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文章来源: BBC中文 于 2025-07-22 02:15:1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米是全球四十亿人的主食。人们每天都会吃它,即使在重大节日期间也是如此。

米饭不仅仅是食物。对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而言,它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象征着文化、传统与经济生存。

“米饭是每一道菲律宾料理的灵魂。它不只是主食,更是文化的基石,”来自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国际) (BBC World Service)听众阿德里安·比安卡·维拉纽瓦( Adriene Bianca Villanueva )说。

“大多数菲律宾人一天吃三次米饭——早餐、午餐和晚餐,甚至甜点也有。我最喜欢的米饭应该是糯米,因为在每一道菲律宾甜点里,糯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她说。

但随着气候压力日益加剧,一个迫切的问题浮现:我们是否应该少吃一些米饭?

全球主食



米饭易于烹饪、储存和运输。在亚洲,米饭通常搭配各种配菜,例如这道印尼鱼菜。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 FAO)的资料,全球可食用的植物种类超过五万种,其中的十五种作物提供了全球九成的食物能量来源。稻米、小麦与玉米是其中的三大主力。

“全球约有 50% 至 56% 的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要主食,”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总干事伊凡·平托博士(Dr. Ivan Pinto)表示。这意味着每天有近四十亿人以米饭为主要食物。

稻米在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非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欧洲与拉丁美洲也有部分品种。然而,稻米在全球饮食中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代价。

缺水的作物



水稻在南亚和东南亚广泛种植,欧洲和拉丁美洲也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非洲各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稻米是一种非常'口渴'的植物,”英国稻米公司 Tilda(由西班牙跨国企业 Ebro Foods 拥有)的董事总经理让-菲利普·拉博德( Jean-Philippe Laborde )解释道。

“每生产一公斤稻米,需耗水约 3,000 至 5,000 公升,这是非常惊人的数量。”

大多数稻米是在水稻田中种植,尤其是在南亚与东南亚地区。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稻米生长,但也会造成一种缺氧的环境,称为厌氧条件。

“当田地被淹水时……会滋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甲烷,”伊凡·平托博士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暖化的 30%。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估计,稻米生产约占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 10%。

更环保的方法



干旱地区的农民希望获得产量高、用水量少的水稻品种

Tilda 公司正在试验一种节水方法,称为“间歇性灌溉法”(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简称 AWD)。这种方法是在地下 15 公分处放置一根管子,农民不再持续淹水灌溉,而是等到管中没有水时才进行灌溉。

“一般来说,在整个生长期中会有约 25 次灌溉周期,”拉博德说。“但透过 AWD 技术,可以将次数减少到 20 次。也就是说,减少五次淹水周期,就能降低甲烷排放。”

2024 年,Tilda 将试验规模从 50 位农民扩大到 1,268 位,结果相当惊人。

“我们的用水量减少了 27%,用电量减少了 28%,化肥使用量也减少了 25%,”拉博德表示。他指出,同时稻米产量还提升了 7%。

“所以这不只是提高收入而增加成本,而是以更低的成本提高收入,”他说。

拉博德强调,甲烷排放也减少了 45%,他相信如果进一步减少淹水周期,这个数字甚至可以降到 70%。

气候压力



孟加拉农民正在寻找能够抵御洪水的稻米品种

尽管稻米曾透过高产品种(如绿色革命中的 IR8)喂养了数十亿人口,但如今气候变迁正威胁其生产,因为稻米种植区正面临酷热、干旱、暴雨或洪水等极端天气。

2024 年,印度在稻米生长季节期间气温高达 53°C;而在孟加拉,洪水变得更加频繁且猛烈,导致农作物受损。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正依靠其庞大的基因库——拥有 132,000 种稻米品种——寻找解决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突破是发现了一种基因,能让稻米在水下存活长达 21 天。

“这些品种能在洪水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直到洪水退去,而且不影响产量,”平托博士表示。 他还说,这些品种在孟加拉易淹水地区越来越受欢迎。

