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船只是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的罪魁祸首吗?

中国船只是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的罪魁祸首吗?

文章来源: VOA 于 2024-11-22 21:03:4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过去几天来,芬兰、瑞典、德国和立陶宛四国一直在对波罗的海两条重要海底通信电缆被破坏展开刑事调查。中国货船“伊鹏3号”(Yi Peng 3)因与事件相关的可疑行为成为关注重点,这使得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的潜在角色引发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各国对海底基础设施安全的担忧,也反映了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

事件概况与调查进展

11月17日至18日期间,连接芬兰与德国的C-Lion1数据电缆和连接瑞典与立陶宛的BCS East-West电缆接连断裂。C-Lion1电缆全长约1173公里,是芬兰与中欧间的唯一直接数据连接。芬兰网络运营商Cinia表示,C-Lion1的所有光纤连接都已断开,且几乎不可能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

芬兰和瑞典迅速启动了刑事调查。瑞典检察机关于11月21日宣布,已就潜在的破坏行为展开初步调查。而芬兰国家调查局次日表示,正在以严重刑事破坏和严重干扰通信的罪名展开刑事调查。瑞典海军派出配备无人潜艇的船只,对受损区域进行水下搜查,瑞典海岸警卫队也加强了对事发水域的监视。

中国货船“伊鹏3号”的疑云

“伊鹏3号”货船在电缆断裂的关键时刻被发现处于事发区域,其行为引发怀疑。航运数据显示,这艘船于11月15日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启航,随后进入电缆损坏的相关海域。在通过该区域时,该船明显减速,且航线轨迹异常。

丹麦海军迅速对该船采取行动,出动至少三艘军舰追逐“伊鹏3号”数小时,最终于11月19日在叙兰岛以北海域将其拦截。调查显示,“伊鹏3号”由中国宁波伊鹏海运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名下仅有两艘船。这艘货船是在本月刚刚购入,这一时间点被调查人员视为异常。

尽管存在可疑迹象,专家们对是否蓄意破坏持保留态度。亨利·杰克逊学会印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达伦·G·斯平克(Darren G. Spinck)向美国之音表示:“这艘船看上去是一艘普通的散货船,因此它出现在波罗的海并不一定不寻常。目前尚不清楚——我不想妄加猜测——电缆是恶意切断还是意外断裂。尽管两条电缆都被切断,且船只两次都在现场,这似乎表明某种不法行为正在发生,但仅凭船只存在并不能得出任何结论,也不一定暗示更广泛的海事战略。”

混合战争威胁:国际社会的担忧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公开表示,这次事件看上去是“人为破坏”,并将其形容为可能的“混合战争”行为。他指出:“没有人相信这些电缆是意外被切断的。”

芬兰和德国外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这样的事件立即引发了蓄意破坏的怀疑,充分说明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动荡局势。欧洲的安全不仅受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威胁,还面临恶意行为者通过混合战争制造的威胁。”

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则更为谨慎:“我们假设这是蓄意破坏,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性的信息。损坏的电缆需要仔细调查。”

地缘战略委员会海权实验室研究员艾玛·索尔兹伯里博士(Dr. Emma Salisbury)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根据公开信息,‘伊鹏3号’参与电缆破坏的行为似乎很可疑,但调查将提供更多洞见。即便最终发现是这艘船的拖锚造成了损坏,仍然存在意图的问题——这是粗心导致的事故,还是有意为之?这正是灰色地带战争的特点之一——责任的模糊性。”

布鲁塞尔报告网主编皮特·克莱普(Pieter Cleppe)对美国之音评论道:“这类事件的幕后主使难以确认,正因如此,它成为了混合战争的一种策略。”

欧盟的可能应对:制裁还是观望?

芬兰-英国安全政策专家、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驻布鲁塞尔副研究员萨里·阿尔霍·哈夫伦博士(Dr. Sari Arho Havrén)向美国之音表示:“如果确认‘伊鹏3号’对这些损坏负有责任,目前尚不确定相关欧洲国家将如何回应。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加各国对中国的不信任,但是否会采取任何具体行动还有待商榷。针对中国采取行动的选择有限;例如,我怀疑他们会诉诸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有中国船只涉及波罗的海基础设施损坏事件。去年,一艘悬挂香港旗的中国货柜船“新新极地熊”(Newnew Polar Bear)损坏了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线。这一事件至今仍未完全澄清。

波恩大学安全、战略和一体化研究中心(CASSIS)的海事安全专家莫里茨·布雷克(Moritz Brake)不相信这类事件是偶然的。他在对比这两次事件后对德国之声指出:“锚被拖过海床长达180公里。这不可能是一个意外,没有人注意到这正在发生。”

