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记录难得的“中外交流“:难民”涌入小红书的24小时

记录难得的“中外交流“:难民”涌入小红书的24小时

文章来源: NOWNESS现在 于 2025-01-15 18:33:4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国的赛博流浪者,在中文区发现了新家。在美国TikTok禁令实施进入倒计时的节点,1月13日周一,小红书在美区App Store登顶。

TikTok和它的1.7亿美区用户何去何从,是过去一年的文化和政治焦点。上周五,美国最高法院就《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进行辩论,探寻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微妙界限。该法案一旦实施,TikTok将于1月19日停止在美国的运营。前景并不乐观,字节跳动旗下的Lemon8已经开始鼓励用户迁移。

但是潜在的难民们另有想法。出于对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厌恶,也许还有对最近纷纷作出政治表态的硅谷巨头们的疲劳,年轻的Gen Z用户决定不再回到Facebook和Instagram这些传统社交媒体,甚至不愿再待在美区。

直接搬家到一款中国App,被视为一种绝赞的文化反抗。

月活用户3亿的小红书猝不及防“迎来了泼天的富贵”。海外用户当它是TikTok和Instagram的结合, #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这一标签很快生成,截止1月14日下午5点,已经有11万条相关笔记,“笑死了,我们宁愿真的用一个中国App,也绝对不用Ins和YouTube”难民@Ugh 的一条评论视频,获得了28K赞。

对于这一波来势汹汹的TikTok难民,大部分小红书用户都摆出了欢迎和接纳的姿态。那些持续在小红书做英语教学和分享海外见闻的博主,因为精通双语,很快成为了TikTok难民的“临时难民署”。有的博主开始发布视频做一些简易的小红书教学:这里没有转发功能,大部分内容由帖子主题驱动,最好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方便交流。有的博主则直接玩梗,模仿特朗普口音要求TikTok难民来此处报告。

在互联网上找共同话题总是很容易,猫、表情包和外语作业,很快完成了难民和原住民的大一统。海外用户开始分享自家的猫猫狗狗照片,换取大量国内网友的“认可”和“允许在本平台活动”的证明,这种行为被戏称为“缴猫/狗税”(Cat/Dog Tax)。

“我来自美国,这里有哪些流行的表情包可以让我笑?”“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学习英语,我会帮助你”,在一场场小心使用翻译软件确信没有冒犯到任何人的交流中,交换表情包、互助双语作业和数学作业,成为了最能拉近距离的活动。

世界大联欢的氛围来得很快,甚至不需要刻意营造。玩家们纷纷在小红书发布自己的游戏ID,转眼就在游戏里互加好友玩到一起。交友贴持续火爆,人们在自拍下排队表白,恨自己英语不够好。

搜索#tiktokrefugee话题,随便划拉一下都能看到好几个直播聊天室,多则上万观看,少的也有几千人。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自我介绍,聊爱好、聊生活见闻、聊文化差异,聊被禁的共同创伤;或学习玩转社区文化,用多邻国开启中文学习之旅。

由于时差问题,许多人都会在上麦和下麦的时候互道早安晚安,在有限的观察中,tiktok难民尽管多少有一丝赛博搬家、流离失所的悲伤,但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很松弛,就像回到了早年互联网聊天室的氛围,萍水相逢也会互相递上善意。

跨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的友善交流,最近其实也在另外一款App中化为了现实。日区App Store最近上线了一款名为“対多”的BBS型社交媒体,旨在提供一个“伪中国语”交流平台。平台上所有人都需要仅使用汉字进行交流。而这门非官方语言也成为中日网友畅聊一切的途径。从动漫、梗到日常琐事,人们相互应援打趣,唯一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汉字传达。

“対多”设置界面

这些梦幻氛围,能持续多久?