替代主食



在非洲,米仍然是家庭摆脱贫困的理想食物

一些政府曾试图鼓励民众减少对稻米的依赖。

在孟加拉,15 年前曾发起一项推广马铃薯作为替代主食的运动,当时米价飙升。

“我们确实喜欢马铃薯……但要完全以马铃薯取代米饭作为一餐的主食,实在难以想像,”达卡居民谢里夫·沙比尔(Shareef Shabir) 回忆道。

中国在 2015 年也发起了类似的倡议,推广马铃薯作为营养丰富的超级食物。

中国在 1990 年代成为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在许多地区,马铃薯曾是人们的主食。然而,这项运动最终未能成功。

“在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马铃薯偶尔会被当作主食,”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人类学家 雅各·克莱因(Jakob Klein) 表示。

但他指出,在许多地区,马铃薯与贫穷有关联。

“中国西南地区的人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吃马铃薯长大。这其实是在说:'我是在贫困中长大的。'吃马铃薯带有某种社会污名,”他说。

艰难的选择



米饭可以和蔬菜、肉一起煮,做成印度香饭

在全球范围内,稻米依然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它美味、容易烹煮、便于储存与运输。

全球每年估计消耗约 5.2 亿公吨的稻米。

在菲律宾,阿德里安·比安卡·维拉纽瓦(Adrian Bianca Villanueva )坦言,尽管她可能会减少食用,但要完全放弃米饭是很困难的。

“即使我不想吃米饭,只要去参加派对或到别人家里,他们总是会提供米饭,”她说。

“我想我会少吃一点米饭——但不会完全戒掉,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查看评论(28)

24小时热点排行

高考录取风向又变了,名校被踩在脚下摩擦
戴项炼"瞬间吸入MRI机器"亡!家属曝他惨卡1hr才脱困
Coldplay抓奸片爆红!拍摄者"漏做1事"超亏:少赚14.4万
美国务院:一名美籍专利与商标局职员被中国禁止离境
中国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坝,印度为何深感忧虑

24小时讨论排行

为吓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众院无异议通过新法案
亨特·拜登:我爸辩论搞砸 是被安眠药害的
川普要改H-1B制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时代将来临….
加入日本国籍的原中国人,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
中国禁抗战神剧:“我方超人化 敌方弱智化” 低级红高级黑…
英国联合27国谴责以色列:"不人道地杀害"加沙平民
噩梦!美国新任移民局长上任 主张废除OPT 严查H1B
川普再退群!美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大理由”曝光
川普不顾马丁路德金家人反对 解密其遇刺FBI档案
金融时报: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拜登儿子"狂飙脏话"怒轰乔治克隆尼,记恨老爸被逼退选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承认窃取美国核弹机密 中国裔研究员面临10年重刑
以军子弹“倾泻而下”,领食物饥民惨历“致命一天”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围魏救赵”
华人女子回国旅游失踪,丈夫被判赔2360万美元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BBC中文 2025-07-22 02:15:14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米是全球四十亿人的主食。人们每天都会吃它,即使在重大节日期间也是如此。

米饭不仅仅是食物。对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而言,它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象征着文化、传统与经济生存。

“米饭是每一道菲律宾料理的灵魂。它不只是主食,更是文化的基石,”来自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国际) (BBC World Service)听众阿德里安·比安卡·维拉纽瓦( Adriene Bianca Villanueva )说。

“大多数菲律宾人一天吃三次米饭——早餐、午餐和晚餐,甚至甜点也有。我最喜欢的米饭应该是糯米,因为在每一道菲律宾甜点里,糯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她说。

但随着气候压力日益加剧,一个迫切的问题浮现:我们是否应该少吃一些米饭?

全球主食



米饭易于烹饪、储存和运输。在亚洲,米饭通常搭配各种配菜,例如这道印尼鱼菜。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 FAO)的资料,全球可食用的植物种类超过五万种,其中的十五种作物提供了全球九成的食物能量来源。稻米、小麦与玉米是其中的三大主力。

“全球约有 50% 至 56% 的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要主食,”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总干事伊凡·平托博士(Dr. Ivan Pinto)表示。这意味着每天有近四十亿人以米饭为主要食物。

稻米在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非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欧洲与拉丁美洲也有部分品种。然而,稻米在全球饮食中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代价。

