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欧中建交50年:从双赢到对华“伙伴、竞争者、对手”

欧中建交50年:从双赢到对华“伙伴、竞争者、对手”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5-05-06 08:40: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欧中建交50年:从双赢到对华“伙伴、竞争者、对手”】

欧共体副主席索姆斯1975年访华后曾说:“你以为他们是爱上了我美丽的蓝眼睛?他们是在为他们产品寻找市场,而我们也在为我们的产品寻找商机”。https://t.co/N9G43zgSDb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y 6, 2025
五十年前,欧盟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从中受益匪浅。然而,近年来这种关系发生了变化。欧盟对中国这个一党专制的国家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不仅将其视为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也将其定义为“制度性对手”。

1975年5月6日,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副主席索姆斯(Christopher Soames)访华期间同中国时任外交部长乔冠华举行会谈,双方就建立外交关系达成共识。会谈后,中国总理周恩来抱病会晤了索姆斯。

索姆斯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女婿,几天后他回到布鲁塞尔召开记者会,介绍此次谈判的成果。嘴里叼着一支粗雪茄,索姆斯轻松地说道:“他们邀请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清楚他们只是想了解情况,还是打算开诚布公地探讨问题。我与中国外交部长进行了一次长谈,随后他提出建议,中国政府希望向欧洲共同体派驻一位大使。”

此后的50年里,欧中关系跌宕起伏,而1975年5月6日欧中双方举行会见并握手的日子作为欧中建交的日期被载入史册。

当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只有九个成员国,包括英国,对中国的兴趣集中在经济领域,事实上直到今天,外交和国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由各个成员国自行负责,而欧中关系涉及的欧盟权限仍然集中在贸易、关税、产品安全以及对科技公司监管等领域,也不包括文化事务。

索姆斯当年在布鲁塞尔用调侃的语调点破了中欧关系的核心,“你以为他们是爱上了我美丽的蓝眼睛?他们是在为他们产品寻找市场,而我们也在为我们的产品寻找商机”。

一个双赢的局面变了

从中欧双方的经济发展来看,对“双赢”问题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50年过去后,欧盟如今拥有27个成员国,中国则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双方的贸易额如今已达到8000亿美元,几乎与欧盟和美国的贸易规模持平。以上海港口为例,去年一年,有大约5100万个集装箱在这里装卸。

欧盟驻华商会的博尔赫特(Markus Borchert)表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为双方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欧洲企业在中国做了很多大生意,就业机会由此批量诞生。欧洲和德国本土都因为对华出口而受益良多。”

起初阶段,中国从与欧洲的合作中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在技术方面。一位在科技行业工作的唐姓人士对德国记者说,这样的合作非常有益,“对我来说,德国是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中国人信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几十年前,中国主要是吸收欧洲技术,合作是单向的,但现在已经更多地转向了互相学习,这比以前更好。”

如今,中国工程师靠拍照模仿德国汽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当下的制造能力正对欧洲的关键产业构成威胁——无论是太阳能、汽车还是制药行业。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不仅希望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更致力于推动自身的创新能力。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部分行业甚至已成为技术领跑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相比之下,欧洲企业近年来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焦虑情绪迅速蔓延。根据欧盟商会的调查,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跌至历史低点。欧盟商会去年5月发表的一项问卷显示,512名受访成员企业中,44%对业务前景持悲观态度,这一比例超过以往。2024年上半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额同比下降29.1%。

与此同时,中国本身的经济也面临诸多难题,持续的房地产危机和消费疲软,使得在中国本地的销售变得困难。为了缓解国内压力,中国日益依赖外贸,并将其产能过剩输出到全球,这也让欧洲本土的企业感到日益不安。

欧洲对中国“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三重定义

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亚洲项目负责人奥特尔(Janka Oertel)表示,“欧委会对此表态明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在与中方的高层互动中,欧盟一再强调,中国的经济政策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欧洲去工业化、经济困境及财富流失。中国的做法是让自己逐渐脱离对世界的依赖,而让世界,尤其是欧洲,对中国越来越依赖。其目标是让欧洲始终依赖中国市场。”

