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宠物数量大过婴幼 1亿家庭进入“猫狗富养时代”

中国宠物数量大过婴幼 1亿家庭进入“猫狗富养时代”

文章来源: 在人间 于 2024-11-21 06:47: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11月一个周末的午后,32岁的上海人蒋歆牵着一只4岁的混种狗,去家附近的徐汇滨江散步。这里是上海出名的“宠物友好地标”,蒋歆常来遛狗,她说保守估计每走10步,视野里就会增加3只狗;这是她养狗的第三年,养猫的第十年,她所住的公寓楼总共20户人家,楼里新增婴儿数1,宠物狗的数量三年内则从2只变成了7只;她的堂表兄弟姐妹们家里“猫狗双全”已经成了标配,蛇、蜥蜴、鸭子、仓鼠等其他生物作为新晋宠物陆续加入家庭,她直呼“太热闹”。

中国城市里的宠物越来越多了。就宠物市场消费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宠物猫狗数量就超过了1.2亿只,与邻国日本人口数量相当,而中国养宠家庭也已增至10565万户,规模破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引援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此时此刻——也就是2024年底,中国城市宠物数量大概已经超过4岁以下人类婴幼儿的数量,到2030年,可能会是婴幼儿人数的2倍。

宅在家“承欢膝下”已经无法满足主人,越来越多的宠物开始进入城市公共空间。虽然法规上还待商榷,蒋歆家方圆2公里至少有5个商场已经允许宠物进入,逛街遇到手推车,里面十有八九坐的不是婴儿而是猫狗——电商数据机构魔镜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宠物手推车在中国主流电商平台上销售额达到了1.1亿元,整体增速超过60%,单个品牌销售额增长甚至超过2000%。

手推车只是宠物消费领域的九牛一毛。《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估计,2026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跃过3500亿元(2017年仅392亿元),快赶上中国家电市场的半壁江山。只有身在此中才能感到这个市场的狂热:蒋歆手机里有超过20个宠物消费微信群组,每个群都接近满员500人;即便疫情刚结束那阵,海淘群主一旦公告上新一批现货狗玩具、狗衣服,10秒之内会被抢光;群里养宠人多以“妈妈”自居(“爸爸”几乎没有见到);宠物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哪款猫饭盆好看、哪里的山适合带狗爬,都能引发群内刷屏般的热烈讨论,“然后团长们就分别设了禁言群和讨论群,但凡手机内存少点,讨论群的消息就多到让手机直接死机”。

疫情后的每年大促,蒋歆几乎不给自己买东西了,尤其是新衣服,她说要把“非必要不消费”贯彻到底;但给小狗小猫买东西,那绝对是“必要消费”。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她给家里小狗豆包和小猫蛋饼囤了95.12元的玩具和捡屎袋、230元的猫砂、311.4元的进口牛肉、593.38元的肉罐头和冻干、1708元的胸背和衣服,共计消费2937.9元。

“消费降级?”蒋歆的语调拉长,“这几年在宠物‘买群’里都没有发生过。”比起2024人类双十一的寡淡落幕,宠物界双十一简直是“天胡”:刚开始1小时内就有15个宠物品牌成交额破千万(可与黄圣依直播间一决高下),4小时内超过650个宠物品牌订单量同比翻倍。

人间在下沉,宠物界在沸腾。在“妈妈”们的悉心照护下,宠物们看起了老中医、上起了健身私教课、吃上了进口牛肉和高价蛋糕,他们(注意是“他们”而非“它们”)成了有学习压力的“毛孩子”,上动辄过万的培训班,穿高达3140元一件的冲锋衣去远行——现实是,破亿中国养宠家庭正在迈入“富养时代”,应宠物而生的新物种和新需求正滚滚而来。

经营范围包含“宠物”的新成立公司数量开始了爆发式增长。据爱企查数据,中国现存的143万家相关公司里,有60万家(超过4成)是三年内刚刚成立的。

一些原本服务人类的热门业态,完美照进了宠物行业。比如,全国已经有超过21万家宠物摄影公司。宠物的摄影师们开始有了和人类理发店Tony老师一样的title:“摄影首席”“摄影总监”。在一份某全国连锁宠物摄影公司的上海分店报价单里,“首席”拍摄2-3小时的标价高达4800元,“总监”标价2460元,拍摄时由3位人类为宠物服务,其中包括拿着食物或玩具引导宠物摆出各种pose的“宠物引导师”。有摄影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月收入3-4万元;也有人晒自己的天价订单:帮24只猫和19只狗拍摄2张全家福,10多个小时拍摄收费5万元。

人类消费品牌陆续开辟“宠物线”,2024年3月有财经媒体报道,“来自不同领域的巨头们,盯上了同一块‘蛋糕’——怎么做小狗的生意”;宠物经济公司正在崛起,小狗们频繁出入各种品牌的广告大片,包括但不限于华为Mate50广告上那只叫奶茶的惠比特犬,和2023年底上海国际旅游形象宣传片上的斑点狗大鹿。社交媒体上,一些“狗模”公布了自己的身价:公犬拉布拉多雷欧,5岁,“月入过万”;一名魏玛犬主人吐槽,拍摄广告小狗的薪资达到1.8万元,自己的只拿了3000元;给宠物拍“模卡”也成了新风尚——模卡就是模特名片,一套七八张照片,包括正脸特写,正面、左右侧面的坐下步行卧下的动作照片等——以此海投给宠物经济公司,以便成为明日之星。

2024年8月,90后林非带着宠物去上海闵行区看中医,她看到诊室里小猫小狗按照不同体型被架在不同大小的木架上等待90后“老中医”扎针,“据说有的狗是腰椎间盘突出,有的是肌无力,有的面瘫,有的要祛湿……”她压低声音补充道,“我自己这辈子还没针灸理疗过”。针灸师魏佳宇从东北农业大学中兽医硕士毕业,他在“一条”视频里说,宠物中医也讲究望闻问切,他早早研究起了中国古代的家畜穴位图,图上说猫狗身上有近100个穴位,他有一例走路绕圈的脑梗小狗病患经过针灸搭配中药治疗已经可以开始走直线;有宠物主带着自己瘫痪的宠物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找医生针灸十次后痊愈,盛情送了庞姓主治医师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瘫痪康复感恩深,良医妙手铸新生”。

◎ 社交媒体上等着“针灸”的小猫小狗们

也有宠物请上了健身私教。2023年中,朱迪文带着患有CHD(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导致瘫痪)的巴哥犬报名了一名兽医的线上一对一犬健身课程。这种不良基因病是朱迪文在领养小狗后为其体检拍X光片时诊断出来的,为了延缓病情,小狗需要通过健身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度,减轻髋关节的压力。排队上犬健身课程的主人很多,朱迪文足足等了半年才排上,课程总共60天,花费6000元。上课期间,她每天都用2个机位严格记录小狗做的动作,比如静站、坐站、后退、侧步走,拍摄20分钟的视频素材并剪辑成4分钟视频给医生判断动作是否标准,以及后续怎样调整。一开始朱迪文的爸妈感到奇怪,狗也要健身了?“爸妈觉得蛮贵的,但后来又说,反正是你自己的钱。”朱迪文说。