第一道裂痕产生的地方,是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的评论区。

梅耶·马斯克拥有600K粉丝,通常她的评论区都是中文用户在“请安”,欢迎她光临某地,夸奖她着装优雅气质大方,“怎么培养的那么优秀的儿子,快告诉我们”。

TikTok难民很快发现了让他们当初离开美区App的原因。在马斯克置顶的笔记下,两种语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原本整齐的中文问候赞美中,英文版“为什么你在这里”“谁帮我找到拉黑键”“很快这个地方就会被改叫Y而你们得交20块月费才能编辑了”成为最高赞的回应。

你来我往的互相科普打破了一些信息差,也让所有社交媒体都无法避免的政治分歧浮出了联欢的氛围。已经有用户在这场双语激辩中发布“请使用中文”的表情包,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仅限于语言使用,在小红书的各个角落,首页突然被算法推荐到各式英文笔记的用户,开始抱怨这不是自己想看的内容,希望推荐页面回归到以前。“让我们说中文”“捍卫主体性”逐渐形成趋势,而抱怨海外用户“无聊”、小红书内容更“深”的发言,也在肉眼可见地迅速增加。这个明显的倦怠期来得和难民进驻一样快,甚至还不到48小时。

难民们大多还处在与小红书的蜜月期,不少人决定留下安心经营内容和粉丝,学习中文、创作双语笔记。他们也许很快会发现红利期的消失,并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无论是关于内容,还是盈利模式。

比难民更快发现商机的是品牌

当然,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走向。在跨国友好寒暄结束后,一旦深入了解彼此,自然就会意识到观点冲突、文化隔阂的存在,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评判、争论与各回各家——回到各自舒适区,也许只会共同吸个猫。

观点的碰撞不见得是坏事,保持信息的流通和与世界的接轨,是每一个网络用户的正常欲望。我们倾向于相信,公开透明的交流,可以让我们眼中的世界更清晰。这一切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中,在可以预见的社区分隔之前,让联欢持续得久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查看评论(35)

24小时热点排行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习近平冒着无人机袭击的危险来到莫斯科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纽约时报:习近平访俄为中国拉拢欧洲的努力蒙上阴影
曼谷大楼"工程师签名"竟是假的,30人宣称身分遭冒用

24小时讨论排行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中又赢?巴基斯坦证实:使用J10战机击落印军“阵风”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中国同意与美国谈判,但仍可能坚持强硬立场
印度称摧毁巴防空系统 遭嘲讽:派几架阵风来查看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巴方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中西医之争,到底是哪一个更厉害?
比尔·盖茨:未来20年,我将捐出几乎全部财富
美商务部证实 川普将撤销“拜登版”AI芯片出口禁令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记录难得的“中外交流“:难民”涌入小红书的24小时

NOWNESS现在 2025-01-15 18:33:46


美国的赛博流浪者,在中文区发现了新家。在美国TikTok禁令实施进入倒计时的节点,1月13日周一,小红书在美区App Store登顶。

TikTok和它的1.7亿美区用户何去何从,是过去一年的文化和政治焦点。上周五,美国最高法院就《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进行辩论,探寻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微妙界限。该法案一旦实施,TikTok将于1月19日停止在美国的运营。前景并不乐观,字节跳动旗下的Lemon8已经开始鼓励用户迁移。

但是潜在的难民们另有想法。出于对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厌恶,也许还有对最近纷纷作出政治表态的硅谷巨头们的疲劳,年轻的Gen Z用户决定不再回到Facebook和Instagram这些传统社交媒体,甚至不愿再待在美区。

直接搬家到一款中国App,被视为一种绝赞的文化反抗。

月活用户3亿的小红书猝不及防“迎来了泼天的富贵”。海外用户当它是TikTok和Instagram的结合, #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这一标签很快生成,截止1月14日下午5点,已经有11万条相关笔记,“笑死了,我们宁愿真的用一个中国App,也绝对不用Ins和YouTube”难民@Ugh 的一条评论视频,获得了28K赞。

对于这一波来势汹汹的TikTok难民,大部分小红书用户都摆出了欢迎和接纳的姿态。那些持续在小红书做英语教学和分享海外见闻的博主,因为精通双语,很快成为了TikTok难民的“临时难民署”。有的博主开始发布视频做一些简易的小红书教学:这里没有转发功能,大部分内容由帖子主题驱动,最好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方便交流。有的博主则直接玩梗,模仿特朗普口音要求TikTok难民来此处报告。

