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地铁涨价,公共服务也要过紧日子了

地铁涨价,公共服务也要过紧日子了

文章来源: 冰川思想库 于 2025-05-26 20:40:0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地铁站

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土地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

继4月15日昆明地铁涨价后,重庆地铁也要涨一波。

对于涨价的原因,重庆也没藏着掖着,听证会公告中讲得很明白: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票款收入与运营成本差距日益加大,运营成本监审报告显示,人次票款收入(不含税,含免费及优惠乘客)占单位运营成本的14.54%,需完善票价机制,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俗地讲,就是卖票收入太少,再不涨就不可持续了。数据摆在这儿,有足够的说服力。何况重庆轨交的票价体系是2005年制定的,20年后涨一点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涨价本身并没有多少争议的声音。

城市轨交涨价本身没有争议,但背后折射出的地方财政困境值得深思。

01

地铁售票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轨道交通的常态。真正支撑轨交持续运营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

以2023年为例,公布财报的29城轨交企业中财报显示亏损的仅3家。但是,扣除政府补贴后,仅1家盈利。财政补贴,“人均”亏损。

地方政府对轨交的补贴分两种,一种是补贴运营亏损的经营性补贴,另一种是用于投资建设的投资性补贴。

2023年、2024年,重庆轨交集团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85.38亿元和43.47亿元。差了足足42亿,就是2024年只有42.91亿的运营补贴,除去其他杂项补贴,投资性的“轨道发展补贴”为0。也就是说,单为了补贴运营亏损,重庆地方财政一年就要拿出40多亿。

由此可见,城市轨交的财务状况和当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视为地方财政的晴雨表。

重庆财政整体还是比较稳的,但地方债压力不容小觑。2023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2258亿元。至2024年底,上升至14425亿元。地方债是越“化”越多了。重庆市一年的公共预算总收入连汤带水也就7000多亿,未来几年的偿债压力可想而知。2024年,全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463亿元。后面几年的“紧日子”是要未雨绸缪的。轨道交通既是公共服务支出的大户,又是基础建设投资的“吞金兽”,先把“紧日子”过起来。

不过,涨价并不是首选。群众理解归理解,公共服务涨价还是挺扎心的。这种容易引发民怨的敏感点,地方政府不会轻易“开源”。那就先“节流”吧。所以,2024年重庆先把轨道发展补贴“留白”了,先从给轨交基建踩了把刹车。

但是,重庆还有4条规划在建的轨交线,沿线的人口聚居区、大学城、景区、商圈都“嗷嗷待哺”,总不能一直搁着不动。最后还是得靠涨价“开源”。

至于“开源”的效果,只能说是不尽如人意。专业人士的测算结果是,按照重庆目前的客流量,这次涨价后重庆轨交大约能增收11亿元。

虽说和此前一年40多亿的轨道发展补贴比是大幅缩水了,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有投资续命,在建项目或不至于烂尾。但是,投资密度下降,工程进度大概率是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总之,既然过“紧日子”,那就意味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轨道交通线路早日开通,就得喜迎涨价。有那么一点苦涩,但伤害性不大。

02

同样是涨价,昆明轨交的处境尤为严峻。不涨不行,涨了也未必行。

因为,昆明轨交早就是债市知名“老赖”,半步踏进了ICU。从2023年1月起,昆明轨交集团每月都出现在上海票交所的承兑人逾期名单上,连续12次被披露票据逾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昆明轨交集团票据承兑逾期余额7.31亿元,累计逾期发生额9.62亿元。此时,昆明轨交集团的总负债已逾千亿,与重庆轨交集团相当。可是,重庆轨交的运营里程是昆明轨交的3倍、年客流是昆明轨交的4倍,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昆明轨交怎么就能借一样多的钱,只干了打三折的活儿呢?直接原因是线路规划不合理。比如昆明最长的地铁线4号线,全程43.42公里,刻意避开主城核心区,绕道西北新城、呈贡西片区等新兴板块。如此“超前”的线路设计,导致客流严重不足。2023年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昆明地铁整体客流强度已连续36个月低于每公里0.7万人次公里的安全红线。

昆明轨交的“蜜汁操作”可不是一时糊涂,而是它另一重身份的有意为之。那就是土地一级开发的城投角色。轨交建设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联动的TOD模式是较为普遍的模式,目的是土地增值的收益覆盖轨交的投资、运营。

但是,TOD模式也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是让轨交企业当土地开发商的。昆明轨交集团就犯了这个大忌。结果是土地开发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都是“二把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线路规划思路损失了客流,徒增成本。新城开发也不成功,土地频繁流拍。空有3万亩土储,却不能变现,落得个“债台高筑”的下场。