谈到教育,中国人的东亚之魂燃烧起来,“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在猫狗身上一一应验,为了让他们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养成定点排便、耐心等饭、拥有良好的社会化经验(有助于对人和狗都保持友好),最卷的一批主人(有消费报告数据显示这类人占宠物主的1%)带着小狗小猫们一起上行为心理课程,来解决“养娃”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排山倒海的难题比如“为什么我的猫乱撒尿”“为什么小狗散步要一直往前冲把我拉摔跤”“为什么猫要抓家里来的客人”“为什么我的狗和别的狗玩不到一起去”……有的主人选择让狗进入寄宿制学校接受训练,希望他们能从听懂人类基础的“坐下”“躺下”“等待”等超过10个口令开始,通常一线城市一个月的寄养训练费用超过万元。在北京参加过犬行为调整课程的宠物主秦丽丽说,基础的行为训练课程是帮助主人理解狗这种完全不同于人类的物种,并且用狗能理解的方式建立信任,告诉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发达国家的养狗人要考试,我们没有,门槛很低,最基本的牵绳遛狗有人都难做到……狗的问题最终其实是人的问题。”

几年时间,国内主流宠物教育理念迅速从“棍棒底下出孝子”进化为“快乐教育”“正向引导”为主,2022年暴力训犬师唐伟敏和他的机构“犬道”让网友和训犬师集体“讨伐”虐狗,被斥为“狗界杨永信”(暴力电击网瘾少年被曝光的精神科医生),多家媒体报道当时警方介入调查,随后该机构销声匿迹。在上海郊区运营一家宠物寄养机构的晓吉有一个客户的小狗曾是“犬道”受害者,“是一只大麦町,无攻击性的幼犬进去,出来以后对一切男性都有条件反射式的攻击行为,看见就要咬”。晓吉本人也是从人间转向宠物界的——家人几乎都是教育工作者,她自己也做过几年双语小学的英语老师,她说教育讲究环境创设,这点也适用于动物,“对动物来说安全感很重要”。她在几年前完成了训犬师培训课程,辞职以后在郊区租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开始全身心投入“小狗幼儿园”的建设,她在院子里划出140平米,铺满49元每平的人工草皮,按科学配比给“小朋狗”们提供新鲜的肉食和蔬菜……

民以食为天,宠物消费升级最迅猛之处也是“吃饭”。蒋歆记得约是2016年一个自媒体博主开始发文讨论养猫吃生骨肉更好(按照动物野外捕食猎物的肌肉、内脏、骨头、脂肪的比例喂食安全生肉),这种观念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几年,依照科学配比喂养猫狗新鲜食物来替代商业膨化粮变成了潮流,像极了地中海饮食法在人类社会流行。社交媒体上不少“成分党”宠物主整理了猫粮狗粮的成分配比,“一条很清晰的品牌‘鄙视链’出现,生骨肉、熟自制看不上冻干、罐头,接下来是风干、冷压粮,最底层的就是膨化粮,进口看不起国产。”蒋歆那时害怕买到问题粮,也开始了自制猫狗饭,采购从新西兰进口草饲牛肉、无抗生素的鸭胸肉……她一份,小猫和小狗也各一份,“就十几年寿命……怎么舍得天天给孩子天天吃泡面(指膨化粮)?”

网购平台上,牛肉进口商被提倡生骨肉饮食的宠物主们包围了,主人们领券抢购280元10斤的据称产自新西兰、澳洲的草饲牛肉,进口商也默契地在名称里加入“生骨肉”字样吸引宠物主下单,当评论区宠物主留言“给我家毛孩子吃,很好的肉”,冷不丁会有其他人类买家路过跟帖,“确实比我吃得好”;一些专门供给宠物生骨肉的专卖店出现,除了常见的牛羊鸡鸭鱼之外,还售卖鳄鱼肉、“藏草羊肚”、骆驼肉等人间少见的肉类。

宠物主人们甚至“卷”起了食物摆盘的问题。拍摄一种打着“#配餐”标签的宠物食物摆盘视频出现了人传人迹象:比如一个叫“沉浸式宠物配餐”的视频里,主人带着塑胶手套,在价格高达200元以上的釉下彩饭盆里摆上了解冻鹿腿肉和鸭胸、蓝莓搭配无花果、蒲公英加西兰花、兔心脏配羊腰切片外加鸭肝,撒上五颜六色的营养补剂和鱼油,用勺子挖些无糖酸奶,再按上一块不及小孩手掌大小的价值80元的宠物食用饼干和剪掉指甲的鸡爪,一盘多达15种以上食材的猫狗饭备好了。主人为它起名“爱丽丝梦游仙境”,配上一首舒缓轻柔钢琴曲。

宠物食物的画风逐渐从“科学”走向“魔幻”,宠物烘培师们开始用猫狗能吃的食材,比如鸡胸肉、羊奶、芝士、南瓜等,绞尽脑汁设计各种造型的无糖无盐蛋糕,比如青菜绿的网球、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杰瑞老鼠,这些蛋糕专为过生日的宠物食用,上面用奶油写着Happy Birthday和宠物昵称,一些烘培店还提供复刻“寿星”肖像的饼干插在蛋糕上装饰——寿星怎么想不重要,蛋糕主要功能是给主人拍照发朋友圈用的。在淘宝上,4寸大小的宠物蛋糕售价高达478元人民币(是同城网红人类蛋糕价格的3倍)。“500块钱,我狗最多只要5秒钟就吃完了”,蒋歆说除了蛋糕之外,她还去过一家专门的“宠物餐厅”,一份给小狗吃的“大餐”总重只有200克,食材包括三文鱼、牛肉、鸡肉等,“(我狗)根本等不到我说OK可以吃了,刚端上来两秒,照片都没来得及拍,198块钱没了”。

带着宠物去户外的主人越来越多,网红打卡地点在社交媒体上从家门口商圈里那个一份狗饭卖198元的宠物餐厅开始,一直扩展到“诗和远方”——有上海人表示,“江浙沪毛孩子此生一定去内蒙古看看”。

在率先开通宠物专车选项的城市上海,滴滴司机王先生在乘客上车前已经在后座铺好了尿垫,原本他汽车的规格是服务高端打车人群,比普通快车贵一倍,如果服务带宠物的乘客,价格还要再翻倍,8公里路总价在80元左右;宠物主们开始在微信群组中讨论,究竟小狗是坐汽油车更好,还是新能源车更好,“新能源车里面的空间更大,噪音也比较轻”,“我还是觉得油车开着比较顺手”……近几年包括特斯拉、智己、蔚来、极客等新能源车品牌纷纷推出带有“宠物模式”的系统,主打功能是在车主离开汽车后,保持空调系统持续工作。

