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刷到每日经济报道报道的《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内蒙古某矿厂参观学习中意外堕落溺亡》。

整件事情是这样的:
这些学生是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7月23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他们在老师带领下去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个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就在他们学习浮选工艺时,脚下的金属格栅板突然脱落了,6个学生和1名老师一起掉进了下面的浮选槽里。
虽然救援人员47分钟后把他们救出来了,但6个学生都已经溺亡,只有老师受伤活了下来。
浮选槽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一个大容器,里面装满了矿浆。矿浆不是普通的水,它是磨碎的矿石、水和化学药剂的混合物,黏糊糊的像泥石流一样。
这是一个标准的矿厂浮选槽:


浮选槽一般五六米深,里面就像沼泽一样,全是粘稠矿浆,矿浆密度比水大得多常浓稠,有些浮选槽温度能到60℃,可能造成烫伤。
人掉进去后,就像被拽进沼泽里面一样,瞬间就没了。人坠入后,会被立刻浸没,而且会受到机械部件的毁灭者冲击,不可能自己爬出来。
这是矿浆近照。
简单地说,人掉下去,同时受到化学腐蚀+矿料摩擦+机械搅拌三重伤害。溺亡只是体面说法。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悲剧?
核心是格栅板脱落了。有学生说平时这里员工不多,但参观时学生老师比员工还多,7个人站上去可能超出了格栅板承受力。

有工程师测算,按行业标准此类格栅板应能承受每平方米250公斤的重量,而6名学生分散站立时的总重量不超过500公斤,远未达到设计极限承重,这明确指向了长期腐蚀导致的结构失效。
所以按照常理来说,浮选槽上方一般不让普通人除了检修在上面走,尤其这么多人,当时参观的同学很多,在场也没人提醒下?检修也没有六个人站一块板的啊。
更讽刺的是,这家企业今年2月还发文章说换了浮选车间的格栅板,7月11日刚开了安全生产会议,结果还是出了事,多么可悲。

局长查了一下,中国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上市公司中金黄金董事长周洲,就是从东北大学毕业的。
此前有个学校叫黄金学院,后面被东北大学合并,全国搞贵金属好多都是黄金学院毕业的。
有人问为什么会有人选地矿专业?
因为就业有保障,本科毕业就有工作,去非洲好赚钱。
选这个专业的或者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大部分都家里条件不太好,农村孩子非常多。他们也只是想早点出来赚钱给家里减负担而已。
加上这些学生父母大多45岁以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培养一个考上东北大学的孩子多不容易啊。
这么一想更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