更深层次的原因,昆明不切实际的土地财政追求。2015年昆明市的土地出让均价为每平米1347元,到2019年达到3972元的历史最高位。5年涨了近3倍,四大一线都没这么夸张上涨的纪录。

这波房地产热就是规划画大饼加大规模基建炒热的。城市轨交基建的主力昆明轨交集团顺势成了昆明“最大城投”,一度在债市要风得风。可是,随着昆明房市走低,昆明轨交集团的土地神话迅速破灭。

借债一时爽,一直借就一直爽,借不到就不爽了。每月都在债市“老赖榜”例行示众,情何以堪?

昆明轨交集团的病根是房地产泡沫,以其庞大的债务规模、孱弱的盈利能力,除非昆明房地产“再创辉煌”,是很难翻身的。这个坑只能地方财政慢慢填。客流不足,涨价也无济于事。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也只能先涨一波再说了。

03

昆明轨交的情况比较极端,但是房地产泡沫和轨交泡沫联动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二三线城市抄超一线、一线城市TOD模式的作业,画虎不成反类猫。

归根结底,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土地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本身没有“卖点”的土地资产不会因为通了地铁轻轨就成了香饽饽,只会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的“轨交热”快速退潮。很多轨交项目为了炒地价匆忙上马,现在不得不狼狈“下马”。

比如去年11月广西柳州市轨交投资发展集团拆除桂柳路北侧的轻轨墩柱,就引发网友围观。那些开工就烂尾的大柱子突兀地矗立在马路中央,竟有一种工业废土风的既视感。

城市轨交基建的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浪费,损失难以估量。由此衍生的地方债,还会拖累公共服务水平。

相比这些“轨交泡沫”的重灾区,重庆轨交的情况总体是健康。适度涨价,填补一下财政紧日子的坑,也可以理解。

但是,既然是紧日子,基建投资更是该省就省。地方债规模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靠公共服务涨价填坑肯定是不行的。老百姓家更没余粮,这里涨一点、那里涨一点,还谈何提升消费促进经济?

查看评论(25)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24小时讨论排行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一份与释永信通奸女人笔录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斯坦福揭秘婚姻现代真相:为何"优质"单身女性更多?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美波音737起飞失火冒烟 173人仓皇逃生:看到轮子喷飞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地铁涨价,公共服务也要过紧日子了

冰川思想库 2025-05-26 20:40:08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地铁站

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土地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

继4月15日昆明地铁涨价后,重庆地铁也要涨一波。

对于涨价的原因,重庆也没藏着掖着,听证会公告中讲得很明白: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票款收入与运营成本差距日益加大,运营成本监审报告显示,人次票款收入(不含税,含免费及优惠乘客)占单位运营成本的14.54%,需完善票价机制,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俗地讲,就是卖票收入太少,再不涨就不可持续了。数据摆在这儿,有足够的说服力。何况重庆轨交的票价体系是2005年制定的,20年后涨一点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涨价本身并没有多少争议的声音。

城市轨交涨价本身没有争议,但背后折射出的地方财政困境值得深思。

01

地铁售票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轨道交通的常态。真正支撑轨交持续运营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

以2023年为例,公布财报的29城轨交企业中财报显示亏损的仅3家。但是,扣除政府补贴后,仅1家盈利。财政补贴,“人均”亏损。

地方政府对轨交的补贴分两种,一种是补贴运营亏损的经营性补贴,另一种是用于投资建设的投资性补贴。

2023年、2024年,重庆轨交集团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85.38亿元和43.47亿元。差了足足42亿,就是2024年只有42.91亿的运营补贴,除去其他杂项补贴,投资性的“轨道发展补贴”为0。也就是说,单为了补贴运营亏损,重庆地方财政一年就要拿出40多亿。

由此可见,城市轨交的财务状况和当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视为地方财政的晴雨表。

重庆财政整体还是比较稳的,但地方债压力不容小觑。2023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2258亿元。至2024年底,上升至14425亿元。地方债是越“化”越多了。重庆市一年的公共预算总收入连汤带水也就7000多亿,未来几年的偿债压力可想而知。2024年,全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463亿元。后面几年的“紧日子”是要未雨绸缪的。轨道交通既是公共服务支出的大户,又是基础建设投资的“吞金兽”,先把“紧日子”过起来。