旅行让宠物主们开始关心户外活动毛孩子该穿什么。“我以前觉得狗不用穿衣服的,现在发现一些功能性的衣服、防护是必要的,比如说雨衣、冲锋衣,还有防虫衣。”晓吉展示整整一面墙挂起来的小狗衣服,她说这几年最火爆的日本宠物户外品牌,一件滑雪保暖冲锋衣被代购最高卖到3140元人民币,堪称狗界“始祖鸟”,产品广告图是一只雪纳瑞小狗,穿着一件四脚滑雪衫奔跑在雪地里,广告语是 “和小狗一起快乐生活”。

◎ 晓吉为小狗添置的冬季衣物

“买这个品牌的衣服简直和当年抢‘日本马桶盖’差不多。”有宠物主吐槽在官方网站上抢购热门尺码,比在12306上抢火车票更难,“网上每人限购3件,有狗友去日本玩的时候怒买了5件单价900块钱左右的衣服”。

和宠物出行有关的品牌出现了炒价现象,蒋歆一口气列出五六个世界各地的宠物品牌,她说,狗主人们把不再生产的颜色称作“绝版”或者“限量“,比如一件“2020年限量色”的狗胸背(狗外出时用来挂牵引绳的装备)原价300元左右,能炒到3300元——也就是几根绳子几片布。

“别买啦!停手吧!”宠物主群里一位家长忍不住发出“剁手表情包”。另两位群友回复:“消费主义又胜利了吗?”“果然,买狗买猫的钱,只是首付而已。”

在家长们的努力下,小猫小狗的长途旅行变得容易起来,2024年某点评网站“必住榜”上榜酒店中,提供“宠物友好服务”的酒店数量同比去年增幅接近20%,“宠物友好酒店”相关的评价量增幅接近40%;深圳机场在全国率先开通宠物候机厅,候机厅里设有专门让小狗松开绳子玩耍的活动区域,机场负责人受访时表示,“毛孩子”再也不是货物,而是家庭的一员;航空公司也开始放开宠物和人同坐的服务,包括海南航空、祥鹏航空、西部航空在内的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开始准许小体型宠物(肩高不超过35厘米)进客舱,一个航段单只宠物收费1399元(而2岁以下儿童票价仅是成人机票的一折);携宠出游旅行社开始为宠物团定制路线,成团后直接包机,拉着一飞机的狗和主人去往更远的景点,比如去长白山看雪;中国高铁也摩拳擦掌,2024年5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布试探性气球——一份“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开始询问有没有携带宠物出行的需求、期望宠物运输定价标准、怎么才能降低对其他旅客的影响等问题。

◎ 社交媒体上奔赴“诗与远方”的毛孩子们

越来越多的宠物进入公共空间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出现了。比如,前述中国高铁问卷就引起网民激烈的争论,有非养宠人士坚称“决不允许宠物上高铁”,因为“人和所谓的宠物地位不一样”,也有人认为“对动物毛发过敏的人应该得到照顾”,还有养宠人士建议“开通宠物专厢”;宠物主与宠物主间也有冲突,比如即便在公共场所必须牵绳的养狗管理条例之下,仍然有主人认为不牵绳无过错,蒋歆今年报警不下5次,原因都是因为遇到不牵绳狗,“其中有次一个中年男性还想冲到我面前打我”,她无奈道。

近期一些矛盾冲突正在升级,2024年11月16日,广东省宠物行业协会通报,广州地区已确认有超过40只宠物狗因疑似被人投毒死亡,其中还包括一条考了狗医生执照、常去养老院探望老人的抚慰犬Eddie,目前警方正在介入调查。“在宠物容易受到故意伤害这一点上,似乎很难有实质性的法律保障,这也是宠物主们最担惊受怕的地方,”蒋歆说,他们都盯着北京65岁男性故意投毒杀死小区11只宠物狗的案子,这起恶性事件已经走到刑事立案,快到一审判决了。

大学毕业生在最难就业季里,张雪峰多次建议直播间里的家长和学生:看看宠物行业吧,“未来大风口”,“十年不用愁”。他还宽慰考研费劲的同学说,“兽医不需要研究生学位”也能就业挣钱,“人拉稀了没事儿,狗拉稀了可是大事儿”。

2023年在网红聚集的浙江杭州,中国美院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00后孙飞,养了3只小猫。大三实习时她就开始了解,设计师是“万年乙方”,“帮甲方提鞋”、“被甲方灌酒”、“忍耐无数次修改”是家常便饭,如果入职一家大厂做“设计螺丝钉”,可能要忍受画自己没什么兴趣的图,还要和同事、和客户进行毫无意义的扯皮,“我想想这日子就太难过了”。当她回家看到软糯的小猫咪时,突然下决心自己开间工作室,接和宠物相关的设计,“至少小动物有关的都能治愈我”。

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宠物品牌的设计案例,其中一个猫爬架以圣诞为主题,主体结构由一颗绿色圣诞树连接着红白相间的拐棍糖构成,另一个猫爬架是三个蘑菇的造型,那之后,“(笔记)爆了”,找上门来的客户络绎不绝,一年之内,她的设计工作室从零收入到每月最高十几万元流水,“比我的很多同学挣得钱都要多”,紧接着她开始招募员工,“给他们交足五险一金”。

宠物行业也在打捞困顿的地产人。“好好付款的甲方没有了”,天津一家10人建筑设计公司应收账款千万元催收无果,从2023年底开始自救,一级注册建筑师们开始用激光雕刻做起“猫咪财神庙”、用CAD给“猫咪别墅”建模,用毛线给猫窝布置绿色景观……半年后,这家公司竟然靠着“不务正业”活了下来;有猎头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建议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人士“跑步进入宠物赛道”,“月入过万”,“不丢人”,说成功案例十年前早已摆在眼前——2015年在同样出生率持续低靡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组织了隈研吾、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16位顶级建筑师设计13种狗窝,全球巡展。2024年,32岁的湖北房产销售安迪实在忍不了为了卖不动的房子天天剪短视频、搞直播带货到深夜,8月,她辞掉了月入过万的工作,回到家揉了揉小猫,给自己定下一个人生目标:开一家宠物店,帮猫猫狗狗洗澡剪指甲——一桩既能提供情绪价值又能提供经济回报的事业。

◎ 社交媒体上转行“宠物+”的建筑设计师们

宠物不单收容地产从业者,还开始拉动地产项目,成为各地吸引人才驻留的政策。2023年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房管局局长王桢在民生访谈热线中回应市民,此后保障性租赁房社区会提供更多元的生活服务——如建设宠物友好型公寓。其后上海松江区、闵行区、浦东新区等地陆续出现宠物友好保障性租住房社区,50平月租5000元左右,在公寓楼周围配备近千平米宠物公园,设有宠物攀爬、跳跃、钻洞等游乐设施,并提供宠物托儿所,解决租客外出期间的宠物照护问题。闵行区的城开莘宠物友好公寓刚入市,300套租房就秒光(堪比2010年代的中国楼市盛况),社区运行455天后仍处于满房状态。截至今日,官方小程序上排队等候入住的租客已超过300位。

