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又一位记者被运动员的粉丝骂了,全民饭圈化

又一位记者被运动员的粉丝骂了,全民饭圈化

文章来源: 西坡原创 于 2024-08-23 07:33: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看到一个记者在网上议论了几句某运动员的说话方式,然后被这个运动员的粉丝骂了几百条。我思考了一下,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一滴水照见一片大海。

首先,这是一位我很尊重的记者,读到他不少文章。在当下的环境下,还能一篇一篇踏踏实实地做稿子,很难得。其次,他说的这个事,我没有直接观察,不好判断说的对不对,但他说话的方式,我觉得是温和的、善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番话,都能成为被攻击的靶子。整个舆论生态演变到了什么地步,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先看这位记者朋友到底说了什么。

网友又是怎么骂他的。有人说:“爹味蛮重的的一个思考”。这是一派,指责记者“爹味”,“心怀嫉妒”,“对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还有人把张雪峰搬出来,言下之意这是“记者都是垃圾”的新证据。这派还算好的,毕竟只是在言语交锋。

还有一派,直接艾特记者所属单位与某地网警,说“此人恶意曲解国家运动员”。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介入要调查这位记者,但也够吓人的。

像“爹味”“嫉妒”这些诛心的东西都没有聊,只能见仁见智,聊起来就是无限循环的车轱辘话。这位记者既然愿意公开发言,也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

不过还是有些事可以聊一聊。比如一名记者议论一名游泳运动员,算是“对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一概而论。假如这位记者是在线教运动员游泳,“你这姿势不对,你得按我说的来”,那肯定是有点毛病。但我们看到,这位记者谈的是运动员与媒体之间如何进行交流,人家又做过许多名人访谈。那么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对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反而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略谈一二。就这个细分领域而言,全网都没有几个人比这位记者更加专业。

虽然这位记者不是体育记者,而是专门做人物特稿的记者,但他谈的也不是体育问题,而是公共表达问题。所以,这件事的属性是“人物特稿记者在线教运动员如何进行公共表达”。专业对口,合情合理。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不能质疑他的资格。反观那些在线教记者说话的粉丝团,那还真是无知无畏。

如果我是这位运动员或者他身边的经纪人什么的,看到这位记者的微博,肯定会感到开心的。因为虽然有批评的成分,但语气是友好的,措辞是克制的,关键还提供了专业、具体、可参考的意见。以此为契机,省察自己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将来的公共形象和商业价值都会更好。退一步讲,即便讲的有不妥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又有什么实质性伤害呢?

现在好了,这么一个好好说话的专业能力过硬的资深记者,生生被这一群粉丝打成敌对分子。粉丝还以为自己在爱护偶像。这件事在所有媒体、所有记者那里,又会留下何种印象,这群粉丝是不关心的。当然,运动员只要继续拿好成绩,仍然会有媒体靠近。但是那些真正有专业能力又爱惜羽毛的记者,恐怕只会敬而远之。

这届奥运会,许多运动员在表现都挺令人欣喜的,很松弛。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我说运动员的动作、话语和表情,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我理解的松弛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是什么是什么。我从这些年轻运动员身上感受到的,也是这个。

但是与运动员的风姿同时出现在网上的体育饭圈化现象,则让人五味杂陈。所谓饭圈化,就是只许说好不许说坏,但凡一点杂音都要虽远必诛。而粉丝眼里的杂音,其实正是再普通不过的世间百态。正常人就是这样说话的。但粉丝无法容忍正常说话,他们会把一切言论一切人划归到“是敌”“是我”两个区间。好话不绝对,就是绝对非好话。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粉丝使用“阴阳怪气”“暗戳戳”“理中客”“屁股歪了”“爹味”“见不得别人好”这些论心不论迹的词语,因为他们理解不了稍微复杂一点的表达,只能用嗅觉取代理智来判断。

饭圈现象的本质,是人内心的贫瘠与不安。饭圈从娱乐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其实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在扩散。因为视野与修养匮乏,粉丝缺乏客观认知世界的能力,只能把万事万物偶像化,通过信仰的纯化来掩饰自己的无知。陷入这种心智模式之后,人就更加难以接受真实世界,就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所以说,狭隘的现实与狭隘的心灵,互相成就。

这就是一种极化。尼尔·波兹曼说:“在极化的社会中,信息不仅仅是事实,它成了一种身份标记。” 在极化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只接受符合其既定观点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视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一些符号认同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我象征。全民饭圈化,万物饭圈化。我发现,一部分网友的精神生活已经演进到了,在线批评猴子和猫不懂礼貌,缺乏大局观和责任感。今夕何夕!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特朗普看着自己的新肖像画,忍不住要为自己点赞
知情人称“南航机长杀伤领导后跳楼身亡”,警方回应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示范样板?美对越20% 越对美0%+开放市场+堵"洗产地"…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视频热传:专业团队砍巨树 “最后一击”砸毁了一切…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印防长突提永久划界 抛“四步走”计划 中方冷处理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越南吹填南海岛礁 扩大8.5平方公里 现3千米跑道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新加坡前外长:若20年后不得不选边 新加坡倾向中国
大而美法案是川普的胜利 马斯克或成最大牺牲品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又一位记者被运动员的粉丝骂了,全民饭圈化

