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黄仁勋自曝皮衣口袋藏“秘密期权池” 随时准备奖励员工

黄仁勋自曝皮衣口袋藏“秘密期权池” 随时准备奖励员工

文章来源: 量子位 于 2025-07-26 10:47:2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黄仁勋亲口承认:他随身带着“秘密期权池”,随时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

在最新采访的结尾,主持人问起这个传闻,老黄开玩笑式的回答“现在就装在我的口袋里”。

黄仁勋自曝皮衣口袋藏“秘密期权池” 随时准备奖励员工

这位掌管着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之一的CEO,把奖励员工这件事做得如此随性又直接。

不需要冗长的审批流程,不需要等到年终评估,只要你做得好,老板可能随时会给你一个惊喜,这种方式在大公司中几乎闻所未闻。

这场火爆的对话发生在全球排名第一的商业播客节目All-in Podcast上,黄仁勋不仅确认了这个传闻,还透露他会用机器学习和各种技术手段来亲自审核全公司42000名员工的薪酬方案。

每一次,我都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支出*(这里主要指薪酬支出)

原因很简单,照顾好员工,其他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黄仁勋在节目中还自豪地提到:我团队的亿万富翁数量,比世界上任何CEO都多。

这话听起来霸气,也反映出英伟达在AI浪潮中的惊人增长,以及黄仁勋对员工慷慨分享成功果实的态度。

收购公司不如直接付给一个人10亿黄仁勋的这种管理方式,放在当下的AI人才争夺战背景下看,显得格外有先见之明。

节目中提到,现在顶尖AI研究员的身价已经飙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有传言称Meta向某位研究员开出了4年10亿美元的天价合同。

面对这样的人才市场,黄仁勋指出一个关键事实:

150名顶尖AI研究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能创建一个类似OpenAI的公司。

DeepSeek约150人,月之暗面约150人,当初的OpenAI和DeepMind也都是这个规模。

如果你愿意花200-300亿美元收购一家只有150名AI研究员的初创公司,为什么不愿意直接付给一个人10亿美元呢?



谈到DeepSeek,老黄认为开源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开源,初创公司根本无法生存。而未来的产业很可能由现在的初创公司主导,他们需要开源模型。

他还特别兴奋地谈到了DeepSeek R1等推理模型的意义:旧模型是一次性的,所有东西都是预先记忆的。但现在有了推理模型,它们能够真正地思考。如果每一步思考都是能源高效的,那么你就可以思考很长时间。

GPU分配简单粗暴:先到先得面对扎克伯格、马斯克、萨姆·奥特曼这些大佬的需求,英伟达如何分配那些供不应求的H100和其他芯片?

黄仁勋的回答出人意料地简单:下订单(Place a PO),就这样,就像你去收银台,先付钱,先下单。

他用最朴素的比喻解释着这个看似复杂的分配机制。

早期Hopper芯片的需求增长实在太快,产能根本跟不上。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善,英伟达会提前一年向所有合作伙伴披露产品路线图,让大家有充足时间一起规划。

买方决定要分配多少电力、多少数据中心空间、多少资本支出,我们一起制定计划,合作进行产品迭代。现在整个流程已相当顺畅。

黄仁勋还透露,手上现在还有5000亿美元的Hopper芯片库存,如果谁想要一些额外的,给我打个电话就行。



其实更有意思的是他对芯片价值的解释。

当被问到这些动辄数十万美元的芯片能用多久时,黄仁勋算了一笔账:每一代产品性能提升X倍,意味着性能功耗比提升X倍,这就等同于客户收入提升X倍。

我们拼命加快迭代速度,是为了增加每个人的收入,降低每个人的成本,让AI的成本尽可能降低。

他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Hopper芯片一年后仍能保持约80%的价值,两年后约65%,三年后还有50%。而且由于CUDA平台的可编程性,全世界的开发者都在不断优化它的性能。

Hopper出货后,我们和其他人一起把它的性能提升了4倍。你从CPU上可得不到这样的回报。

AI不会抢饭碗,创造岗位的速度还不够快当被问及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时,黄仁勋给出了一个颇具洞察力的观点: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碌。