高学历年轻人也开始入局宠物经济的垂直细分领域。“985设计女孩逃离大厂做宠物美容师”“985硕士改行宠物殡葬师”“90后社恐男转行犬行为调整师”,成为内卷时代里动物用“月入过万”治愈人类的新叙事。蒋歆记得“上门喂猫遛狗”这事是七年前流行起来的,那时她出差,就找了领养机构的志愿者帮忙照顾猫咪,“一次收费60,赶过来可能连打车费都不够,愿意帮忙纯属因为喜欢猫咪”。到了今天,上门喂猫遛狗已经变成了一种叫“宠物托管师”的正经职业,接单的APP平台涌现,社交媒体上有“猫奴”晒出自己一口气下载了8个接单APP成为“托管师”;也有宠托师因为在2024年春节7天赚1.5万元而冲上热搜,变成了“节假日打零工的王者”。上海一所高校教师、生物学博士丁楚因为喜欢小动物,在2023年注册成为一家宠物照护APP的兼职“宠托师”,“一年我接了20单,挣了1200块钱”,但她一点不在乎钱的事,倒是和小动物相处,让她特别开心。

和人类一样,在宠物消费领域,“看病难”、“看病贵”是主人最大的心病。如今,全国宠物医院数量超过34万家,但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兽医)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从业12年的兽医杜文韬是上海一家连锁宠物医院的院长,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他说自己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已经不做临床兽医,因为“太苦太累”。如今宠物医院骨折手术动辄过万,髋关节、髌骨置换手术、肿瘤切除手术高达3-5万,大型犬由于用药剂量更高,价格翻倍,达到10万元;一些为宠物延长癌症等重大疾病手术后生存期的药物,一针注射剂高达千元,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价格持平;为有缺陷的小动物提供假体和义肢的企业也在增加,苏州已经有专门的中国3D打印工作室,为一些经历意外或手术而失去四肢的宠物量身定制义肢、辅助轮椅,20工作日内完成定制,价格在3000-8000元不等,让他们重新在草地上奔跑。不过比起国外爱狗人士,国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娱乐界名媛卡戴珊甚至花1万英镑(约合9万元人民币)给已经绝育的狗买了一对假睾丸……

近五年,中国“宠物殡葬”服务市场规模也扩大了两倍,达到18.25亿元,宠物殡葬相关的注册公司也已超过5500家;广西“90后”青年彭昱凯进入宠物殡葬行业后,三年在北海送走了超过10000只宠物;四川眉山市一家宠物殡葬中心建造花费了2000多万元,建成了一栋约2000平米的白色建筑,内设宠物理容室、告别室、火化房,提供宠物梳洗、理容、告别、火化仪式、骨灰存放一站式服务——堪比宠物界“八宝山”。司机在接宠物时,不能说“你这个狗死了多久”,而是必须温和地询问“咱们宝贝是不是刚刚离开”“我现在可以把它放在车上了吗?”据北京商报统计,人们在宠物葬礼的花费超过1000元,超过6成的宠物主会想要一个告别仪式,四分之一的人会想要用骨灰制作成纪念品,比如用宠物毛发培育出来的“生命钻石”,1克拉售价7000元以上。北京一场宠物告别仪式的价格3200元起步,在一场标准的仪式上,宠物睡在鲜花和蜡烛围绕的长眠台上,身上盖着印有“南无阿弥陀佛”经文的往生被,由白事司仪站在台前为宠物念悼词,告诉主人宠物生前幸福生活的痕迹,还有电视屏幕滚动播放宠物生前的照片,主人痛哭流涕拥抱遗体做最后的告别,用梳子最后一次整理宠物的毛发——整个流程高达8000元。

◎ 宠物殡葬规格屡创新高,堪称“狗界阿那亚”

也有宠物主接受不了猫狗只有短短十多年寿命,想“逆天而行”,选择“克隆”——克隆人类违法,但克隆宠物是合法的,只有一个缺点:贵。一家克隆机构告诉凤凰网,克隆与本体的DNA同一性高达99%,有需求的宠物主不在少数,排队要等2-3个月才能正式开始流程,整体克隆周期在8-12个月,如果最后失败可以退款,2024年宠物克隆单只价格为15.8万元,不区分猫狗和体型,双十一降至12.8万。2023年底南风窗报道,如果暂时没有克隆需求,机构表示也可以为宠物提供基因存储服务,“提取很小一点皮肤表层组织,2500元”,“3年10000元”,“让陪伴一直延续下去……”但这项天价消费的客户满意率并不算高——“即便看起来很像,但是性格,灵魂,是另一个个体了”,有自称购买过克隆服务的狗主人如此回复网友。

号称为宠物延长寿命的药物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在中国互联网世界,最出名的3种药物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据新华社报道,被称为“中国逆龄研究第一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姬广聚,已成功让老鼠返老还童——通过注射治疗让那些已经衰老脱毛的老鼠,重新长出毛发,并显著提高了它们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2024年上半年,这款药物称已进入药物工艺开发阶段,国内有多家宠物药品机构寻求授权合作;东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的宫崎彻是位爱猫人士,他正在研究一种可以改善猫咪肾脏功能的蛋白质AIM,称一旦研究成果用于药物,猫咪活到30岁可能不是梦,他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研究经费吃紧,话音刚落网友立即发动捐款,最终约2万人捐款,总额达到3亿日元(约人民币1500万元);美国一家兽医生物技术公司Loyal则在研究三种针对不同体型的狗的寿命延长药物,创始人席琳·哈利瓦在2023年11月底曾宣布,“争取至少延长一年的健康寿命”,比起其他研究者看来保守不少。

除了渴望毛孩子的寿命更长、陪伴更久,人类也开始寻找更多“小众”动物成为宠物。

“养异宠的人也在变多。”晓吉去参加了今年的亚洲宠物博览会,她说每年展会的规模都在变大。2024年会场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米(2023年23万平米),首次参展的新品牌超过40%,据媒体报道,包含蜥蜴、蛇、蜘蛛、狐獴、浣熊、安格鲁貂等动物在内的异宠区受到热捧。晓吉就在那里花了1600元买了一对红白相间的“猪鼻蛇”带回家,放在玻璃箱里观赏。她的小狗幼儿园里,已经有鸭子、观赏鸡、猫咪等小动物,她的终极目标是养一匹舍特兰矮马,“我们算了一下买马要花4-8万,但我们要存够至少20万,因为养马要在室外修马厩,还要为马准备饲料和医疗费用……”

蒋歆的家附近,近几年除了狗之外,还有猫咪、兔子、鹦鹉、安格鲁貂、卡皮巴拉(水豚)、羊驼、麋鹿等各式各样的动物作为宠物遛上上海街头。一次遛狗时,她听到旁边有路人怪叫起来,她探头一看,原来有人带了一只巴掌大的狐獴(动画片《狮子王》里的同款)出街,那只小小的鼠科动物立在地上,紧张兮兮地来回张望。

在宠物殡葬公司的告别案例里,也已经出现了土拨鼠、鬃狮蜥等生物,悼词写着“送别土拨鼠宝贝”、“给特别的你一个温柔的告别”……

猫狗已经不能满足人类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权力更集中?川普有望藉日资圆主权基金梦 掌钱袋

