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谁是余家辉?“年薪1亿美元”AI研究员 吴永辉嫡系弟子

谁是余家辉?“年薪1亿美元”AI研究员 吴永辉嫡系弟子

文章来源: 量子位 于 2025-07-06 08:20: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余家辉。



一个在中文互联网几乎隐形的名字,却让硅谷两大AI巨头撕破脸皮。

浙江慈溪人,高二就被招去中科大少年班,博士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现字节Seed掌舵人吴永辉的嫡系弟子,还与豆包核心技术大牛杨建朝的上升轨迹有着惊人的重合……

扎克伯格亲自下场挖他,传出“1亿美元年薪”,刷新AI人才市场纪录。

奥特曼在一旁急得跳脚,公开指控Meta的作派“令人反感”,杀人诛心说“总有人唯利是图”。OpenAI内部员工更是哀嚎:这是巨大损失。

网友甚至调侃:

AI顶级研究员收入堪比C罗转会费,但知名度连十八线网红都不如。

谁是余家辉?“年薪1亿美元”AI研究员 吴永辉嫡系弟子

一时间,AI圈比娱乐圈还精彩。

更魔幻的是,当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天价薪酬包时,当事人却像人间蒸发一样,没有回应,没有声明,甚至连个动态都没发。

所以,余家辉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

  无法复制的履历组合

余家辉,刚好30岁,出生于1995年,打小天资聪颖,2012年从浙江慈溪中学考到了中科大少年班学院。

本科就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初露头角,拿下了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C2015)冠军、智能化技术训练营一等奖、大学生超算竞赛(SCC)季军……



右为19岁的余家辉,图源自中科大官网

2016年从中科大毕业后,只身前往UIUC(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读博,师从AI视觉一代华人教父黄煦涛,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黄煦涛(Thomas S.Huang)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等领域最资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从教57年,黄煦涛培养了众多AI领域的核心人才,包括云从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曦、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AI大牛颜水成等等。



但仅有名师指导还不够,真正让余家辉脱颖而出的是其丰富的跨平台经验。

在加入谷歌前,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研究院、Adobe、Jump Trading(顶级量化交易机构)、Snap(社交媒体公司)、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英伟达都实习过,从底层框架到高效算法,再到视觉应用,4年7段实习让他积累了难得的实战经验。

2019年5月进入谷歌,一待就是4年多时光。

余家辉博士毕业那一年不幸遇上导师黄煦涛离世,但他在谷歌遇到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技术领路人——吴永辉。

两人频频联手,搭档默契,发表了多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左为吴永辉,右为余家辉

吴永辉是谷歌Fellow级大佬,南京大学校友,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在谷歌深耕AI近17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吴永辉离开谷歌加盟了字节Seed,专注大模型基础研究。

有贵人指点,余家辉迅速成长为谷歌DeepMind团队的核心力量。离开谷歌之前,余家辉已经是Gemini多模态项目的联合负责人,同时是PaLM-2模型的核心贡献者。

能在谷歌参与这种级别的项目,说明他不仅有研究能力,还具备大规模工程实施的经验。

2023年10月,余家辉加盟OpenAI,担任感知团队负责人。短短不到2年时间里,他带队领导了4o、4.1、o3、o4-mini等一众明星模型的多模态部分研发。



今年4月,余家辉还在平台上介绍他们所实现的技术新突破——o3和o4-mini模型,是截至当时OpenAI“最智能、最能干的模型”。

正因以上种种经历,余家辉也成为了极少数同时了解谷歌和OpenAI技术路线的研究者,他深谙两家公司的工程文化、技术优势、战略思路。

对于急需在AI竞争中翻身的Meta来说,这样的背景就是战略资源。

一定程度上,扎克伯格也不仅仅是买他这个人本身,余家辉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中的重要节点,凭借每一个不同身份都可以链接和吸引到无数优秀人才奔赴Meta、追随于他。

  技术影响力的硬指标

履历固然亮眼,但真正让余家辉在AI圈站稳脚跟的,还是他在技术创新上的硬实力。

数字不会撒谎:34780次引用。

这是余家辉在谷歌学术上的论文引用数,虽说远远不敌Geoffrey Hinton、LeCun、李飞飞等大神,但在AI领域也意味着不小的影响力。



其多篇论文发表在CVPR、ICCV、ECCV、ICML等AI顶会上。

而真正让硅谷巨头们在意的,是这些研究背后的实用价值。

DeepFill技术解决了图像修复的核心难题。在黄煦涛的指导下,余家辉于2018年发表的DeepFill v1和2019年的DeepFill v2,让AI能真正理解图像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像素填补。

