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没敲过代码的我 半小时聊出一个能用能分享小程序

没敲过代码的我 半小时聊出一个能用能分享小程序

文章来源: 极客公园 于 2025-07-26 10:39: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年以来,「Vibe Coding」无疑是除了 Agent 之外 AI 领域最受关注的赛道。

没有编程基础的小白,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指挥」Cursor 快速完成一个小程序;有多年经验的资深程序员,也在借助 Vibe Coding 工具大幅提效。与此同时,微软、Meta、谷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在财报和发布会上不断强调:

AI

?编程已经为他们带来了实质性的效率提升——代码产出增长了几十个百分点,开发人力也因此得以优化。

从 AI 编程「一哥」Cursor,到最近被 OpenAI 和谷歌争抢的 Windsurf,再到字节跳动刚刚推出的 TRAE,AI 编程,尤其是以集成开发环境(IDE)为核心的 AI 开发工具,已成为整个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方向之一。

而最近,腾讯也正式宣布入局,推出其首个独立 AI 开发平台——CodeBuddy IDE。

没敲过代码的我 半小时聊出一个能用能分享小程序

CodeBuddy IDE 开启内测丨来自:腾讯云

事实上,腾讯在 AI 编程领域并非新兵。早在几年前,腾讯就推出了 IDE 插件版本的「代码助手 CodeBuddy」,为使用 VSCode、JetBrains 等传统 IDE 的开发者提供智能代码补全与多文件项目生成能力。

今年 5 月,在腾讯云 AI 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首次披露了内部 AI 编程工具的使用成效:目前,已有 85% 的腾讯程序员在使用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整体编码时间缩短约 40%。而这款工具在 4 月刚刚完成升级,引入了软件开发智能体 Craft,使其能力从代码补全迈向了更具主动性的「智能开发」阶段。

而这次推出的独立 IDE 平台——CodeBuddy IDE,则是一次更具野心的进化。它不仅是腾讯首个独立 AI 编程产品,更是业内首个实现「产品-设计-研发-部署」全流程一体化的 AI 开发工作台。

与 ChatGPT 等 Chatbot 不同,AI IDE 平台不仅能根据自然语言生成代码,更能承担完整的开发任务。用户只需用对话方式表达需求,就可以一步步完成产品构思、交互设计、代码生成、测试 Debug、部署上线等全流程操作。真正让没有任何开发经验的用户,也能实现「对话即开发」的体验。

可以说,CodeBuddy IDE 这类产品,让完全零基础的「程序小白」,也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数字产品的创造过程中。

01

学习两小时,零基础小白搓出了

一个能用的「小程序」

Vibe Coding 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但说来惭愧,我此前只是看过一些产品演示视频,还从没真正上手过。而我也从未写过一行代码——可以说,这次用 CodeBuddy IDE,是我第一次尝试「亲手」开发一个应用程序。



Codebuddy IDE 产品界面 丨来自:极客公园

打开 CodeBuddy IDE,界面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左侧是标准 IDE 操作台,支持查看和编辑生成的多文件项目;右侧则是与一个智能体交互的 Chat 区域,几乎所有开发相关的操作——包括生成和修改产品需求文档、创建和优化代码、调试错误,乃至将程序部署上线——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

这个 Chat 区域又可以进一步拆分成三层:最上方是一排功能按钮,包括导入 Figma 文件、配置开发集成环境、启用 MCP、预览、部署等,主要用于帮助 AI 更好地匹配工作场景,或者方便后续的部署和测试;中间是用户输入提示词的对话框;下方则提供了模型选择、智能体切换、Prompt 增强等功能,方便用户调整 AI 的响应方式与能力边界。

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实际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真正开始前,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配置好希望使用的云服务平台。目前支持 Supabase 和腾讯云自家的云开发 CloudBase,如果只是做本地应用,其实可以跳过这一步;第二,选择一个 AI 模型。当前的版本为海外版,可选 Claude、GPT、Gemini 等,后续国内版本将支持 DeepSeek、混元等国产模型。



配置完成后,我决定从一个真实的痛点出发试试看。因为密码太多记不住,我最近一直想弄一个简单实用、操作直观的密码管理器。虽然用云文档也能部分实现类似功能,但这次正好是个尝试「能不能搓一个更像样产品」的好机会。

先说结论:

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我就开发出了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密码管理工具。

初次使用可设置登录密码,之后每次登录都需验证。进入系统后,可以按照分类查看已有密码条目,新增记录、添加自定义分类、修改主密码等功能一应俱全。最终,我还把它部署到了云端服务器,并生成了二维码,朋友扫码即可使用。