24小时讨论排行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一份与释永信通奸女人笔录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斯坦福揭秘婚姻现代真相:为何"优质"单身女性更多?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直击河北易县暴雨:“一天下完了一年的雨”
佛山疫情又开始做核酸了,三年之后又三年?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宠物数量大过婴幼 1亿家庭进入“猫狗富养时代”

在人间 2024-11-21 06:47:18



11月一个周末的午后,32岁的上海人蒋歆牵着一只4岁的混种狗,去家附近的徐汇滨江散步。这里是上海出名的“宠物友好地标”,蒋歆常来遛狗,她说保守估计每走10步,视野里就会增加3只狗;这是她养狗的第三年,养猫的第十年,她所住的公寓楼总共20户人家,楼里新增婴儿数1,宠物狗的数量三年内则从2只变成了7只;她的堂表兄弟姐妹们家里“猫狗双全”已经成了标配,蛇、蜥蜴、鸭子、仓鼠等其他生物作为新晋宠物陆续加入家庭,她直呼“太热闹”。

中国城市里的宠物越来越多了。就宠物市场消费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宠物猫狗数量就超过了1.2亿只,与邻国日本人口数量相当,而中国养宠家庭也已增至10565万户,规模破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引援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此时此刻——也就是2024年底,中国城市宠物数量大概已经超过4岁以下人类婴幼儿的数量,到2030年,可能会是婴幼儿人数的2倍。

宅在家“承欢膝下”已经无法满足主人,越来越多的宠物开始进入城市公共空间。虽然法规上还待商榷,蒋歆家方圆2公里至少有5个商场已经允许宠物进入,逛街遇到手推车,里面十有八九坐的不是婴儿而是猫狗——电商数据机构魔镜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宠物手推车在中国主流电商平台上销售额达到了1.1亿元,整体增速超过60%,单个品牌销售额增长甚至超过2000%。

手推车只是宠物消费领域的九牛一毛。《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估计,2026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跃过3500亿元(2017年仅392亿元),快赶上中国家电市场的半壁江山。只有身在此中才能感到这个市场的狂热:蒋歆手机里有超过20个宠物消费微信群组,每个群都接近满员500人;即便疫情刚结束那阵,海淘群主一旦公告上新一批现货狗玩具、狗衣服,10秒之内会被抢光;群里养宠人多以“妈妈”自居(“爸爸”几乎没有见到);宠物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哪款猫饭盆好看、哪里的山适合带狗爬,都能引发群内刷屏般的热烈讨论,“然后团长们就分别设了禁言群和讨论群,但凡手机内存少点,讨论群的消息就多到让手机直接死机”。

疫情后的每年大促,蒋歆几乎不给自己买东西了,尤其是新衣服,她说要把“非必要不消费”贯彻到底;但给小狗小猫买东西,那绝对是“必要消费”。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她给家里小狗豆包和小猫蛋饼囤了95.12元的玩具和捡屎袋、230元的猫砂、311.4元的进口牛肉、593.38元的肉罐头和冻干、1708元的胸背和衣服,共计消费2937.9元。

“消费降级?”蒋歆的语调拉长,“这几年在宠物‘买群’里都没有发生过。”比起2024人类双十一的寡淡落幕,宠物界双十一简直是“天胡”:刚开始1小时内就有15个宠物品牌成交额破千万(可与黄圣依直播间一决高下),4小时内超过650个宠物品牌订单量同比翻倍。

人间在下沉,宠物界在沸腾。在“妈妈”们的悉心照护下,宠物们看起了老中医、上起了健身私教课、吃上了进口牛肉和高价蛋糕,他们(注意是“他们”而非“它们”)成了有学习压力的“毛孩子”,上动辄过万的培训班,穿高达3140元一件的冲锋衣去远行——现实是,破亿中国养宠家庭正在迈入“富养时代”,应宠物而生的新物种和新需求正滚滚而来。

经营范围包含“宠物”的新成立公司数量开始了爆发式增长。据爱企查数据,中国现存的143万家相关公司里,有60万家(超过4成)是三年内刚刚成立的。

一些原本服务人类的热门业态,完美照进了宠物行业。比如,全国已经有超过21万家宠物摄影公司。宠物的摄影师们开始有了和人类理发店Tony老师一样的title:“摄影首席”“摄影总监”。在一份某全国连锁宠物摄影公司的上海分店报价单里,“首席”拍摄2-3小时的标价高达4800元,“总监”标价2460元,拍摄时由3位人类为宠物服务,其中包括拿着食物或玩具引导宠物摆出各种pose的“宠物引导师”。有摄影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月收入3-4万元;也有人晒自己的天价订单:帮24只猫和19只狗拍摄2张全家福,10多个小时拍摄收费5万元。

人类消费品牌陆续开辟“宠物线”,2024年3月有财经媒体报道,“来自不同领域的巨头们,盯上了同一块‘蛋糕’——怎么做小狗的生意”;宠物经济公司正在崛起,小狗们频繁出入各种品牌的广告大片,包括但不限于华为Mate50广告上那只叫奶茶的惠比特犬,和2023年底上海国际旅游形象宣传片上的斑点狗大鹿。社交媒体上,一些“狗模”公布了自己的身价:公犬拉布拉多雷欧,5岁,“月入过万”;一名魏玛犬主人吐槽,拍摄广告小狗的薪资达到1.8万元,自己的只拿了3000元;给宠物拍“模卡”也成了新风尚——模卡就是模特名片,一套七八张照片,包括正脸特写,正面、左右侧面的坐下步行卧下的动作照片等——以此海投给宠物经济公司,以便成为明日之星。

2024年8月,90后林非带着宠物去上海闵行区看中医,她看到诊室里小猫小狗按照不同体型被架在不同大小的木架上等待90后“老中医”扎针,“据说有的狗是腰椎间盘突出,有的是肌无力,有的面瘫,有的要祛湿……”她压低声音补充道,“我自己这辈子还没针灸理疗过”。针灸师魏佳宇从东北农业大学中兽医硕士毕业,他在“一条”视频里说,宠物中医也讲究望闻问切,他早早研究起了中国古代的家畜穴位图,图上说猫狗身上有近100个穴位,他有一例走路绕圈的脑梗小狗病患经过针灸搭配中药治疗已经可以开始走直线;有宠物主带着自己瘫痪的宠物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找医生针灸十次后痊愈,盛情送了庞姓主治医师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瘫痪康复感恩深,良医妙手铸新生”。

◎ 社交媒体上等着“针灸”的小猫小狗们

也有宠物请上了健身私教。2023年中,朱迪文带着患有CHD(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导致瘫痪)的巴哥犬报名了一名兽医的线上一对一犬健身课程。这种不良基因病是朱迪文在领养小狗后为其体检拍X光片时诊断出来的,为了延缓病情,小狗需要通过健身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度,减轻髋关节的压力。排队上犬健身课程的主人很多,朱迪文足足等了半年才排上,课程总共60天,花费6000元。上课期间,她每天都用2个机位严格记录小狗做的动作,比如静站、坐站、后退、侧步走,拍摄20分钟的视频素材并剪辑成4分钟视频给医生判断动作是否标准,以及后续怎样调整。一开始朱迪文的爸妈感到奇怪,狗也要健身了?“爸妈觉得蛮贵的,但后来又说,反正是你自己的钱。”朱迪文说。