不过,涨价并不是首选。群众理解归理解,公共服务涨价还是挺扎心的。这种容易引发民怨的敏感点,地方政府不会轻易“开源”。那就先“节流”吧。所以,2024年重庆先把轨道发展补贴“留白”了,先从给轨交基建踩了把刹车。

但是,重庆还有4条规划在建的轨交线,沿线的人口聚居区、大学城、景区、商圈都“嗷嗷待哺”,总不能一直搁着不动。最后还是得靠涨价“开源”。

至于“开源”的效果,只能说是不尽如人意。专业人士的测算结果是,按照重庆目前的客流量,这次涨价后重庆轨交大约能增收11亿元。

虽说和此前一年40多亿的轨道发展补贴比是大幅缩水了,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有投资续命,在建项目或不至于烂尾。但是,投资密度下降,工程进度大概率是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总之,既然过“紧日子”,那就意味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轨道交通线路早日开通,就得喜迎涨价。有那么一点苦涩,但伤害性不大。

02

同样是涨价,昆明轨交的处境尤为严峻。不涨不行,涨了也未必行。

因为,昆明轨交早就是债市知名“老赖”,半步踏进了ICU。从2023年1月起,昆明轨交集团每月都出现在上海票交所的承兑人逾期名单上,连续12次被披露票据逾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昆明轨交集团票据承兑逾期余额7.31亿元,累计逾期发生额9.62亿元。此时,昆明轨交集团的总负债已逾千亿,与重庆轨交集团相当。可是,重庆轨交的运营里程是昆明轨交的3倍、年客流是昆明轨交的4倍,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昆明轨交怎么就能借一样多的钱,只干了打三折的活儿呢?直接原因是线路规划不合理。比如昆明最长的地铁线4号线,全程43.42公里,刻意避开主城核心区,绕道西北新城、呈贡西片区等新兴板块。如此“超前”的线路设计,导致客流严重不足。2023年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昆明地铁整体客流强度已连续36个月低于每公里0.7万人次公里的安全红线。

昆明轨交的“蜜汁操作”可不是一时糊涂,而是它另一重身份的有意为之。那就是土地一级开发的城投角色。轨交建设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联动的TOD模式是较为普遍的模式,目的是土地增值的收益覆盖轨交的投资、运营。

但是,TOD模式也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是让轨交企业当土地开发商的。昆明轨交集团就犯了这个大忌。结果是土地开发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都是“二把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线路规划思路损失了客流,徒增成本。新城开发也不成功,土地频繁流拍。空有3万亩土储,却不能变现,落得个“债台高筑”的下场。

更深层次的原因,昆明不切实际的土地财政追求。2015年昆明市的土地出让均价为每平米1347元,到2019年达到3972元的历史最高位。5年涨了近3倍,四大一线都没这么夸张上涨的纪录。

这波房地产热就是规划画大饼加大规模基建炒热的。城市轨交基建的主力昆明轨交集团顺势成了昆明“最大城投”,一度在债市要风得风。可是,随着昆明房市走低,昆明轨交集团的土地神话迅速破灭。

借债一时爽,一直借就一直爽,借不到就不爽了。每月都在债市“老赖榜”例行示众,情何以堪?

昆明轨交集团的病根是房地产泡沫,以其庞大的债务规模、孱弱的盈利能力,除非昆明房地产“再创辉煌”,是很难翻身的。这个坑只能地方财政慢慢填。客流不足,涨价也无济于事。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也只能先涨一波再说了。

03

昆明轨交的情况比较极端,但是房地产泡沫和轨交泡沫联动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二三线城市抄超一线、一线城市TOD模式的作业,画虎不成反类猫。

归根结底,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土地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本身没有“卖点”的土地资产不会因为通了地铁轻轨就成了香饽饽,只会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的“轨交热”快速退潮。很多轨交项目为了炒地价匆忙上马,现在不得不狼狈“下马”。

比如去年11月广西柳州市轨交投资发展集团拆除桂柳路北侧的轻轨墩柱,就引发网友围观。那些开工就烂尾的大柱子突兀地矗立在马路中央,竟有一种工业废土风的既视感。

城市轨交基建的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浪费,损失难以估量。由此衍生的地方债,还会拖累公共服务水平。

相比这些“轨交泡沫”的重灾区,重庆轨交的情况总体是健康。适度涨价,填补一下财政紧日子的坑,也可以理解。

但是,既然是紧日子,基建投资更是该省就省。地方债规模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靠公共服务涨价填坑肯定是不行的。老百姓家更没余粮,这里涨一点、那里涨一点,还谈何提升消费促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