这项技术成为图像修复领域的重要突破,GitHub上获得了3409次星标,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举个,有了DeepFill v2,你能用AI随心所欲P图了。



右边那个骑车的人,被擦掉了

同样备受业界认可的还有Conformer模型,该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改进而来,成为语音识别技术的重要进展。这是余家辉与吴永辉共同开发的成果。

想象一下,当你对着手机语音助手说话时,背景一嘈杂它就听不清你在说什么,或者你说快一点、带点方言口音它就压根听不懂了;看视频时自动生成的字幕错误百出;语音输入法总是打错字,你得不断修改……



Conformer模型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此外,余家辉和吴永辉共同开发的CoCa图文基础模型(2022年,引用1752次),让计算机能更智能地理解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推动了多模态AI技术的发展,尤其在图像识别、检索和生成描述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理解、语音识别、神经网络架构……横跨AI多个细分研究领域、并且已经得到实际落地验证的成果和经验,让余家辉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全栈AI科学家”。

然而,比起过往的技术成就,更让业界刮目相看的,或许是余家辉对AI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比市场早一步的技术判断

早在ChatGPT彻底引爆全球之前,他就已经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技术洞察力。



2022年12月,余家辉在「硅谷101」播客中发表的观点现在看来几乎句句应验。

面对引发满世界震惊的ChatGPT,他却保持异常冷静:“一开始没有特别惊讶,因为OpenAI在语言生成模型上已经耕耘了很多年”。

这种判断来自对技术发展脉络的深度理解,以及他一贯的谨慎理性。普通人看到突然爆发,他看到的是渐进式的积累。



而当被问到ChatGPT会不会替代谷歌搜索时,他给出“降维打击”的判断。聊天机器人不是产品替代,而是交互范式的重新定义。事实证明,ChatGPT的确创造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关于业界十分流行的“大力出奇迹”观点,他当时直接反驳:

“可能一开始你想着只要有数据、有算力就可以,但其实真的做起来的时候发现全部都是问题。”

这个判断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钱和GPU只是基础,工程能力、人才组织、技术积累才是关键。

“时间积累、人才积累、组织积累、自信积累”则是余家辉当时总结的关于OpenAI成功的四个要素。

这套理论现在被广泛认可为AI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组织积累”这一点,预言了后来各大公司在AI团队架构上的调整。



在商业化路径上,他同样展现了超前的战略眼光:“真正更长远的机会是在基建上,真正有商业化价值的是在应用层面”。

中美科技巨头们正投入大量资源夯实基础建设,基于此,我们看到各类AI应用正在加速涌现并展现价值。

而这,还只是他极少数公开发声中的吉光片羽……

在AI进入下半场的关键时刻,拥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才变得比黄金还珍贵。谁能看清技术演进的真正路径,谁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抢占先机。

小扎求贤心切,余家辉此刻被Meta选中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AI军备竞赛中,Meta确实落后了。OpenAI和Google都在全力冲刺AGI,可Llama 4的表现不及预期,Meta现在连一款有竞争力的大模型都拿不出手。

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50人规模,由Alexandr Wang(Scale AI前CEO)带队领导,研发下一代模型,实现“为每个人提供个人超级智能” 的承诺——这是Meta最后的卡位机会。

