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去银行取钱,还要被盘问?

去银行取钱,还要被盘问?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5-08-17 03:54:2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年来,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去银行存取款时,被柜员问及存款来源和取款用途。

“您的这笔存款是什么来源?用途是什么啊?”

“我自己的钱,你问这些干吗?”

这样的对话在银行中时有发生,为避免纠纷,大堂经理甚至需要掏出文件向客户解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办法》中取消了“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这一规定。

若《办法》施行,银行再也不会问我的钱是哪儿来的了吗?

去银行取钱,还要被盘问?

银行:还要问资金来源和用途

在《办法》发布后,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多家银行网点,部分银行表示:为了防止客户资金用于诈骗、赌博、洗钱等违法行为,客户一次性存取款超过5万元时,依然需要记录资金来源和用途。

其中,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客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述举措是该行的要求。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客服则表示,目前他们没有相关规定的明确记载。

在实际操作中,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丰台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举是公安机关对于银行反诈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办理业务时柜员需要进行询问与登记,如果金额较大,又无法说明来源和用途,银行会联系辖区民警实地核实。

在银行工作人员看来,这样的操作主要是防止客户被骗钱。尤其是在老人办理大额取款业务时,银行的工作人员会更加谨慎。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支行某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面对超过5万元的存取款业务时,为了避免涉嫌诈骗和洗钱,确实需要登记来源与用途。

在该农业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看来,自《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国家“断卡行动”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就金融机构做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出台了多个政策和规定,银行柜台也是按照规定执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八条提及,对监测识别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根据风险情况,采取核实交易情况、重新核验身份、延迟支付结算、限制或者中止有关业务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对于新发布的《办法》,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内容,但就目前规定而言,如果不涉及诈骗和洗钱,又十分重视个人财产隐私保护,可以进行分笔操作或线上转账操作。

问问怎么了?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等制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到2022年1月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曾对上述文件进行修订,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拟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修订的文件中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文件发布后,“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部分网友认为,这是为了做好洗钱和可疑交易的防控工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此举还增加了银行工作量,使得存取款业务流程更加繁琐,甚至侵犯了个人财务隐私。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2月21日,央行公告称,由于技术原因,《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暂缓施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虽然这次修订稿未能实施,但近年来,部分银行网点已经作出相应的要求,即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客户需要说明资金来源和用途。

据媒体报道,2024年1月,江西一女子带10万元现金去银行办理存款时,被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现金来源。对于该问题,工作人员称是银行的规定,当客户存款金额超过10000元现金时,就要问清楚钱的来源。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也曾分享类似的经历,并表示自己被银行柜员“盘问”后感到不适。

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对于银行的反诈和反洗钱工作给予理解,但依然认为被银行询问自己财产来源和用途,涉及个人隐私,还增加了业务流程的繁琐。

“即使这些钱来路不正,你问了就告诉你是违法所得吗?”

不再统一做要求

2025年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办法》,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虽然删除了登记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资金来源和用途要求,但仍然明确提到,涉及较高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相应的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具体而言,对于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较高的情形,需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并根据风险状况采取强化的尽职调查措施;对于涉及较低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根据情况采取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称,对客户尽职调查是一项持续、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要求金融机构不仅“认识”客户,更要“了解”客户,包括了解客户的业务、目的、风险等。

对于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不再统一要求询问并登记资金来源及用途,是在“基于风险”原则下采取的务实措施,有助于《办法》更加顺利施行,也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工作量,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改善用户体验。

“《办法》针对不同的情形区别对待,有严有松。”董希淼补充,一方面,对低风险情形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比如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允许金融机构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优化客户体验,降低合规成本。

另一方面,对高风险情形要求强化客户尽职调查,如对于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更严格、更深入的尽职调查措施。

在董希淼看来,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仍然较为猖獗的情况下,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不仅具有重要性,更具有紧迫性。客户信息得到完善之后,金融机构将可能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对此,公众应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

不过,董希淼也指出,金融机构应合理适度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对低风险业务应当根据情形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措施,避免相关工作“一刀切”、扩大化,从而保障企业、公民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泽伦斯基拒割地!川普劝接受:俄罗斯是大国但乌克兰不是
普丁提停火6条件!乌须割地6600平方公里,不准加入北约
峰会细节外泄!房客捡走"川普机密文件",赠普丁礼物曝光
美中一团和气"3大原因曝光",智库专家示警:北京好运会耗尽
华尔街日报:川普改口"愿挺乌安全保障",强调美军不会出兵