谈到教育,中国人的东亚之魂燃烧起来,“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在猫狗身上一一应验,为了让他们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养成定点排便、耐心等饭、拥有良好的社会化经验(有助于对人和狗都保持友好),最卷的一批主人(有消费报告数据显示这类人占宠物主的1%)带着小狗小猫们一起上行为心理课程,来解决“养娃”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排山倒海的难题比如“为什么我的猫乱撒尿”“为什么小狗散步要一直往前冲把我拉摔跤”“为什么猫要抓家里来的客人”“为什么我的狗和别的狗玩不到一起去”……有的主人选择让狗进入寄宿制学校接受训练,希望他们能从听懂人类基础的“坐下”“躺下”“等待”等超过10个口令开始,通常一线城市一个月的寄养训练费用超过万元。在北京参加过犬行为调整课程的宠物主秦丽丽说,基础的行为训练课程是帮助主人理解狗这种完全不同于人类的物种,并且用狗能理解的方式建立信任,告诉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发达国家的养狗人要考试,我们没有,门槛很低,最基本的牵绳遛狗有人都难做到……狗的问题最终其实是人的问题。”

几年时间,国内主流宠物教育理念迅速从“棍棒底下出孝子”进化为“快乐教育”“正向引导”为主,2022年暴力训犬师唐伟敏和他的机构“犬道”让网友和训犬师集体“讨伐”虐狗,被斥为“狗界杨永信”(暴力电击网瘾少年被曝光的精神科医生),多家媒体报道当时警方介入调查,随后该机构销声匿迹。在上海郊区运营一家宠物寄养机构的晓吉有一个客户的小狗曾是“犬道”受害者,“是一只大麦町,无攻击性的幼犬进去,出来以后对一切男性都有条件反射式的攻击行为,看见就要咬”。晓吉本人也是从人间转向宠物界的——家人几乎都是教育工作者,她自己也做过几年双语小学的英语老师,她说教育讲究环境创设,这点也适用于动物,“对动物来说安全感很重要”。她在几年前完成了训犬师培训课程,辞职以后在郊区租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开始全身心投入“小狗幼儿园”的建设,她在院子里划出140平米,铺满49元每平的人工草皮,按科学配比给“小朋狗”们提供新鲜的肉食和蔬菜……

民以食为天,宠物消费升级最迅猛之处也是“吃饭”。蒋歆记得约是2016年一个自媒体博主开始发文讨论养猫吃生骨肉更好(按照动物野外捕食猎物的肌肉、内脏、骨头、脂肪的比例喂食安全生肉),这种观念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几年,依照科学配比喂养猫狗新鲜食物来替代商业膨化粮变成了潮流,像极了地中海饮食法在人类社会流行。社交媒体上不少“成分党”宠物主整理了猫粮狗粮的成分配比,“一条很清晰的品牌‘鄙视链’出现,生骨肉、熟自制看不上冻干、罐头,接下来是风干、冷压粮,最底层的就是膨化粮,进口看不起国产。”蒋歆那时害怕买到问题粮,也开始了自制猫狗饭,采购从新西兰进口草饲牛肉、无抗生素的鸭胸肉……她一份,小猫和小狗也各一份,“就十几年寿命……怎么舍得天天给孩子天天吃泡面(指膨化粮)?”

网购平台上,牛肉进口商被提倡生骨肉饮食的宠物主们包围了,主人们领券抢购280元10斤的据称产自新西兰、澳洲的草饲牛肉,进口商也默契地在名称里加入“生骨肉”字样吸引宠物主下单,当评论区宠物主留言“给我家毛孩子吃,很好的肉”,冷不丁会有其他人类买家路过跟帖,“确实比我吃得好”;一些专门供给宠物生骨肉的专卖店出现,除了常见的牛羊鸡鸭鱼之外,还售卖鳄鱼肉、“藏草羊肚”、骆驼肉等人间少见的肉类。

宠物主人们甚至“卷”起了食物摆盘的问题。拍摄一种打着“#配餐”标签的宠物食物摆盘视频出现了人传人迹象:比如一个叫“沉浸式宠物配餐”的视频里,主人带着塑胶手套,在价格高达200元以上的釉下彩饭盆里摆上了解冻鹿腿肉和鸭胸、蓝莓搭配无花果、蒲公英加西兰花、兔心脏配羊腰切片外加鸭肝,撒上五颜六色的营养补剂和鱼油,用勺子挖些无糖酸奶,再按上一块不及小孩手掌大小的价值80元的宠物食用饼干和剪掉指甲的鸡爪,一盘多达15种以上食材的猫狗饭备好了。主人为它起名“爱丽丝梦游仙境”,配上一首舒缓轻柔钢琴曲。

宠物食物的画风逐渐从“科学”走向“魔幻”,宠物烘培师们开始用猫狗能吃的食材,比如鸡胸肉、羊奶、芝士、南瓜等,绞尽脑汁设计各种造型的无糖无盐蛋糕,比如青菜绿的网球、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杰瑞老鼠,这些蛋糕专为过生日的宠物食用,上面用奶油写着Happy Birthday和宠物昵称,一些烘培店还提供复刻“寿星”肖像的饼干插在蛋糕上装饰——寿星怎么想不重要,蛋糕主要功能是给主人拍照发朋友圈用的。在淘宝上,4寸大小的宠物蛋糕售价高达478元人民币(是同城网红人类蛋糕价格的3倍)。“500块钱,我狗最多只要5秒钟就吃完了”,蒋歆说除了蛋糕之外,她还去过一家专门的“宠物餐厅”,一份给小狗吃的“大餐”总重只有200克,食材包括三文鱼、牛肉、鸡肉等,“(我狗)根本等不到我说OK可以吃了,刚端上来两秒,照片都没来得及拍,198块钱没了”。

带着宠物去户外的主人越来越多,网红打卡地点在社交媒体上从家门口商圈里那个一份狗饭卖198元的宠物餐厅开始,一直扩展到“诗和远方”——有上海人表示,“江浙沪毛孩子此生一定去内蒙古看看”。

在率先开通宠物专车选项的城市上海,滴滴司机王先生在乘客上车前已经在后座铺好了尿垫,原本他汽车的规格是服务高端打车人群,比普通快车贵一倍,如果服务带宠物的乘客,价格还要再翻倍,8公里路总价在80元左右;宠物主们开始在微信群组中讨论,究竟小狗是坐汽油车更好,还是新能源车更好,“新能源车里面的空间更大,噪音也比较轻”,“我还是觉得油车开着比较顺手”……近几年包括特斯拉、智己、蔚来、极客等新能源车品牌纷纷推出带有“宠物模式”的系统,主打功能是在车主离开汽车后,保持空调系统持续工作。

