受:俄罗斯是大国但乌克兰不是

24小时讨论排行

乌克兰只剩2条路可选!美媒分析「凄惨下场」
普丁提停火6条件!乌须割地6600平方公里,不准加入北约
87岁书画家范曾被曝遭娇妻卷走20亿 女儿称父亲失联
特朗普的调停让人沮丧,先停火和先达成协议有何区别
美女主播直播中失控!怒飙脏话痛骂川普
特朗普宣布: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
传统文化复兴:谁捅了北京的“格格”窝?
乌克兰人怒了!炮轰「川普普丁没两样」
峰会没有任何突破,特朗普:阿拉斯加伟大而成功的一天
这次会吵吗?万斯18日将出席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
特朗普:普京不想停火而想达成全面协议 我认为更好
范曾疑失联:知情者曝女方多次出轨 与情夫设局…
美中一团和气"3大原因曝光",智库专家示警:北京好运会耗尽
范曾看画展破“失联”疑云 传娇妻徐萌与继子有染
去银行取钱,还要被盘问?
俄为何卖阿拉斯加?战败脱手的"远东冰箱"变身石油金库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人工智能专家访华后震惊:美电网薄弱 竞赛可能已结束

环球网 2025-08-16 11:27:44



美国《财富》杂志8月14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专家从中国归来震惊:美国电网如此薄弱,竞赛可能已经结束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人们都将能源供应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马睿最近参观完中国人工智能中心回来后在社媒平台X上写道。对美国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来说,这几乎不可想象。在美国,激增的AI需求正与脆弱的电网冲突,这种极端瓶颈如高盛所警告,可能严重阻碍该行业发展。但马说在中国这被认为是“已解决的问题”。

马睿是投资咨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创始人。她带着团队踏上旅程,目睹中国在AI能源领域的进步。马说她虽不是能源领域专家,但参加了足够多会议,与足够多内部人士交流,最终得出足以让硅谷脊背发凉的结论:在中国,为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的电力不再是个有待讨论的问题,“这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AI发展日益与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和电网限制的争论联系在一起”。

根据德勤的行业调查,美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发展的明显限制因素是电网的压力。一些城市的电网太过薄弱,公众对不断上涨的能源费用愈加不满。高盛对这场危机的描述很简单:“人工智能对电力的无止境需求超过了电网长达十年的发展周期,造成严重瓶颈。”而在中国,电力根本不是问题。业内专家戴维·菲什曼说,平均而言,中国每年新增的电力需求比德国全年电力消耗还多。中国农村地区屋顶上几乎都覆盖着光伏板,部分省份的太阳能供电量甚至与印度全国电力供应量相当。

目前美国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无法有效竞争。中国悄然占据电力主导地位,是数十年来对电力行业各层面建设和投资的结果。中国拥有如此多的可用空间,因此并不将AI数据中心视为对电网稳定性的威胁。而美国几乎没有空间吸收AI基础设施所需的快速负荷增长。中美双方在电力资源准备上的差距明显。菲什曼说美国须努力引进新发电能力,但往往面临长达数年的许可延迟、地方反对及分散的市场规则等问题。

硬件优势的背后是治理差异。菲什曼说,在中国,能源规划由长期的技术政策协调。这种模式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是在预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而非被动应对需求,“他们已做好满垒本垒打的准备,美国队最多也就是占据一垒。”

在美国,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主要依赖私人投资,但多数投资者期望三五年获得回报:对于需要十年才能建成并收回成本的电力项目,很多投资者不愿冒险。而在中国,政府会在需求出现前就将资金定向投向战略领域,确保在需要时具备相应产能。菲什曼说,若无公共资金,美国根本无法构建未来电网。

文化观念进一步强化差异。中国将可再生能源视为经济基石。菲什曼说,若美国在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没有重大转变,中国的领先会进一步扩大。(作者伊娃·罗伊特堡,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