笔者使用 CodeBuddy IDE 开发的密码管理器丨来自:极客公园

如上所示,页面设计也是「审美在线」:整体风格简洁现代,分类图标清晰美观,操作入口直观易用,内页排版干净流畅,完全不像是我这种零开发经验用户在短时间内能「搓」出来的产品。

过去,一个功能完整、体验良好的小工具,从设计、开发到上线可能需要一名专业程序员花上至少一周。而这次,我一个「编程零基础」的新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流程。我只做了以下几步:

第一步,我用自然语言描述了自己的需求:

「开发一个密码管理本,要求外观时尚大气,每次打开要有登陆密码,主界面包含密码分类,默认是银行卡、视频网站、游戏账号和其他分类,主页面还要支持添加自定义分类,添加新纪录和修改主密码,添加的新纪录要可以选择分类,填写平台名、账号和密码,二级页面展示分类下的所有记录,并支持修改和删除。」



自定义分类,AI 制作了很多可选用的图标丨来自:极客公园

然后我启用了 CodeBuddy IDE 内置的 Prompt 增强功能。如下所示,AI 把我这段相对模糊的描述,转化为一个更清晰、结构化的 Prompt,便于大模型理解执行:

开发一个简洁大气的密码管理工具,需包含以下功能:

1. 安全验证:

· 首次使用时设置主密码

?· 每次启动需验证主密码

?· 支持在应用内修改主密码

2. 分类管理:

· 默认分类:银行卡/视频网站/游戏账号/其他

?· 支持用户自定义添加新分类

?· 每个分类配专属图标

3. 记录管理:

· 一级页面提供添加记录入口

?· 记录字段:类型 (下拉选择)/平台名称/账号/密码

?· 二级页面展示分类下的所有记录

?· 支持记录的修改和删除操作

4. 界面要求:

· 整体设计简洁大气

?· 分类入口采用图标+文字形式

?· 记录列表清晰展示平台/账号信息

?· 密码默认隐藏,可点击显示

5. 数据安全:

?· 所有密码数据需加密存储

? · 主密码采用高强度加密方式

另外我注意到,Prompt 增强功能虽然强大,但也并非毫无偏差。比如我最初并没有对加密方式提出复杂要求,AI 自行「补充」了加密强度的设定,结果生成的功能中出现了 bug。换句话说,用户在使用增强提示时,仍需对生成内容进行初步审核。

接下来,智能体 Craft 开始工作。它首先会将结构化 Prompt 转化为一份标准的 PRD(产品需求文档),这一步只用了几分钟。之后,平台根据 PRD 和我选择的集成配置(本次为 Supabase),自动生成了 HTML、CSS、JavaScript 等前端代码,构建出多文件项目结构。

代码生成完成后,我点击「预览」,开始进入调试环节。



添加记录功能丨来自:极客公园

初版效果可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初次打开页面直接 404 报错,首次登录无法设置初始密码、新分类无法添加、页面排版不整齐等。

有问题的地方,我只需要简单描述并上传截图,只需上传截图,并用自然语言说明问题,如「分类按钮点了没反应」、「主密码设置页面打不开」,AI 就能识别出问题并自动修复。有些较复杂的 bug,也可以通过日志信息进一步辅助定位,但在我的这次体验中,AI 在不需要我上传日志信息的情况下,就修复了所有问题。

整个调试过程用了大约 10 分钟。产品功能和体验基本完善后,我点击了「部署」按钮,AI 开始将项目部署至 Supabase 的 CloudStudio。过程自动完成了权限配置、数据库创建、文件托管等全部流程。最终,我收到了一个云端链接和二维码,可以自行访问,也可以分享给其他人使用。

从开始到部署上线,总耗时不到半小时。

更重要的是:

我没有写一行代码。甚至连项目里到底有哪些文件我都没搞清楚,大模型和智能体就帮我搞定了一切。

02

AI IDE 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虽然我用 CodeBuddy IDE 在半个小时内「搓」出了一个可用的应用,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让零基础的小白能写出程序。技术普惠固然重要,但这款产品当前更具现实意义的价值,是为专业开发者带来的提效空间。

在我从零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几乎涉及了软件开发的全流程——撰写需求文档、生成代码、功能扩展、调试问题、部署上线,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智能体交互完成。这意味着,对于已经有项目在手的程序员来说,只需将项目导入 CodeBuddy IDE,并通过接口接入已有的 Figma 设计稿、开发配置等信息,就可以在平台内完成更高效的开发、调试与优化。