旅行让宠物主们开始关心户外活动毛孩子该穿什么。“我以前觉得狗不用穿衣服的,现在发现一些功能性的衣服、防护是必要的,比如说雨衣、冲锋衣,还有防虫衣。”晓吉展示整整一面墙挂起来的小狗衣服,她说这几年最火爆的日本宠物户外品牌,一件滑雪保暖冲锋衣被代购最高卖到3140元人民币,堪称狗界“始祖鸟”,产品广告图是一只雪纳瑞小狗,穿着一件四脚滑雪衫奔跑在雪地里,广告语是 “和小狗一起快乐生活”。

◎ 晓吉为小狗添置的冬季衣物

“买这个品牌的衣服简直和当年抢‘日本马桶盖’差不多。”有宠物主吐槽在官方网站上抢购热门尺码,比在12306上抢火车票更难,“网上每人限购3件,有狗友去日本玩的时候怒买了5件单价900块钱左右的衣服”。

和宠物出行有关的品牌出现了炒价现象,蒋歆一口气列出五六个世界各地的宠物品牌,她说,狗主人们把不再生产的颜色称作“绝版”或者“限量“,比如一件“2020年限量色”的狗胸背(狗外出时用来挂牵引绳的装备)原价300元左右,能炒到3300元——也就是几根绳子几片布。

“别买啦!停手吧!”宠物主群里一位家长忍不住发出“剁手表情包”。另两位群友回复:“消费主义又胜利了吗?”“果然,买狗买猫的钱,只是首付而已。”

在家长们的努力下,小猫小狗的长途旅行变得容易起来,2024年某点评网站“必住榜”上榜酒店中,提供“宠物友好服务”的酒店数量同比去年增幅接近20%,“宠物友好酒店”相关的评价量增幅接近40%;深圳机场在全国率先开通宠物候机厅,候机厅里设有专门让小狗松开绳子玩耍的活动区域,机场负责人受访时表示,“毛孩子”再也不是货物,而是家庭的一员;航空公司也开始放开宠物和人同坐的服务,包括海南航空、祥鹏航空、西部航空在内的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开始准许小体型宠物(肩高不超过35厘米)进客舱,一个航段单只宠物收费1399元(而2岁以下儿童票价仅是成人机票的一折);携宠出游旅行社开始为宠物团定制路线,成团后直接包机,拉着一飞机的狗和主人去往更远的景点,比如去长白山看雪;中国高铁也摩拳擦掌,2024年5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布试探性气球——一份“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开始询问有没有携带宠物出行的需求、期望宠物运输定价标准、怎么才能降低对其他旅客的影响等问题。

◎ 社交媒体上奔赴“诗与远方”的毛孩子们

越来越多的宠物进入公共空间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出现了。比如,前述中国高铁问卷就引起网民激烈的争论,有非养宠人士坚称“决不允许宠物上高铁”,因为“人和所谓的宠物地位不一样”,也有人认为“对动物毛发过敏的人应该得到照顾”,还有养宠人士建议“开通宠物专厢”;宠物主与宠物主间也有冲突,比如即便在公共场所必须牵绳的养狗管理条例之下,仍然有主人认为不牵绳无过错,蒋歆今年报警不下5次,原因都是因为遇到不牵绳狗,“其中有次一个中年男性还想冲到我面前打我”,她无奈道。

近期一些矛盾冲突正在升级,2024年11月16日,广东省宠物行业协会通报,广州地区已确认有超过40只宠物狗因疑似被人投毒死亡,其中还包括一条考了狗医生执照、常去养老院探望老人的抚慰犬Eddie,目前警方正在介入调查。“在宠物容易受到故意伤害这一点上,似乎很难有实质性的法律保障,这也是宠物主们最担惊受怕的地方,”蒋歆说,他们都盯着北京65岁男性故意投毒杀死小区11只宠物狗的案子,这起恶性事件已经走到刑事立案,快到一审判决了。

大学毕业生在最难就业季里,张雪峰多次建议直播间里的家长和学生:看看宠物行业吧,“未来大风口”,“十年不用愁”。他还宽慰考研费劲的同学说,“兽医不需要研究生学位”也能就业挣钱,“人拉稀了没事儿,狗拉稀了可是大事儿”。

2023年在网红聚集的浙江杭州,中国美院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00后孙飞,养了3只小猫。大三实习时她就开始了解,设计师是“万年乙方”,“帮甲方提鞋”、“被甲方灌酒”、“忍耐无数次修改”是家常便饭,如果入职一家大厂做“设计螺丝钉”,可能要忍受画自己没什么兴趣的图,还要和同事、和客户进行毫无意义的扯皮,“我想想这日子就太难过了”。当她回家看到软糯的小猫咪时,突然下决心自己开间工作室,接和宠物相关的设计,“至少小动物有关的都能治愈我”。

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宠物品牌的设计案例,其中一个猫爬架以圣诞为主题,主体结构由一颗绿色圣诞树连接着红白相间的拐棍糖构成,另一个猫爬架是三个蘑菇的造型,那之后,“(笔记)爆了”,找上门来的客户络绎不绝,一年之内,她的设计工作室从零收入到每月最高十几万元流水,“比我的很多同学挣得钱都要多”,紧接着她开始招募员工,“给他们交足五险一金”。

宠物行业也在打捞困顿的地产人。“好好付款的甲方没有了”,天津一家10人建筑设计公司应收账款千万元催收无果,从2023年底开始自救,一级注册建筑师们开始用激光雕刻做起“猫咪财神庙”、用CAD给“猫咪别墅”建模,用毛线给猫窝布置绿色景观……半年后,这家公司竟然靠着“不务正业”活了下来;有猎头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建议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人士“跑步进入宠物赛道”,“月入过万”,“不丢人”,说成功案例十年前早已摆在眼前——2015年在同样出生率持续低靡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组织了隈研吾、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16位顶级建筑师设计13种狗窝,全球巡展。2024年,32岁的湖北房产销售安迪实在忍不了为了卖不动的房子天天剪短视频、搞直播带货到深夜,8月,她辞掉了月入过万的工作,回到家揉了揉小猫,给自己定下一个人生目标:开一家宠物店,帮猫猫狗狗洗澡剪指甲——一桩既能提供情绪价值又能提供经济回报的事业。

◎ 社交媒体上转行“宠物+”的建筑设计师们

宠物不单收容地产从业者,还开始拉动地产项目,成为各地吸引人才驻留的政策。2023年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房管局局长王桢在民生访谈热线中回应市民,此后保障性租赁房社区会提供更多元的生活服务——如建设宠物友好型公寓。其后上海松江区、闵行区、浦东新区等地陆续出现宠物友好保障性租住房社区,50平月租5000元左右,在公寓楼周围配备近千平米宠物公园,设有宠物攀爬、跳跃、钻洞等游乐设施,并提供宠物托儿所,解决租客外出期间的宠物照护问题。闵行区的城开莘宠物友好公寓刚入市,300套租房就秒光(堪比2010年代的中国楼市盛况),社区运行455天后仍处于满房状态。截至今日,官方小程序上排队等候入住的租客已超过300位。

