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杭州臭水来源的通报,可信吗?

杭州臭水来源的通报,可信吗?

文章来源: 土星球长 于 2025-07-22 19:40:4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杭州臭水来源的通报,可信吗?

今天下午,余杭区的第三份通报出来了,初步认定是“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导致了自来水气味异常。

鉴于余杭水务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的迟缓与懈怠,以及官方公信力的持续走低,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一说法。但若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该解释是基本合理的。

所谓“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指的是水体在持续高温、流速缓慢等多因素作用下会形成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死亡→死亡后的藻类堆积在水体底部形成缺氧区→在缺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将藻类残体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等硫醚类气体。



这些气体极其刺鼻,每升水中只需几十纳克(1纳克=十亿分之一克)就能被人察觉,闻之多为“臭鸡蛋”“下水道”或“化粪池”味。

除了气味符合此次事件中居民们的描述,余杭最近的天气——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持续高温,也正好适合藻类的快速繁殖。

实际上,早在2007年,江苏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即轰动全国的“无锡市供水危机”。彼时也是由于太湖严重的富营养化以及异常气候,导致蓝藻空前爆发,产生的硫醚类物质让自来水臭了足足一个星期,直接影响了无锡市300万人的供水。

既然太湖曾发生过此类事件,作为重要支流的苕溪,出现藻类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虽然余杭区的通报能解释臭味来源,但仍存在诸多疑点。

比如,夏季作为藻类爆发高峰期,理应对水源地藻类繁殖情况做高频次监测,以起到藻华预警的作用。为何余杭水务直到居民用水出现臭味后才对水体进行应急检测?

再比如,虽然藻类产生的硫醚类物质一般毒性不大,但却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以至于连洗碗、洗澡都难以正常进行。如此严重的臭味直接绕过自来水厂进入用户家中,是否说明余杭自来水厂的监测或处理工艺存在明显短板?

另外,居民过滤自来水所产生的黄褐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按理说,硫醚类物质作为挥发性气体,是不会在滤芯、纸巾上堆积成泥状或絮状物的,而水源地的泥沙等沉积物也会被自来水厂有效过滤,不太可能直接进入管网。那么,这些黄褐色物质究竟从何而来?



考虑到余杭水务通报中的语焉不详,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余杭水务早在居民之前,至少是差不多时间就发现了水味异常,但他们没有选择发出预警,而是悄咪咪对管网与水箱进行冲洗,这导致积累在管网与水箱底部的沉淀物,比如铁锈颗粒、生物膜、水垢、有机物等,被带入了居民家中,也就形成了人们所见的那些黄褐色物质。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余杭区的管网和储水设备应该很久都没好好清洗过了,否则不会形成如此多的沉淀物。据我所知,国内对此的规定是,各类储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市政供水主干管网,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冲洗,以清除管壁铁锈与沉积物。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推测,真相究竟如何,只能等待后续更多调查细节的公布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粪水的《时间捡屎》
谁也没想到,特朗普竟会栽在一个死去6年的人手上
深度聚焦:一个中文系教授沉迷短剧的365天
随着夏天到来,中国的毒虫扩散至北方...
东北大学6名大学生“溺亡”,让人后背发凉




24小时讨论排行

司法部5月告知川普 他反复出现在爱泼斯坦文件中…
粪水+铅中毒发酵 央视急播:美国近半自来水有毒
纽约时报:从边境小城满洲里看中国如何支撑俄罗斯经济
特朗普夸耀施压使日本让步,追加采购美国数十亿军火
为了逃避高额学贷 美国年轻人纷纷开始跑路海外了
自来水臭了一天,居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观察:特朗普强硬的关税策略正在取得成效
半年不到,DeepSeek已跌落神坛?用户都去哪了?
美国海关突发提醒:绿卡持有者未随身携带是犯法!
东北大学6学生溺毙:3负责人被捕 现场直击组图
奥巴马抨击特朗普关于2016年大选"叛国"的説法"荒谬"
奥巴马还有道“免罪金牌”,是特朗普给他留下的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从未离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特斯拉收入暴跌16% 马斯克电话会议说了九次“艰难”
6月份,中国对美三大主要能源进口几近清零
湘潭9岁网球女孩晒成“老抽色” 网友:尼日利亚选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杭州臭水来源的通报,可信吗?

土星球长 2025-07-22 19:40:45
杭州臭水来源的通报,可信吗?

今天下午,余杭区的第三份通报出来了,初步认定是“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导致了自来水气味异常。

鉴于余杭水务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的迟缓与懈怠,以及官方公信力的持续走低,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一说法。但若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该解释是基本合理的。

所谓“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指的是水体在持续高温、流速缓慢等多因素作用下会形成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死亡→死亡后的藻类堆积在水体底部形成缺氧区→在缺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将藻类残体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等硫醚类气体。



这些气体极其刺鼻,每升水中只需几十纳克(1纳克=十亿分之一克)就能被人察觉,闻之多为“臭鸡蛋”“下水道”或“化粪池”味。

除了气味符合此次事件中居民们的描述,余杭最近的天气——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持续高温,也正好适合藻类的快速繁殖。

实际上,早在2007年,江苏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即轰动全国的“无锡市供水危机”。彼时也是由于太湖严重的富营养化以及异常气候,导致蓝藻空前爆发,产生的硫醚类物质让自来水臭了足足一个星期,直接影响了无锡市300万人的供水。

既然太湖曾发生过此类事件,作为重要支流的苕溪,出现藻类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虽然余杭区的通报能解释臭味来源,但仍存在诸多疑点。

比如,夏季作为藻类爆发高峰期,理应对水源地藻类繁殖情况做高频次监测,以起到藻华预警的作用。为何余杭水务直到居民用水出现臭味后才对水体进行应急检测?

再比如,虽然藻类产生的硫醚类物质一般毒性不大,但却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以至于连洗碗、洗澡都难以正常进行。如此严重的臭味直接绕过自来水厂进入用户家中,是否说明余杭自来水厂的监测或处理工艺存在明显短板?

另外,居民过滤自来水所产生的黄褐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按理说,硫醚类物质作为挥发性气体,是不会在滤芯、纸巾上堆积成泥状或絮状物的,而水源地的泥沙等沉积物也会被自来水厂有效过滤,不太可能直接进入管网。那么,这些黄褐色物质究竟从何而来?



考虑到余杭水务通报中的语焉不详,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余杭水务早在居民之前,至少是差不多时间就发现了水味异常,但他们没有选择发出预警,而是悄咪咪对管网与水箱进行冲洗,这导致积累在管网与水箱底部的沉淀物,比如铁锈颗粒、生物膜、水垢、有机物等,被带入了居民家中,也就形成了人们所见的那些黄褐色物质。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余杭区的管网和储水设备应该很久都没好好清洗过了,否则不会形成如此多的沉淀物。据我所知,国内对此的规定是,各类储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市政供水主干管网,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冲洗,以清除管壁铁锈与沉积物。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推测,真相究竟如何,只能等待后续更多调查细节的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