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国民党自去年初成为国会最大党以来,不断利用其多数地位杯葛赖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将面临大罢免的政治清算。(法新社)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国民党自去年初成为国会最大党以来,不断利用其多数地位杯葛赖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即将面临一场政治清算:从7月26日起,一系列罢免投票可能导致国民党失去多数席次,让中央执政的民进党有机会重新掌控立法院。
金融时报驻台记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在这篇题为“台湾曾经主导政坛的国民党与民意脱节”(Taiwan’s once-dominant KMT falls ‘out of step’ with the electorate)的专文中指出,这场罢免行动的起因,是一波舆论怒潮。国民党的批评者认为,该党正发动一场破坏台湾民主与主权的运动,为中国敞开大门。但国民党否认相关指控,强调罢免案是民进党在失去国会多数后,试图夺权的手段。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本月在一场造势活动中,将赖清德称为“独裁者”,一支反罢免广告视频则指民进党是“输不起就翻桌”。
但在私底下,这个昔日的长期执政党内部已开始反思,为何自2016年以来连续3次总统大选失利。1名国民党高层指出:“在全国性大选中,人民最重视的是避免战争与维持现状。信任谁来达成这点,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该名国民党高层坦承,“我们倡议两岸和平,却没有获得选民青睐—我们得出结论是,人民不信任我们来处理这件事。”
过去1年来,国民党立委阻挡或冻结部分预算,包括防范中国威胁的国防经费。他们也试图扩大立法院对行政部门的权力,引发大规模抗议。
国民党立委还提出法案,主张台湾应该放弃将位于中国沿海的离岛周边海域列为禁限水域的作法,声称“两岸尚未在法律上结束内战状态,但仍须维持非暴力的正常交流”,而法律上的模糊性有助于这类交流。
民进党反对放弃台湾的主权主张,认为此举将助长中国声称整个台湾海峡属于其“内水”的主张。
国民党将当前台海紧张归咎于赖清德,并主张透过对话、经济交流与妥协来缓和情势。国民党官员持续访中,并在当地呼应中国共产党的论述,宣称台湾人是“希望与中国统一的中国人”—这在台湾仅为极少数人的立场,因为大多数民众反对併入中国。
前总统马英九去年表示,虽然他执政时排除推动统一的可能,但他支持“和平、民主的统一”。
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崐萁去年4月曾前往北京,接受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款待,却缺席赖清德总统的就职典礼,因此饱受批评。
反中科技富豪曹兴诚认为:“那就是汉奸的行为。有人说:『交流有什么不好?』但他们做的不是交流,是通敌。”
虽然国民党公开否认这类指控,但多名党内官员也坦承,近10年来国民党对北京的态度确实出现显著转变。1名国民党官员表示,自从马英九开放中国资金与观光客来台后,所创造的商机与人脉形成“既得利益”(vested interests),使不少国民党人士与支持者不愿放弃现状。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台湾研究中心教授罗达菲(Dafydd Fell)指出,国民党党员在年龄与意识形态上,似乎愈来愈与台湾主流民意脱节,问题的一大关键在于党内权力平衡。
在国民党的195名中央委员中,有31人来自军系党部,即来自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军人家庭,远多于南部许多本土支持度高县市的代表。另有8人代表中国的台商。这些因素限制了国民党转型的空间,该党的对中政策仍围绕在“九二共识”。
资金问题也造成困境。自2016年以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冻结了大批国民党从日本殖民政府接收的资产,这些资产曾让国民党坐拥庞大的商业帝国,获得“世界最富有政党”的称号。如今财源缩减,党中央难以约束党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认为,这导致国民党更容易被中共收买。当年国民党富可敌国,中共允诺进入中国市场可能还没有什么吸引力,“但现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