对Meta来说,他们买的不是一个员工,而是通往AGI的入场券。

而对于余家辉来说,在Meta开启新的旅程或许是“激动人心且意义重大的”,就像他曾经对离开OpenAI的同事送上的祝福一样。

硅谷的抢人大战还在继续,很显然,中国人正在成为这场游戏的主角。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俄罗斯周边,又有新麻烦了
"回不去的体面":失业浪潮下中国年轻人为何"假装上班"
纽约时报:中国为何没有批评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揭秘:中国正运作一场“史诗级供应链大迁徙”
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特朗普:荒谬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开砲:贝森特是索罗斯走狗 他连数学都不会…
德州洪灾已91死!川普直呼“太可怕” 签重大声明…
川普称“从没见过中国有风力发电场”网民纷晒照片…
美国公开的秘密:很多行业全靠无证移民撑着
中国团意大利下车20分钟 整车遭洗劫 大妈丢劳力士犯病
“砸窗事件”后,官方推出三篇文章:打倒破窗者…
德州洪灾|DOGE裁国家气象局人手种下致命祸根?
德州洪灾夺82命!姊妹手牵手罹难 道路7分钟变汪洋
马斯克建党杠川普 特斯拉盘前大跌7% 各方怎么说
美国要把8个移民“丢”到南苏丹 他们根本不是那裡人
北约秘书长称“若习攻台会请俄牵制西方” 俄回应....
美媒爆美国司法部与FBI达成结论:爱泼斯坦无"客户名单"
数千美国人签请愿书 要求驱逐特朗普夫人和小儿子
谁该害怕马斯克的美国党:川普还是民主党?
纽约时报:达赖喇嘛在流亡中构建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
对川普“大美丽”法案的8大误解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谁是余家辉?“年薪1亿美元”AI研究员 吴永辉嫡系弟子

量子位 2025-07-06 08:20:40

余家辉。



一个在中文互联网几乎隐形的名字,却让硅谷两大AI巨头撕破脸皮。

浙江慈溪人,高二就被招去中科大少年班,博士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现字节Seed掌舵人吴永辉的嫡系弟子,还与豆包核心技术大牛杨建朝的上升轨迹有着惊人的重合……

扎克伯格亲自下场挖他,传出“1亿美元年薪”,刷新AI人才市场纪录。

奥特曼在一旁急得跳脚,公开指控Meta的作派“令人反感”,杀人诛心说“总有人唯利是图”。OpenAI内部员工更是哀嚎:这是巨大损失。

网友甚至调侃:

AI顶级研究员收入堪比C罗转会费,但知名度连十八线网红都不如。

谁是余家辉?“年薪1亿美元”AI研究员 吴永辉嫡系弟子

一时间,AI圈比娱乐圈还精彩。

更魔幻的是,当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天价薪酬包时,当事人却像人间蒸发一样,没有回应,没有声明,甚至连个动态都没发。

所以,余家辉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

  无法复制的履历组合

余家辉,刚好30岁,出生于1995年,打小天资聪颖,2012年从浙江慈溪中学考到了中科大少年班学院。

本科就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初露头角,拿下了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C2015)冠军、智能化技术训练营一等奖、大学生超算竞赛(SCC)季军……



右为19岁的余家辉,图源自中科大官网

2016年从中科大毕业后,只身前往UIUC(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读博,师从AI视觉一代华人教父黄煦涛,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黄煦涛(Thomas S.Huang)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等领域最资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从教57年,黄煦涛培养了众多AI领域的核心人才,包括云从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曦、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AI大牛颜水成等等。



但仅有名师指导还不够,真正让余家辉脱颖而出的是其丰富的跨平台经验。

在加入谷歌前,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研究院、Adobe、Jump Trading(顶级量化交易机构)、Snap(社交媒体公司)、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英伟达都实习过,从底层框架到高效算法,再到视觉应用,4年7段实习让他积累了难得的实战经验。

2019年5月进入谷歌,一待就是4年多时光。

余家辉博士毕业那一年不幸遇上导师黄煦涛离世,但他在谷歌遇到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技术领路人——吴永辉。

两人频频联手,搭档默契,发表了多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左为吴永辉,右为余家辉

吴永辉是谷歌Fellow级大佬,南京大学校友,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在谷歌深耕AI近17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吴永辉离开谷歌加盟了字节Seed,专注大模型基础研究。

有贵人指点,余家辉迅速成长为谷歌DeepMind团队的核心力量。离开谷歌之前,余家辉已经是Gemini多模态项目的联合负责人,同时是PaLM-2模型的核心贡献者。

能在谷歌参与这种级别的项目,说明他不仅有研究能力,还具备大规模工程实施的经验。

2023年10月,余家辉加盟OpenAI,担任感知团队负责人。短短不到2年时间里,他带队领导了4o、4.1、o3、o4-mini等一众明星模型的多模态部分研发。



今年4月,余家辉还在平台上介绍他们所实现的技术新突破——o3和o4-mini模型,是截至当时OpenAI“最智能、最能干的模型”。

正因以上种种经历,余家辉也成为了极少数同时了解谷歌和OpenAI技术路线的研究者,他深谙两家公司的工程文化、技术优势、战略思路。

对于急需在AI竞争中翻身的Meta来说,这样的背景就是战略资源。

一定程度上,扎克伯格也不仅仅是买他这个人本身,余家辉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中的重要节点,凭借每一个不同身份都可以链接和吸引到无数优秀人才奔赴Meta、追随于他。