更进一步看,当「氛围编程」(Vibe Coding)这种新范式通过 AI IDE 渗透进企业级的严肃开发流程,整个产品协作体系也可能随之发生结构性转变。

比如,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甚至非技术背景的运营同事,在未来或许都能通过自然语言直接与 AI 协作,完成原型生成、功能验证甚至局部迭代开发,不再依赖程序员完成每一项改动。这将极大减少跨职能沟通的效率损耗,让专业工程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系统性创新与复杂问题的解决上。

这不仅是一次效率的提升,更是认知方式的转变。

就像剪映改变了视频创作的门槛,从而推动了短视频的爆发,AI IDE 也正在用类似的方式,重塑软件开发的路径和分工。

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让程序员「更快地写完代码」,而是对整个开发方式的重构:产品经理能快速生成原型,设计师可以用自然语言优化交互逻辑,独立创作者有机会实现完整的应用落地,甚至具备创造平台的能力。

从生态的角度看,这将孕育出一批全新的开发者。他们未必拥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背景,但依靠 AI IDE,就有可能打造出自己的应用、工具,甚至内容服务。

这就像自媒体的崛起催生了 KOL、UP 主和 IP 经济,AI 时代的开发工具也可能催生出一类全新的职业角色——「个人数字产品创作者」。

更远一点看,当 AI Agent 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甚至要重新思考 IDE 这种开发平台本身是否还具有存在的必要。

未来的开发,或许是「无 IDE 化」的:用户只需与一个通用智能体对话,后者便能自动理解需求、拆解任务、调用模型、调度资源,最终生成可用的产品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不再关心代码是否存在、工具是否打开,甚至不再需要知道生成工具的逻辑。我们只需提出问题,智能体会在后台完成一切,并把结果交付给我们。

那将是从「生成代码」迈向「生成工具」,再走向「直接生成结果」的技术跃迁。

从能生成代码的语言模型,到能够规划行动的推理模型,再到具备执行任务能力的智能体,氛围编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这一切发生。而 Cursor、CodeBuddy 这样的 AI IDE 平台,正是这股变革的中枢节点。

当这类工具逐渐成为开发流程中的「默认选项」后,我们的工作方式、协作模式、创作路径,可能都将迎来重新定义。

那个 AI 主导开发、人人皆可创造的时代,或许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遥远。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权力更集中?川普有望藉日资圆主权基金梦 掌钱袋




24小时讨论排行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一份与释永信通奸女人笔录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直击河北易县暴雨:“一天下完了一年的雨”
斯坦福揭秘婚姻现代真相:为何"优质"单身女性更多?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美波音737起飞失火冒烟 173人仓皇逃生:看到轮子喷飞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没敲过代码的我 半小时聊出一个能用能分享小程序

极客公园 2025-07-26 10:39:35

今年以来,「Vibe Coding」无疑是除了 Agent 之外 AI 领域最受关注的赛道。

没有编程基础的小白,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指挥」Cursor 快速完成一个小程序;有多年经验的资深程序员,也在借助 Vibe Coding 工具大幅提效。与此同时,微软、Meta、谷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在财报和发布会上不断强调:

AI

?编程已经为他们带来了实质性的效率提升——代码产出增长了几十个百分点,开发人力也因此得以优化。

从 AI 编程「一哥」Cursor,到最近被 OpenAI 和谷歌争抢的 Windsurf,再到字节跳动刚刚推出的 TRAE,AI 编程,尤其是以集成开发环境(IDE)为核心的 AI 开发工具,已成为整个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方向之一。

而最近,腾讯也正式宣布入局,推出其首个独立 AI 开发平台——CodeBuddy IDE。

没敲过代码的我 半小时聊出一个能用能分享小程序

CodeBuddy IDE 开启内测丨来自:腾讯云

事实上,腾讯在 AI 编程领域并非新兵。早在几年前,腾讯就推出了 IDE 插件版本的「代码助手 CodeBuddy」,为使用 VSCode、JetBrains 等传统 IDE 的开发者提供智能代码补全与多文件项目生成能力。

今年 5 月,在腾讯云 AI 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首次披露了内部 AI 编程工具的使用成效:目前,已有 85% 的腾讯程序员在使用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整体编码时间缩短约 40%。而这款工具在 4 月刚刚完成升级,引入了软件开发智能体 Craft,使其能力从代码补全迈向了更具主动性的「智能开发」阶段。

而这次推出的独立 IDE 平台——CodeBuddy IDE,则是一次更具野心的进化。它不仅是腾讯首个独立 AI 编程产品,更是业内首个实现「产品-设计-研发-部署」全流程一体化的 AI 开发工作台。