哈夫伦博士补充道:“我们不要忘记,在‘新新极地熊’号事件之后,芬兰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有一个大型商业代表团随行。这显示出欧洲国家有将问题分隔开来处理的倾向。一些部长已经呼吁欧盟和北约加强海底电缆的安全性,并提高准备水平。这些措施似乎是可以迅速实现的目标。然而,主要问题仍然是,如果中国船只故意损坏电缆并且这一点能够得到证实,那么是否存在协调行动,以及俄罗斯是否可能参与,这些疑问可能仍然无法得到明确答案。”

亨利·杰克逊学会印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达伦·G·斯平克(Darren G. Spinck)对此补充道:“在欧洲准备采取政策减少对中国贸易依赖之前,欧洲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公众担忧与现实威胁

此次事件在丹麦公众中引发了对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广泛担忧。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人类学硕士生艾玛·塞西莉(Emma Cecilie)对美国之音分享了她的担忧:“作为丹麦公民,我一直信任我们的政府和国家安全体系,但这一事件确实让我感到紧张。今年6月,政府要求每个家庭准备至少三天的应急物资,这似乎是第一次明确警告我们关于安全和基础设施威胁的现实。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后,我们的安全感已经被动摇,而现在,又听到海底电缆可能遭到破坏,感觉威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她进一步指出:“俄罗斯黑客此前已经多次尝试攻击我们的国家基础设施,这说明这类威胁并非遥远的风险,而是实际存在的危机。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在于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次单一的破坏行为,而是更大冲突的一部分。”

克莱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本·诺尔斯(Ben Knowles)对《新闻周刊》表示:“这类调查可能耗时数年,涉及技术分析、地缘政治考量和跨国司法管辖权。最终焦点将是确定责任方,并评估赔偿问题。”

索尔兹伯里博士补充说:“无论这起事件是否被认定为蓄意破坏,它确实带来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各国如何保护其重要的海底基础设施。对于穿越陆地、领海和国际水域的电缆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往往是在很深的海底。各国海军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但类似事件强调了确保基础设施安全计划的连贯性,以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或其他行为体的敌对行动的重要性。”

中国和俄罗斯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要求中国船只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也高度重视保护海底基础设施的安全。我们将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这一工作。”

俄罗斯则坚决否认与此事有关。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称,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的说法“荒谬至极”。

尽管调查仍在进行中,但"伊鹏3号"的可疑行为以及中国在类似事件中的历史记录,使得中国因素在此次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损坏事件中备受关注。美国之音已经向中国驻芬兰和瑞典大使馆通过邮件发出了评论请求,但是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查看评论(14)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24小时讨论排行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斯坦福揭秘婚姻现代真相:为何"优质"单身女性更多?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台湾大罢免全数未过,美学者:政治对立恐削弱国安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船只是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的罪魁祸首吗?

VOA 2024-11-22 21:03:42



过去几天来,芬兰、瑞典、德国和立陶宛四国一直在对波罗的海两条重要海底通信电缆被破坏展开刑事调查。中国货船“伊鹏3号”(Yi Peng 3)因与事件相关的可疑行为成为关注重点,这使得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的潜在角色引发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各国对海底基础设施安全的担忧,也反映了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

事件概况与调查进展

11月17日至18日期间,连接芬兰与德国的C-Lion1数据电缆和连接瑞典与立陶宛的BCS East-West电缆接连断裂。C-Lion1电缆全长约1173公里,是芬兰与中欧间的唯一直接数据连接。芬兰网络运营商Cinia表示,C-Lion1的所有光纤连接都已断开,且几乎不可能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

芬兰和瑞典迅速启动了刑事调查。瑞典检察机关于11月21日宣布,已就潜在的破坏行为展开初步调查。而芬兰国家调查局次日表示,正在以严重刑事破坏和严重干扰通信的罪名展开刑事调查。瑞典海军派出配备无人潜艇的船只,对受损区域进行水下搜查,瑞典海岸警卫队也加强了对事发水域的监视。

中国货船“伊鹏3号”的疑云

“伊鹏3号”货船在电缆断裂的关键时刻被发现处于事发区域,其行为引发怀疑。航运数据显示,这艘船于11月15日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启航,随后进入电缆损坏的相关海域。在通过该区域时,该船明显减速,且航线轨迹异常。

丹麦海军迅速对该船采取行动,出动至少三艘军舰追逐“伊鹏3号”数小时,最终于11月19日在叙兰岛以北海域将其拦截。调查显示,“伊鹏3号”由中国宁波伊鹏海运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名下仅有两艘船。这艘货船是在本月刚刚购入,这一时间点被调查人员视为异常。

尽管存在可疑迹象,专家们对是否蓄意破坏持保留态度。亨利·杰克逊学会印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达伦·G·斯平克(Darren G. Spinck)向美国之音表示:“这艘船看上去是一艘普通的散货船,因此它出现在波罗的海并不一定不寻常。目前尚不清楚——我不想妄加猜测——电缆是恶意切断还是意外断裂。尽管两条电缆都被切断,且船只两次都在现场,这似乎表明某种不法行为正在发生,但仅凭船只存在并不能得出任何结论,也不一定暗示更广泛的海事战略。”