他以英伟达为例,现在公司100%的软件工程师都在使用AI,100%的芯片设计师也都在用AI辅助工作。但这并没有导致裁员,反而让公司能够追求更多的创新想法。

所以我认为,只要公司有足够多的想法,生产力越高,就越能去追逐这些想法。

对我来说,AI其实是在创造就业,它让我们能做出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推动增长,进而创造更多岗位,这都是连锁反应。

黄仁勋认为AI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均衡器”:

现在每个人都是程序员了。过去你需要掌握C语言、C++或Python,但现在你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和AI对话就行。即使你不知道怎么提问,你可以让AI帮你写个更好的问题,AI就会帮你重新组织语言。

每个人现在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是程序员。

但他也发出了警告:

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确定,如果你不使用AI,你会输给那些使用AI的人。他断言,未来不会有程序员能够单打独斗,”你不能再不借助工具裸奔(raw dog)了,得找个Copilot才行。



每个工业公司都会变成AI公司最后,黄仁勋分享了AI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

他认为AI和传统软件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持续生产。

就像两三百年前能源生产在经济中占比峰值时达到30%一样,未来也会有一整个产业专门负责生成tokens,这会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我感觉现在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大概是几百亿美元,但未来每年的投入会达到数万亿美元。

黄仁勋提到未来所有能移动的东西都会实现自主化,这一天不远了。

每个生产机器的公司都会有两个工厂:一个生产机器(比如汽车),另一个是 “AI 工厂”,专门为这些机器开发AI。

比如生产人形机器人,就需要一个AI工厂来为机器人打造 “大脑”。未来每个公司其实都会有两个工厂,这就是产业的未来。特斯拉已经有两个工厂了,埃隆很早就意识到需要一个大型AI工厂来支撑他的汽车业务

现在汽车里已经有AI了,未来空中交通管制可能不再需要大量人员远程监控,而是由一个巨型AI负责,只有在AI处理不了的时候,人才会介入。

所以未来每个工业公司都会变成 AI 公司,否则就无法立足。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权力更集中?川普有望藉日资圆主权基金梦 掌钱袋
《老友记》钱德勒死因大反转,不是溺亡!




24小时讨论排行

一份与释永信通奸女人笔录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58岁宋祖英罕见露面,短发造型惊艳,皮肤光泽Q弹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手术成功!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将造福数十亿人
民进党误判情势? 赖清德罢免前还认为能罢10席
直击河北易县暴雨:“一天下完了一年的雨”
专坑美国观光客!记者卧底揭穿巴黎餐厅离谱行为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美波音737起飞失火冒烟 173人仓皇逃生:看到轮子喷飞
大罢免结果出炉 小粉红嗨翻:湾湾快回家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黄仁勋自曝皮衣口袋藏“秘密期权池” 随时准备奖励员工

量子位 2025-07-26 10:47:29



黄仁勋亲口承认:他随身带着“秘密期权池”,随时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

在最新采访的结尾,主持人问起这个传闻,老黄开玩笑式的回答“现在就装在我的口袋里”。

黄仁勋自曝皮衣口袋藏“秘密期权池” 随时准备奖励员工

这位掌管着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之一的CEO,把奖励员工这件事做得如此随性又直接。

不需要冗长的审批流程,不需要等到年终评估,只要你做得好,老板可能随时会给你一个惊喜,这种方式在大公司中几乎闻所未闻。

这场火爆的对话发生在全球排名第一的商业播客节目All-in Podcast上,黄仁勋不仅确认了这个传闻,还透露他会用机器学习和各种技术手段来亲自审核全公司42000名员工的薪酬方案。

每一次,我都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支出*(这里主要指薪酬支出)

原因很简单,照顾好员工,其他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黄仁勋在节目中还自豪地提到:我团队的亿万富翁数量,比世界上任何CEO都多。

这话听起来霸气,也反映出英伟达在AI浪潮中的惊人增长,以及黄仁勋对员工慷慨分享成功果实的态度。

收购公司不如直接付给一个人10亿黄仁勋的这种管理方式,放在当下的AI人才争夺战背景下看,显得格外有先见之明。

节目中提到,现在顶尖AI研究员的身价已经飙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有传言称Meta向某位研究员开出了4年10亿美元的天价合同。

面对这样的人才市场,黄仁勋指出一个关键事实:

150名顶尖AI研究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能创建一个类似OpenAI的公司。

DeepSeek约150人,月之暗面约150人,当初的OpenAI和DeepMind也都是这个规模。

如果你愿意花200-300亿美元收购一家只有150名AI研究员的初创公司,为什么不愿意直接付给一个人10亿美元呢?