与 ChatGPT 等 Chatbot 不同,AI IDE 平台不仅能根据自然语言生成代码,更能承担完整的开发任务。用户只需用对话方式表达需求,就可以一步步完成产品构思、交互设计、代码生成、测试 Debug、部署上线等全流程操作。真正让没有任何开发经验的用户,也能实现「对话即开发」的体验。

可以说,CodeBuddy IDE 这类产品,让完全零基础的「程序小白」,也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数字产品的创造过程中。

01

学习两小时,零基础小白搓出了

一个能用的「小程序」

Vibe Coding 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但说来惭愧,我此前只是看过一些产品演示视频,还从没真正上手过。而我也从未写过一行代码——可以说,这次用 CodeBuddy IDE,是我第一次尝试「亲手」开发一个应用程序。



Codebuddy IDE 产品界面 丨来自:极客公园

打开 CodeBuddy IDE,界面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左侧是标准 IDE 操作台,支持查看和编辑生成的多文件项目;右侧则是与一个智能体交互的 Chat 区域,几乎所有开发相关的操作——包括生成和修改产品需求文档、创建和优化代码、调试错误,乃至将程序部署上线——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

这个 Chat 区域又可以进一步拆分成三层:最上方是一排功能按钮,包括导入 Figma 文件、配置开发集成环境、启用 MCP、预览、部署等,主要用于帮助 AI 更好地匹配工作场景,或者方便后续的部署和测试;中间是用户输入提示词的对话框;下方则提供了模型选择、智能体切换、Prompt 增强等功能,方便用户调整 AI 的响应方式与能力边界。

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实际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真正开始前,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配置好希望使用的云服务平台。目前支持 Supabase 和腾讯云自家的云开发 CloudBase,如果只是做本地应用,其实可以跳过这一步;第二,选择一个 AI 模型。当前的版本为海外版,可选 Claude、GPT、Gemini 等,后续国内版本将支持 DeepSeek、混元等国产模型。



配置完成后,我决定从一个真实的痛点出发试试看。因为密码太多记不住,我最近一直想弄一个简单实用、操作直观的密码管理器。虽然用云文档也能部分实现类似功能,但这次正好是个尝试「能不能搓一个更像样产品」的好机会。

先说结论:

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我就开发出了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密码管理工具。

初次使用可设置登录密码,之后每次登录都需验证。进入系统后,可以按照分类查看已有密码条目,新增记录、添加自定义分类、修改主密码等功能一应俱全。最终,我还把它部署到了云端服务器,并生成了二维码,朋友扫码即可使用。



笔者使用 CodeBuddy IDE 开发的密码管理器丨来自:极客公园

如上所示,页面设计也是「审美在线」:整体风格简洁现代,分类图标清晰美观,操作入口直观易用,内页排版干净流畅,完全不像是我这种零开发经验用户在短时间内能「搓」出来的产品。

过去,一个功能完整、体验良好的小工具,从设计、开发到上线可能需要一名专业程序员花上至少一周。而这次,我一个「编程零基础」的新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流程。我只做了以下几步:

第一步,我用自然语言描述了自己的需求:

「开发一个密码管理本,要求外观时尚大气,每次打开要有登陆密码,主界面包含密码分类,默认是银行卡、视频网站、游戏账号和其他分类,主页面还要支持添加自定义分类,添加新纪录和修改主密码,添加的新纪录要可以选择分类,填写平台名、账号和密码,二级页面展示分类下的所有记录,并支持修改和删除。」



自定义分类,AI 制作了很多可选用的图标丨来自:极客公园

然后我启用了 CodeBuddy IDE 内置的 Prompt 增强功能。如下所示,AI 把我这段相对模糊的描述,转化为一个更清晰、结构化的 Prompt,便于大模型理解执行:

开发一个简洁大气的密码管理工具,需包含以下功能:

1. 安全验证:

· 首次使用时设置主密码

?· 每次启动需验证主密码

?· 支持在应用内修改主密码

2. 分类管理:

· 默认分类:银行卡/视频网站/游戏账号/其他

?· 支持用户自定义添加新分类

?· 每个分类配专属图标

3. 记录管理:

· 一级页面提供添加记录入口

?· 记录字段:类型 (下拉选择)/平台名称/账号/密码

?· 二级页面展示分类下的所有记录

?· 支持记录的修改和删除操作

4. 界面要求:

· 整体设计简洁大气

?· 分类入口采用图标+文字形式

?· 记录列表清晰展示平台/账号信息

?· 密码默认隐藏,可点击显示

5. 数据安全:

?· 所有密码数据需加密存储

? · 主密码采用高强度加密方式

另外我注意到,Prompt 增强功能虽然强大,但也并非毫无偏差。比如我最初并没有对加密方式提出复杂要求,AI 自行「补充」了加密强度的设定,结果生成的功能中出现了 bug。换句话说,用户在使用增强提示时,仍需对生成内容进行初步审核。

接下来,智能体 Craft 开始工作。它首先会将结构化 Prompt 转化为一份标准的 PRD(产品需求文档),这一步只用了几分钟。之后,平台根据 PRD 和我选择的集成配置(本次为 Supabase),自动生成了 HTML、CSS、JavaScript 等前端代码,构建出多文件项目结构。

代码生成完成后,我点击「预览」,开始进入调试环节。



添加记录功能丨来自:极客公园

初版效果可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初次打开页面直接 404 报错,首次登录无法设置初始密码、新分类无法添加、页面排版不整齐等。

有问题的地方,我只需要简单描述并上传截图,只需上传截图,并用自然语言说明问题,如「分类按钮点了没反应」、「主密码设置页面打不开」,AI 就能识别出问题并自动修复。有些较复杂的 bug,也可以通过日志信息进一步辅助定位,但在我的这次体验中,AI 在不需要我上传日志信息的情况下,就修复了所有问题。

整个调试过程用了大约 10 分钟。产品功能和体验基本完善后,我点击了「部署」按钮,AI 开始将项目部署至 Supabase 的 CloudStudio。过程自动完成了权限配置、数据库创建、文件托管等全部流程。最终,我收到了一个云端链接和二维码,可以自行访问,也可以分享给其他人使用。

从开始到部署上线,总耗时不到半小时。

更重要的是:

我没有写一行代码。甚至连项目里到底有哪些文件我都没搞清楚,大模型和智能体就帮我搞定了一切。

02

AI IDE 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虽然我用 CodeBuddy IDE 在半个小时内「搓」出了一个可用的应用,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让零基础的小白能写出程序。技术普惠固然重要,但这款产品当前更具现实意义的价值,是为专业开发者带来的提效空间。

在我从零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几乎涉及了软件开发的全流程——撰写需求文档、生成代码、功能扩展、调试问题、部署上线,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智能体交互完成。这意味着,对于已经有项目在手的程序员来说,只需将项目导入 CodeBuddy IDE,并通过接口接入已有的 Figma 设计稿、开发配置等信息,就可以在平台内完成更高效的开发、调试与优化。



更进一步看,当「氛围编程」(Vibe Coding)这种新范式通过 AI IDE 渗透进企业级的严肃开发流程,整个产品协作体系也可能随之发生结构性转变。

比如,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甚至非技术背景的运营同事,在未来或许都能通过自然语言直接与 AI 协作,完成原型生成、功能验证甚至局部迭代开发,不再依赖程序员完成每一项改动。这将极大减少跨职能沟通的效率损耗,让专业工程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系统性创新与复杂问题的解决上。

这不仅是一次效率的提升,更是认知方式的转变。

就像剪映改变了视频创作的门槛,从而推动了短视频的爆发,AI IDE 也正在用类似的方式,重塑软件开发的路径和分工。

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让程序员「更快地写完代码」,而是对整个开发方式的重构:产品经理能快速生成原型,设计师可以用自然语言优化交互逻辑,独立创作者有机会实现完整的应用落地,甚至具备创造平台的能力。

从生态的角度看,这将孕育出一批全新的开发者。他们未必拥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背景,但依靠 AI IDE,就有可能打造出自己的应用、工具,甚至内容服务。

这就像自媒体的崛起催生了 KOL、UP 主和 IP 经济,AI 时代的开发工具也可能催生出一类全新的职业角色——「个人数字产品创作者」。

更远一点看,当 AI Agent 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甚至要重新思考 IDE 这种开发平台本身是否还具有存在的必要。

未来的开发,或许是「无 IDE 化」的:用户只需与一个通用智能体对话,后者便能自动理解需求、拆解任务、调用模型、调度资源,最终生成可用的产品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不再关心代码是否存在、工具是否打开,甚至不再需要知道生成工具的逻辑。我们只需提出问题,智能体会在后台完成一切,并把结果交付给我们。

那将是从「生成代码」迈向「生成工具」,再走向「直接生成结果」的技术跃迁。

从能生成代码的语言模型,到能够规划行动的推理模型,再到具备执行任务能力的智能体,氛围编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这一切发生。而 Cursor、CodeBuddy 这样的 AI IDE 平台,正是这股变革的中枢节点。

当这类工具逐渐成为开发流程中的「默认选项」后,我们的工作方式、协作模式、创作路径,可能都将迎来重新定义。

那个 AI 主导开发、人人皆可创造的时代,或许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