高学历年轻人也开始入局宠物经济的垂直细分领域。“985设计女孩逃离大厂做宠物美容师”“985硕士改行宠物殡葬师”“90后社恐男转行犬行为调整师”,成为内卷时代里动物用“月入过万”治愈人类的新叙事。蒋歆记得“上门喂猫遛狗”这事是七年前流行起来的,那时她出差,就找了领养机构的志愿者帮忙照顾猫咪,“一次收费60,赶过来可能连打车费都不够,愿意帮忙纯属因为喜欢猫咪”。到了今天,上门喂猫遛狗已经变成了一种叫“宠物托管师”的正经职业,接单的APP平台涌现,社交媒体上有“猫奴”晒出自己一口气下载了8个接单APP成为“托管师”;也有宠托师因为在2024年春节7天赚1.5万元而冲上热搜,变成了“节假日打零工的王者”。上海一所高校教师、生物学博士丁楚因为喜欢小动物,在2023年注册成为一家宠物照护APP的兼职“宠托师”,“一年我接了20单,挣了1200块钱”,但她一点不在乎钱的事,倒是和小动物相处,让她特别开心。

和人类一样,在宠物消费领域,“看病难”、“看病贵”是主人最大的心病。如今,全国宠物医院数量超过34万家,但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兽医)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从业12年的兽医杜文韬是上海一家连锁宠物医院的院长,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他说自己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已经不做临床兽医,因为“太苦太累”。如今宠物医院骨折手术动辄过万,髋关节、髌骨置换手术、肿瘤切除手术高达3-5万,大型犬由于用药剂量更高,价格翻倍,达到10万元;一些为宠物延长癌症等重大疾病手术后生存期的药物,一针注射剂高达千元,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价格持平;为有缺陷的小动物提供假体和义肢的企业也在增加,苏州已经有专门的中国3D打印工作室,为一些经历意外或手术而失去四肢的宠物量身定制义肢、辅助轮椅,20工作日内完成定制,价格在3000-8000元不等,让他们重新在草地上奔跑。不过比起国外爱狗人士,国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娱乐界名媛卡戴珊甚至花1万英镑(约合9万元人民币)给已经绝育的狗买了一对假睾丸……

近五年,中国“宠物殡葬”服务市场规模也扩大了两倍,达到18.25亿元,宠物殡葬相关的注册公司也已超过5500家;广西“90后”青年彭昱凯进入宠物殡葬行业后,三年在北海送走了超过10000只宠物;四川眉山市一家宠物殡葬中心建造花费了2000多万元,建成了一栋约2000平米的白色建筑,内设宠物理容室、告别室、火化房,提供宠物梳洗、理容、告别、火化仪式、骨灰存放一站式服务——堪比宠物界“八宝山”。司机在接宠物时,不能说“你这个狗死了多久”,而是必须温和地询问“咱们宝贝是不是刚刚离开”“我现在可以把它放在车上了吗?”据北京商报统计,人们在宠物葬礼的花费超过1000元,超过6成的宠物主会想要一个告别仪式,四分之一的人会想要用骨灰制作成纪念品,比如用宠物毛发培育出来的“生命钻石”,1克拉售价7000元以上。北京一场宠物告别仪式的价格3200元起步,在一场标准的仪式上,宠物睡在鲜花和蜡烛围绕的长眠台上,身上盖着印有“南无阿弥陀佛”经文的往生被,由白事司仪站在台前为宠物念悼词,告诉主人宠物生前幸福生活的痕迹,还有电视屏幕滚动播放宠物生前的照片,主人痛哭流涕拥抱遗体做最后的告别,用梳子最后一次整理宠物的毛发——整个流程高达8000元。

◎ 宠物殡葬规格屡创新高,堪称“狗界阿那亚”

也有宠物主接受不了猫狗只有短短十多年寿命,想“逆天而行”,选择“克隆”——克隆人类违法,但克隆宠物是合法的,只有一个缺点:贵。一家克隆机构告诉凤凰网,克隆与本体的DNA同一性高达99%,有需求的宠物主不在少数,排队要等2-3个月才能正式开始流程,整体克隆周期在8-12个月,如果最后失败可以退款,2024年宠物克隆单只价格为15.8万元,不区分猫狗和体型,双十一降至12.8万。2023年底南风窗报道,如果暂时没有克隆需求,机构表示也可以为宠物提供基因存储服务,“提取很小一点皮肤表层组织,2500元”,“3年10000元”,“让陪伴一直延续下去……”但这项天价消费的客户满意率并不算高——“即便看起来很像,但是性格,灵魂,是另一个个体了”,有自称购买过克隆服务的狗主人如此回复网友。

号称为宠物延长寿命的药物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在中国互联网世界,最出名的3种药物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据新华社报道,被称为“中国逆龄研究第一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姬广聚,已成功让老鼠返老还童——通过注射治疗让那些已经衰老脱毛的老鼠,重新长出毛发,并显著提高了它们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2024年上半年,这款药物称已进入药物工艺开发阶段,国内有多家宠物药品机构寻求授权合作;东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的宫崎彻是位爱猫人士,他正在研究一种可以改善猫咪肾脏功能的蛋白质AIM,称一旦研究成果用于药物,猫咪活到30岁可能不是梦,他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研究经费吃紧,话音刚落网友立即发动捐款,最终约2万人捐款,总额达到3亿日元(约人民币1500万元);美国一家兽医生物技术公司Loyal则在研究三种针对不同体型的狗的寿命延长药物,创始人席琳·哈利瓦在2023年11月底曾宣布,“争取至少延长一年的健康寿命”,比起其他研究者看来保守不少。

除了渴望毛孩子的寿命更长、陪伴更久,人类也开始寻找更多“小众”动物成为宠物。

“养异宠的人也在变多。”晓吉去参加了今年的亚洲宠物博览会,她说每年展会的规模都在变大。2024年会场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米(2023年23万平米),首次参展的新品牌超过40%,据媒体报道,包含蜥蜴、蛇、蜘蛛、狐獴、浣熊、安格鲁貂等动物在内的异宠区受到热捧。晓吉就在那里花了1600元买了一对红白相间的“猪鼻蛇”带回家,放在玻璃箱里观赏。她的小狗幼儿园里,已经有鸭子、观赏鸡、猫咪等小动物,她的终极目标是养一匹舍特兰矮马,“我们算了一下买马要花4-8万,但我们要存够至少20万,因为养马要在室外修马厩,还要为马准备饲料和医疗费用……”

蒋歆的家附近,近几年除了狗之外,还有猫咪、兔子、鹦鹉、安格鲁貂、卡皮巴拉(水豚)、羊驼、麋鹿等各式各样的动物作为宠物遛上上海街头。一次遛狗时,她听到旁边有路人怪叫起来,她探头一看,原来有人带了一只巴掌大的狐獴(动画片《狮子王》里的同款)出街,那只小小的鼠科动物立在地上,紧张兮兮地来回张望。

在宠物殡葬公司的告别案例里,也已经出现了土拨鼠、鬃狮蜥等生物,悼词写着“送别土拨鼠宝贝”、“给特别的你一个温柔的告别”……

猫狗已经不能满足人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