西坡原创 2024-08-23 07:33:24

看到一个记者在网上议论了几句某运动员的说话方式,然后被这个运动员的粉丝骂了几百条。我思考了一下,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一滴水照见一片大海。

首先,这是一位我很尊重的记者,读到他不少文章。在当下的环境下,还能一篇一篇踏踏实实地做稿子,很难得。其次,他说的这个事,我没有直接观察,不好判断说的对不对,但他说话的方式,我觉得是温和的、善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番话,都能成为被攻击的靶子。整个舆论生态演变到了什么地步,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先看这位记者朋友到底说了什么。

网友又是怎么骂他的。有人说:“爹味蛮重的的一个思考”。这是一派,指责记者“爹味”,“心怀嫉妒”,“对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还有人把张雪峰搬出来,言下之意这是“记者都是垃圾”的新证据。这派还算好的,毕竟只是在言语交锋。

还有一派,直接艾特记者所属单位与某地网警,说“此人恶意曲解国家运动员”。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介入要调查这位记者,但也够吓人的。

像“爹味”“嫉妒”这些诛心的东西都没有聊,只能见仁见智,聊起来就是无限循环的车轱辘话。这位记者既然愿意公开发言,也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

不过还是有些事可以聊一聊。比如一名记者议论一名游泳运动员,算是“对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一概而论。假如这位记者是在线教运动员游泳,“你这姿势不对,你得按我说的来”,那肯定是有点毛病。但我们看到,这位记者谈的是运动员与媒体之间如何进行交流,人家又做过许多名人访谈。那么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对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反而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略谈一二。就这个细分领域而言,全网都没有几个人比这位记者更加专业。

虽然这位记者不是体育记者,而是专门做人物特稿的记者,但他谈的也不是体育问题,而是公共表达问题。所以,这件事的属性是“人物特稿记者在线教运动员如何进行公共表达”。专业对口,合情合理。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不能质疑他的资格。反观那些在线教记者说话的粉丝团,那还真是无知无畏。

如果我是这位运动员或者他身边的经纪人什么的,看到这位记者的微博,肯定会感到开心的。因为虽然有批评的成分,但语气是友好的,措辞是克制的,关键还提供了专业、具体、可参考的意见。以此为契机,省察自己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将来的公共形象和商业价值都会更好。退一步讲,即便讲的有不妥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又有什么实质性伤害呢?

现在好了,这么一个好好说话的专业能力过硬的资深记者,生生被这一群粉丝打成敌对分子。粉丝还以为自己在爱护偶像。这件事在所有媒体、所有记者那里,又会留下何种印象,这群粉丝是不关心的。当然,运动员只要继续拿好成绩,仍然会有媒体靠近。但是那些真正有专业能力又爱惜羽毛的记者,恐怕只会敬而远之。

这届奥运会,许多运动员在表现都挺令人欣喜的,很松弛。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我说运动员的动作、话语和表情,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我理解的松弛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是什么是什么。我从这些年轻运动员身上感受到的,也是这个。

但是与运动员的风姿同时出现在网上的体育饭圈化现象,则让人五味杂陈。所谓饭圈化,就是只许说好不许说坏,但凡一点杂音都要虽远必诛。而粉丝眼里的杂音,其实正是再普通不过的世间百态。正常人就是这样说话的。但粉丝无法容忍正常说话,他们会把一切言论一切人划归到“是敌”“是我”两个区间。好话不绝对,就是绝对非好话。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粉丝使用“阴阳怪气”“暗戳戳”“理中客”“屁股歪了”“爹味”“见不得别人好”这些论心不论迹的词语,因为他们理解不了稍微复杂一点的表达,只能用嗅觉取代理智来判断。

饭圈现象的本质,是人内心的贫瘠与不安。饭圈从娱乐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其实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在扩散。因为视野与修养匮乏,粉丝缺乏客观认知世界的能力,只能把万事万物偶像化,通过信仰的纯化来掩饰自己的无知。陷入这种心智模式之后,人就更加难以接受真实世界,就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所以说,狭隘的现实与狭隘的心灵,互相成就。

这就是一种极化。尼尔·波兹曼说:“在极化的社会中,信息不仅仅是事实,它成了一种身份标记。” 在极化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只接受符合其既定观点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视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一些符号认同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我象征。全民饭圈化,万物饭圈化。我发现,一部分网友的精神生活已经演进到了,在线批评猴子和猫不懂礼貌,缺乏大局观和责任感。今夕何夕!