24小时讨论排行

乌克兰只剩2条路可选!美媒分析「凄惨下场」
美女主播直播中失控!怒飙脏话痛骂川普
传统文化复兴:谁捅了北京的“格格”窝?
特朗普的调停让人沮丧,先停火和先达成协议有何区别
特朗普宣布: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
乌克兰人怒了!炮轰「川普普丁没两样」
范曾看画展破“失联”疑云 传娇妻徐萌与继子有染
川普突发神秘贴文!大票网友疯猜
峰会没有任何突破,特朗普:阿拉斯加伟大而成功的一天
外卖小哥捡到“血书枕头”救了她!女子曝自救过程
这次会吵吗?万斯18日将出席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
范曾疑失联:知情者曝女方多次出轨 与情夫设局…
范曾一家的故事才刚开始 还会有无穷的狗血八卦
87岁书画家范曾被曝遭娇妻卷走20亿 女儿称父亲失联
半导体公司关深圳工厂 近千员工抗议:我们做错什么了?
川普让欧洲和乌克兰沮丧 先停火和先达协议有何区别?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去银行取钱,还要被盘问?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8-17 03:54:25

近年来,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去银行存取款时,被柜员问及存款来源和取款用途。

“您的这笔存款是什么来源?用途是什么啊?”

“我自己的钱,你问这些干吗?”

这样的对话在银行中时有发生,为避免纠纷,大堂经理甚至需要掏出文件向客户解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办法》中取消了“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这一规定。

若《办法》施行,银行再也不会问我的钱是哪儿来的了吗?

去银行取钱,还要被盘问?

银行:还要问资金来源和用途

在《办法》发布后,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多家银行网点,部分银行表示:为了防止客户资金用于诈骗、赌博、洗钱等违法行为,客户一次性存取款超过5万元时,依然需要记录资金来源和用途。

其中,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客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述举措是该行的要求。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客服则表示,目前他们没有相关规定的明确记载。

在实际操作中,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丰台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举是公安机关对于银行反诈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办理业务时柜员需要进行询问与登记,如果金额较大,又无法说明来源和用途,银行会联系辖区民警实地核实。

在银行工作人员看来,这样的操作主要是防止客户被骗钱。尤其是在老人办理大额取款业务时,银行的工作人员会更加谨慎。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支行某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面对超过5万元的存取款业务时,为了避免涉嫌诈骗和洗钱,确实需要登记来源与用途。

在该农业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看来,自《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国家“断卡行动”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就金融机构做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出台了多个政策和规定,银行柜台也是按照规定执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八条提及,对监测识别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根据风险情况,采取核实交易情况、重新核验身份、延迟支付结算、限制或者中止有关业务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对于新发布的《办法》,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内容,但就目前规定而言,如果不涉及诈骗和洗钱,又十分重视个人财产隐私保护,可以进行分笔操作或线上转账操作。

问问怎么了?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等制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到2022年1月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曾对上述文件进行修订,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拟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修订的文件中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文件发布后,“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部分网友认为,这是为了做好洗钱和可疑交易的防控工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此举还增加了银行工作量,使得存取款业务流程更加繁琐,甚至侵犯了个人财务隐私。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2月21日,央行公告称,由于技术原因,《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暂缓施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虽然这次修订稿未能实施,但近年来,部分银行网点已经作出相应的要求,即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客户需要说明资金来源和用途。

据媒体报道,2024年1月,江西一女子带10万元现金去银行办理存款时,被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现金来源。对于该问题,工作人员称是银行的规定,当客户存款金额超过10000元现金时,就要问清楚钱的来源。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也曾分享类似的经历,并表示自己被银行柜员“盘问”后感到不适。

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对于银行的反诈和反洗钱工作给予理解,但依然认为被银行询问自己财产来源和用途,涉及个人隐私,还增加了业务流程的繁琐。

“即使这些钱来路不正,你问了就告诉你是违法所得吗?”

不再统一做要求

2025年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办法》,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虽然删除了登记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资金来源和用途要求,但仍然明确提到,涉及较高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相应的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具体而言,对于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较高的情形,需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并根据风险状况采取强化的尽职调查措施;对于涉及较低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根据情况采取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称,对客户尽职调查是一项持续、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要求金融机构不仅“认识”客户,更要“了解”客户,包括了解客户的业务、目的、风险等。

对于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不再统一要求询问并登记资金来源及用途,是在“基于风险”原则下采取的务实措施,有助于《办法》更加顺利施行,也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工作量,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改善用户体验。

“《办法》针对不同的情形区别对待,有严有松。”董希淼补充,一方面,对低风险情形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比如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允许金融机构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优化客户体验,降低合规成本。

另一方面,对高风险情形要求强化客户尽职调查,如对于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更严格、更深入的尽职调查措施。

在董希淼看来,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仍然较为猖獗的情况下,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不仅具有重要性,更具有紧迫性。客户信息得到完善之后,金融机构将可能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对此,公众应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

不过,董希淼也指出,金融机构应合理适度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对低风险业务应当根据情形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措施,避免相关工作“一刀切”、扩大化,从而保障企业、公民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