缺水的作物



水稻在南亚和东南亚广泛种植,欧洲和拉丁美洲也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非洲各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稻米是一种非常'口渴'的植物,”英国稻米公司 Tilda(由西班牙跨国企业 Ebro Foods 拥有)的董事总经理让-菲利普·拉博德( Jean-Philippe Laborde )解释道。

“每生产一公斤稻米,需耗水约 3,000 至 5,000 公升,这是非常惊人的数量。”

大多数稻米是在水稻田中种植,尤其是在南亚与东南亚地区。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稻米生长,但也会造成一种缺氧的环境,称为厌氧条件。

“当田地被淹水时……会滋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甲烷,”伊凡·平托博士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暖化的 30%。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估计,稻米生产约占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 10%。

更环保的方法



干旱地区的农民希望获得产量高、用水量少的水稻品种

Tilda 公司正在试验一种节水方法,称为“间歇性灌溉法”(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简称 AWD)。这种方法是在地下 15 公分处放置一根管子,农民不再持续淹水灌溉,而是等到管中没有水时才进行灌溉。

“一般来说,在整个生长期中会有约 25 次灌溉周期,”拉博德说。“但透过 AWD 技术,可以将次数减少到 20 次。也就是说,减少五次淹水周期,就能降低甲烷排放。”

2024 年,Tilda 将试验规模从 50 位农民扩大到 1,268 位,结果相当惊人。

“我们的用水量减少了 27%,用电量减少了 28%,化肥使用量也减少了 25%,”拉博德表示。他指出,同时稻米产量还提升了 7%。

“所以这不只是提高收入而增加成本,而是以更低的成本提高收入,”他说。

拉博德强调,甲烷排放也减少了 45%,他相信如果进一步减少淹水周期,这个数字甚至可以降到 70%。

气候压力



孟加拉农民正在寻找能够抵御洪水的稻米品种

尽管稻米曾透过高产品种(如绿色革命中的 IR8)喂养了数十亿人口,但如今气候变迁正威胁其生产,因为稻米种植区正面临酷热、干旱、暴雨或洪水等极端天气。

2024 年,印度在稻米生长季节期间气温高达 53°C;而在孟加拉,洪水变得更加频繁且猛烈,导致农作物受损。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正依靠其庞大的基因库——拥有 132,000 种稻米品种——寻找解决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突破是发现了一种基因,能让稻米在水下存活长达 21 天。

“这些品种能在洪水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直到洪水退去,而且不影响产量,”平托博士表示。 他还说,这些品种在孟加拉易淹水地区越来越受欢迎。

替代主食



在非洲,米仍然是家庭摆脱贫困的理想食物

一些政府曾试图鼓励民众减少对稻米的依赖。

在孟加拉,15 年前曾发起一项推广马铃薯作为替代主食的运动,当时米价飙升。

“我们确实喜欢马铃薯……但要完全以马铃薯取代米饭作为一餐的主食,实在难以想像,”达卡居民谢里夫·沙比尔(Shareef Shabir) 回忆道。

中国在 2015 年也发起了类似的倡议,推广马铃薯作为营养丰富的超级食物。

中国在 1990 年代成为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在许多地区,马铃薯曾是人们的主食。然而,这项运动最终未能成功。

“在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马铃薯偶尔会被当作主食,”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人类学家 雅各·克莱因(Jakob Klein) 表示。

但他指出,在许多地区,马铃薯与贫穷有关联。

“中国西南地区的人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吃马铃薯长大。这其实是在说:'我是在贫困中长大的。'吃马铃薯带有某种社会污名,”他说。

艰难的选择



米饭可以和蔬菜、肉一起煮,做成印度香饭

在全球范围内,稻米依然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它美味、容易烹煮、便于储存与运输。

全球每年估计消耗约 5.2 亿公吨的稻米。

在菲律宾,阿德里安·比安卡·维拉纽瓦(Adrian Bianca Villanueva )坦言,尽管她可能会减少食用,但要完全放弃米饭是很困难的。

“即使我不想吃米饭,只要去参加派对或到别人家里,他们总是会提供米饭,”她说。

“我想我会少吃一点米饭——但不会完全戒掉,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