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五一消费略有回升,中美贸易战令服务业复苏承压

五一消费略有回升,中美贸易战令服务业复苏承压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5-05-06 08:34:3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https://t.co/hDNsu0GBYG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y 6, 2025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旅游消费同比增长8%,达1802.7亿元人民币,但人均消费仍低于疫情前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服务业在4月增速降至七个月以来最低水平。关税压力、消费信心不足以及政策支持缺口,正制约着服务业的复苏。

作为中国最长的公共假期之一,五一劳动节被广泛视为观察消费信心的“风向标”。据中国旅游部门统计数据,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5%。微信支付平台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10%,其中餐饮消费涨幅尤为明显。

然而,路透社根据官方数据计算发现,“五一”五天假期的人均旅游消费仅增长1.5%,涨至574.1元,依然低于2019年603.4元的水平。

影院票房收入大幅下滑,五一期间全国电影票房为7.47亿元,不到2024年同期的一半,娱乐消费依旧乏力。

服务业增长放缓

与此同时,周二(5月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美国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国服务业新订单增长较3月份亦有所放缓。尽管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支持下,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强于预期,但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持续的通缩风险。

财新传媒(Caixin Media Co.)和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3月的51.9降至4月的50.7,是自去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50为荣枯线,低于该值表明处于紧缩期(contraction)。这与中国官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后者显示服务业活动指数从上月的 50.3 降至4月的 50.1。财新 PMI 被认为更能反映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趋势。

财新服务业调查还显示,服务业新订单增长放缓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得益于旅游业复苏,出口订单略有上升。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黄子春(音,Zichun Huang)指出,财新服务业PMI的下滑与官方对应指数的下降进一步印证了贸易战正在对中国的经济活动构成压力,其影响范围甚至超出了制造业领域。

她补充道,“尽管某种程度上的谨慎显然是有必要的,但我们认为各公司可能高估了美国关税将带来的损害程度。”

关税冲击服务业裁员加剧

2023年,中国约48%的劳动人口从事服务行业,该领域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为56.7%。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和关税措施可能会对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并连带影响企业的招聘计划以及消费者信心。

服务业的商业信心增速放缓,创下自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普遍将美国加征关税视为主要担忧之一。

为削减成本,服务业提供者连续第二个月进行裁员,导致工作积压上升,进而使相关指标今年首次进入扩张区间。

此外为吸引客户,许多企业即使面对成本上升,也不得不降价促销。

缺乏政策支持,服务消费复苏仍待提振

荷兰国际集团(ING)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宋琳(Lynn Song)指出,与政府对家电等特定产品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提供的支持不同,至今为止,用于促进服务消费的支持仍然非常有限。”

她表示,为提振内需,发放消费券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刺激作用,而从长期来看,关键还是要提升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多样性。”。宋琳强调:“就整体消费而言,关键是要恢复消费者信心,以激发其消费潜力。首先要重建积极的财富效应,摆脱紧缩心态,恢复合理的工资增长。”
查看评论(3)

24小时热点排行

东北大学6名大学生“溺亡”,让人后背发凉
半年不到,DeepSeek已跌落神坛?用户都去哪了?
纽约时报:从边境小城满洲里看中国如何支撑俄罗斯经济
娃哈哈“夺嫡”事件,暴露了一个高风险信号
中南大学教职员嫖娼拍照要挟女方 聊天曝光太辣眼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海关突发提醒:绿卡持有者未随身携带是犯法!
粪水+铅中毒发酵 央视急播:美国近半自来水有毒
中国原计划赶超SpaceX 如今越来越渺茫 关键难题是…
东北大学6学生溺毙:3负责人被捕 现场直击组图
为了逃避高额学贷 美国年轻人纷纷开始跑路海外了
特朗普夸耀施压使日本让步,追加采购美国数十亿军火
自来水臭了一天,居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观察:特朗普强硬的关税策略正在取得成效
奥巴马抨击特朗普关于2016年大选"叛国"的説法"荒谬"
湘潭9岁网球女孩晒成“老抽色” 网友:尼日利亚选手?
大转向!还记得他吗?如今公开辱骂特朗普…
特斯拉收入暴跌16% 马斯克电话会议说了九次“艰难”
遭遇强烈批评,习近平被迫对“禁酒令”进行微调
奥巴马还有道“免罪金牌”,是特朗普给他留下的
哥大同意向川普政府支付2.2亿美元 以恢复联邦资助
大学4生命案 凶手判4个无期 遇害者亲友当庭哭泣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五一消费略有回升,中美贸易战令服务业复苏承压

德国之声 2025-05-06 08:34:37

https://t.co/hDNsu0GBYG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y 6, 2025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旅游消费同比增长8%,达1802.7亿元人民币,但人均消费仍低于疫情前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服务业在4月增速降至七个月以来最低水平。关税压力、消费信心不足以及政策支持缺口,正制约着服务业的复苏。

作为中国最长的公共假期之一,五一劳动节被广泛视为观察消费信心的“风向标”。据中国旅游部门统计数据,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5%。微信支付平台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10%,其中餐饮消费涨幅尤为明显。

然而,路透社根据官方数据计算发现,“五一”五天假期的人均旅游消费仅增长1.5%,涨至574.1元,依然低于2019年603.4元的水平。

影院票房收入大幅下滑,五一期间全国电影票房为7.47亿元,不到2024年同期的一半,娱乐消费依旧乏力。

服务业增长放缓

与此同时,周二(5月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美国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国服务业新订单增长较3月份亦有所放缓。尽管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支持下,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强于预期,但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持续的通缩风险。

财新传媒(Caixin Media Co.)和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3月的51.9降至4月的50.7,是自去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50为荣枯线,低于该值表明处于紧缩期(contraction)。这与中国官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后者显示服务业活动指数从上月的 50.3 降至4月的 50.1。财新 PMI 被认为更能反映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趋势。

财新服务业调查还显示,服务业新订单增长放缓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得益于旅游业复苏,出口订单略有上升。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黄子春(音,Zichun Huang)指出,财新服务业PMI的下滑与官方对应指数的下降进一步印证了贸易战正在对中国的经济活动构成压力,其影响范围甚至超出了制造业领域。

她补充道,“尽管某种程度上的谨慎显然是有必要的,但我们认为各公司可能高估了美国关税将带来的损害程度。”

关税冲击服务业裁员加剧

2023年,中国约48%的劳动人口从事服务行业,该领域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为56.7%。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和关税措施可能会对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并连带影响企业的招聘计划以及消费者信心。

服务业的商业信心增速放缓,创下自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普遍将美国加征关税视为主要担忧之一。

为削减成本,服务业提供者连续第二个月进行裁员,导致工作积压上升,进而使相关指标今年首次进入扩张区间。

此外为吸引客户,许多企业即使面对成本上升,也不得不降价促销。

缺乏政策支持,服务消费复苏仍待提振

荷兰国际集团(ING)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宋琳(Lynn Song)指出,与政府对家电等特定产品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提供的支持不同,至今为止,用于促进服务消费的支持仍然非常有限。”

她表示,为提振内需,发放消费券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刺激作用,而从长期来看,关键还是要提升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多样性。”。宋琳强调:“就整体消费而言,关键是要恢复消费者信心,以激发其消费潜力。首先要重建积极的财富效应,摆脱紧缩心态,恢复合理的工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