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也变得更为强硬。中国如今不仅被视为合作伙伴和竞争者,还被正式定义为“制度性对手”。这一定义令中方十分不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龙静表示,给中国的“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三重定义使双边的顺利合作变得困难,她用交通灯打比方说,如果一个交通灯同时开亮红、黄、绿灯,你是前行还是停下?“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种三重定位——即同时是伙伴、竞争者和对手——会阻碍双方顺畅的合作。因为如果一方将另一方视为敌人,又怎么可能实现坦诚、顺畅的合作呢?”

商界人士对以上定义也持怀疑态度。德国海外商会(AHK)驻华代表布特克(Maximilian Butek)认为,合作伙伴不应被称为“对手”。他建议,企业应专注于日益激烈的竞争,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中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中国当然也是我们的竞争者。对此我们应该展开对话。竞争,是我们可以应对的,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来应对竞争。“ 他还认为,欧洲不能总是受制于中美体系,而要发展自身的体系。“我们有足够的工程师,也有足够的企业家精神。关键在于,我们要认真倾听企业的需求,并在欧盟内创造实现它们的条件。”

查看评论(6)

24小时热点排行

东北大学6名大学生“溺亡”,让人后背发凉
半年不到,DeepSeek已跌落神坛?用户都去哪了?
纽约时报:从边境小城满洲里看中国如何支撑俄罗斯经济
娃哈哈“夺嫡”事件,暴露了一个高风险信号
中南大学教职员嫖娼拍照要挟女方 聊天曝光太辣眼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海关突发提醒:绿卡持有者未随身携带是犯法!
粪水+铅中毒发酵 央视急播:美国近半自来水有毒
中国原计划赶超SpaceX 如今越来越渺茫 关键难题是…
东北大学6学生溺毙:3负责人被捕 现场直击组图
为了逃避高额学贷 美国年轻人纷纷开始跑路海外了
特朗普夸耀施压使日本让步,追加采购美国数十亿军火
自来水臭了一天,居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观察:特朗普强硬的关税策略正在取得成效
奥巴马抨击特朗普关于2016年大选"叛国"的説法"荒谬"
湘潭9岁网球女孩晒成“老抽色” 网友:尼日利亚选手?
大转向!还记得他吗?如今公开辱骂特朗普…
特斯拉收入暴跌16% 马斯克电话会议说了九次“艰难”
遭遇强烈批评,习近平被迫对“禁酒令”进行微调
奥巴马还有道“免罪金牌”,是特朗普给他留下的
哥大同意向川普政府支付2.2亿美元 以恢复联邦资助
大学4生命案 凶手判4个无期 遇害者亲友当庭哭泣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欧中建交50年:从双赢到对华“伙伴、竞争者、对手”

德国之声 2025-05-06 08:40:33



【欧中建交50年:从双赢到对华“伙伴、竞争者、对手”】

欧共体副主席索姆斯1975年访华后曾说:“你以为他们是爱上了我美丽的蓝眼睛?他们是在为他们产品寻找市场,而我们也在为我们的产品寻找商机”。https://t.co/N9G43zgSDb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y 6, 2025
五十年前,欧盟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从中受益匪浅。然而,近年来这种关系发生了变化。欧盟对中国这个一党专制的国家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不仅将其视为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也将其定义为“制度性对手”。

1975年5月6日,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副主席索姆斯(Christopher Soames)访华期间同中国时任外交部长乔冠华举行会谈,双方就建立外交关系达成共识。会谈后,中国总理周恩来抱病会晤了索姆斯。

索姆斯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女婿,几天后他回到布鲁塞尔召开记者会,介绍此次谈判的成果。嘴里叼着一支粗雪茄,索姆斯轻松地说道:“他们邀请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清楚他们只是想了解情况,还是打算开诚布公地探讨问题。我与中国外交部长进行了一次长谈,随后他提出建议,中国政府希望向欧洲共同体派驻一位大使。”