谈到DeepSeek,老黄认为开源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开源,初创公司根本无法生存。而未来的产业很可能由现在的初创公司主导,他们需要开源模型。

他还特别兴奋地谈到了DeepSeek R1等推理模型的意义:旧模型是一次性的,所有东西都是预先记忆的。但现在有了推理模型,它们能够真正地思考。如果每一步思考都是能源高效的,那么你就可以思考很长时间。

GPU分配简单粗暴:先到先得面对扎克伯格、马斯克、萨姆·奥特曼这些大佬的需求,英伟达如何分配那些供不应求的H100和其他芯片?

黄仁勋的回答出人意料地简单:下订单(Place a PO),就这样,就像你去收银台,先付钱,先下单。

他用最朴素的比喻解释着这个看似复杂的分配机制。

早期Hopper芯片的需求增长实在太快,产能根本跟不上。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善,英伟达会提前一年向所有合作伙伴披露产品路线图,让大家有充足时间一起规划。

买方决定要分配多少电力、多少数据中心空间、多少资本支出,我们一起制定计划,合作进行产品迭代。现在整个流程已相当顺畅。

黄仁勋还透露,手上现在还有5000亿美元的Hopper芯片库存,如果谁想要一些额外的,给我打个电话就行。



其实更有意思的是他对芯片价值的解释。

当被问到这些动辄数十万美元的芯片能用多久时,黄仁勋算了一笔账:每一代产品性能提升X倍,意味着性能功耗比提升X倍,这就等同于客户收入提升X倍。

我们拼命加快迭代速度,是为了增加每个人的收入,降低每个人的成本,让AI的成本尽可能降低。

他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Hopper芯片一年后仍能保持约80%的价值,两年后约65%,三年后还有50%。而且由于CUDA平台的可编程性,全世界的开发者都在不断优化它的性能。

Hopper出货后,我们和其他人一起把它的性能提升了4倍。你从CPU上可得不到这样的回报。

AI不会抢饭碗,创造岗位的速度还不够快当被问及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时,黄仁勋给出了一个颇具洞察力的观点: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碌。

他以英伟达为例,现在公司100%的软件工程师都在使用AI,100%的芯片设计师也都在用AI辅助工作。但这并没有导致裁员,反而让公司能够追求更多的创新想法。

所以我认为,只要公司有足够多的想法,生产力越高,就越能去追逐这些想法。

对我来说,AI其实是在创造就业,它让我们能做出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推动增长,进而创造更多岗位,这都是连锁反应。

黄仁勋认为AI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均衡器”:

现在每个人都是程序员了。过去你需要掌握C语言、C++或Python,但现在你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和AI对话就行。即使你不知道怎么提问,你可以让AI帮你写个更好的问题,AI就会帮你重新组织语言。

每个人现在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是程序员。

但他也发出了警告:

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确定,如果你不使用AI,你会输给那些使用AI的人。他断言,未来不会有程序员能够单打独斗,”你不能再不借助工具裸奔(raw dog)了,得找个Copilot才行。



每个工业公司都会变成AI公司最后,黄仁勋分享了AI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

他认为AI和传统软件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持续生产。

就像两三百年前能源生产在经济中占比峰值时达到30%一样,未来也会有一整个产业专门负责生成tokens,这会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我感觉现在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大概是几百亿美元,但未来每年的投入会达到数万亿美元。

黄仁勋提到未来所有能移动的东西都会实现自主化,这一天不远了。

每个生产机器的公司都会有两个工厂:一个生产机器(比如汽车),另一个是 “AI 工厂”,专门为这些机器开发AI。

比如生产人形机器人,就需要一个AI工厂来为机器人打造 “大脑”。未来每个公司其实都会有两个工厂,这就是产业的未来。特斯拉已经有两个工厂了,埃隆很早就意识到需要一个大型AI工厂来支撑他的汽车业务

现在汽车里已经有AI了,未来空中交通管制可能不再需要大量人员远程监控,而是由一个巨型AI负责,只有在AI处理不了的时候,人才会介入。

所以未来每个工业公司都会变成 AI 公司,否则就无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