混合战争威胁:国际社会的担忧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公开表示,这次事件看上去是“人为破坏”,并将其形容为可能的“混合战争”行为。他指出:“没有人相信这些电缆是意外被切断的。”

芬兰和德国外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这样的事件立即引发了蓄意破坏的怀疑,充分说明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动荡局势。欧洲的安全不仅受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威胁,还面临恶意行为者通过混合战争制造的威胁。”

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则更为谨慎:“我们假设这是蓄意破坏,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性的信息。损坏的电缆需要仔细调查。”

地缘战略委员会海权实验室研究员艾玛·索尔兹伯里博士(Dr. Emma Salisbury)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根据公开信息,‘伊鹏3号’参与电缆破坏的行为似乎很可疑,但调查将提供更多洞见。即便最终发现是这艘船的拖锚造成了损坏,仍然存在意图的问题——这是粗心导致的事故,还是有意为之?这正是灰色地带战争的特点之一——责任的模糊性。”

布鲁塞尔报告网主编皮特·克莱普(Pieter Cleppe)对美国之音评论道:“这类事件的幕后主使难以确认,正因如此,它成为了混合战争的一种策略。”

欧盟的可能应对:制裁还是观望?

芬兰-英国安全政策专家、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驻布鲁塞尔副研究员萨里·阿尔霍·哈夫伦博士(Dr. Sari Arho Havrén)向美国之音表示:“如果确认‘伊鹏3号’对这些损坏负有责任,目前尚不确定相关欧洲国家将如何回应。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加各国对中国的不信任,但是否会采取任何具体行动还有待商榷。针对中国采取行动的选择有限;例如,我怀疑他们会诉诸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有中国船只涉及波罗的海基础设施损坏事件。去年,一艘悬挂香港旗的中国货柜船“新新极地熊”(Newnew Polar Bear)损坏了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线。这一事件至今仍未完全澄清。

波恩大学安全、战略和一体化研究中心(CASSIS)的海事安全专家莫里茨·布雷克(Moritz Brake)不相信这类事件是偶然的。他在对比这两次事件后对德国之声指出:“锚被拖过海床长达180公里。这不可能是一个意外,没有人注意到这正在发生。”

哈夫伦博士补充道:“我们不要忘记,在‘新新极地熊’号事件之后,芬兰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有一个大型商业代表团随行。这显示出欧洲国家有将问题分隔开来处理的倾向。一些部长已经呼吁欧盟和北约加强海底电缆的安全性,并提高准备水平。这些措施似乎是可以迅速实现的目标。然而,主要问题仍然是,如果中国船只故意损坏电缆并且这一点能够得到证实,那么是否存在协调行动,以及俄罗斯是否可能参与,这些疑问可能仍然无法得到明确答案。”

亨利·杰克逊学会印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达伦·G·斯平克(Darren G. Spinck)对此补充道:“在欧洲准备采取政策减少对中国贸易依赖之前,欧洲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公众担忧与现实威胁

此次事件在丹麦公众中引发了对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广泛担忧。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人类学硕士生艾玛·塞西莉(Emma Cecilie)对美国之音分享了她的担忧:“作为丹麦公民,我一直信任我们的政府和国家安全体系,但这一事件确实让我感到紧张。今年6月,政府要求每个家庭准备至少三天的应急物资,这似乎是第一次明确警告我们关于安全和基础设施威胁的现实。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后,我们的安全感已经被动摇,而现在,又听到海底电缆可能遭到破坏,感觉威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她进一步指出:“俄罗斯黑客此前已经多次尝试攻击我们的国家基础设施,这说明这类威胁并非遥远的风险,而是实际存在的危机。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在于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次单一的破坏行为,而是更大冲突的一部分。”

克莱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本·诺尔斯(Ben Knowles)对《新闻周刊》表示:“这类调查可能耗时数年,涉及技术分析、地缘政治考量和跨国司法管辖权。最终焦点将是确定责任方,并评估赔偿问题。”

索尔兹伯里博士补充说:“无论这起事件是否被认定为蓄意破坏,它确实带来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各国如何保护其重要的海底基础设施。对于穿越陆地、领海和国际水域的电缆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往往是在很深的海底。各国海军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但类似事件强调了确保基础设施安全计划的连贯性,以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或其他行为体的敌对行动的重要性。”

中国和俄罗斯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要求中国船只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也高度重视保护海底基础设施的安全。我们将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这一工作。”

俄罗斯则坚决否认与此事有关。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称,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的说法“荒谬至极”。

尽管调查仍在进行中,但"伊鹏3号"的可疑行为以及中国在类似事件中的历史记录,使得中国因素在此次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损坏事件中备受关注。美国之音已经向中国驻芬兰和瑞典大使馆通过邮件发出了评论请求,但是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