  技术影响力的硬指标

履历固然亮眼,但真正让余家辉在AI圈站稳脚跟的,还是他在技术创新上的硬实力。

数字不会撒谎:34780次引用。

这是余家辉在谷歌学术上的论文引用数,虽说远远不敌Geoffrey Hinton、LeCun、李飞飞等大神,但在AI领域也意味着不小的影响力。



其多篇论文发表在CVPR、ICCV、ECCV、ICML等AI顶会上。

而真正让硅谷巨头们在意的,是这些研究背后的实用价值。

DeepFill技术解决了图像修复的核心难题。在黄煦涛的指导下,余家辉于2018年发表的DeepFill v1和2019年的DeepFill v2,让AI能真正理解图像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像素填补。

这项技术成为图像修复领域的重要突破,GitHub上获得了3409次星标,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举个,有了DeepFill v2,你能用AI随心所欲P图了。



右边那个骑车的人,被擦掉了

同样备受业界认可的还有Conformer模型,该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改进而来,成为语音识别技术的重要进展。这是余家辉与吴永辉共同开发的成果。

想象一下,当你对着手机语音助手说话时,背景一嘈杂它就听不清你在说什么,或者你说快一点、带点方言口音它就压根听不懂了;看视频时自动生成的字幕错误百出;语音输入法总是打错字,你得不断修改……



Conformer模型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此外,余家辉和吴永辉共同开发的CoCa图文基础模型(2022年,引用1752次),让计算机能更智能地理解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推动了多模态AI技术的发展,尤其在图像识别、检索和生成描述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理解、语音识别、神经网络架构……横跨AI多个细分研究领域、并且已经得到实际落地验证的成果和经验,让余家辉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全栈AI科学家”。

然而,比起过往的技术成就,更让业界刮目相看的,或许是余家辉对AI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比市场早一步的技术判断

早在ChatGPT彻底引爆全球之前,他就已经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技术洞察力。



2022年12月,余家辉在「硅谷101」播客中发表的观点现在看来几乎句句应验。

面对引发满世界震惊的ChatGPT,他却保持异常冷静:“一开始没有特别惊讶,因为OpenAI在语言生成模型上已经耕耘了很多年”。

这种判断来自对技术发展脉络的深度理解,以及他一贯的谨慎理性。普通人看到突然爆发,他看到的是渐进式的积累。



而当被问到ChatGPT会不会替代谷歌搜索时,他给出“降维打击”的判断。聊天机器人不是产品替代,而是交互范式的重新定义。事实证明,ChatGPT的确创造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关于业界十分流行的“大力出奇迹”观点,他当时直接反驳:

“可能一开始你想着只要有数据、有算力就可以,但其实真的做起来的时候发现全部都是问题。”

这个判断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钱和GPU只是基础,工程能力、人才组织、技术积累才是关键。

“时间积累、人才积累、组织积累、自信积累”则是余家辉当时总结的关于OpenAI成功的四个要素。

这套理论现在被广泛认可为AI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组织积累”这一点,预言了后来各大公司在AI团队架构上的调整。



在商业化路径上,他同样展现了超前的战略眼光:“真正更长远的机会是在基建上,真正有商业化价值的是在应用层面”。

中美科技巨头们正投入大量资源夯实基础建设,基于此,我们看到各类AI应用正在加速涌现并展现价值。

而这,还只是他极少数公开发声中的吉光片羽……

在AI进入下半场的关键时刻,拥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才变得比黄金还珍贵。谁能看清技术演进的真正路径,谁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抢占先机。

小扎求贤心切,余家辉此刻被Meta选中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AI军备竞赛中,Meta确实落后了。OpenAI和Google都在全力冲刺AGI,可Llama 4的表现不及预期,Meta现在连一款有竞争力的大模型都拿不出手。

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50人规模,由Alexandr Wang(Scale AI前CEO)带队领导,研发下一代模型,实现“为每个人提供个人超级智能” 的承诺——这是Meta最后的卡位机会。

对Meta来说,他们买的不是一个员工,而是通往AGI的入场券。

而对于余家辉来说,在Meta开启新的旅程或许是“激动人心且意义重大的”,就像他曾经对离开OpenAI的同事送上的祝福一样。

硅谷的抢人大战还在继续,很显然,中国人正在成为这场游戏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