此后的50年里,欧中关系跌宕起伏,而1975年5月6日欧中双方举行会见并握手的日子作为欧中建交的日期被载入史册。

当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只有九个成员国,包括英国,对中国的兴趣集中在经济领域,事实上直到今天,外交和国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由各个成员国自行负责,而欧中关系涉及的欧盟权限仍然集中在贸易、关税、产品安全以及对科技公司监管等领域,也不包括文化事务。

索姆斯当年在布鲁塞尔用调侃的语调点破了中欧关系的核心,“你以为他们是爱上了我美丽的蓝眼睛?他们是在为他们产品寻找市场,而我们也在为我们的产品寻找商机”。

一个双赢的局面变了

从中欧双方的经济发展来看,对“双赢”问题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50年过去后,欧盟如今拥有27个成员国,中国则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双方的贸易额如今已达到8000亿美元,几乎与欧盟和美国的贸易规模持平。以上海港口为例,去年一年,有大约5100万个集装箱在这里装卸。

欧盟驻华商会的博尔赫特(Markus Borchert)表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为双方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欧洲企业在中国做了很多大生意,就业机会由此批量诞生。欧洲和德国本土都因为对华出口而受益良多。”

起初阶段,中国从与欧洲的合作中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在技术方面。一位在科技行业工作的唐姓人士对德国记者说,这样的合作非常有益,“对我来说,德国是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中国人信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几十年前,中国主要是吸收欧洲技术,合作是单向的,但现在已经更多地转向了互相学习,这比以前更好。”

如今,中国工程师靠拍照模仿德国汽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当下的制造能力正对欧洲的关键产业构成威胁——无论是太阳能、汽车还是制药行业。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不仅希望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更致力于推动自身的创新能力。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部分行业甚至已成为技术领跑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相比之下,欧洲企业近年来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焦虑情绪迅速蔓延。根据欧盟商会的调查,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跌至历史低点。欧盟商会去年5月发表的一项问卷显示,512名受访成员企业中,44%对业务前景持悲观态度,这一比例超过以往。2024年上半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额同比下降29.1%。

与此同时,中国本身的经济也面临诸多难题,持续的房地产危机和消费疲软,使得在中国本地的销售变得困难。为了缓解国内压力,中国日益依赖外贸,并将其产能过剩输出到全球,这也让欧洲本土的企业感到日益不安。

欧洲对中国“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三重定义

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亚洲项目负责人奥特尔(Janka Oertel)表示,“欧委会对此表态明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在与中方的高层互动中,欧盟一再强调,中国的经济政策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欧洲去工业化、经济困境及财富流失。中国的做法是让自己逐渐脱离对世界的依赖,而让世界,尤其是欧洲,对中国越来越依赖。其目标是让欧洲始终依赖中国市场。”

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也变得更为强硬。中国如今不仅被视为合作伙伴和竞争者,还被正式定义为“制度性对手”。这一定义令中方十分不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龙静表示,给中国的“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三重定义使双边的顺利合作变得困难,她用交通灯打比方说,如果一个交通灯同时开亮红、黄、绿灯,你是前行还是停下?“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种三重定位——即同时是伙伴、竞争者和对手——会阻碍双方顺畅的合作。因为如果一方将另一方视为敌人,又怎么可能实现坦诚、顺畅的合作呢?”

商界人士对以上定义也持怀疑态度。德国海外商会(AHK)驻华代表布特克(Maximilian Butek)认为,合作伙伴不应被称为“对手”。他建议,企业应专注于日益激烈的竞争,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中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中国当然也是我们的竞争者。对此我们应该展开对话。竞争,是我们可以应对的,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来应对竞争。“ 他还认为,欧洲不能总是受制于中美体系,而要发展自身的体系。“我们有足够的工程师,也有足够的企业家精神。关键在于,我们要认真倾听企业的需求,并在欧盟内创造实现它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