在互联网上找共同话题总是很容易,猫、表情包和外语作业,很快完成了难民和原住民的大一统。海外用户开始分享自家的猫猫狗狗照片,换取大量国内网友的“认可”和“允许在本平台活动”的证明,这种行为被戏称为“缴猫/狗税”(Cat/Dog Tax)。

“我来自美国,这里有哪些流行的表情包可以让我笑?”“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学习英语,我会帮助你”,在一场场小心使用翻译软件确信没有冒犯到任何人的交流中,交换表情包、互助双语作业和数学作业,成为了最能拉近距离的活动。

世界大联欢的氛围来得很快,甚至不需要刻意营造。玩家们纷纷在小红书发布自己的游戏ID,转眼就在游戏里互加好友玩到一起。交友贴持续火爆,人们在自拍下排队表白,恨自己英语不够好。

搜索#tiktokrefugee话题,随便划拉一下都能看到好几个直播聊天室,多则上万观看,少的也有几千人。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自我介绍,聊爱好、聊生活见闻、聊文化差异,聊被禁的共同创伤;或学习玩转社区文化,用多邻国开启中文学习之旅。

由于时差问题,许多人都会在上麦和下麦的时候互道早安晚安,在有限的观察中,tiktok难民尽管多少有一丝赛博搬家、流离失所的悲伤,但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很松弛,就像回到了早年互联网聊天室的氛围,萍水相逢也会互相递上善意。

跨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的友善交流,最近其实也在另外一款App中化为了现实。日区App Store最近上线了一款名为“対多”的BBS型社交媒体,旨在提供一个“伪中国语”交流平台。平台上所有人都需要仅使用汉字进行交流。而这门非官方语言也成为中日网友畅聊一切的途径。从动漫、梗到日常琐事,人们相互应援打趣,唯一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汉字传达。

“対多”设置界面

这些梦幻氛围,能持续多久?

第一道裂痕产生的地方,是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的评论区。

梅耶·马斯克拥有600K粉丝,通常她的评论区都是中文用户在“请安”,欢迎她光临某地,夸奖她着装优雅气质大方,“怎么培养的那么优秀的儿子,快告诉我们”。

TikTok难民很快发现了让他们当初离开美区App的原因。在马斯克置顶的笔记下,两种语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原本整齐的中文问候赞美中,英文版“为什么你在这里”“谁帮我找到拉黑键”“很快这个地方就会被改叫Y而你们得交20块月费才能编辑了”成为最高赞的回应。

你来我往的互相科普打破了一些信息差,也让所有社交媒体都无法避免的政治分歧浮出了联欢的氛围。已经有用户在这场双语激辩中发布“请使用中文”的表情包,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仅限于语言使用,在小红书的各个角落,首页突然被算法推荐到各式英文笔记的用户,开始抱怨这不是自己想看的内容,希望推荐页面回归到以前。“让我们说中文”“捍卫主体性”逐渐形成趋势,而抱怨海外用户“无聊”、小红书内容更“深”的发言,也在肉眼可见地迅速增加。这个明显的倦怠期来得和难民进驻一样快,甚至还不到48小时。

难民们大多还处在与小红书的蜜月期,不少人决定留下安心经营内容和粉丝,学习中文、创作双语笔记。他们也许很快会发现红利期的消失,并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无论是关于内容,还是盈利模式。

比难民更快发现商机的是品牌

当然,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走向。在跨国友好寒暄结束后,一旦深入了解彼此,自然就会意识到观点冲突、文化隔阂的存在,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评判、争论与各回各家——回到各自舒适区,也许只会共同吸个猫。

观点的碰撞不见得是坏事,保持信息的流通和与世界的接轨,是每一个网络用户的正常欲望。我们倾向于相信,公开透明的交流,可以让我们眼中的世界更清晰。这一切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中,在可以预见的社区分隔之前,让联欢持续得久一点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